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暖色》说课稿范文
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四年级第7册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下面我就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教学过程和说教学评价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大纲
本课属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和回忆来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提高学生色彩的审美感受。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已经认识色等美术语言,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积极主动地能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面表现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2、技能目标:能画一幅以暖色不主的画。
3、情感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2、教学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五)说教法和教学过程
1、学习方式:感受、欣赏、绘画实践
2、教学媒介:课本、课件、板书
3、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识暖色
1、出示暖色为主的风景图片。
(1)图片中大面积出现了哪些颜色?
(生:以红橙黄为主的色彩)
(2)谈谈暖色给人带来的感受。
(生:温暖、温馨、明亮、轻松、快乐)
师小结:这些颜色都能给我们温暖的感觉,因此我们称这些颜色为“暖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
二、探究活动,研究暖色
1、出示色卡,找出冷暖色。
你知道红橙黄是暖色,在这个色相环上那种颜色也属于暖色呢?
2、大自然是色彩的创造者,它五彩纷呈,大家能不能找到生活中和自然界的暖色呢?
暖色调中的部分冷色在画面中起什么作用?
3、暖色不仅我们喜欢,美术大师也非常钟爱。下面来欣赏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红色的房间》。
(1)这幅国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用大了大量的什么颜色,给你产的感觉?
(2)除了暖色外还出现了什么颜色?有什么作用?
4、欣赏以暖色为主的作品。
(1)大师的画
(2)同龄小朋友的画
三、实践活动,运用暖色
天气比较冷,你不想画一幅暖暖的画吗?
1、作业要求:
尝试运用暖色画一幅画。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及时纠正学生画幅过小的问题;
(2)及时展示表现好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联想;
四、作业展评,展示暖色
1、作品展评
(1)学生互评、自评。
(2)师小结
2、拓展思维
有所新建的医院要刷墙漆,你帮着想一想,刷什么颜色最合适。
(六)说教学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
1、作品展评
(1)学生互评、自评。
(2)师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绘画基础知识和练习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学知识而设置的,主要训练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冷暖,能辨别冷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对色彩的冷暖的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说不定还会越来越糊涂,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而且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相环中找出暖色和冷色。最后,我选用设计医院进行拓展延伸,。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拓展阅读
1、校园生活初中周记范文
201X年X月X日 X天
五中的校园,充满快乐的笑声,读书的热情,和一股积极向上的信念,我就是这校园中的一份子。
早晨,刚进入校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开始充满斗志;午时,他们学习热情的火光,在无限的燃烧着;傍晚,他们学业结束了,看到了一天中胜利的光芒。
校园的生活是充实的,上课铃响,学生都将饱满的学习热情释放出来,迎接新的挑战。下课铃响,同学们在操场间活动,如那新生的鸟儿,仿佛他就是下一个刘翔,姚明。有些同学还在温习这堂课所学的知识,仿佛他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与爱丁顿。校园内的学生的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乐趣和斗志,让外来人都认为这里的学生都不愿服输,不愿比任何人差。
校园的生活是精彩的,那婀娜的舞姿;激动的比赛;愈难愈兴奋的奥赛题,受益匪浅的文章;更有有趣的文章。
校园的生活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一不小心,不认真,就会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思维是随时都紧张的。
校园的生活还有老师的相伴,当你遇到困难无方法解决而烦恼的时候,老师就会引导你,最终战胜困难;但你伤心难过时,老师就在你旁边倾听你的心灵
校园的生活是苦辣酸甜的,学习是累,却可以从中体会到甜的滋味,尝到胜利的甜头,还能锻炼意志;在嬉戏中,是快乐的;在做题中,能锻炼自己的心志。
校园的生活是有情感的,朋友的有爱,老师的关爱,随时帮助者我们,患难见真情,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当你心灰意冷时,有他们在身边,一切困难都如蚂蚁一般的渺小。
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了色彩,时时处处充满了欢笑,因此我要说:“我爱我的校园,我的校园独一无二!”
