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家》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34:59

《未来科学家》读后感

看了《未来科学家》的一系列杂志后,让我十分着迷, 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从书中我了解了在野外野营时要注意的问题;还了解了人类脑袋、脊椎的一些知识;并学习到自然界中的许多的知识。

《未来科学家》里有一个“尺子穿过砖块”的故事:程小真要量一量从一块砖的一个顶点到和隔着砖的中心对称的另一个顶点有多长?结果用3快砖头摆出了一个东西:两块砖并排着,其中一块砖上还另外叠加着一块。可是怎么让尺子**砖头里去量呢?我思索了好长时间,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量的:原来是从上面的一块砖的靠近内侧的上面的顶点,量到没有叠加砖的外侧的对称的顶点,相当于是把3块砖空下的位置当做了一块砖,真是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了砖头,不是要真的用尺子来穿过砖块。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让你大受启发?

《未来科学家》里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和知识。我仿照“自制小喷泉”的故事,自己还制作了一个小喷泉,用一个饮料瓶,第一步是往瓶子里吹气,使瓶子里气压增加,把水“挤”出来;第二步是在外面倒开水,使瓶内的空气体积受热膨胀,把水“挤”出来。《未来科学家》还通过漫画的形式告诉了我们鼻子的作用、毛毛虫的防身术….

《未来科学家》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知识也增加了。我觉得 《未来科学家》是值得阅读的好杂志,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拓展阅读

1、2023年的故事 故事

我看了一本书——《的故事》,我对其中有关牛顿的故事,触最深。

短文主要写的是:牛顿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艰苦的庭中,他时,除了数还好外,其他几门功课都不太好。但是,牛顿却爱制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儿。有一次,他捧着一个用木头做的水车架在水中。只听见水车嘎嗒嘎嗒直响,不一会儿就转了起。这时,有一个成绩好的生向他走了过,对牛顿说:“你知道为什么水车会转吗?”牛顿愣住了,脸涨得通红,不知说什么。那个男孩得意地说:“不懂就不要瞎干,笨木匠!”从这以,牛顿并没有气馁,反而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开始努力习,成为了班级里的优秀生,最成为了历史的巨人。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懂得了:只要一心一意,认真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还记得两年前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当时也没想多少,就报了名。老师很好,我也听地很认真。每节课我都很专心的听、讲、写、做。我从当初的楷书初级升为楷书高级,只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也就是第三节课左右);又从楷书高级到行书初级。这三个期是漫长的,因为时间的长久:这三个期又是快乐的,因为有朋友的相伴,老师的夸奖,人的鼓励,把这些作为动力,像老牛拉车耕田一样,步步脚踏实地,不虚假。今年,季老师打电话说把我的一份作品寄出去参加比赛了,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激动的一直问妈妈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呀。整个中午我怎么也睡不着,要知道,只有老师眼中的好作品才能交出去的。一年里,只有寥寥无几的同能够拥有创作纸(有印刷的彩色图案在旁边的纸张),我在去年拿到创作纸,练习了半个期多,终于等到这次的机会了!

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算再难的事都有可能成功!

2、2023年的故事 故事

故事100个》这本书里有刻苦努力的鲁班、有医高超的华佗、还有自成才的数华罗庚。他们知难而进,好谦逊,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我对每位的成长之路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令我处最深的要数我国著名的.数——华罗庚。外国报刊这样评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正冲世界名列前茅的数之一”。但这么伟大的一个数,却自小境贫寒。仅靠父亲的小杂货店维持生计。华罗庚从初中毕业,由于交不起费失了,只得在小杂货店里帮助父亲料理店务。但在他的柜子上常常一边放着账册、算盘,一边却放着各类数书籍。他遇到不解问题随时请教这些不会说话的老师——书籍,坚持自。华罗庚差不多每天花十个小时钻研数。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一个解决数难题的方法,便立即点亮小油灯,把它写下

想想华罗庚,再比比自己,我的内心十分惭愧。我也喜欢数,但没有勤奋、认真地习它、钻研它。习只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难就妥协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难题,回近解题步骤有些麻烦,想都不想就去问妈妈,妈妈批评我不动脑筋,我心不在焉的点点头。今天我明白了,这是一种依赖的行为,是没有勤奋、自我刻苦努力的表现。

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们今天所用到的所到的,都是他们用时间打磨,用心血换的。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的习向他们致敬!

