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座房子最漂亮》的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4:38:55

《哪座房子最漂亮》的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教学的重点】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小学生喜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和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认识“广、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演示课件,整体感知

1、谈话揭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农村去看一看,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出示农村风景图片)

2、生自由发言,说说看到的风景。

3、师边演示课件,边叙述:勤劳的农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造起了房子,你们看──(诗歌内容)

5、你能不能像老师那样来夸夸这些房子?一句、两句都行。

6、生看课件夸夸这些新房子。

7、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哪、座、房以及轻声字漂亮。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词语,句子读给大家听,请小朋友来评一评。相机指导读准拼音。其中三拼音节:9个,轻声音节:4个。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去掉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

开展小组擂台赛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最喜欢哪一句话并做上记号。

2、朗读交流: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⑴ 第一句

① 方法a、学生说理由,教师相机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② 方法b、学生说理由后,教师请他们在课文插图上图词对应连线。

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如果不重叠,你读了有什么感觉?)

③ 指导朗读:这么美丽宽敞的房子,谁能用朗读来夸夸他?

⑵ 第二句。

① 生说理由后,请他们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

② 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花果香、树成行图词对应连线。

③ 师生想象朗读。

⑶ 第三、四句。

① 在小朋友眼中,那座房子最漂亮?(请学生用诗句回答)

② 为什么我们的小学堂会最漂亮呢?

③ 指导朗读第三四句(通过指名分别读三四句,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领悟问句和答句的读法。)

3、有感情地读好诗歌。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

2、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并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拓展阅读

1、使楚设计范参考

,春秋时代著名的*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记叙了晏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再是写晏智斗楚王,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中晏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家、思想家,晏就是其中的一个。晏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就是写晏的故事。

从课中找出有关的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理清课层次。

1.课写了晏的几个故事?从里到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分段。

2.读课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的?

2.晏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的,晏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巩固练习。

1.朗读全。读后讨论:晏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中的词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2、《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课外阅读的方式和基本途径。

2.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学习重难点

学重点: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难点: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言,培养感,发展思维,提高素养。

具准备

生字卡片

学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课前导学

一、借助名言,激*感

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2.小结过渡: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蛋可以看出,读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板书课题目)

二、借助插图,感受亲阅读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课件在原插图的基础上打出小女孩的话:“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有趣的故事书。”指名朗读后全班齐读。

3.启*感:小女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请你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4.小组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那是多么快乐的读书经历呀!你有过这样的读书经历吗?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读过什么书?怎样阅读的?和小组伙伴说一说。

5.全班交流:

话题一:和大人一起读书,你们都是怎么做的?

(1)家长读给孩听;(2)孩读给家长听;(3)家长读一部分,孩读一部分,家长和孩合作阅读。

话题二:和大人一起阅读课外书,你有什么感受?

话题三: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读书,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6.发出活动倡议:我们班要进行“亲阅读接力”活动,每一个同学每天都要坚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全班同学轮流填写《亲阅读卡》,让我们的亲阅读活动坚持得更长久,让我们小朋友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阅读卡

读书时间家长每天阅读时间:( )分钟。孩每天阅读时间:( )分钟。每天有效共读时间:( )分钟。

家长的话:

写上瞬间感受的话:

三、借助插图,体验阅读成就

1.课件出示课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什么?

2.师领读“我读了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同学们叫我‘故事大王’”。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推选“故事大王”。

四、借助插图,选择阅读类型

1.课件出示课的第三幅插图,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儿。注意观察她正在翻阅种书。

2.指名朗读或师范读小女孩的话:“周末,我在书店看到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书。”

3.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图画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个地方有趣。

4.小结:图画书以图画为主,图画精美,字较少。我们可以一边阅读字一边欣赏画面,透过字与画面,感受故事的无穷魅力。

五、借助插图,学会拼音阅读

1.课件出示课的第四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他们在干什么?

2.讨论交流:在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是怎样进行阅读的呢?

3.课件出示:“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师领读,齐声诵读后,说一说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人帮助的时候怎样读书。

4.小结:我们刚刚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挑选一些拼音读物来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先读读拼音,然后再继续阅读。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一边观察图画一边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到图画中找找答

六、布置作业

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图画书或者拼音读物。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自己喜欢的书,填写《亲阅读卡》。

3、《园地一》

学目标]

1、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

2、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境中正确选择并运用。

3、体会并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并按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4、积累古诗词《忆江南》。

学重难点]

学会按偏旁归类识字,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言环境中的运用。

学课时]

2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交流本单元优美生动的句。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学生思考: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1)我能体会到小燕飞行的轻盈。

(2)我仿佛看到了荷花马上就要开放的样,能体会到作者独特的感受。

(3)“落”“折”“收拢”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让小瓢虫仿佛飞到了我的面前。

3、师小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遇到优美的句,只有反复品读,才能了解其表达的意思。(指名读以上几句话,师生评价)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2、师总结评价。

(1)3组生字都有相同的部首,同时每组生字中也有形声字。

第一组:左形右声,“援、掷、捞”,“扌”表示形,表示与手做出的动作有关。

第三组:下形上声,“资、贡、贷”,“贝”表示形,表示与钱财有关。

(2)你们还学过些形声字?举例说一说。

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

(1)小组交流,选择词,并说明理由。

(2)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3)师评议:词辨析可以从词性、词义程度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也可以反复将词带入境中朗读,通过感判断。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