2、《倍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3、2018抚州教师招聘面试: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
江西教师招聘学习群440401827
2018江西教师招聘成绩查询预约
《师说》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本篇是一篇讲读课文,不仅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学习教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我校是普高,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较差,对他们来说文言知识的积累始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并且学生目前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现状开展教学活动。可利用一节晚自习,教师指导学生预习,重点攻字词和朗读。
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作者所阐述“师”的含义、师生关系、择师标准的观点的超越时代的创新性难以理解,可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加以解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今日,也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赞誉。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引导学生谈谈“尊师重道”的例子,进而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高中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首先播放名家朗读,并要求学生认真听,把不认识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听完以后通过自己查字典或者与同桌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生字词,本文由于字词简单,所以只有一些人名需要大家认清楚。
文言常识:
①通假字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②词类活用
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深入研读
有很多人认为语文是感性的,我更认同钱正权教授的观点,语文教学中也要重视理性的培养。本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要求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学生4人小组讨论、思考后回答。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我将教学的重点移到第二段的赏析上。
第二自然段既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部分。所以我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设计这一环节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整体感知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我们根据内容来进行文本分析。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有力论证,请具体说明。由于这一段用到了大量的对比论证,所以学生需要分4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一共用了三组正反对比的事实作论据。
下面学生以小组为代表共同发言,后教师总结:
第一组,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第二组,对其子于对其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
第三组,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环节设置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对比论证的手法重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延伸作业
文中提到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意识?
学习本篇后,以“谈教师的作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左右。
这样设置能够更好地巩固课上所学,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七、说板书设计
4、说说生活中的心态和放下散文
过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心态”,其中还要学会放得下,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一般都会用这些话去劝解别人,但当自己面对名、利、地位、得失、输赢,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时,却就放不下了、想不开了、为什么呢?其原因很简单,你、我、他都是性情中人。真的要想得开、放得下,不仅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需要自身性格的磨练。
现在社会有很多人,在生活中通常会遇见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又或者说,现实与理想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比如,要天晴偏遇下雨,想考个好名校却偏偏考个次校;又如,乞丐想念着富翁的幸福生活,目不识丁向往着学富五车的才华。
凡此种种的生活现象,仿佛每一个人的思维,都被有形和无形的欲望支配着,操纵着。于是,“心态”就显得无与伦比的珍贵。
一个人的“心态”,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为人处世的一种技巧,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其实,对于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用自己的“心态”去面对,而且还要有一种善于舍得“放下”的心境。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充满了诱惑,欲望像恶魔一样侵蚀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少不了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但并不是所有追求都能如愿以偿。所以,当追求不能实现或者无法实现时,就应当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学会“放下”,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至少不会在心灵上,压上沉重的顽石,生活就会变得轻松自如,生命也会随着自然的生态而怒放。
生活中,我们要具备一个随时应变事物变化的“心态”,学会放得下。因为,有时候,我们只有放下心中的欲望,才能感受到轻松自如,知足常乐;当我们为了生活的品质,到达一个新的地区和新的工作环境时,我们能够做到随遇而安,放下身价和心态。那么,我们就能达到“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当然,“放下”并不是意味着人生不必追求、无所追求。放下,就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人生,坦然面对有无得失,抖擞精神轻装上阵,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条件,在没有条件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条件,以达到梦想的彼岸。
不管生活之路有多么艰辛,我们只有带着良好的心态,来体会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品味人生冷暖长寒,让生活中所有的负累在自己的灵魂深处,逐一的慢慢释放出来,就会忽然发现风风雨雨的生活竟如此的美好!
5、我生活在温暖之中作文500字
温暖无处不在,温暖将我们每个人连接在一起。如果说讽刺是黑暗的话,那么温暖就是黑暗中的曙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来自家人的温暖如早晨的曙光,照亮我的人生。记得那是一次考试,我得到试卷时发现我才考了七十多分,这个数字让我为之震惊。回到家中,我忐忑不安地将试卷放在茶几上,便垂头丧气地走回房间,那一晚我的心里非常难受,我知道父母给予我的期望很大。可我却只考了这么一点分数,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泪流不止。
这时,我在心里暗暗地发誓,不管明天早上父母怎么说我,我都坦然接受。第二天早上的这一幕竟超乎我的想象,父母并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告诉我一次失误并不能代表什么。顿时,我的眼泪犹如一泓清泉涌出,哭成了大花脸。
家人给我的温暖犹如黑暗中的火把,驱散我心中的悲伤。
老师给的温暖如雨后的彩虹,抚慰我受伤的心灵。一次课后,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篮球赛,担当主力的我自然是要到前线去抢球了。到了下半场的时候,我一如既往地去抢球,不知是谁推了我一下,一个踉跄我就摔倒在地。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一阵刺痛从腿已蔓延到了全身。我含着泪站起来,这时老师发现了我,一把将我放在背上,回到了教室。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纱布包扎,她眼中流露出关切的目光。老师的温暖犹如冬日的初阳,温暖我的心田。
就是这些人的关爱,给我的温暖,让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wenba.com/articles/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