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浙教版《听广播》 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4:58

二年级语文浙教版《听广播》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听广播的意义

2、掌握听广播的要求

3、熟悉听广播的技能训练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听广播是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我们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要因势利导,利用这种形式来有限的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良好的听话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能力。

听广播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能让你及时了解天下大事;能让你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广播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1、听得快:要集中注意力,快速跟上,声声入耳,句句到心。

2、听得全:接受信息要全面,接受信息要完整。

3、听得准:要培养听觉感受,注意语句的停顿和语气的变化,听清语意,防止误听。

三、听广播的技能训练

1、调动原有信息,接受新的信息

2、攫取主要信息,记住关键语句

3、记听重要信息,学会速记技巧

四、速记方法

1、速引式

2、符号式

3、浓缩式

4、首尾式

5、提纲式

另外还有: 跳行记、留空记、画线记等听记技巧。

教学后记: 教学中由易到难地让学生练习速记本领先听记故事――听记文章;听记继续性文章――-听记说明性文章――听记议论性文章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养成边听边记要点的好习惯。

拓展阅读

1、苏小学五上册

(一)知识学点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

3、理解重点句、理清章的叙述顺序。

()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分段。

2、理解课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育学生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学重难点:

1、理解中的言词

2、体会“喝酒”、“*”两件事是如何详细叙述的。

小黑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初读课,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目标完成过程。

1、指读课,正音解词。

(1)正音:

晌(shǎng午 咆哮(xiào) 请勿自误(wù) 脊梁(liá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章讲的就是*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劝要过冈。

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后下冈。

(3)根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

①喝酒;②上冈;③*;④下冈。

4、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有什么关系,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徒手*做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的徒手*做了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

2、利用工具书理解中难懂的言词

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前后位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学习第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对武松神情、动作、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

2、抄写生词并解释“晌午”、“请勿自误”。

板书设计:

武松*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劝要过冈。①喝酒。

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②上冈。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的经过。③*。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后下冈。④下冈。

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

2、苏小学五上册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连起来归纳课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课内自学

1、要求:认真读课,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

2、多音字正音:大

3、字形、笔顺:敝、臣、尊

四、指名分段读课

1、议议读读,深入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

(让学生找到有关课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分角色朗读课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

、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课,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敝国有个规矩,……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注意人物的神态与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第次楚王取笑晏子( ),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 ),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次失败,楚王仍不甘心。在一次宴会上,楚王取笑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又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看第5自然段。

2、自读课,划出晏子说的话。

3、分角色读课,注意人的气和神态。

4、练习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联系上回答:“从这以后”是指什么事以后?

2、“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楚王尊重他的什么样?我们从晏子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分段。

提示:

1、楚王为什么侮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 )到( )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 )到第( )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 )自然段。

、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想趁机侮辱晏子。

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驳,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新生晏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五、课外作业: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

3、苏小学五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把握课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中优美的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天净沙》.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相互正音,说说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主要内容,说说课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想象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中生动优美的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语文浙教版《听广播》 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iwenba.com/articles/71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