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34:59

《小珊迪》第1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课件、实物投影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整体感知:

1、师述: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好吗?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自由读全文,要求:努力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读后反馈:将自己最想读的那个部分读给大家听。相机提示字音。评价。

4、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5、反馈: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依学生发言板书:可怜、诚实、善良等)

三、研读悟情:

1、师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善良的呢?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呢?请你再读课文,将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训练小组长)

3、全班反馈研读情况。(以下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组织,注意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友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的孩子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激*感。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死去是那样的痛苦。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人世。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2、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3、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多一点守信。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板书设计: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可怜

诚实

守信

善良

拓展阅读

1、《蝗虫》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实验,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的重点。因为:蝗虫是昆虫的典型代表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习昆虫的基础,也是习其他节肢动物的基础。通过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习,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就迎刃而解了。同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一是幼虫的“龄”,即“龄虫”,对于初一的生不能立刻弄明白。龄是指在一定龄期中的具体昆虫幼虫的虫态。所谓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间。其二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其三是世代的概念,所谓一个世代是指昆虫由卵开始,到成虫产生后代为止,个体发育经过一个周期。世代的长短,因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的重点。运用昆虫三个共同特征来判断哪些节肢动物是昆虫,哪些节肢动物不是昆虫。

4.蝗虫的口器和呼吸是本的另一难点,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和虹吸式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演化而来。观察蝗虫的口器的顺序不能**。蝗虫的呼吸方式是生不知道的,其结构也不易观察到。

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过程思路:

由知识回顾进行疑启动导

题→观察蝗虫发育过程的标本,识别卵、若虫、成虫→通过件展示蝗虫发育过程理解其发育史→归纳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和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说明:

(1)知识回顾:围绕上节习的基础知识,可以让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举一反三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如:蝗虫有哪些形态结构适应陆生环境?为什么使用胃毒剂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为什么向空气中喷洒起毒杀作用的气体能杀死昆虫?为什么在收藏衣物的箱柜里放些樟脑球就可防治蛀虫?

(2)由知识回顾,引入题。关于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生难以理解,师先让生观察蝗虫发育过程的实物标本,识别卵、若虫、成虫,特别是若虫和成虫的区别。然后师通过件展示蝗虫发育过程的动态过程,并用板书来引导生理解跳蛹、若虫、蜕皮、成虫、不完全变态、一个世代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夏蝗和秋蝗,师引导生推测这两种蝗虫发育过程,然后进行归纳。蝗虫的发育过程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夏蝗是蝗虫秋天产的卵,在土里越冬,到了二年,大约在五月间,越冬卵就孵化成一代蝗虫,即夏蝗。夏蝗发育成成虫后,经过十多天,就交配和产卵。卵经过十多天,便孵化为二代,即秋蝗。生理解了蝗虫的发育史,就能分析出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前的跳蛹,关于蝗灾前布置生查阅蝗灾和治蝗的有关资料。蝗灾在我国是与水灾、旱灾并称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虫给我国人民造成的灾难真是馨竹难书,从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的2642年间,我国曾发生蝗灾796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

在我国历史上曾记载过较大的蝗灾有300多次,其情景极为悲惨:先是“遮天蔽日”然后是“赤日千里”。“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面;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叶折”,这正是蝗灾的真实描写,1927年,我国山东发生的蝗灾,就使700万人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建国后,*和*十分重视对蝗虫的防治工作,蝗虫从未大面积成灾,但是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蝗灾在局部地区比较严重,关于治蝗,生会说出很多治蝗的方法,那么哪种方法较好呢?请生讨论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由师说出几种节肢动物,请生判断哪些是昆虫,再请生举出一些属于昆虫的动物例子。

三、发育:不完全变态

四、昆虫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头、胸、腹

2.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

3.胸部:3对足,2对翅

2、《夏天》

一.目标:

1.认知目标:品词析句,理解文3-6自然段。

2.技能目标:(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并能背诵写雷雨后的几段文。

(2)能仿照文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3.情感目标:(1)感受文描绘的自然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4.养成目标: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鉴赏、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通过感情朗读,欣赏雨后的美丽景色,理解雷雨给柳叶、花、鱼及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多媒体辅助读读悟悟自主

四.前准备:

1.布置生注意观察夏天雷雨前后及雷雨的景象。搜集有关雷雨后景色优美的好词佳句、诗歌文章。

2.件(雷雨,雷雨前后美景及文句子)

五.过程:

(一)感受夏天雷雨前的闷热

1.背古诗、儿歌、绕口令.

