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2 15:25:08

李连杰的故事

少年习武始知英雄

1963年4月26日,李连杰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人的家里,排行老五,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亲给他取名为正东,因为胃口很大,邻居都爱叫他“小老虎”,连杰是他后来的艺名。在他两岁时,父亲不幸病逝,整个家庭全靠母亲每月在公交公司上班的31元工资和国家另给的10元救助补贴过活。

因为总吃不饱饭,李连杰发明了一种吃饭方法:“先吃元宵,再吃萝卜,元宵在胃里往上顶,萝卜往下落,一上一下,两个东西在肚子里折腾,一天都不饿。”

李连杰学武完全是个意外。

1971年,李连杰在厂桥小学上一年级,暑假期间,老师带着学生们去什刹海体校,供那里挑选运动员,结果李连杰被挑去学习武术。虽然练武苦,但是好处多:国家管吃管住,还免费发放运动衣,从此李连杰不用穿姐姐的旧花裤子了。每次领衣服的时候,李连杰总是领最大号的,回家给两个哥哥穿,自己接着穿旧的。

1974年,11岁的李连杰参加全国武术大赛少年组比赛,连夺三个冠军,一举成名。也是在这一年,他参加了一个中国代表团出访美国。小小的李连杰用自己在美国攒下来的零用钱给母亲买了一块瑞士手表,母亲非常高兴。

在白宫的武术表演结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对李连杰说:“小朋友,你的功夫让人印象深刻,长大了当我的保镖好吗?”李连杰马上回答:“不,我要保护全中国亿万人民!”李连杰出色的外交表现,使他毫无争议地成了“中国人民的代表”,接连被派到四十多个国家访问,表演中国武术。

少林一出名动神州

到1979年,李连杰已经连续5年拿下全能武术冠军,但是16岁的他开始为前途担忧。看了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后,李连杰萌发了转行拍电影的想法。可是他没被前来体校选演员的电影公司相中,人家给出的解释是:1米70以下是没有可能做明星的。

李连杰后来能拍成《少林寺》纯属意外。香港银都机构要拍《少林寺》,拿的是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的投资,导演找来了河南京剧团的演员,但日本人认为他们没有拍出中国武术的真正面貌,要求换人。银都换上了导演张鑫炎。张鑫炎对李连杰印象很深,便为他度身定做了《少林寺》。影片上映后的火爆程度,在当时一毛钱一张票价的时代里,创下了上亿的票房神话,李连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半年时间里,他收到了十几麻袋信,有一次两个警察找到他,说一个*派因为喜欢《少林寺》把重要的情报写在寄给李连杰的信里,结果两个警察花了5天时间才看完观众写给李连杰的那些信。

《少林寺》一举成名后,李连杰继续在银都机构开拍“少林”系列电影。80年代末,赶上出国热潮,李连杰移民去了美国,在洛杉矶以开设武馆教拳谋生。

香港导演徐克听说李连杰来了美国,热情洋溢地邀请他出演新戏《黄飞鸿》。开拍前,徐克把李连杰叫到了自己家,给他放了段美国国家地理的动物纪录片,狮子捕食羚羊,告诉李连杰一个“深奥”的道理:“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画面美感。”

“我以前拍电影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但‘黄飞鸿’不是,徐克要求我和对手打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观众在看什么、想什么,这对我后来拍电影帮助特别大。”李连杰回忆说。

电影里黄飞鸿的招牌动作是“无影脚”。照常理,现实生活中常人的速度不可能在半空中接连踢出7脚——顶多3脚。可徐克认为,电影是艺术,看电影的时候,踢到第3脚,观众才兴奋起来,第4脚观众开始鼓掌。《黄飞鸿》大获成功,还在美国、韩国、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李连杰靠“假功夫”再度走红,成为香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身价达到1600万港元。独闯虎穴征服异域就在李连杰的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和经纪公司的重重矛盾让他无心事业,此时,妻子利智向他提出了去好莱坞发展的建议。

