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摘抄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回到北平来,回到原来服务的学校里,好些老工友见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话道:“您回来啦!”是的,回来啦。去年刚一胜利,不用说是想回来的。可是这一年来的情形使我回来的心淡了,想象中的北平,物价像潮水一般涨,整个的北平也像在潮水里晃荡着。然而我终于回来了。飞机过北平城上时,那棋盘似的房屋,那点缀看的绿树,那紫禁城,那一片黄琉璃瓦,在晚秋的夕阳里,真美。在飞机上看北平市,我还是第一次。这一看使我联带的想起北平的多少老好处,我忘怀一切,重新爱起北平来了。
在西南接到北平朋友的信,说生活虽艰难,还不至如传说之甚,说北平的街上还跟从前差不多的样子。是的,北平就是粮食贵得凶,别的还差不离儿。因为只有粮食贵得凶,所以从上海来的人,简直松了一大口气,只说“便宜呀!便宜呀!”我们从重庆来的,却没有这样胃口。再说虽然只有粮食贵得凶,然而粮食是人人要吃**要吃的。这是一个浓重的阴影,罩着北平的将来。但是现在谁都有点儿且顾眼前,将来,管得它呢!粮食以外,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致看来不算少;不是必需而带点儿古色古香的那就更多。旧家具,小玩意儿,在小市里,地摊上,有得挑选的,价钱合式,有时候并且很贱。这是北平老味道,就是不大有耐心去逛小市和地摊的我,也深深在领略着。从这方面看,北平算得是“有”的都市,西南几个大城比起来真寒尘相了。再去故宫一看,吓,可了不得!虽然曾游过多少次,可是从西南回来这是第一次。东西真多,小市和地摊儿自然不在话下。逛故宫简直使人不想买东西,买来买去,买多买少,算得什么玩意儿!北平真“有”,真“有”它的!
北平不但在这方面和从前一样“有”,并且在整个生活上也差不多和从前一样闲。本来有电车,又加上了公共汽车,然而大家还是悠悠儿的。电车有时来得很慢,要等得很久。从前似乎不至如此,也许是线路加多,车辆并没有比例的加多吧?公共汽车也是来得慢,也要等得久。好在大家有的是闲工夫,慢点儿无妨,多等点时候也无妨。可是刚从重庆来的却有些不耐烦。别瞧现在重庆的公共汽车不漂亮,可是快,上车,卖票,下车都快。也许是无事忙,可是快是真的。就是在排班等着罢,眼看着一辆辆来车片刻间上满了客开了走,也觉痛快,比望眼欲穿的看不到来车的影子总好受些。重庆的公共汽车有时也挤,可是从来没有像我那回坐宣武门到前门的公共汽车那样,一面挤得不堪,一面卖票人还在中途站从容的给争着上车的客人排难解纷。这真闲得可以。
现在北平几家大型报都有几种副刊,中型报也有在拉人办副刊的。副刊的水准很高,学术气非常重。各报又都特别注重学校消息,往往专辟一栏登载。前一种现象别处似乎没有,后一种现象别。
拓展阅读
1、我若盛开清风自来作文1200字以上散文高一作文
你若满怀过希望播种一颗种粒,你若满心欢喜用汗水挥洒梦想,你便深知:在梦想面前,努力是最傲人的付出。
终于决定提笔写一些东西还祭奠或是怀念已逝的初中,抑或说是那个初夏里闪耀过的初三。这是酷热难耐的暑期,望着眼前追逐了3年的录取通知书,久久无法平静。或许因为不如意的中考成绩,焦躁不安的心仿佛窗外不时显声的蝉鸣,有一搭没一搭地跳动着,这之中夹杂着的,更多的是不安与无助。因为,相于阅历不深的我来说,这一年实在太过于刻骨铭心。
这一年,是无声的战火弥漫的一年。
这一年,是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一分高下的一年。
而对于我,一个别人眼中的嗜书者,
这一年,是与586分格格不入的一年。
那是炎夏初过,蝉鸣声声,霜红满天的九月,我和许许多多的初三新生一般,带着对初三的畏惧和大干一场的踌躇满志踏进新班级,除过重新油漆的桌椅,还有满目陌生——全是新同学。虽然环境陌生,但由于对初三生活的未知,我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默念:"我要成功。"当我在心中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四个大字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感,如沐春风的舒畅让我信心倍增。并且,我一向很精准的*告诉我:我一定会成功!!
可是一切绝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
初三第一学期的初次统考,我虽未曾想过一鸣惊人,却也给了我下马威。初次考试的考场安排是按照初二学期末考试的裸分排名的,我没想到,我竟然是新班级里的第2名,这不免使我有几分沾沾自喜,但此后,这一“没想到”却也铸就了更多的“没想到”,“没想到”平日里不被自大的我放在眼里的诸多人竟也成为了我的人上人,“没想到”只经历了短短半学期,我竟然在班级里下滑了4个名次.....这些“没想到”使我高昂的头终于肯放低姿态。值得庆幸的是,还好我没放弃,心中只是平添了几份干劲,尽管心存不甘,嘴上却也默不作声。之后,同往常一样,刻苦学习,只是,课堂中走神的次数日趋减少,课后的马虎不复存在,我只是记得:还没成功呢!