(二)谈话揭题

朋友们,背了上面几首诗和儿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热,热锅上的蚂蚁,像在火炉旁)现在你最想干什么?这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去欣赏雷雨,雷雨后的特有景象吧!

(三).品读3自然段,体会雨大

1.朋友,你们看,一场大雨快来了。

件演示:乌云、雨声、雷声等雷雨的实况)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看来就要下一场大雨啦!书上是怎样写下雨的?请自由读读3自然段,

用“—”划出写下雨的句子,并大声读一读。

4.出示:

“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1>读一读写下雨的句子,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哗!哗!哗!)

<2>谁能读出雨大的感觉?自己试一试

(谁能读得更大一点!)

<3>除了大雨,还有谁会快活?你能看着雷雨前的的景象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吗?(同桌讨论)

多媒体演示雷雨前景象及句示

“_____热得_____。下大雨了,它真快活。”

(当生说出地上、水中、天上的事物师逐个板书:热!热!热!)

<4>让我们在一起快活地读一读吧!

(四) 品读4、5、6自然段,体会雨后美。

1.雷雨过后,景色可美了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

(1) 自由读读4、5、6自然段。用“~~”找到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色。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来交流这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

(2) 反馈:

①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一道彩虹。

(联系《虹》体会彩虹的色彩美,形状美)

喜欢这一句的朋友一起把句子读好。

②柳叶,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件展示)

<1>刚洗完澡的柳叶,花真有精神,笑咪咪的,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

<2>你认为读好这个句子要读好哪几个词?

(让生自己体会后说一说)

<3>同桌比赛读(说说你应该向他什么?)

<4>读到这儿,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句子背下来,谁开个头?

(个别试背——愿意背的齐背)

③“湖里,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1>你能用“谁干什么”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吗?

出示:湖里,鱼在游。

比较读读,这两句句子有什么不同。

(书上这一句“摆着尾巴”把“怎样游”写具体了。“多高兴”把“游得怎么样?”写具体了。写出了鱼很活泼,很高兴。)

<2>你能用这个句式看着书上的图把这两个句子说具体吗?选一句说一说。

出示:天空中,鸟在飞。

湖面上,人们在说。

<3>你能找个朋友边做动作边读读这一句?

试读──个别读(配上动作)──齐读(配上动作)

④水像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生。

<1>男生读──女生读── 喜欢这一句的站起来读一读。

<2>湖水很清很清,它还照着什么?用书上的“照着……照着……”说一说!

(柳树姐姐婷婷玉立的身影,刚洗完澡的大山,天空飞过的鸟……)

<3>师:这么美丽的句子,用“线型”读,师边打手势边范读

(指名读──齐读)

⑤"啊!像一群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1>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生质疑:

什么像一群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3>件点击鸟、彩虹指谁? (体会飞的快活。)

<4>指导读好“啊”(发自内心的快活) (个别读——范读——齐读)

(五) 指导背诵4-6自然段

1.雨后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吧!

件展示雨后美景。(板书:美!)

2.美的语言我们就要积累起来,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能干的朋友可以多背。

(1)自由背,找个朋友背一背。

(2)看着件配上音乐(逐段站起来轮流背)

(六) 外延伸

1.雷雨过后的景物多么美丽啊!夏天真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如果让我们展开想象,你会给它添上哪些景物,使雷雨后的景色更美呢?

(草、蜻蜓、蝴蝶、船……)

请你仿句式说一段话:“雨后真热闹呀!看!湖里,( ),湖面上( ),天空中,( )。”

2.交流好词、佳句、诗歌、文章.

师:作者把文写得真美,很多作家也赞美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色,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好词、佳句、诗歌、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交流外搜集的优秀作品。

雷雨前 热!热!热!

雷雨 哗!哗!哗!

雷雨后 美!美!美!

3、《鲸》优秀的

1、回顾文,明确重点内容。

2、根据文内容想象并画出鲸睡觉的样子。

3、习作者如何抓住鲸的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介绍动物的。

4、激发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了解鲸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

⑵ 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特点来写的。

2、难点:

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的。

具准备】

幻灯片9张。

一、复习回顾,启发探究

1、引导生回顾,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鲸的?