1998年,《致命武器4》里有个反派角色,李连杰被推荐给投资方。电话里谈得很愉快,只要李连杰打,片方就出100万美元;等李连杰到了纽约,价格减到75万;等他去试镜时,价格减到了50万。利智很气愤,让他马上回香港。此时的李连杰已经没有那么气盛了:“在中国你再牛,去美国还是得从零开始。”

这次李连杰不仅演配角,还要跟另外5个人争这个配角。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李连杰怕影响妻子睡觉,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坐在马桶上读了一个通宵的剧本。他不懂英文,就先让人用英文念了一遍,再拿录音机录下来,把对白加上汉字注音,戴着耳机把对自背下来。

《致命武器4》上映后,李连杰受到了很大欢迎。当时的美国媒体说:“李连杰技惊四座,一袭黑衣出场更是带几分神秘感,符合西方人对东方的印象。”华纳公司马上为他量身定做了《致命罗密欧》,由他主演,角色也变成了正派,而且在片中先出现了中文字幕,后出英文原名,体现了华纳对李连杰的诚意与重视。《致命罗密欧》首映就达到票房亚军的成绩,李连杰终于在好莱坞占有了一席之地,和李小龙、成龙并列,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巨星。

上善若水人本如此

在好莱坞大获成功之后,李连杰又回国拍摄了《英雄》、《霍元甲》及《投名状》三部影片,而《投名状》更是让他获得了生平第一个金像奖影帝。但是这个奖对李连杰来说,来得太迟了,“这个奖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了,我现在将壹基金视为我的生命。”

壹基金的创办源于2004年的印尼海啸事件,当时正在马尔代夫度假的李连杰一家是这场海啸的受难者,海水已经没过了脖子。幸运脱险,但是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让他内心受到了强烈冲击。劫后余生的李连杰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他开始以一颗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

2007年4月,他创办民间慈善组织“壹基金”,为身处灾难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帮助。“我请你用1元建1所学校,你准会骂我有毛病;但中国有13亿人口,手机用户5亿,若每人都付出1元,怎会不可能?”李连杰曾笑说自己是白天*(指拍戏)晚上帮人,完成《功夫之王》和《盗墓迷城3》后,他今年甚至推却所有电影,专心投入慈善工作。

跻身最高身价华人影星之列,李连杰为慈善推却好莱坞大片,有人说他被海啸冲傻了,朋友劝他随便把千万片酬捐出去做慈善便行,何须劳心劳力?李连杰却说,“比尔·盖茨捐700亿也不能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我想要把公益变成一种文化和习惯。”“只要是人,就有回馈社会的义务。你可以捐1元,或捐出你的专业,例如医生可以免费义诊一小时,企业可以把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盈利捐出来。这是举手之劳,但最简单的才是最持久的。”他四处为壹基金拉拢“义工”,从美国总统克林顿,到片场的临时演员,从演艺界到体育界,从CEO到打工仔,李连杰都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的理念。李连杰也一改以往不与女演员私下交谈的性格,甚至在拍《功夫之王》的过程中,原本一个讨论工作的会议,也被他变成*义工的动员大会。“我现在做的慈善,它没有胶片,却是我的生命,我们站在月球看地球,67亿人就是一家人,每个人都是编剧,每个人都是导演。”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5天,壹基金便收到近50万人的善款达4000多万,而李连杰更是亲赴灾区送去救援物资。

慈善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李连杰说:“名、利、权、情,我什么都不要,我做只因为我应该做,人本如此,就这么简单。”20多年前的《少林寺》,李连杰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学武,如今他更想透过自己的知名度去唤醒世人的善心。

李连杰表示,原来以为靠功夫就可以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扬名,但是西方人一看到自己就说打,好像中国人就只会打,中国的文化、宽容、智慧、哲学他们都不知道。为此李连杰一度陷入深思。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曾问李连杰:“你觉得中国最高的功夫是什么?”李连杰说:“微笑。”记者又问:“那你觉得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李连杰回答:“是爱,爱最博大高深。”

