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上学校教案
【活动目标】
①学会念儿歌。
②适应幼儿园生活,快速融入到集体学习、生活中。
【活动重点】学念儿歌《上学校》,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爱上幼儿园!
【活动难点】养成良好的上学习惯,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儿歌相关图片、儿歌《上学校》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师:小朋友们上午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每天我们从家里来幼儿园,那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来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细心的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请宝贝们举手发言!
语言活动注重发展幼儿“说”和“听”的能力,一方面是会表达,敢于表达,一方面是懂得倾听,善于倾听,讨论环节,教师一定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
二、听儿歌故事
师:刚刚我们的宝贝们说了我们在上学路上看到的好玩的东西,那现在呢,老师来讲讲这个小女孩上学校的故事。(图片展示)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对儿歌进行故事创编,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这一环节不仅仅是只听故事,可以进行讨论,故事中的小女孩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些什么,还有“不用妈妈叫,天天起的早”也可以鼓励幼儿像小女孩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逐句分析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三、学诵儿歌
教师对儿歌的教学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多种形式教学,寓教于乐。
四、儿歌表演
表演环节,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供机会孩子相互认识,对于新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爱上幼儿园。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学习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案
1、喜欢看手偶表演,愿意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1、 小鸭、小猫的手偶各一个
2、动物幼儿园背景图一张,用积木搭成的动物园。
1、 教师模仿小鸭的叫声,并做寻找声源的动作,找到小鸭后,发出“奥,是小鸭”,然后面向幼儿发出“嘎—嘎—嘎”的声音,出示小鸭宝宝和小鸭妈妈,并和幼儿打招呼,用手偶去挠幼儿痒痒,或让幼儿抱抱小鸭手偶。
提示:配班老师藏在桌子后方,听到模仿动物的发声后,慢慢将小鸭的手偶放在桌子上。
2、 教师出示“动物幼儿园”的背景图,向幼儿说明小鸭是动物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可开心了,我们去看看小鸭是怎样上幼儿园的。
3、教师在左手套上小鸭宝宝的手偶,右手套上小鸭妈妈的手偶,藏在桌子背后举起左手和右手,开始情景表演。
2、幼儿园学习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案
9月
1、初步培养幼儿愿意上幼儿园并能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初步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乐趣
通过家长陪同幼儿来园参观和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园内环境,接触老师和同伴,减少幼儿紧张情绪和不安全感,激发幼儿入园愿望。
1、事先通知家长活动内容要求;
2、杯架,晨检板上贴好标签
3、各类桌面玩具
1、教师迎接新生和家长
2、家长帮助幼儿认识标签
3、家长带幼儿玩桌面玩具稳定幼儿情绪
四。由家长陪同参观幼儿园
鼓励幼儿参与歌唱活动并体验与别人一起歌唱的欢乐
布娃娃一个
1、亲亲布娃娃和布娃娃说说话
2、欣赏感受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
3、边唱边哄娃娃,体验唱歌的快乐
学念儿歌“老师本领大”
学念儿歌,激发幼儿亲近老师的情感
纸折手工,手绘图画,手工缝制的布娃娃等
1、展示并和幼儿一同欣赏教师的作品
2、教师与孩子一同愉快地念儿歌
3、将这些作品、玩具分发给幼儿
大带小活动
通过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体会哥哥姐姐本领大。
事先与大三班联系
1、与哥哥姐姐见面
2、说句悄悄话
3、哥哥姐姐送礼物
3、幼儿园学习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能安静、专心听故事的习惯。
3、引导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
三、活动过程:
(一)、放映多媒体课件,幼儿观看后讨论:故事中有谁?它们都干什么?
(二)、老师结合挂图,分段讲述,设计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小白兔先遇到谁?又遇到谁?他们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三)老师操作多媒体,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们说的话。
(四)、讨论:我们小朋友应怎样上幼儿园?
(五)、老师小结:小朋友们应该学习小白兔、小鸭子、小花猫,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四、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也及时鼓励、教育幼儿愉快的上幼儿园。
五、活动反思:
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孩子的情绪。为了尽快缩短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期,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而特别设计了这一活动。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一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带领着幼儿逐渐认识集体,走入集体生活,并渐渐地喜欢集体生活,让幼儿信任我们老师,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希望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满足,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渐渐地孩子们就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但是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是需要我们班级的老师共同努力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