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桃源行》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4:47

王维《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象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 “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象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你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我们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自然也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 “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何处?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人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试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吧。

王维这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今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应当说基本上是一致的。

拓展阅读

1、《桢·三人贾》注释意译与解说

今有三人贾, 渡江失舟,所载俱没。二人者哭货亡,竟倚岸毁瘠而死。一人掉头不顾去,复积蓄数岁。货既俱, 仍贾于四方, 遂赢利十倍, 称大贾焉。

——《古今名喻》引《存笥稿》

①《古今名喻》:明代吴士期编辑的一部比喻故事及语句汇集。《三人贾》条原注引于《存笥稿》。

现有三人一同经商,渡江翻船,载的东西都淹没了。其中两个痛哭流涕,最后靠着岸边因悲伤过度而死去。还有一人掉转头不顾离开,又积蓄了几年,货物已齐全, 仍然到各处经商, 于是获得很多利润, 被称为大商人。

此则寓言,意义极浅显,用流的口语表达,叫做跌倒了再爬起来。不过虽然浅显,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比如其“一人掉头不顾去”,首先就需要一种精神力量,需要克制悲伤的意志力,需要对于自己有能力再振兴的自信力,需要再从头吃苦受累的韧劲,还需要自我反省,吸取经验教训的清醒的分析、判断力。缺乏其中之一,都不易“爬起来”,“掉头不顾去”。我们真正摔一跤,再爬起来并不难,但在事业上、爱情上、人生道路上摔一跤,要爬起来,像那一个商人一样,就得好好加强自我修养了。

【相关名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德国·贝多芬

2、写的诗 鹿台诗词

克殷解

【原文】: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使尚父与伯夫致师。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商纣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

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于郊。群宾佥进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答拜,先入适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钺。折,县诸太白。乃适二女之所,既缢,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县诸小白。乃出场于厥军。

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前,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泰颠、闳夭,皆执轻吕以奏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群臣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傅礼。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逸策曰:“殷末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昊天*。”

再拜稽首乃出。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财、巨桥之粟;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乃命闳夭封比干之基;乃命祖祝崇宾飨,祷之于军。乃班。

【译文】:

周人的战车三百五十辆,列阵在牧野。商纣率兵迎战。武派太师姜尚率一百人挑战。武誓师以后,用武贲勇士与装甲战车冲向商的军队,商军溃败。商纣奔回城内,登上鹿台,穿上宝玉衣蔽体,在火中自焚。

乃手执太自旗向诸侯挥动示意,诸侯礼拜完毕,武于是作揖还礼。商朝的庶民贵族都等候在郊外,周的群臣都进至前,贺道:“上天降下的大喜事!”然后又两次大礼。武答拜毕,先入城。去往纣所在的地方,就亲手射了尸身三箭。然

后下车,用轻吕剑刺纣尸身,用**钺大斧砍下首级,悬挂在太白旗上*。又去往两个妃所在的地方,她们已经自缢。武又射了她们三箭,用轻吕箭刺向尸身,用铁质大斧砍下首级,悬挂在小白旗上*。然后武出城,派人治宫屋,回到他的军中。

到约定的日子,一百人各扛一面白旗走在武前开路,曹叔振铎接待群臣诸侯,又陈列若干威仪车。周公旦手持大钺,高手握小钺夹辅武,泰颠、闳天都手持轻吕剑紧随武。进入宫,在社庙南面即天子之位。二十五名士卒左右往返,大臣们全都跟随。毛叔郑捧着明水,卫康叔榴礼,召公奭协助办事,师尚父姜尚牵着祭祀用的牛羊。尹逸宣读策文道;“殷人亡国之君纣,道德惑乱成汤之英明,侮慢蔑视神祗不祭祀,施狂暴予商朝贵族百姓,恶迹昭著,上天五帝也知晓。”武两次作揖叩头,才出了宫。

之子武庚为段人宗主,命管叔鲜为相监视他。又命召公奭释放被囚的箕子,命毕公高、卫叔封放出被囚的贵族。又命南宫括发放鹿台的财宝。分发巨桥的粮食。又命南宫百达和史佚迁九鼎到郏郧。又命闳夭为比于聚土为冢。又命主祭官礼敬宾客,在军中宴享他们。然后才班师回京。