(板书:外形、种类、生活习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在讲生活习性抓住鲸的哪几个特点。

(板书: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启发生回顾“导读”中提出的要求,结合习内容。明确本节习目标,习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突出特点来写的。

3、启发生自己领会表达的程序。

二、围绕文叙述内容体会表达

1、引导生围绕三部分内容,分组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2、出示习提示:

(幻灯片2)

⑴ 仔细阅读三部分文,划出最能体现鲸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的句子、词语。

⑵ 认真读读句子、词语,你认为这些词句好在什么地方,在组内交流一下。

⑶ 每个同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请各组汇报习收获:

⑴ 最能体现须鲸吃食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⑵ 换词辨析,出示幻灯片3:

①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候,张着大嘴,把许多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

②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候,张着大嘴,把许多虾连同海水一齐喝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吐出来,把虾吃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

引导生比较在这句话里把“吸”换上“喝“滤”换上“吐“吞”换上“吃”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齿鲸是怎样吃食物的?哪几个词用的最好?

⑷ 去词辨析,出示幻灯片4:

①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②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上去,用牙齿咬住,吃掉。

引导生比较如果把这几个词去掉,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⑸ 哪些语句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结:

因为“吞”字说明没有经过咀嚼。“吃”字说明很可能经过咀嚼,又因为须鲸是没有牙齿的,所以用“吞”比用“吃”准确。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就表达不出齿鲸吃食的猛快,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⑺ 鲸呼吸有什么特点?哪句话说明了这个特点?

⑻ 了解鲸睡觉的特点:

① 我们来看鲸是怎样睡觉的,请同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鲸睡觉的样子,请同们把想象的画出来。

② 交流(每组出示1份),看这几名同画的好不好。为什么这样画从哪儿知道的?谁能说说鲸睡觉有什么特点?

结:

不便想象力丰富,而且绘画的本领也很强。从而说明作者的词非常准确,写出了鲸睡觉的特点。

⑼ 哪些语句写出了鲸的生长特点。用简炼的语句概括出鲸生长的特点,写在这一段的后面:

① 作者从几个方面写鲸的生活习性?鲸的生活习性是不是只有这四个方面呢?

② 出示幻灯片5、6,仔细观察,想想假如让你写,还可以写些什么?(运动、叫声、扫水、窜出水面)这些也很有趣,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四个方面呢?

(因为这些特点,其它的鱼都有,而这四个方面是鲸独有的特点。)

③ 通过讨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写动物呢?

结:

抓住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来写,也就是独有的特点来写。

(板书:抓突出特点写)

⑤ 作者又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呢,出示幻片7:

A、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000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到5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B、鲸刚生下来就很长,很重,一天能长非常多,很快长成大鲸。

引导生比较,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结: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把鲸得特点写得更清楚具体。

(板书:列举数字说明)

⑦ 举个例子谈一谈,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比较)

4、引导生围绕一部分内容,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外形特点的:

⑴ 作者除了主要写鲸的生活习性之外,还主要写什么?(外形特点)

⑵ 我们写动物的候,应该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讨论解答)

(板书:抓外形和生活习性)这是写动物的基本方法。

⑶ 看文内容,鲸外表有什么特点?(大、像鱼)

⑷ 出示幻灯片8,观察图,假如让你写鲸,你还可以写什么。讨论交流(如鳍、嘴、眼睛、尾巴等)

⑸ 再思考讨论:

这些方面都可以写,而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它大、像鱼呢?(因为鲸是哺动物里唯一象鱼的动物,这也是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三、总结

通过这篇文的习,我们不但了解鲸的特点。还明白了怎样写动物,首先要抓住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来写,写外表和生活习性的候应抓住动物突出的特点去写。为了把这些特点写清楚、具体还可以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

四、作业

出示幻灯片9:

1、文中介绍了鲸的一些基本常识,预习大家还提出了一些书上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海洋的秘密》这本书,希望大家外去阅读去了解,去探索海洋的秘密。

2、回家观察一种动物,根据今天习的写动物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外形:大 像鱼 抓外形和生活习性

种类:

