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都懂得爱的故事
偶尔从一处小区前经过,我发现在绿化带内竖立着几块卡通样式的葵花状提示牌。在每一块牌子上面都写着一句话:“别摘我,我也知道疼!”
我为那些提示牌的设计叫绝,也为生长在此处的花花草草感到幸运。虽然我不知道那些受过伤的花草是否真的知道疼痛,但我却知道,每一朵被无辜采摘的花对于一棵花的生命花期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我认识一位酷爱养花的老者,记得有一次我跟他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时候,他曾指着院子里的那些花草说:“当你对待它们好时,它们也会知道。”
对此,我曾将信将疑。
那年春天,朋友给我端来一盆多瓣的茉莉花,当时长得枝叶茂盛。不久,我的母亲因病住院。我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便疏忽了那盆茉莉花。
将近两个月,我的母亲才出院,而那盆茉莉花也早已经枯萎了。或许,我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感到内疚,并没有将那盆干枯的茉莉花扔掉,时而给它浇上一点水。后来,竟然从它干枯的主干旁边冒出一株小嫩芽。它虽然痛失了一个美丽的花期,但毕竟留下了一份希望。
于是,我就将那株小嫩芽移植到另一个花盆里面。到翌年初夏时,那株小嫩芽已长到一尺多高,而且还生出了一些侧枝。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在那些翠绿的叶簇间泛起了数粒乳白色的花蕾。
那个早晨,我推**门,一缕清雅的茉莉花香扑面而来。哦,那株仍显弱小的茉莉花绽开了数朵洁白的花。当我走近它的时候,花香也越来越浓。此刻,我发现在那些柔小素洁的花瓣上面竟沾满了晶莹的露珠,仿佛是它们喜悦的泪水。
此时,我完全相信了那位爱花老者所说的那句话:“当你对待它们好时,它们也会知道。”是啊,那株弱小的茉莉花,一定是想用它那真挚而清雅的芳香来回报我的关爱吧。
如果人与人之间彼此能够再多一点关爱,并懂得感恩与付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会溢动着更多迷人的芳香呢?
拓展阅读
1、爱每一朵花陪他们绽放作文
1、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
开学第一周班会课上,我们开展了“自主管理,培养习惯的”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出了班级细则,并每两周进行一次自评,家长评和老师评。为班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学不久,发现孩子们学习缺乏动力,我们就开展了以“二十年后的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最让他们受启发的是同学们自己排练的小品《勤奋和懒惰的故事》,最后孩子们举拳宣誓:“告别懒惰,和勤奋交朋友”。会后,我班鲁劭然同学进步特别明显,从不
班上有几个孩子比较自私,我设计了“感恩的心”情感教育班会。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的爱谈起,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爱,当被爱时,要会付出爱,回报爱。回报父母、老师以及亲人之爱。会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特殊的作业,每个孩子送给父母一件礼物(可以是一个吻,一个拥抱,帮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不久后,有家长打来电话说,不是什么节日收到孩子的礼物,感到非常惊讶,但更多的是感动。他们说“这个活动搞得好,孩子确实需要这种教育,现在的孩子已经被惯的`没样子了,真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了温暖。
孩子们在各种主题班会活动中提升了认识,锻炼了自我,树立了信心。
2、将学科进行整合,开展社团活动。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整合资源,会让教育焕发生机。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之后,同学们开展了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的活动。瞧!他们做的多认真呀,小组合作的多么愉快,他们做好了,还不忘写上活动记录和体会呢!班会上,孩子们进行班委竞选,5位选手勇敢地登上舞台,展示出了自己优秀的一面。
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科知识,还将学习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3、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如何让每次活动都能在孩子们的内心留下更深的印记,让每一次活动体现更深更远的价值,才是我们最关注的。
比如:别样的升旗仪式
