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望庐山瀑布》古诗的意思

发布时间: 2025-07-16 18:15:05

《湖口望庐山瀑布》古诗的意思

朝代:唐代

作者:张九龄

原文: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瀑布从高高的庐山上落下犹如万丈洪泉,远望长长的半山腰,紫气弥漫。

飞流而下的瀑布奔腾着流过层层杂树,飘飘洒洒穿过重重云烟。

红日映照,恰似彩虹当空;天朗气清,如听到风雨声。

庐山到处是秀丽景色,水汽与烟云融为一体,更显出气象万千。

⑴湖口:即鄱阳湖口,当时归洪州大都督府管辖。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庐山,在今江西省。

⑵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⑶迢迢(tiáo):形容瀑布之长。紫氛:紫色的水气。

⑷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⑸重云:层云。

⑹虹霓(ní):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⑺天清:天气清朗。闻:听到。

⑻灵山:指庐山。秀色:壮美景色。

⑼空:天空中的云。氤氲(yīn yūn):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这首诗大约作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之时。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时为宰相的张说十分赏析张九龄的才华和能力,擢任张九龄为中书舍人。三年后,张说因遭人弹劾被罢相,诗人也随之被贬。旋即,又迁为冀州刺史,他以照顾年迈老母为由上疏奏请固授江南一州。唐玄宗准他“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张九龄因获玄宗恩遇对朝廷感恩戴德,也从失去张说依靠的阴郁中走了出来,因自己的才华和德行获得皇帝的肯定而壮志满怀。怀着这样的心情,张九龄写下了这首诗。

拓展阅读

1、解析

杨湜《今词话》云:“少游《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善于状景物。至于‘香篆暗消鸾凤,画屏萦绕潇湘’二句,便含蓄无限,此其有感而作也。”至于因何有感,从词中所写,美人生活规律颠倒,白天红窗稳睡,夜里枕畔难安的情状,显然是描写女子人难眠、春情难耐的情

词一开始“东风”二句,为春睡渲染气氛,写东风吹拂柳条,春日渐长,雨后斜阳映照芳草,正是人困春睡时光。接着“杏花”两句,枝头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衔沾花的泥土筑巢,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由景而人,美人面对花落春去之景,青春难再,自然无心红妆,不得不陷于春困矣。这两句与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句颇有相似之处,但写得更为隽永。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词的下片写女子枕畔难眠所见到的景象。“宝篆”二句写她长时间失眠,直到篆香销尽,不眠的原因,是因所念的人在潇湘所致。“宝篆”,盖今之盘香。秦观《减字木兰花》曾有“断尽金炉小篆香”句。“云锁”,指屏风上所画的云雾潇湘图,云锁,则迷不可见。词的歇拍“夜寒”二句,具体描写夜深寒气袭人,女子无法再进入甜蜜的梦乡,只有前想后,辗转反侧。

2、解析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上片刻画灯花,连用五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花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灯芯草。前两句说,灯蕊在不经间结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桂花的别名,这里形容灯花。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云:“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此种比喻在灯花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本词是以它来描摹灯花初结成时的形状。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灯花的三种不同景象。“半颗安榴,一枝杏,五色蔷薇”。安榴,即石榴。石榴来自西域的安国,由张骞出使时带回,故又名安石榴。灯花越结越老,形状不断变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再变成鲜艳浓的杏花,最后变得如蔷薇花般色彩绚烂斑驳。“半颗”、“一枝”、“五色”,这三个数量词,从小到大,依次递增,既写出了灯花的变化过程,将其各种姿态刻画地生动形象。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羯鼓,用唐南卓《羯鼓录》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羯鼓,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而本词则反其而用之。银灯(釭即银灯)。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唤,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灯花的富于变化,似有造化之功。“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灯蛾扑火,与蝴蝶灯花,两者本来并不相干,但灯草既成灯花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作者有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主要侧重蝴蝶戏花的方面。因此,运笔就将蝴蝶戏花加以此附。灯花既然是花,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有趣的是,灯蛾竟然学起蝴蝶来,不断地在灯花周围蹁跹飞舞,作者运笔俏皮,貌似揶揄灯蛾,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花的丽若群芒。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3、解析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

【注释】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香炉初上日,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

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落差之大。

【白话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创作背景】

这两首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认为第一首五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的夏秋之交。

,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称南障,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居此,因而得名,,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头常年云雾升腾,·949·《唐鉴赏大典》

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挂前川”,把遥中开先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就增添了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人扣紧的`喷涌, 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人仰观飞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前仰,大有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开先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融情于景。“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人昂扬激进的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河的深切感情。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推崇备至,评赞曰:

帝谴银河一派垂,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4、解析

作者【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时写的一首风景。这首形象地描绘了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人对祖国大好河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的香炉峰。此峰在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挂前川”。“遥看”四字照应了题目《》。“挂前川” 是说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中的

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中全景:顶紫烟缭绕,间白练悬挂,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飞流”表现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的高峻。

这样写人觉得还没把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的神奇色彩。

这首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说“帝遣银河一脉垂,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点击查看更多《湖口望庐山瀑布》古诗的意思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9727.html

热门阅读

  1. 几米的漫画语录大全
  2. 小脚丫活动的工作计划
  3. 201年鸡年公司给客户拜年贺词
  4. 暑期大学生农村实践报告
  5. 小树叶飞呀飞托班社会教案
  6. 安全是一种使命的演讲稿
  7. 雅思技巧心得的经验谈
  8. 格林童话《鼓手》
  9. 网络广告合同的范本
  10. 别在父母面前“哭穷”美文
  11. 《若有来生定给你幸福》广播剧剧本
  12. 大学生实践报告自我分析
  13. 乘凉的解释及造句
  14. 关于资产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15. 2018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