鲸 吃食:多 抓突出特点写

生活习性:呼吸 肺 喷水柱

睡觉:聚头围圈 列举数字说明

生长: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水墨游戏》

材分析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一次接触水墨画,他们对这门艺术很陌生,所以本主要目的是让生初步接触水墨画,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培养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并配以精炼的文字,让生在欣赏的同获得启发。本有两版,—版着重介绍了水墨画的工具、材料;也就是游戏的工具、材料,以及初步的线条练习,水墨特性的尝试。二版着重介绍了一些范作欣赏,文字中隐含着的目标与形式,以及一些难点的突破方法。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及其特点。

2、尝试练习、体验水墨特性。

3、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难点

了解水墨特性。

毛笔、水分的控制。

前准备

师准备:欣赏作品、图片、装墨汁的碟等;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古筝曲等);师生共同准备:墨汁、毛笔、水瓶、2~3张宣纸、每一组1~2张大宣纸、毛毡或报纸。

前气氛营造:在室四周挂上水墨画原作,播放中国古典音乐。

① “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做什么游戏吗?”“今天的游戏非常特别,做什么待会儿告诉大家,但是要想做好今天的游戏吗,就得先了解清楚它的规则!你们看墙上这些画,它们与我们平用水彩笔、铅笔等画出来的画有什么明显不一样的地方?”(生观察思考,然后回答。)

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把毛笔蘸饱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的画一笔)。“快看!出现什么变化?再画二笔,又出现什么变化?三笔呢”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生试画。指导交流。③ 板书题:《水墨游戏》(一)

师在黑板上贴好宣纸(注意宣纸下面要垫好报纸),每组边上放上一支毛笔,组排好队,一个生先用毛笔饱蘸墨汗和水在宣纸上画上一笔(各种大点、长短变曲线均可),再后面的生接着笔不再蘸墨和水继续画,画出的墨迹要与前面同的不一样。(一个一个接龙,让生感受一下水墨的特性,体验墨迹从湿到干的变化。)

② 认识工具:

a.图片欣赏: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笔、墨、宣纸和中国画颜料,它们是进行水墨游戏的主要工具材料。

b.组讨论:毛笔和其他笔有什么不同?宣纸和其他纸有什么不同?

③ 图片欣赏,体会材中的生作品:用笔方法的不同及为什么会有淡淡不同的变化。

(通过欣赏,认识到一支笔行会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可以画出细的线条、粗的笔触;水分的多少导致的变化:干燥的擦痕、渗化的墨渍……)

④ 探讨尝试:墨色的浓淡与水份多少的关系。(此处墨色变化只作点拨,不作重点要求。)

a.组比赛:一起合作在一张大纸上随意涂鸦,看看谁的墨色、笔触的变化最丰富。

b.鼓励生大胆运用手中的毛笔,用各种不同的用笔方法画出各种不同的笔触。感受线条的粗细、点的大、墨迹的干湿等笔触的变化。

4、比赛结果展示

a.把每组作品一起贴到黑板上,师随意点到哪个笔触目惊心,就由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b.鼓励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

c.师点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作业。

5、后拓展

今天的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各组都画出了好多的好作品,但是今天的游戏并没有结束,下次的美术上,我们将继续进行更有意思的水墨游戏,如果想在下节上取得好的成绩,那就可以在后尝试更多更新的画法,并多作练习。另外,可以从外书报上搜集大人们的水墨作品,将你认为好的作品图片带来与同交流。

5、《珍珠鸟》范本

1、会本的生字、新词。

2、理解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相互之间的信赖。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彼此的信赖。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自制件。

1、会本的生字、新词。

2、初读文,了解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初读文,了解文主要内容。

通过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

垂蔓 葱茏 啄着 撞得 嚓嚓 较远 扒开 趴在 颤动 好熟 呷呷嘴

2、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三、初读文,了解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摘抄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点击查看更多《小珊迪》第1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11771.html

热门阅读

  1. 小学第二学期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2. 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3. 开学典礼高中教师发言稿范文
  4. 新学期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
  5. 浪漫平安夜祝福短信
  6. 收获日记500字
  7. 8个字的军训口号
  8. 运动会的发言稿范文
  9. 桥大实校语文组期中总结发言稿范文
  10. 201年六月生日祝福语
  11. 201年除夕给公司同事祝福语
  12. 圣诞节最新祝福语短信
  13. 有哲理霸气文言文句子
  14. 给小学三年级开家长会的发言稿
  15. 我爱幼师发言稿作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