我改掉以往由孩子们推选升旗手、护旗手的方式,我有意挑选了几位在班里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孩子来担任,尤其是平日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也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瞧,他们练得多认真,做得不好重来,反复练习。在升旗仪式上,我们班受到了表扬,孩子们可高兴了。升旗仪式结束后,我让他们写下了参加升旗仪式的体会。一个孩子这样写到:我是一个学习不好,不受大家喜欢的孩子。老师让我担任护旗手,像这样的事,我从没想过,但通过努力,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很优秀。从他们简单而真诚的文字里,我看到他们参加升旗仪式的那份骄傲,那种自信,还有战胜自我的那种自豪。其实只要善用,即使在常规的活动中,一样可以给孩子带来各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爱国教育,爱集体教育,更是能影响他一生的教育。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活泼了,更愿意展示自己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各类活动量化考核得分公布时,是同学们最激动的时候,我欣喜地感受到班级活动开展的魅力。我愿在今后的道路上——做一个幼小心田的播种者,童蒙养正的奠基者,良好习惯的塑造者,目标理想的引导者,爱每一朵花,陪他们绽放。
2、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背后是一个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
崔护,字殷功,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世家,其不仅聪慧,而且学习刻苦,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得他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之人。
在唐朝时期,每当清明时节,一些青年男女都会到郊外踏青。崔护作为唐朝的一位才子,自然也不例外。
有一年的清明节,崔护独自到长安郊外踏青,此时是花红柳绿的景色,见此美景,他一面吟诗,一面观赏景色,走着走着,他就到了一户庄园,院中种有桃树。
此时崔护走了许久,有些口渴,所以就走进庄园的院中讨水喝。
崔护敲了敲门,过了一会,门打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
崔护把自己的来意说了,然后他望着这位姑娘,只见姑娘眉清目秀、身材动人,那张美艳的脸庞在桃花的相映下更加美丽。崔护见了,不由自主的,就被姑娘迷住了。
姑娘知道崔护的来意后,就端来一碗水,这时她偷偷看着崔护,正好和崔护的眼光相遇,两人不由的都低下了头,但就算如此,他们还是时不时的偷偷的望着对方。
崔护喝过水后,还有些不愿离开,而这时姑娘也有恋恋不舍之意。但时间久了,也只得起身离开。
姑娘把崔护送出门外,自己一个人又回到屋中。
崔护离开后,满脑子都是这位姑娘,对这位姑娘的思念,更是与日俱增。
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还没有忘记那位姑娘,所以就再次来到长安郊外的那户农家小院。
当崔护到地方的时候,只见庄园还在,桃花依旧盛开,但大门已经锁住,姑娘已经不在了。
此时崔护眼中的情景是:景色依旧,人已去,院已空,他怀着惆怅的心情,就在门上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几天后,崔护又来到长安郊外城南庄,想再次去寻找那位姑娘,但他这次到地方的时候,却听到屋里有哭的声。
崔护敲门询问情况,
从屋里走出一位老者,老者说:“你不就是崔护吗?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啊。”
崔护一听,非常疑惑,心想我什么时候杀了你女儿啊!
老者又说:“我的女儿,自从去年清明节后,就常常精神恍惚。今天的清明节那天,我陪她出去,回来时她见到你在门上写的诗,就一病不起离开人世了。”
崔护听后,非常伤心,他走进屋,只见姑娘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这时崔护不由自主的哭着说:“我来了,我在这儿。”
没想到,过了一会,奇迹出现了,这位姑娘醒了,活了过来。
老者的女儿死而复活,他自然很高兴,由于女儿和崔护两情相悦,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
3、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使命作文800字
人应当做昙花,即使平凡,也一定要有一瞬的绽放与美丽。
——题记
那还是在四五年级时吧,只记得自己的成绩不上不下,游离在二十名之外。自己却并没有为此而感到什么反常,时常认为理所当然。父母的催促,老师的期待,对于我似乎并没什么作用,以为自己就应该在这个位置止步不前。
无意中,老师讲到了“昙花一现”这个词。在网上了解到昙花,它从开花到凋零,只经过短短的一瞬,还是“月下美人”,只在夜晚开放。我不禁有深深的不解。
昙花一现,仅仅是短短的一瞬,它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从没想过,它竟会改变我的想法。又是一次考试,我破天荒考到班级前五名。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老师鼓励的眼神,都让自己默默觉得真是幸运。然而,那仅仅是昙花一现,往后我又被重重甩在了同学们身后。的确,没有努力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夜里,昙花又开了。静静地看着它从一个小小的花苞,慢慢向世人舒展开每一片花瓣,一瞬间的功夫,它又以飞快的速度凋零。整个过程,我都默默地看着那株昙花,不知怎么,忽然就有了一丝释然。一年的精心浇灌,只为了有一瞬间的盛开;一年的努力,只为给生命留下耀眼的光彩。依稀记得老师夸奖我的话语,有一丝觉悟,还有一丝愧疚。看着名列前茅的同学骄傲的眼神,心里有了一丝触动,为什么不能是我?我开始瞄准了他们的脚步,只为在不懈的努力下再得到一次好成绩。
短短的一生,能有瞬间灿烂足矣。人在迷茫时,要学学昙花,绽放自己。从那以后,我开始瞄准自己的目标,在上课前我会认真预习和做课外题,而课后我又会背诵知识点。昙花,成为我努力的动力。月夜下,昙花默默做着绽放前的准备;台灯下,我默默与昙花一起,在黑暗中为各自的目标而努力。一个人,一朵花,这大概是最美好的境界了吧?