记忆中,初三,我从心中抗拒结交一切朋友,抵触使用一切花言巧语来拉拢别人,因为那时,于我而言,其他同学均是中考的战敌。其实想想,若能一直保持本真,或许结局更能取悦自己。只是,世上从没有如果,再回首,美景或是荒芜,终究触碰不及。
末考如期而至,于我而言,它承载了一个更加特殊的意义——它是对我近期努力的进一步审查,意义不言而喻。答卷的情景早已恍惚忘记,脑海中只有愈发紧绷的神经,紧接着便是返校,领取成绩单。那天,那四层楼显得格外高耸,我一步步踩着楼梯,心扑通扑通,呼吸愈发沉重。直到听到同学们所传言的我的成绩,我才算松了口气:“八九不离十了。”结果可想而知,全级12名,这个改变了我的学习方法的成绩,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其一,它无疑增添了我对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它却使我放弃了对自身实力的升华——那之后,我度过了一个看似丰富多彩,实际早已貌合神离的暑假,仿佛在电脑的诱惑下,一切鸿鹄之志都不足为道。
再次返校,初三进入倒计时。听着同窗们讨论寒假完成的学习任务,我只好苦笑,但我清楚,我还有机会,冲刺。
战火终于蔓延开来。
从学霸到学渣,从昔日久居榜首的佼佼学子到整日颓圮的浪荡少年,每个人眼中都散发出了从未有过的野心光芒,全都把自己埋在了书堆里,从早到晚畅游在题海中,把课本吃下去的心都有。试卷的厚度与日俱增,而抱怨后的却变成了埋头苦读。学校为我们悬挂起了2条鲜艳的条幅,标语笼罩下的教师中,不仅端坐了62位莘莘学子,更藏匿了62颗赤子之心。
“当一个人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之后,就没有人情愿失败了。”一次次的进步之后,我的目标理所当然的充分显现了贪欲,年级前10,我默念。倘若在稚嫩的初一初二,这便是想都不敢想的,曾经的止步不前让我变得日趋平庸,但,这是初三,这是全新的自己。“当你的才华不能撑得起你的野心的时候,那就去努力学习。”我自然深知这一点,于是便照做。那时,骑车时轻抚双颊的清风是我的良友,为我轻吟;那时,母亲凌晨的轻唤和父亲温情的问候是永恒的温暖,与我为伴;那时,凌晨爬起读书是最让我煎熬却幸福的事情....那时,废寝忘食,每晚不足3小时的睡眠和不留情面的胃口,庆幸,我胜过了他们。终于,二模,年级第9,全县第62,全班第二。
复习接近尾声,百日誓师大会上的婆娑泪渍,我决定挥一挥手,作别昔日的娇气,只为全力以赴。体考备战拉开序幕,体育向来是我的弱项,跳远不到1.40,800米赛跑从不及格,坐位体前屈成绩一般,这便是与考场得意最相悖的一面。尽管总会气喘吁吁,但黑曼巴精神告诫我:永不言弃。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非但未使我轻易倒地,只是让我爬起来地更迅速。为了激发潜能,我把复习内容加到了枯燥的跑步中,在我疾驰而过时留下的不再只是喘息声,取而代之的是一篇篇古诗文,那声音,或许仅仅足矣震撼我自己,足矣。一圈圈,一天,体考如期而至。43分。我更加确信,被火烧过才会有凤凰。
那段跑道我终身铭记,就像中考的漫漫长途一样,即使你撑过了最艰难的极限期,也要时刻念着终点线的荣誉,永不言弃。
这,是与众不同的初夏,骄阳似我,闪耀青春。
终于,尾声。说终于,是我对于将至未至的中考所怀有的敬畏,说终于,是我对于将逝初三的不舍与眷恋。
教室里,一颗颗心日渐躁动,仿佛还不曾离去就打算输给自己;走廊里,撕书的声音伴着他们的笑回响。可,那笑中,为何我分明看到了心酸?