拓展阅读

1、投资大师吉姆·罗斯写给女儿的信

你们的父亲是位投资家,也是个勤奋的人,尽其所能学习新知识来赚钱,所以才能在37岁时退休。我想告诉你们我从这些经验中所学到的东西。

第一封信:没有人靠模仿而成功

在生命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你下非常重要的决定——关于你的工作、家庭、生活。这时会有很多人愿意提供你忠告,但是记住这句话: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你们天生就有能力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决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思索,比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听从他人的决定,更能够令你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过去,我在几个重要的投资决策上,曾经听从别人劝告而忽略自己内心的决定。奇怪得很,每次这样的投资都失败。于是我不再让别人影响我,而是根据自己所下的决定采取行动。

假如每个人都嘲笑你的想法,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标!

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实是,这个世界上从不曾有过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

仔细观察每个领域的成功者,不论是音乐家、艺术家或是什么专家,他们之所以成功,都不是因为模仿别人。有任何人因为看着别人的作为有样学样而成功的吗?

第二封信:做你热爱的

我在六岁时,第一次借到钱来开展自己的业。你们或许会觉得,这也太早了点儿吧,其实年龄与你想开始做什么并不相干。

我买了一部卖花生米和可乐的小推车,在儿童棒球联盟比赛时,成功地赚了不少钱。

当你发现有一件是你感兴趣的,千万别让年龄牵绊你,去做就是了。

我在投资方面会成功,因为那是我最喜欢做的。假如你喜欢烧菜,就去开一间你自己的餐馆;假如你擅长跳舞,就去学跳舞。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欢做的,然后全力以赴。

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往往出在研究不够彻底,只看他们随手可拿到的信息。我所做的成功投资,都是因为先花时间尽可能地搜集信息,详细研读每个细节。假如你涉入自己不懂的物,那你永远不会成功。

在纳米比亚的旅行途中,我买了一颗钻石送给你们的母亲,店家说这颗钻石值七万美元,我杀价杀到五百美元。(才看了这颗钻石一眼,你们母亲就宣称我被坑了。)

后来,我在坦桑尼亚把这颗钻石秀给一位钻石商人看,他大笑,因为那不是颗钻石,而是玻璃珠!我当然知道钻石的价值,但是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是这样。我不能分辨真的和假的钻石,所以我会上当。我一直告诉人家只能投资在你懂的东西上,自己却在钻石上栽了个大跟头。

假如你们想成功,一定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你如何分辨一颗钻石的真假都做不到,最后你手上握有的,会和我一样,就只是一颗玻璃珠。

2、鼠妈妈的生日礼物儿童

鼠妈妈要过生日啦,小老鼠们和鼠爸爸这会儿正在商量给鼠妈妈送一份什么样的生日礼物。

鼠弟弟说:妈妈每天都帮我洗澡,就送她一瓶沐浴露吧。

鼠妹妹说:妈妈天天都帮我洗衣服,就送她一包洗衣粉吧。

鼠哥哥说:妈妈天天都帮我们做好吃的,就送她一个锅吧。

鼠姐姐说:妈妈天天都打扫房子,就送她一把新扫帚吧。

鼠爸爸不同意:你们妈妈每天要做那么多的情,我们该送她一件特别的礼物,真该让她歇一歇了。

是呀,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是该让妈妈高兴高兴,鼠宝宝们都在静静地想着。

这时候,鼠妈妈提着一篮子鸡蛋回来了。

啊,有了,就做个大蛋糕吧!鼠宝宝们想到一起去了。

大家忙开了,和面的和面,打蛋的打蛋,调味的调味。不一会儿,蛋糕做好了,就等把它放到烤炉里去栲了。

趁大家洗手的时候,鼠弟弟偷偷地溜到蛋糕旁。他想,蛋糕多好吃呀,我在上面加一点面粉,做出来的蛋糕就会大一点,不就能多吃一点了吗?于是他悄悄地往蛋糕上加了一把面粉。

鼠妹妹也偷偷地溜了进来,她的想法跟鼠弟弟一样,于是,蛋糕又多了一把面粉。

鼠哥哥、鼠姐姐的想法也一样,结果,蛋糕越来越大。

当鼠爸爸把蛋糕送进烤箱时,鼠宝宝们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妈妈的生日礼物发出香味呢!