又一次考试,我满怀着希望,不知是对自己,还是对昙花,在心底说了声“加油”。成绩很快得知,“看吧,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努力是一定有成果的”,老师笑着对我说。月光下,昙花美丽的身影映在我的眼中。和昙花相视一笑,仿佛与它做了约定,下次绽放时,还会像今天这般知心。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使命,昙花的使命,就是在向世人彰显她的坚强与努力。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厌恶,花儿仍努力地开。
人生又何尝不像昙花,有无数个开花与孤夜的辉映。
4、种花一年看花十日说的是什么故事?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自古道:种花一年,看花十日。那看的但觉好看,赞声好花罢了。怎得知种花的烦难。
据说在宋朝宋仁宗时期,当时的平江府长乐村有一个非常爱花之人,名叫秋先。他爱花,自然也种花。
每当他遇到好花,就会将花卖回,时间长了,他家中的花越来越多,就犹如是一个花园。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秋先见到了百花争鸣,见到了群艳争放,也见到了群花凋零,可谓是看尽了花开花落。
当时的平江府有一个为非作歹、横行乡里之人,名叫张委。由于张委家境不错,所以就仗势欺人,做了不少坏事。
有一天,秋先花园中的牡丹花正好盛开,而张委正好这一天从秋先门前经过,他见牡丹花开的艳丽,就带着人闯进秋先家中,不仅强摘牡丹花,而且还把秋先的花园弄的乱七八糟。
秋先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等张委带着人离开后,秋先看着花园被践踏的乱七八糟,就伤心的流下了眼泪。
这时秋先的邻居们,看到秋先伤心的样子,就相互说:自古道“种花一年,看花十日,”这些花不知道花费了秋先多少经历,付出了多少辛苦,如今变成这样,难怪他如此伤心。
从这以后,秋先每每想到自己心爱之花被践踏,就很难过,以至于悲痛之下,就无心进食。
没想到,秋先的这个举动,却感动了天庭的花仙。花仙见秋实如此爱花,就用仙法将被践踏在地的落花重新回到枝上。不仅如此,恢复后的花开的更加艳丽。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周围的人都纷纷前来观看,仗势欺人的张委自然也来了。
张委见如此神奇,就想霸占秋先的花园,所以就诬陷秋先使用妖术迷惑百姓,之后就将秋先关押。
而秋先的花园自然落到了张委手中。
张委得到花园后,欣喜若狂。有一天他在花园中喝酒,突然一阵大风,把地上的花都吹起来了,然后化作一人向张委扑去,张委害怕,一退再退,最后竟然掉在池中淹*。
好在后来,平江府*得知秋先是冤枉的,所以就把他放了。之后秋先仍然爱花如初,没过几年,他被天庭封内护花使者,成为了*。
5、一生得失总是零睡前故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爱情能够给你欢乐,但它同时也给你痛苦;财富可以给你享受,但它也会带来苦恼;成功使你快乐,但是当失败之后痛苦将变得强烈而无法忍受。
如果你期待某件东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种快乐。当你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受到等量的悲伤。得到时是八分快乐,失去也会有八分的痛苦,那个总数几乎是一样的。
有人得到了财富,却可能失去了健康、家庭或感情;而有人在事业和成就少了三分,则在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或时间自由方面多得到三分。有些东西看似不公,如果你细想下去,其实是公平的。
有人认为有钱人比较快乐,这是错的。一个穷人用几百块就能得到的快乐,等他有钱后,可能要花几万块,甚至几十万才能得到同等的快乐。当你口味越重,那些东西的口感就越差;当你钱越多,那些钱的价值就越小;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给你一个馒头即是美味,但当你吃了五个馒头,你就会食不甘味。
钱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抢,房子太大的怕打扫,吃太多的怕胖。你看,现在有钱人都吃些什么,吃生菜水果、蕃薯,根茎五谷类,喝牧草、小麦汁,这些都是以前穷苦人家或者动物吃的。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有一只狐狸,看见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狐狸垂涎欲滴,它四处寻找入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
于是,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它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让它无法钻到围墙外,担心园主抓到自己。于是,又绝食六天,再次饿瘦了身体,才从原来的小洞里钻出来。所以我说,那个总数是一样的,不是吗?终点又回到起点,起点原来已是终点。
鼹鼠是一种寄居在下水道的老鼠。一只在大河附近,天天饮滔滔江水的鼹鼠,和一只在下水道饮水的鼹鼠,并没有两样。事实上,一只小鼹鼠的腹中又容纳得了多少水?饮水过量,除了撑死之外,又有何益?
即使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我们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就算你拥有一百张床,你也只能睡一张床;就算你拥有一千双鞋,你也只能穿一双。就算你可以点上一百道菜,但你能吃多少?最多就只能撑饱一个胃,不是吗?
人来到人世本来就是来体验的,每个人的财富地位或许有高低之分,但对快乐和幸福的体会并没高低之别。只是有钱人的快乐比较复杂,穷人的快乐比较单纯,就只是这点差别。同时拥有几个男人或女人,并不会比单纯一个的人还幸福。
当你是快乐时,悲伤便在一旁窥视;而当你是痛苦时,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欢乐。到了最后,你会发觉,每一样都配得好好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每一样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好的与坏的,到了最后,你仔细去算算看,加加减减之后,那个数字将会是一样的。
或许有人早一点得到,有些人晚一点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个总数将会一样。你曾经有多少快乐,一旦失去就会有多少悲伤。到了死去,每件事都会变成一样。
死亡会让一切都变得公平,在死亡当中,没有富人或穷人之分,不会说有钱人死得比较舒服,穷人死得比较痛苦。死亡会显露全部,它一直都是十。有人得到十分,到他离开时候,他就必须失去十分,那将是“十分的痛苦”,这是*公平的。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乐;得到七的,拥有七分幸福,却只能得到三分快乐;有人先得到,有人后得到,有人什么都没得到。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后得到的后失去,没得到的就不会失去,那个总数是一样的。所以,人们真的不必太计较,不必刻意去算计,只要去体验就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