3、的诗9首精选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

以奉粢盛。晨往东皋,草露未晞。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箪食伊何,疈瓜抓枣。仰厕群贤,

皤然一老。愧无莞簟,班荆席藁。泛泛登陂,折彼荷花。

静观素鲔,俯映白沙。山鸟群飞,日隐轻霞。登车上马,

倏忽云散。雀噪荒村,鸡鸣空馆。还复幽独,重欷累叹。

丁寓田家有赠

君心尚栖隐,久欲傍归路。在朝每为言,解印果成趣。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饷田,闺妾起缝素。

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阴昼小苑城,微明渭川树。

揆予宅闾井,幽赏何由屡。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

此时惜离别,再来芳菲度。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

欲笑周文歌宴镐,遥轻汉武乐横汾。岂知玉殿生三秀,

讵有铜池出五云。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

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

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韦侍郎山居

幸忝君子顾。

遂陪尘外踪。

闲花满岩谷。

瀑水映杉松。

啼鸟忽临涧。

归云时抱峰。

良游盛簪绂。

继迹多夔龙。

讵枉青门道。

胡(一作故。一作用)闻长乐钟。

清晨去朝谒。

车(一作鞍)马何从容。

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横吹曲辞·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

节旄空尽海西头。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作,杯如洛水流。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4、作文800字初中初一作文

“好美,真的好美!”学习了陶渊明的<<记>>之后,我不禁赞叹道。

我很喜欢陶渊明笔下的那个美丽又与世隔绝的地方,我喜欢那份安稳和恬静。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如果我生在古代,我一定会找一个和一样的地方,当个隐士。闲时务务农,兴起写首诗。那该是多么逍遥、快乐的生活啊!

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一个美丽的少女面带微笑来到我面前,轻轻地拉起我的手,说:“请跟我来吧!”于是我就跟着她来到了一个仿若人间仙境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所有的人看起来都显得很轻松、很愉快。“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那片‘世外’吗?”我简直是难以置信。女孩儿见我一副陶醉不已的样子,不禁笑了:“是啊,这就是大家都向往的那片乐土了,但它比你想象的还要好得多!这里没有贫困、没有饥荒、没有环境污染、更没有犯罪!人人都安居乐业,无忧无虑。这儿所有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它们都无可挑剔。”听了女孩儿的话,我惊叹原来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的

女孩儿带着我漫步其间,来到一个溪水潺潺,绿树成荫的地方。我们背靠背地坐在一棵树下。树上的花娇艳欲滴,微风吹过,香远益清。

我:“这儿的一切都好美,好像一个浪漫的梦,我好像置身于仙境之中。”

女孩儿:“是的,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聚集于此了!”

我:“太美了,真的!我想留在这里!”

女孩儿:“真的?你决定了?”

我(坚决地):“我决定了!”

女孩儿突然笑了,倾国倾城,羞花闭叶。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她:“你笑什么呢?”

女孩儿收回笑容,认真地对我说:“傻妹妹,你不记得我说的吗?这儿是完美的,完美就是无可挑剔的,不是吗?所以我们这儿的人,都不求上进,事实上他们也无须上进——不论是环境还是人,都太完美了!你是个有上进心的人,在这里只会消磨了你的意志、你的理想!”

我恍然大悟。

从梦中醒来后,我细细回味,发现那女孩儿说的话很有道理:在舒适安逸的环境里只会消磨了人的意志,有压力才有动力!

我从此不再向往

点击查看更多王维《桃源行》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0228.html

热门阅读

  1. 大班综合活动观摩课《菊花展》教案
  2. 小学语文《我不能失信》的教案设计
  3. 喜欢读书手抄报资料
  4. 201元旦单位祝福语短信
  5. 小学生的自我介绍的模板
  6. 竞选部门副经理的应届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7. 声光控延时开关在技校实习课堂中应用的探讨论文
  8. 初中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
  9. 冬季周末的祝福短信
  10. 《Lets eat》教学反思范文
  11. 顾客春节祝福语
  12. 小学教师个人师德师风的自查报告
  13. 高中生个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4. 201年最新新年第一天上班祝福语
  15. 用蜂房造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