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描写下雪诗句
村居苦寒
唐代: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译文
译文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
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赏析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从军行
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译文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鉴赏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望蓟门
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苑中遇雪应制
唐代: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译文
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简析
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比喻生动、贴切
拓展阅读
1、有关过年的诗句精选
1、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2、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3、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4、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6、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高适《除夜》
7、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8、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9、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10、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12、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1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1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6、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17、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18、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2、描写自然风景的诗句精选
1、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4、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登黄鹤楼》
6、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冯云山《咏瀑布》
7、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8、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11、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12、***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3、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乡思》
1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17、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1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20、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23、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4、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25、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26、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27、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0、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3、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4、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3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隆中对》
36、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37、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38、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39、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40、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4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42、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43、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4、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45、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4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3、描写自然风景的诗句精选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眺》
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6、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8、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9、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0、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1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来。——杜甫《客至》
1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5、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16、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1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18、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0、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2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2、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2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25、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2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7、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29、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30、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31、**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2、河水洋洋,北流活活。——佚名《硕人》
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37、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3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39、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4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41、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42、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43、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李白《长歌行》
4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45、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46、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47、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48、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苏轼《江神子·恨别》
4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0、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4、描写伤心又生气的霸气句子精选
1. 是你太会忍耐不联系我还是你根本就不在乎。
2. 那个男人我为他放弃了一切可他却狠心得让我一厢情愿。
3. 原来最孤单的是我还是那么想你
4. 找不到纠缠的原因没什么只是我累了。
5. 动听的心碎声让俄的眼泪断了线。
6. 我好累我好想回答我会和你在一起可是我不能
7. 没心没肺托您的福我学会了麻木。
8. 满脸的伤痕心碎了一地只有自己舔舐伤口
9. 我已经不记得因为你我流过多少眼泪了
10. 我想逃避了逃避你呼吸里的炎热
11.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心碎了一地还要把它粘起来。
12. 涐不想整天过着这种枯燥无味旳生活。
13. 现实的生活一点点磨掉了我对爱原本的信仰。
14. 原来不仅放弃一个人需要勇气喜欢上一个人也需要勇气
15. 欺骗的背后一颗受伤的心一切都是迩编织出来的谎言既然不爱何必纠缠不清纳
16. 你狠狠的捏碎我的幻想但是你又如此心安理得。
17. 用冰凉的酒来麻醉自己深爱你的心让它冰封。
18. 以后决不再想起你那会痛
19. 你怎能不问不管不想不疼不爱我
20. 我只是在寻觅最初的天荒地老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