3、2023年的故事 故事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故事》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

爱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2000多种发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种。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话说,梦想是现实之母。每一个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一个梦想。而他们所完成的工作,又是与他们的想像力、能力、毅力,与他们对理想的执着程度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了毕生的时间寻求机遇,把他的每一个想法付诸实践,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机遇。在他身上,直觉和决断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

爱迪生为了人们能用上价廉物美的好灯泡,废寝忘食地寻找各种灯丝。他算算他用过的耐热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种。,他发现竹丝灯丝能燃1200多个小时,最熄灭了。

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因为,天才是1%的灵加上99%的汗水换的。

了这本书,让我深有触,我应该向那些废寝忘食的习。

4、2023年的故事 故事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这本书主要讲了许多经历种种磨难,最终于成功的事情。

这本书既给我了知识,又教育了我,比如诺贝尔拼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还想着帮人们解开解开的难题的品质等。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牛顿,他生在意大利,是一个近代历史上的经典的物理的大师,他曾发现了力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他还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对光的分解研究,打开了近代光研究的大门。他发现,阳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对以人们研究光时作出了很大的帮助。

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到敬佩: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点事出去了,临走前叫牛顿煮鸡蛋吃。等到老太太回,问牛顿鸡蛋煮好了没有,牛顿边工作边说煮好了。等她掀开锅盖一看,被惊呆了。原因为牛顿忙于计算,错把怀表当成鸡蛋放进锅里去煮了!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议大没事时也这本。

5、2023年的故事 故事

实验意义非凡,但又充满危险性。可是,古今中外的却不因此退缩。李时珍则是我国古代研究*的一颗巨星。

李时珍非常喜欢*,可在那个时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父亲希望李时珍走上仕途,做大官,光宗耀祖。李时表为了安慰父亲,遵从了父亲的意愿,参加了县里的举考试,中了秀才。,他又参加了三次考举人的乡试,但都落榜了。第三次乡试回,李时珍恳切地对父亲说:“我再也不去考官了,看着乡亲们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怎么能无动于衷,而整天去那些没有用的入股文呢?您还是让我医吧!”

李言闻被儿子的诚恳打动了,只好答应了他。李时珍跟父亲医,十分勤奋,因此,他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

在古时候,人们把专门讲述药物知识的书叫做“本草”,医生开药和药铺里配药都以它为依据的。从汉代的第一本草本《神农本草经》到唐朝官府派人编修的《唐新修本草》,历时1000多年,经过历代人的修订,记载的药物也从360多种发展到1500多种。可到了明朝的时候,本草书又有几百年没有修订了。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错误的配方。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李时珍,他想:用错药关系到生命,旧本草里有那么多错误,应该重新修订了,否则,不知道以还会危害多少人呢!

一天,李时珍突然对父亲说:“旧草本书里有那么多的错误,我想整理整理,把该收进去的新药收进,把通过验证证实是错误或混乱不清的地方修正过,您看行吗?”

李言闻不禁大吃一惊:“旧本草是该修了,可是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靠官府找许多名医才能办成,你一个人怎么行呢?”

“我的决心已定,有机会我就上书朝廷,让朝廷派人重修本草。”李时珍坚定地说。

从那以,李时珍除了给病人治病以外,还用闲余的时间医书,为修订本草做准备。十年过去了,他了800多本医书,摘抄了好几柜笔记。

有一年,朝廷要各地推荐名医到京城的太医院,李时珍也被选上了。太医院是专门给皇帝人看病的,是天下云集的名医。李时珍怀着施展自己才的希望到这里,可是没想到,当时的嘉靖皇帝是迷信一些道士的说法,妄想服用仙丹长生不老,还让道士把持太医院,像李时珍真才实的医生却得不到重用。

李时珍好几次向太医院提出修本草的建议,可是,有那些道士把持太医院,谁能听进他的建议呢?甚至有人骂他“草包医”,修本草是妄想。李时珍听非常失望,在太医院待上没有一年的时间,就假托*,辞职回到了乡。李时珍回到乡,继续修订本草。他发现,要想验证旧本草的内容,光靠收集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出远门,于是带着生庞宪,儿子李建元一起出外考察。

一路上,李时珍不断地向农民、猎人、药农等请教。

有一次,李时珍在《刘郁西使记》的书里发现了奇特的“撒八儿”。它起初是由一种叫玳瑁的动物吐出的东西,又被大鲛鱼吞了下去,经过了很多年,才变成“撒八儿”。

李时珍没有见过“撒八儿”,问过许多人,也都不知道,就连一个很有问的人都不知道。

从1552年李时珍写这部书算起,已经整整经历37个年头了,他也从30多岁的青年,变成了60岁的老人,他给这部书取名叫《本草纲目》。

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了他的愿望。

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本草纲目》永远流传在世间。

点击查看更多《未来科学家》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11748.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创意结婚祝福语
  2. 相守一生的承诺美文
  3. 最新元旦幽默祝福语201
  4. 物流部的工作总结
  5. 扔你到悬崖边美文
  6. 2016员工对公司的祝福语
  7. 写人叙事的美文欣赏
  8. 201年恭贺新禧春节祝福语
  9.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校长发言稿范文
  10. 201年新年元旦祝福语精选
  11. 五年级数学《节约能源》教学设计
  12.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状况调查分析教育论文
  13. 拓展训练活动总结范文
  14. 《小熊请客》教学反思示例
  15. 一首萌动的诗抒情散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