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主题:语文百花园
所属学科:语文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讶、折、独、梅、暗、寒”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二、内容分析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写的都是寒冬季节的景色。“色”、“香”、“味”三方面突出梅花的特点,刻画出梅花的洁白、傲雪的品性。《夜雪》通过对雪夜情景和诗人感受的描写,可感不可见的特点。重点:认识8个汉字,会写“讶、折、独、梅、暗、含”6个生字。难点: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三、学生分析
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
四、设计思路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融读诗、看景、想象、品味为一体,使学生知其景、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梅花》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的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认识这些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梅花?你还了解梅花的哪些知识?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雪花飞舞、梅花盛开的情景。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几枝红梅迎雪绽放。这美妙、飘香的世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让我们与诗人一起走近梅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它的品性!
3、板书课题。教师边画梅花,边背诵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墙:qiáng数shù凌:líng雪:xué为:wéi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墙角数枝梅:数枝,许多枝。
凌寒独自开:凌寒,冒着严寒。
遥知不是雪:遥,从很远的地方看。
为有暗香来:为,因为。暗香,淡淡的花香。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梅:形声字,左形右声。
暗、独:采用旧字加部首的办法记忆。
遥:和形近、同音字"摇"进行区分记忆。
寒:和形近字“赛”进行区分记忆。
凌:可采用编写谜或顺口溜的办法记忆。凌:两点水做准备,土八折文排好队。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引导背诵
1、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背诵。
2、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背诵。
第一课时 《夜雪》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一猜:我是水,我会变。太阳一晒,就变成汽升到天空。到空中,变成极小极小的点,连成一片,我就成了云。冷风一来,我就会变成小花朵落下来。你们猜,我变成了什么?
2、板书课题:夜雪
3、根据诗题猜猜这首诗写什么?(夜晚下的雪、夜晚的雪景,夜晚出雪……)
4、试读古诗引导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二、带种疑问,学习古诗,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读识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并用铅笔圈出认识的新字朋友。
3、教师领读生字卡片,并进行正音练习。
衾:qīn枕:zhěn讶:yà复:fù折:zhé
4、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5、播放雪景课件,师配乐范读。
6、理解诗句大意,解释重点词语。
已讶衾枕冷:衾枕,被子和枕头。讶,惊讶。
复见窗户明:复,又。明,明亮。
夜深知雪重:重,雪下得很大。
时闻折竹声:时,时常。闻,听见。折竹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7、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同桌互相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试说诗句的意思:
我睡着睡着,感到很惊讶,怎么被子和枕头越来越冷?这时候,我又看到窗户外面的雪特别明亮。夜己经很深了,我知道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时常还能听到大雪压断竹子的声音。
9、同桌互相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想像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三、学习生字,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共同交流记忆方法和结果。
讶:形声字,左形右声。
枕:(编顺口溜)木头横着放,倦腿人枕上。
复:(编顺口溜)人上,日中,折文下,不止一次还复杂。
3、指导书写。
讶:讶的第四笔是竖折。
折:第五笔撇,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是“斤”,不是“斥”。
这两个字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才好看。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梅花或雪景画下来。同桌互相讲解、欣赏。
教学反思:
1、课的设计能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重视背诵朗读的基础上,把识字的要求在课堂上落实的比较好。
3、重视听说读写,还能让学生把对诗歌的感知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能较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阅读
1、二年级上册语文《画虾》教案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词语、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只有仔细观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词语,读懂齐白石观察和刻苦学习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用具
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幅图上的小虾画得怎样?大家说一说。
2?知道它是谁画的吗?引出齐白石学画虾的故事。
3?板书:齐白石画虾。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把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2?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正确、通顺、比较流利。
3?抽学生朗读课文,并请学生评议朗读情况及字音。有没有漏或添字?是否流利?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习第二段。
(1)齐白石是在什么情况下迷上画虾的?