毕业季,思绪如夏风飘零,再见初三,你好中考。
我从未想过,面对重要的中考,我竟能如此淡然,一切焦躁和忧虑恍然隔世,只余下心如止水。就是这么意想不到,20号晚我平静地收整好考试用品,与世界晚安,安然入睡,好像次日并非中招考试,而是去赴宴,赴我的毕业宴。
那天,没有想象中的忐忑不安。我的眼前,除了空白的待书写的试卷,别无他物;我的耳边,除了沙沙作响的答卷声,别无他扰;我的心中,除了努力发挥,别无他念。最后一通铃音响彻校园,耳边的风声,身边的嘈杂,都化为一潭止水,如沐春风。我笑笑:结束了。我心中早已有答案:*会眷顾真诚且努力的女孩。
次月,随着满堂春风飘扬而来的,全是甜美的回忆和欣慰,结果早已不重要,哪怕不能与付出成正比,一分一分却也是我辛苦耕耘来的。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不为驻足,只为远方,追寻更多的美好,云淡风清下,永远有一个女孩,坚信:我若盛开,清风自来;我若精彩,天自安排。
2、周国平散文摘抄句子迷
心灵的孤独和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
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惧怕受到伤害,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世界时我的食物。人只有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可怜虫。
孤独源于爱,不爱的人 不会孤独。
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
人永远都是孩子,谁也长不大,有的保留着孩子的脑筋。谁也不相信自己明天会死。人生的路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到头来不是老天真,就是老糊涂。
赛捏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他忽略了第三种情况:和命运结伴而行。
3、朱明东《采摘梦》散文鉴赏
儿时的采摘是美美的梦。
春末,青黄不接。上年储存的白菜、土豆都吃没了,好些天全家人只能就着咸菜和大酱下饭。三餐寡寡淡淡,日子清清苦苦。母亲在前院菜园子里精栽细种,一禾一苗,浇水施肥,像哺育她的儿女们一样,植一园子鲜嫩的菜。
没过多久,母亲种的韭菜就下来了。这溜韭菜早被祖父当成了宝,头茬韭菜自然由祖父剪彩。祖父带着老花镜,蹲在菜园子里割着韭菜,一下一下,小心翼翼。割的度,也只有祖父把握得好。头茬韭菜嫩割得少,不包饺子也不炒,不年不节的,只打韭菜酱。韭菜酱好下饭,吃着温暖而踏实。从那时候开始,绿油油的韭菜成了我童年里最美的采摘梦。
一到夏天,菜园子就成了全家的乐园。紫色的是茄子,绿色的是辣椒,它们比赛似的长着。黄瓜架下,花儿黄,叶儿绿,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一根根绿油油的鲜嫩黄瓜,带着倔强的刺儿伸展着健美的肢体,像朝气蓬勃的少年。母亲端盆儿摘黃瓜,喜悦写满知足的脸。那时,新摘下的黄瓜用手撸撸,直接吃也不会闹肚子,那味道可鲜美。
菜园子里采摘是一种享受,而自留地里的采摘则不轻松。一到秋季,红小豆、大芸豆、葵花籽还有土豆,都成熟了。一家人早晨起床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到地里忙碌,中午就在地里简单吃几口带的干粮。太阳消失在地平线后,一家人才肩膀扛胳膊挎摸黑往家走。在收获的途中,父亲走在前面,几个孩子走在中间,母亲则走在最后。村头,人们都投来艳羡的目光:瞧,这一家人,大人辛劳,孩子们也勤快,是个正经过日子人家。屋檐下,堆满全家人采摘回来的果实,闪着奕奕的光。在采摘的日子里,全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终于迎来了红火的时光。
儿时的采摘是明媚的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走进散发泥土芬芳和香甜气息的瓜地里采摘几个香瓜,那可真是美的享受。想起了和小伙伴们半夜到生产队瓜地里偷瓜,想起了瓜地被承包后多摘一个香瓜就被看瓜人无情追打,也想起了到邻村外祖父看的瓜地里被拒。心很堵,伤感之情在半梦半醒中弥漫着。那年,外祖父承包了几亩瓜田,成了神气的看瓜人。母亲当时高兴地对我们说,外祖父除了种白糖罐、花道道、大青皮香瓜外,还种了金贵的西瓜,到时候包你们管够吃。想着小人书中大雨来头顶西瓜皮在水中嬉戏的样子,我禁不住笑了。我们坚信,有外祖父看瓜,我们一定会摘回一个大大的西瓜。
瓜熟的日子到了,母亲让我和哥哥带上面口袋去找外祖父。我和哥哥一路上快乐得像小燕子,很快就到了八里地外的瓜地,到了香气扑鼻的瓜地,到了由外祖父主宰的瓜地。远远望去,那苫着茅草的瓜窝棚很是亲切,那一望无际的瓜园很是敞亮。
外祖父不在窝棚里,我兴奋地喊:“姥爷——姥爷——”
外祖父从瓜地里站起身,一手提着土篮子,一手拿着一个刚刚摘下的香瓜。见我们来了,似乎不太高兴。
他把一篮子香瓜送进窝棚,这才走出来:“你们怎么来了?”
哥哥满脸通红不知咋回答,我大胆地说:“妈妈说瓜熟了,姥爷会给我们摘几个瓜的。”
外祖父却道:“**知道个啥?”
“可姥爷你刚才摘……”没等我说完,外祖父已不耐烦:“好啦好啦,别说啦!那篮子瓜是送人的,等过些天再说!”
在瓜熟时,年少的我们徒步走了八里地,在外祖父看守的瓜园里,一个瓜也未摘成,一个瓜也未尝到。我那美丽的采摘梦,被无情的水泼醒了。我们委屈地往回走,那空荡荡的又何止是一条面口袋啊?
……
采摘的是果实,采摘的又何尝不是最美好的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