高中地理选修六《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34:59

高中地理选修六《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

【学习目标】

1. 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说出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3. 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课前预习】

1. 复习高一地理“人地关系发展历史”知识

历史时期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新技术**时期

2. 了解自己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

一.环境概念和分类

2、填表环境分类:

概念

举例

良性

恶性

二、人类与环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归纳总结】

1.人类离不开环境

2.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方面,对立统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课堂反馈】

读下图思考回答: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拓展阅读

1、看海去 学设计

1、组织在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加深解、感受。

2、解、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1、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解。

2、《月,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作内容,加深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一、导入

孩提时代人《哪咤闹海》《美人鱼》《老人与海》等童话、小说,曾引起对大海的不尽遐想,今天潘洗尘的《月,看海去》更进一步唤起对大海的无限神往,在这首诗,“大海”成了作者的精神家园,它代表着青春、激情、想、信仰……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臣是国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其独有的诗风格外引人注目。《月,看海去》是潘洗臣的代表作,能在其鲜明的诗歌节奏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三、整体感知,清脉络

1-13句:现实--多姿多彩的快乐生活

单纯、真情、自信、乐观、充实、热情

有苦有乐、有追求、有想、有活力

14-24句:想象--寻梦的感觉(对想的不懈追求)

四、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1、哪些语句借助“听觉想象”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仿佛听到了一群年青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打在他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一群群五颜色风风火火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械迂回于室书馆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风风火火”、“五颜色”、“匆匆忙忙”、“欢欢乐乐”“室书馆”、“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无外不在,在诵读的过程要仔细体会。再如,“月看海去看海去看海去/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抚摸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兴兴/再把它一颗颗串起闪光的向往”。

2、哪些语句能强烈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风**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3、哪些语句能强烈感觉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月看海去看海去看海去”,“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月是的季节很久就期待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也要去远方”。

五、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1、象征手法的运用

大海--

大海是种象征,想的象征。作者笔下的大海,相距遥远、壮阔。在大海边上可以兴奋同沙滩对话,可以充实的心灵,可以串起闪光的向往。这里是光明的所在,是充满诱惑的方,是创业的方,是成就想的方,是实现人格价值的方。所以,作者笔下的“大海”其实就是诗人的想。这首诗重暗示、重象征,可以看作是一首借物寓志的佳作。

月--生命的青春驿站

2、比喻手法的运用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带有“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揣摩,有的表示举例子,有的表示作比较。通感是比喻一种特殊的方式,它是将诉诸于甲感觉器官的事物用来比喻形容乙事物,以收到表达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效果。

序 号 本 体 喻 体 共同点

① 小雨 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 连续不断,让人感到温馨

一台机器 忙个不停

的长发 一曲《蓝色的多瑙河》 飘飘荡荡

①③两句运用了通感手法。

、体味诗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句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要是诗行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月看海去看海去看海去”,“月是的季节很久就期待期待了很久”。语言组合巧妙。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在一起,将“看海去”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月”组接在一起,等等,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旨。青年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感受到。

七、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诗歌的表达形式和语言技巧,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八、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转载自苏语文学网:http//:www.oldq.com.cn

2、看海去 学设计

一.课题导入:

青年时代是一个追梦的季节,任何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有一个心的梦,并

且要为自己的梦去探索,用热情拥抱梦想,用乐观迎接困难,用真情回应世界,

用自信奔向明天。《月,看海去》就是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对“追梦季节

的青年人”的一个真实写照。

二.作者简介:

潘洗尘,黑龙江人,当代青年诗人,作品有《九月初九的酒》等。

三.背景介绍:

青年一代充满幻想,充满追求。他的生活多姿多彩。潘洗尘的《月,

看海去》就反映了青年人的这些特点。

四.整体感知,清脉络:

要求:听课文录音或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并清课文的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的基本结构

1-13句:现实--多姿多彩的快乐生活

单纯,真情,自信,乐观,充实,热情,有苦有乐,有追求,有想,有活力

14-25句:想象--寻梦的感觉(对想的不懈追求)

五.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注意:做好鉴赏指导,即明确本诗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对本诗的特点有一个大

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鉴赏。

(1)象征手法的运用

大海--

大海是一种象征,想的象征。作者笔下的大海,相距遥远壮阔。在大海边上

可以兴奋同沙滩对话,可以充实的心灵,可以串起闪光的向往。这里是

光明的所在,是充满诱惑的方,是创业的方,是成就想的方,是实现人格

价值的方。所以,作者笔下的“大海”其实就是诗人的想。这首诗重暗示,重

象征,可以看作是一首借物寓志的佳作。(2)比喻手法的运用

如:“驼铃”、“大海的喧闹”、“坐标轴”等都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使

诗文更加生动形象。

(3)新辞赋体的诗句形式

句子较长,组织严密整齐,并重视诗行大体上的对应。在表现手法上,采用铺

陈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以达到雄浑,热烈,澎湃的效果,人称这种诗体“新

辞赋体”。

.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诗歌的表达形式

和语言技巧,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七.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使

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3、

在上节内容已经对宇宙球进行了初步学习,为学习太阳对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本节内容要学习与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恒星——太阳对球的影响,由此,才能继续学习下面几节与太阳对球的影响有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1.在初对区域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已经略有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从原解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并总结太阳辐射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学生刚刚接触,因此比较陌生,所以学生需要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

三、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培养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本出现的空间分布图,掌握读图分析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现象,从生活发生的现象去学习、分析的习惯。

2.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3.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

四、学重难点

【重点】

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球的影响。

2.通过读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与太阳活动的类型,解太阳活动对球的影响。

【难点】

太阳活动对球的影响。

五、说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对比分析法。

点击查看更多高中地理选修六《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11744.html

热门阅读

  1. 我这个偷心贼散文
  2. 唯美的句子爱情短句
  3. 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
  4. 廉洁从教宣传标语集锦
  5. 元旦节给同事祝福语
  6. 圣诞节开幕词闭幕词及诗朗诵范文
  7. 六一送小朋友的温暖祝福语
  8. 2016建军节经典手机短信祝福
  9. 电工自荐书范文
  10. 胜似亲人随笔
  11. 办公室秘书科的年度工作总结
  12. 以父爱为题目的日记500字
  13. 中考初三祝福语
  14. 点工工人承诺书
  15. 泥泞途中铁马鞭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