哇,好大一个蛋糕呀!当鼠妈妈看到这份生日礼物时,激动得快掉眼泪了。

鼠爸爸切下一大块蛋糕,鼠宝宝们把蛋糕送到妈妈嘴边:妈妈,快尝一尝,甜不甜,香不香?甜!又香又甜!甜到心里头了。鼠妈妈一边尝着,一边笑眯眯地说。

可是,当鼠爸爸和鼠宝宝们吃蛋糕时,发现蛋糕既不香又不甜,这是怎么一回呀?哦,都怪谗嘴的鼠宝宝们各自在蛋糕上加了一大把面粉!

那么,为什么鼠妈妈吃得津津有味呢?原来,鼠妈妈想到这是心爱的小宝宝们和鼠爸爸给自己做的礼物呀,还未吃到嘴里,心里已经甜透了!

3、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巨人的

在体育界,他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体育纪录,被人称为“体操王子”,而在商界,他成了民族体育产业第一人,他就是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宁,以下是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巨人的创业

宁的人生如今有两座高峰,一座是至今无人打破的体育记录,他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并成为二十五名“20世纪最佳运动员”中唯一的中国人。而任何想要赶超宁的运动员想要获得这一称号都将再等待一个世纪。宁的另一座高峰则是他的商界地位——民族体育产业的第一人。这两座高峰任选其一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可以成为最闪亮的光环,但是无论是体育界还是商界,宁却只有这么一位,而对于宁来说,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商人,他的生活都是与体育密不可分。

“我是一个有着14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明星偶像。”已经从人们视线中淡出多年,昔日夺得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宁又重新站到了台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04年6月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而举行的招股说明会上。台上站的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有着迷人笑容的清纯少年,而是一个身体结实而偏矮小、两鬓泛白、一脸沧桑的中年人。“我现在是一个商人,”他一再解释说。

宁*于2004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开盘当日,开盘价即上涨了8%,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认购数量为暂定发售股份总数的132.2倍,国际配售也出现了约11倍的超额认购,宁*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作为宁公司董长,宁及其家族控制着46.294%的公司*,共456484000股,以交易价3.675港元计算,宁身价高达16.77亿。

从1988年宁退役到2004年宁上市,16年弹指一挥间。而宁本人从昔日的体操王子,到今天大受资本市场追捧的财富明星,这种转变不可谓不大,而且这种转型的成功,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世界冠军中,屈指可数的只有宁一个。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经历了哪些苦与痛、快乐或忧伤?从一个优秀运动员向一个成功商人转化,心路旅程有多远?

退役后不知何去何从 加入健力宝

退役后,宁一度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时,摆在宁面前的路和很多退役运动员一样,不是做教练就是担任**:广西体委邀请他担任广西体委副主任,海外某国聘请他为国家队教练,甚至演艺界也邀请宁加盟……

正当宁无所适从的时候,健力宝创始人经纬出现了:我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想得深一点,跳出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出国就是当官的模式,重新设计一条道路,并让它也成为一种模式!经纬后来在回忆时这样说:当时,宁想到深圳创办一个体操学校。我说,光靠赞助不行,一定要有经济做后盾,这样才是稳定的、长远的发展思路,所以我建议他是否靠搞经济来发展体育。