(1)自由阅读,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师评议,简单小结。

(第1句用“乌黑”“轻快有力”写出了燕羽毛的颜色和燕翅膀的特点,将“尾巴”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燕尾巴的特点。第2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独角仙头部尖角的特点。)

(3)试着填一填:一身(雪白的)毛,一对(竖起的)耳朵,加上(红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可爱的小白兔。

(4)自己尝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忆江南》,释题,简介背景。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3)小组开展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握感情。

(1)课件出示词注释。

(2)小组交流,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词的意思。

(3)全班交流,师小结: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我已十分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这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3、背诵《忆江南》,课外积累《忆江南》中的另外两首词。

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园地一的学,下面我针对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我在本节课的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补充一些与园地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学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4、《园地一》

学内容:

1、讲授六个生字。其中“正、好、相”三个字会写,并能组词。

2、根据看图的方法正确观察图画所表达的内容。

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给别人照过相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给别人照相的?对,照相的时候也要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幽默——动脑筋照相。

一、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1、大家仔细看图,图上都画了什么?

2、讨论:小组内讲一讲。

3、汇报。

二、生字

1、“脑”是我们本课的生字。跟老师一起读。谁能给用这个字组词?

2、照相”是;一个词。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而后排火车读)

3、继续讲读“照”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看图

1、同学们看图,图中手拿照相机的人,他说了句什么?“正好”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两个生字。

2、师板书:“正”领读。

3、谁有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的?

4、师板书:“好”,领读。

5、“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我们昨天学过一个偏旁“女”,谁能用这个偏旁再组几个字?

6、指导在虚宫格内书写。

二、练习

1、书后“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说一说”让学生在学后说一说,谁还能讲几个小幽默。

作业:找找幽默的图片。

板书设计:

正、可、妙、好、相、你

正好、可是、妙用、正好、照相、你们

5、《园地一》

学目标]

1、学习体会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3、学习古诗《游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重难点]

1、学习体会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2、积累古诗《游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阅读一篇章时,不仅要从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批评;或肯定、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中体现出来。

(二)我们每位同学在阅读一篇章时,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1、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比如,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的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章是通过具体的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如《梅花魂》一中,“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副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之心!”直抒胸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体会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言外之意。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句中的态度,或者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句段所在的上下的具体言环境来理解。

4、在反复朗读和诵读中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三)说说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些?

1、抓课题,从整体入手。课题是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2、抓关键词句。如,从抒情部分找中心,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从课的反复部分找中心,从重点句、段找中心,关注首尾。

3、抓课后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

5、了解写作背景。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中的例句,力求读准确、读通顺。并说说这两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件出示例句)

明确: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和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气相同的词组,句并列,达到一种加强势的效果。)

2、分别说说每个句的句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1)通过列举人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中爬出来等事例,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2)在例句中,先选择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之更生动、形象。

3、请同学们选择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说一个句

忙冷吵静快辣

冷:十二月,天多冷。狗熊冷得躲进树洞,鸡冷得挤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窝里不出来。

吵:这条街车水马龙。鱼被吵得跳跃,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较量较量。

静:这湖面犹如一面镜,静得连一丝微风都舍不得掠过,静得蜻蜓不忍心去点水,静得鱼儿舍不得跃出水面。

……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一读课本中的4个例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对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1)将异乡的月与故乡的月进行对比,突出思乡之情。作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虽美,作者对它们并没有深切的感情;故乡之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亲近、温馨,这样的对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2)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比家乡院里的桂花香得多。而母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乡院里的桂花已经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间,甚至可以说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时、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家乡院里的桂花香味永远都是香浓的。

(3)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是绍兴的乌篷船所无法比拟的。

2、选择其中一个例句,照样写一写。

示例:这个女孩还穿着又小又薄的破衣裳,她旁边的那个姑娘的脸庞在红棉袄的映衬下越发红润了。

3、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句

示例:太阳光芒四射,得使人睁不开眼睛,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寒冬,天多冷。

(2)夏天,太阳。

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吟》。(板书课题,释题,“吟”是轻轻地吟唱,“游”是离家在外的人。)

2、关于作者孟郊,你了解他什么?(指名发言,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地方。

2、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古诗吗?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他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就想起了进京赶考前临行的情景。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吟》。)

(三)再读释疑,感知诗意

1、小组讨论交流: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并交流不懂的地方。

2、理解古诗。

(1)点拨诗中重点词。(课件出示)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2)诗中些诗句是描写儿离家前母亲对儿的关爱的?请学生自由读,同桌讨论,并说一说意思。

(3)诗中一句写出了儿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四)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发挥你们的想象,描述儿离家前那个夜晚的情景。(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明天,儿就要远行,在小油灯下……)

2、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为儿缝制衣服。母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假如你就是那位即将远行的儿,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样想?

二、课堂小结

本次园地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了排比、夸张、对比的手法,还从孟郊的《游吟》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巩固所学,并学以致用。

学板书]

交流平台边读边想体会章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学会情景描写感受句表达特点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学反思]

本次交流平台中四个学生的对话,相当于对单元主题“体会课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总结。因此,我在授这个部分的时候,引导学生总结体会课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时,相应的也会出示对应的例句。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后来还有不少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较浓,总体掌握较好。

点击查看更多《哪座房子最漂亮》的语文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wenba.com/articles/2233.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