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陷阱和成功密码美文
今天的就业环境加上充足的资本市场等催生了一大批跃跃欲试的创业者,以及自由职业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了非比寻常的选。其实对于创业者而言,选择创业也就等于选择了一条艰苦、需要忍耐的道路,你不是再等待别人给你方向和任务,而是自己要寻找方向和任务。
对于创业者,一般来说有几个大问题需要面对:合作伙伴、资金、招人。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好的创意,而是缺乏能把这些创意变成现实,并带来一定现金流的人。BNET的专家写过很多有关创业者的文章,这里我们也将其总结如下,帮助创业者们在创业路上可以少些弯路。
1、认为自己所有的牺牲和付出,应该得到奖励。其实创业就意味着泪水和汗水,鲜花和掌声对于创业者而言就是奢侈品。
2、以为创业只需要一个伟大的想法。其实对想法的执行才是无价的,所谓的想法只是用来修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漏洞而已。
3、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钱。其实无论资本市场如何繁荣,创业者永远都是缺钱的。利用好手中的资源,扩大销售,才有可能吸引资本。
4、认为自己的客户*忠诚。其实客户永远追求的永远是性价比高的产品。忠诚度是通过努力获得,但它随时会被竞争对手取而代之。
5、错误地处理了和员工的关系。公司永远不能像家庭那样运营,不要把企业弄成一个家庭。在信任员工的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查和跟进,监督绩效和结果。了解作为创业者,你有高于其他员工的权利,也有更多的责任。
6、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口碑相传的作用大过广告。其实广告是销售的蛋糕,口碑则是锦上添花。
7、梦想着在工作中组建梦之队。如果收入和利润都只是遥远的梦,管理梦之队是你最不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8、花大量时间装修自己的办公室。但是金钱永远不应该被花在不会打动客户的地方。不要以为老板就是挣很多钱的人。
9、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做一些企业内部的小事情。其实创业者应该凡事亲力亲为。效率就是一切,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尽可能地节省费用。
10、一些错误的创业理念,比如创业就是为了上市,创业可以通过上课,有所谓的创业专家,创业是智慧作业。
1、寻找到合作伙伴。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有共同创始人,合作伙伴是可靠性的象征。合作伙伴之间最好互补,可以和你一起坚定不移地为目标努力,而且具有从不放弃的品格。
2、找到一位天使投资人。虽然你可以参与一些商业计划竞赛,加入企业孵化器,或者进行大众融资、小额*,或者求助银行。但找到一位愿意提供种子资金以换取少量股权的天使投资人是最佳的。
3、找到一个保证人。保证人就如看护者,可以帮助创业者走出把企业当成孩子而带来的迷失,以及创业者不在状态时的提醒和帮助者。创业者要始终保持清醒。
4、保持平衡。因为工作永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庭和健康才是我们创业路上走的顺利的有力支持。创业是一场持久战。
5、采用稳扎稳打的发展模式。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就行了,不要超越自身的限制,做感觉正确的事情,并享受这一过程中带来的乐趣。时刻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加强回款和销售。
6、创立独特的文化和管理环境来吸引合适的员工。选择和你相同理念的人,并且确信这些人可以跟上企业的发展,并给员工适当的回报和保障。
7、需要学习懂得一些法律和财务的语言,学习管理风险,并在初期避免犯一些极为愚蠢的错误。
8、在创业启动期,计算好企业的成本支出,包括运营成本、企业启动成本;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定价;计算好损益平衡点。千万记住要将自己的工资列入预算。
9、专注在自己的特色上。充分利用自己过去获得的经验。
10、了解谁是你的客户?你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这将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或公司?客户支付的钱能让你赚到钱吗?
今天的就业环境加上充足的资本市场等催生了一大批跃跃欲试的创业者,以及自由职业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了非比寻常的选。其实对于创业者而言,选择创业也就等于选择了一条艰苦、需要忍耐的道路,你不是再等待别人给你方向和任务,而是自己要寻找方向和任务。
对于创业者,一般来说有几个大问题需要面对:合作伙伴、资金、招人。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好的创意,而是缺乏能把这些创意变成现实,并带来一定现金流的人。BNET的专家写过很多有关创业者的文章,这里我们也将其总结如下,帮助创业者们在创业路上可以少些弯路。
拓展阅读
1、有关名人成功创业故事
这是一个难得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05年时候,这五人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合理组合”。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一个,与温和马化腾、爱好技术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可以说,在中国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2、有关名人成功创业故事
联想CEO柳传志的故事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3、有关名人成功创业故事
在港台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然而,霍英东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一个!
霍英东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父亲因为翻船被淹*。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资本。
香港“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120万港元,另向银行*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方法,利用想购房者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最高纪录。当别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土地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