对于经纬的建议,宁慎重地考虑了很长时间。当时全民经商的热潮正在兴起,而从26岁的宁的本性出发,他更希望在大社会中历练一番,体会更丰富的人生,毕竟从7岁进入体校,17年的青春光阴都是在单双杠上度过。他觉得自己正年轻,还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经纬盛情邀请宁加入健力宝,借宁个人的明星效应来提升健力宝,借健力宝的资金实力来生产宁牌运动产品。1989年时健力宝正如日中天,是唯一可以同可口可乐等洋品牌抗衡的国产运动型饮料,也是中国运动员的指定饮料,有着中国魔水之称,年销售量近50吨。经纬的盛情、健力宝的品牌,还有中国体育产业的潜力以及当时经纬所描绘的远景确实深深地打动了宁。

1989年4月21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经纬将一本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大红聘书郑重地递到宁手里。在几十位专程从各地赶来的记者面前,在闪耀的镁光灯下,宁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同最先开拓了中国体育实业的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实业。

也许,这样的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胆略。尤其对于有着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自己拿着档案去到广东三水这样一个并不知名的小镇,是需要几分勇气与胆识的。尽管当时舆论对于体操王子经商颇有微词,但宁义无反顾。1989年5月,宁加入健力宝。自此,宁走上了一条崭新而艰苦的道路。

宁牌服装横空出世

初到健力宝,宁主要分管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筹办运动服装厂等工作。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宁提议重新一条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建议,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000万元。

勤奋努力,思维敏锐,朴实善良,有强烈的业心。这是当年的经纬对宁的评价,也是他给予宁信任和支持的基础。宁是运动员,不懂经济。到健力宝来,我把他扔在游泳池里,让他自己去学。宁年轻、聪明、人品好,能学会游泳。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

加盟健力宝之后不几个月,经纬就鼓励他将服装厂的计划上马。但资金从哪里来呢?虽然当时健力宝声名显赫,但健力宝最初的广告费居然完全靠借钱来支撑,甚至借钱来赞助体育记者跟团出国采访。没有开厂的钱,宁和经纬决定找一些国外厂商,搞成中外合资,而且外商能帮助打开海外市场。

经纬的陪同下,宁出外游说,寻找投资。因为体操王子的名人效应,很快他们就与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意向书。宁本人也没想到情进展得竟如此顺利。不久,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到三水实地考察,双方签订了合同。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于是成立,主要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宁出任总经理。

4、莉:顶针的

自从有了干支纪年法以来,60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2020年,又是庚子年,我已届不惑!今年爆发了全球疫情,今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件,而我,在今年得到了一枚顶针!

顶针,又名顶针圈,圈围大小为成人中指粗细,可调节,外圈布满密密麻麻而又排列有序的小凹坑。这样的金属圆圈,估计现在多数的孩子们都不认识了。至于顶针的功能,不会用顶针的人更是难以想象出,当然也很难理解这么简单的一个小东西有什么神奇之力。说说我得到的这枚顶针儿吧!这枚顶针,是我奶奶的。

奶奶今年九十岁了,那个年代的人,顶针*是妇女们的专利!那些岁月,一家人的衣帽鞋袜,铺被盖毯,都是她们戴着这小小的顶针儿,一针一线的缝制而成的。她们做针线活儿时顶针是必不可少之物,将顶针套在中指上顶住针的尾部,只有借助顶针才能提供大力量,从而扎透那些粗厚布料。会熟练使用指针的人,针与顶针合二为一,飞针走线令人眼花缭乱,而奶奶手上的顶针,由于活儿多,几乎都没有摘下过。日久天长,磨的亮亮的,像一枚亮闪闪的戒指熠熠发光!

我很小就记得奶奶有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针头线脑外加袜板什么的,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顶针,因为奶奶几乎每天都将顶针儿戴在右手中指上,亮亮的,有时还闪闪的!儿时的我,因为好奇,经常偷玩奶奶的袜板,那是一个形似脚丫的木头瘩瘩,表面光滑圆润,因为奶奶经常将破了洞的袜子套在上面,缝啊补啊!与之配套的肯定是这枚磨的已经发亮的顶针,奶奶手上戴着顶针,缝补着一双又一双的破洞祙子……童年的我,不识愁滋味!一眨不眨地看着奶奶穿针引线,针与顶针配合的那么完美,而奶奶总是那么慈爱,那么乐观,脸上永远挂着笑容!那时,奶奶坐在炕上,我坐在一旁,看着奶奶做针线活儿,现在常常回忆起来,觉得那情那景就是一幅画。那时的我,总是想着何时也能拥有这样一枚亮亮的"戒指"。