请大家反复朗读第二段,并理解“迷”是什么意思。勾画出描写齐白石迷恋画虾的句子。然后同学交流、讨论,举手向教师汇报。
(2)出示两组例句,请学生读一读,填一填,并说一说两句话中哪一句更好。
虾跳了起来
虾腾地跳了起来他每天观察虾的活动
他每天仔细观察虾的活动
(感受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形象、具体些)
(3)抽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学生再次感受齐白石着迷的情境。
2?学习第三段。
(1)齐白石画的虾是什么样的?请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虾的句子。
(2)出示词语:“薄而透明”、“清晰可见”、“活蹦乱跳”,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出示问题:齐白石画虾画得这么好,很不容易。从哪个词语可以知其不容易?请学生画出“天长地久”这个 词语。理解词语并体会齐白石画虾的刻苦用功,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全班朗读第三段,注意读出词语的美。带着一种欣赏、愉悦的情感朗读。
再小组朗读,教师评议,个别朗读,学生评议。
四、自主识字,书写工整
1?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读一读,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组词识字,部件结合识字,口诀识字等等)。
(2)教师请学生指出在认读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似”、“姿”声母为平舌音,“乎”的声母为“h”,而不是“f”。“察”的声母为翘舌音。
(3)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4)同桌互相用生字组词并造句,看谁说得精彩。
2?书写生字。
(1)请学生观察8个生字的字形结构安排。说出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乎”为独体字,中间一横应写得最长;“似”、“仔”、“活”应写得左窄右宽,“候”注意中间还有一竖。
(2)教师示范“细”和“候”的笔顺笔画。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辅导。
(4)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3?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五、拓展延伸,揭示主题
1?你能把这个故事再讲给同学听一听吗?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只有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3?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结束语
2、2021年五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人教版
《牛郎织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娘娘身边织锦的外孙女,*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3、2021年五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人教版
《习作1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内容: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写自己最心爱的一种东西。要讲清楚它的特点,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由这一东西产生的联想,能够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体会你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爱的东西,也都有自己的喜爱之情。也会由此而产生联想。但要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困难。不容易把它写清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出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组学习了联想的的写作知识,再这次作文中要得到应用。
2、巩固本单元的的写作知识。
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仔细观察写好初稿。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利用事物投影,引导学生分析评讲文章。
3、学生分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态度。
2、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1、作文描写的事物。
2、例文两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一块欣赏?那就把你写的文章拿出来吧。
二、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的手稿我都看了。我觉得同学们写得都不错。象刘静、侯美燕、姜少丹、王路、周玉珊等同学尤其突出。但是我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命题不好,有的同学是这样命题的:写自己新爱的一种东西你认为好不好?
(2)字、词、句存在的问题,每个同学的作文中都存在,需要认真修改。
(3)没有达到这次作文的要求。
2、同学们记得这次作文的要求吗?
师出示要求:
(1)写自己心爱的东西
(2)写清特点
(3)写出联想
①师出示学生带来的玩具课件:玩具米老鼠(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喜欢它什么?请学生回答。
生答:耳朵特别大,象两把大扇子,它笑咪咪的,心里一定有高兴的事等等
……
师导,有个同学根据这个玩具写了一篇作文。
②出示课件:《我心爱的米老鼠》
要求学生轻声阅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没有?
小组讨论。
师请学生回答,并结合要求具体谈一谈小作者是怎样达到要求的。
生:写清了米老鼠的特点,写出了喜爱之情,联想好等等
师小结:这篇作文为什么写得好?请学生回答。因为这篇作文符合这次作文写作的要求。所以这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③师出示课件:《小闹钟》病文
要求默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讨论,说说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要求没有?请学生回答。
生答:没有联想,没写清特点等等
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篇作文修改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发给学生作文材料。
分组修改。把修改的《小闹钟》的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讲给同学们听。
3、师小结:根据刚才的评改,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改好自己的作文?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生进行修改。
师巡回指导。
生交流修改情况。
4、请同学们谈这次作文的体会。
师结: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三、作业:继续修改,誊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wenba.com/articles/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