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克隆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克隆技术的出现,是20世纪的重大科技突破。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查找、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阅读,知道一点有关克隆的知识。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基本的科学道德观。
3通过听、说、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明确要求,搜集材料
1为了使这次口语交际有充分准备,切合学生实际,要在一周前,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的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在提示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你听说过克隆技术吗?”“想象一下,如果你会克隆,你想做什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查资料或询问别人,弄明白什么是克隆技术,这是展开想象的前提。
2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占有资料的多少,进行分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询问师长亲朋等多种方式,了解克隆技术及其发展情况。
二、交流资料,深化认识
1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充分交流对克隆技术的了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
克隆技术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大量生产出相同的生命体。那么,克隆技术怎样应用,才能有益于人类呢?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拓展思路。(如,将克隆技术应用在园林业、畜牧业、农业、医学等方面)
三、自选范围,分组交流
1根据克隆技术的应用范围,分为农业、园艺、畜牧、医学等小组,兴趣一致的同学可结为一组。然后展开想象,说一说想克隆什么,看谁的想法奇妙,最有益于人类。
2同组的同学在同一范围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全员参与,每个人都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在公平、民主的竞争氛围中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班级比赛。
四、展开竞赛,全班交流
1教师介绍比赛规则: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英国科学家罗特布拉特曾说:“我担心的是人类科学中的其他进步,会导致比核武器更易获取大规模破坏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家要有科学良知。据此,本次评选“未来克隆专家”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想法奇妙,想象丰富而独特;二是有益于人类,能够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平与发展。
2各小组派选手参赛,要求表述清楚,态度大方。其他同学做评委,按比赛规则进行评价。评委可以询问选手,选手也可以结合自己所想象的内容与评委展开讨论。
(如,选园艺类的同学可以说想要克隆一种一年四季都开花、而且每天开出不同的花、散发出不同香味的花卉;选择畜牧类的同学可以说想要通过克隆,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调整生态平衡;选择医学类的同学可以说克隆人体的器官,解决病人的痛苦,也可以说通过克隆使每个人都健康、漂亮;选择农业类的同学可以说想克隆出具有果味、肉味,营养全面的粮食。)
3评选出“未来克隆专家”。
拓展阅读
1、《口语交际一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一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大人们童年生活的信息,以及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与大人的亲密度,让学生初步感知时代的变迁,体会口语交际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课前一周让学生回去询问长辈。了解大人们小时候的生活,指导学生选择想了解的对象,针对不同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先整理自己的记录,再和同学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通过与大人交流了解的他们的童年生活,了解他们童年生活后的想法和体会。
1.能根据需要向别人提出不同的问题。
2.能认真倾听别人对自己提问的回答,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3.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评价任务二: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即整理自己的记录,与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了解大人生活,倾听、记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整理的材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出示学习目标,创设情境
活动一
童年,一首欢乐的歌,一个美好的梦,让人亲身经历,永不忘记。那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童年的趣事、乐事又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呢?(完成目标一)
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谈话揭题:人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却伴随着人的一生。让我们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学生齐读课题。(完成目标一)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目标。(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强调童年珍贵
提出任务
1.读教材,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完成目标二)
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倾听、记录、追问,了解相关情况
活动一
小组讨论。你了解到的大人的童年生活。
询问大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针对不同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一:从不同方面提问,了解大人学过的课文、做过的事、玩过的游戏等;
问题清单二:围绕“玩具”这一话题提出多个互相关联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情况。(完成目标三)
了解不同方面,深入了解相关问题,对大人们的童年有详尽的了解。(评价目标三)
活动三
提出与大人交流时的要求:注意倾听的基本礼仪,即听人说话认真、耐心;注意把别人的回答记录下来;边听边思考。
根据要求与大人进行交流,倾听、记录,并适当地追问。(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倾听,评价别人记录、整理的大人的童年生活
活动一
先整理自己的记录,再和同学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通过与大人交流了解的他们的童年生活,了解他们童年生活后的想法和体会。(完成目标三)
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即整理自己的记录,与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5.教师小结:
(1)学习列问题清单及边听边记录的方法。
(2)课外了解大人们的童年生活。
(3)根据整理的材料有条理地表达。
(完成目标三)
了解大人生活,倾听、记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整理的材料。(评价目标三)
环节五
激烈角逐,全班展示
1、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2.本课小结,颁发奖品。
通过激励,让学生获得自信。
附:板书设计
列问题清单
记录
整理
表达
2、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一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能理解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三、如何对待父母的爱
1.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略),(让学生小组内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谈出自己的看法。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他们应该怎样爱自己。
五、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故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六、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习作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突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内容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一、导入习作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可以写如何体会父母的爱;可以写一写意见或建议;可以写自己的心理话。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1.请你提起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他们不在家时,发生的影响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把真实的事写具体,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把你相对他们的说的话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四、品──评析例文,交流真情
1.师读例文。
2.小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事情表达具体,有没有抒发你的真实感情。
五、延伸课外
1.同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
3、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一
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乌市第三十小学 杨婷
1、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
2、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准确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语言表达能力。
3、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能倾听同学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体会父母无私的爱。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课前,通过调查问卷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打开学生的思路;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父母无私的爱。
1、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从小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完成调查问卷。
2、古诗《游子吟》的意境图。
3、教学课件及图片 。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情入话题
1、教师给学生讲述童话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学生思考:听了故事后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这对可爱的小兔子让我们明白了,母亲的爱永远比孩子的要多。
二、深情讲故事 感悟父母的爱
(一)图片播放,营建开放的“语场”
1、老师导语:(看课件)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爱的故事,这就是老师从你们身边收集起来的生活片段。让我们边看边回忆:你与父母的故事。
(二)张扬个性,打开思维的大门。
1、老师导语: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将脑海里都浮现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起来说说!
2、在四人小组中把回忆到的事情和伙伴交流,思考:交流时要注意什么? (听的要求: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有疑问可以举手提问。说的要求:交流时大声发言,说话完整。)
3、爱存在生活的每一天,结合调查和手中的照片,选择其中最感动的一件事说说父母的爱。
(说的要求:语言流利,讲述的故事要完整。听的要求:边听边想,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如果被感动请送出最真挚的掌声。)
4、指名学生发言。
5、(随机引导学生交流,赠送名言小诗) (1)生病(生日等)父母为你做过什么? (2)父母不在身边时,爱是否就消失了呢?
(3)除了生病、生日时感受父母的爱,还有什么时候?
三、温情话彼此 再感父母爱
1、老师谈此时的感受。
2、老师讲述自己感受父母之爱的故事
四、古诗引导,纯情悟孝心
1、出示图片:《游子吟》的情境图,配乐朗诵《游子吟》。
2、 老师导语:小草尚且要报答照耀过它的春天的阳光,那么我们做子女的又该怎样报答给予了我们生命和无限关爱的父母呢?
3、再次深情诵读《游子吟》
五、享受沉默,真情告白
1、教师导语:让我们就像《可贵的沉默》中那样,在沉默中再次回味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我们的爱,在心中默默地说出你最想说给父母听的话。 或者,你想为父母做些什么? (至少留出一分钟的沉默时间)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心里话。
(听的要求:一字不落认真听,想想对你有什么启发?说的要求: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 把心里话,说给全班同学听。
六、言随心动,热情化行动
1、出示课件,回归整体总结
教师导语: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父母的心,你一定会在时时处处都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爱,就像父母爱你一样。让我们乘坐着父母爱我们,我们爱父母的这艘船,迎风远航。
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wenba.com/articles/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