奶奶,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中长女,深受宠爱,虽生于旧社会,但读过书,思想不老旧,甚至我觉的奶奶骨子里透着淡淡的清高与书香!因此,我和奶奶交流时,时常会产生共鸣,年龄相差悬殊的我们,思想竟然还能保持一致,奶奶喜欢和我聊天,什么都聊!聊着聊着,有时会冒出像是哲学家一样的人生经验道理!聊着聊着,会聊到奶奶的娘家,奶奶的父母,奶奶的兄弟姐妹们,当然还有我父亲,叔伯们儿时的淘气儿。每每此时,奶奶的脸上都会泛着好看的光!奶奶的思路相当清晰,记忆特别深刻,九十高龄了还能将《女儿经》,《三字经》,《百家姓》流畅背诵,并准确讲解其中道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子大多只有姓,而没有名,因此全名只能是:姓氏+排行,比如,王二女,四女。而我的奶奶却有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名字,姓于名香梅!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如其名!奶奶和爷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养育了九个子女,二女七男,那个年代,缺吃少穿,爷爷辛劳,奶奶慈爱,带着孩子们一步一步走过来了。无论多难奶奶总是乐呵呵,家里有满满的爱!

再到后来,奶奶年纪大了,儿女们也逐渐长大成人,生活越来越好了,针线活儿也越来越少了,顶针似乎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但我发现,奶奶还是会时不时地戴着顶针,也许在奶奶眼里,顶针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用品,而是那段特殊岁月的记忆!顶针上的一排排小凹坑,装满沉甸甸的母爱……近几年,由于奶奶的顶针长期不用,不如先前那般白亮了,甚至有些发乌发糙了,但奶奶一直珍藏着!我想,也许她老人家会在孤独闲暇时,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回味这一路走来的风雨!

日子如水一般流淌着……善良乐观的奶奶也得到了岁月最好的馈赠-----健康且长寿。总以为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会永远在一起,但疫情期间,我最亲爱的奶奶还是离开了我们。在整理奶奶的遗物时,发现老人珍藏多年的好多宝贝,令人泪目!这些被视为珍宝的东西,多是家人的照片,还有一些老物件,其中就包括奶奶的顶针。勤俭一生的奶奶完好地保存着这些岁月的痕迹,每一件都不可复制!我选择了几张奶奶的照片,还有这个充满记忆与美好的顶针……

这就是我得到顶针的,因为这是一个满载着思念与回忆的顶针,如今,我将这枚顶针放置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虽然它的质地仅是一块生铁而已,但我总能想起奶奶戴着它,满脸慈爱的补袜子的情景……旁边还坐着一个小小滴我!多么美好!

*:孙宏恩

作者简介:莉,一介女子!40年光阴荏苒,昔日黄毛丫头,已进不惑年轮。虽无法让时光倒流,却有理由珍藏,因为心中有爱!用心记载着人生中那些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相信会随着岁月流逝愈加光彩夺目、绚烂无比。

*:孙宏恩

平台语

zuozheyu

盛世文人,诗词为冠!为花落而悲,为鸟徙而伤,为水流而叹,为明月而歌,为佳人而唱,为蜉蝣而哀……;天下兴亡,血泪无憾!以笔为剑,不平则鸣,不唯上,不媚俗,只唯实。让生活有厚度,人生有高度、岁月有温度。

关于我们:《我在河之东》,致力于打造网络时代的新河东,精致而高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有您的参与和陪伴,未来的日子会更精彩。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收藏,分享朋友圈、同圈、同学圈、亲人圈与大众群。

投稿

我在河之东

我在河之东 您又在哪里

长按识别

点击查看更多李连杰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772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