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wànhèshùcāntiān,qiānshānxiǎnɡdùjuān.
万 壑树 参 天 ,千 山 响 杜鹃 .
shānzhōnɡyíyèyǔ,shùmiǎobǎichónɡquán.
山 中 一夜雨,树 杪 百 重 泉 .
hànnǚshūtónɡbù,bārénsònɡyùtián.
汉 女输 橦 布,巴人 讼 芋田 .
wénwēnɡfānjiāoshòu,bùɡǎnyǐxiānxián.
文 翁 翻 教 授 ,不敢 倚先 贤 .
注解:
1、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2、翻:翻然改图之翻。这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论"。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 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韵译: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象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花织成的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评析:
这是一首投赠诗,送友人李使君赴梓州上任。诗以即景生情,抒发惜别心绪,也兼写蜀中的风景土俗。开头四句写梓州山林奇胜;五、六两句写"汉女巴人"之风俗;七、八句以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比拟李使君;寓意不能因为此地僻陋,人民难治而改变文翁教化之策。
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前半首尤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拓展阅读
1、王维送别的注释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送别的注释,**借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外哪里?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但,只。
赏析
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问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王维唐诗鉴赏
明时久不达,
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
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
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
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
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
淡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
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
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
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
归耕为老农。
綦母,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 著作郎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
好友归隐,王维赋此诗相送。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从自己和友人的相通之处写起,这样就一下子缩短了心理距离,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诗人并未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乐天知命,劝慰友人要有坦荡*襟。但细品味,我们又发现,诗人虽然节制感情,但终不免流露一丝如怨如慕,不绝如缕的无可奈何之情。总之,这几句诗中包含的感情十分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想象中的友人归隐之乐:“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淡尔蒹葭丛。”如水的秋色,明净的天空,鲜红的落日,辽远的澄江,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友人在悠悠清夜,皎皎月光之下驾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没有悲喜,没有错愕,有的只是与大自然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般的晤谈——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是那么和谐空灵。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空灵的梦境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最后八句写自己对宦仕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我不想在这所谓的“昭世”奔走了,我已白了双鬓,倦了心灵,*中的种种手段,我终究学不会,也不愿学。我离皇帝总是那么远,无人赏识,无人荐举,还是象你一样归隐田间吧!如此结尾,既抒发自己的不得意之情,又表明了对友人生活道路的充分肯定。
王维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画家。在他的笔下,诗与画是“道通为一”的。这首诗中间八句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画面,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这首诗也是以“净、澄、清、明、淡”
等语言上的冷色调合成了一种“单纯的静穆”,突出了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诗中的景物呈现出一种和光一片、浑融无迹的特点:青色的夜空、蒹葭,皎洁的月光、水光,物物融合,没有明显的轮廓,没有明显的界定,犹如一幅上乘的水墨画。
这首诗不仅有诗情、画境,还有一种空灵的禅意。
在描绘隐居之乐时,诗人融入其中,心无挂碍,以空灵之心审视空灵之境,泯灭了主客的对峙、物我的差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晶莹、剔透的境界。
3、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4、对君王忠心的诗句汇总60条
表达忠心耿耿的优美诗句摘抄
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拼将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8、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1、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14、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7、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18、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0、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2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3、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2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5、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26、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27、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8、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29、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3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暮年,壮心不已。
3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9、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40、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4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4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1、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5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5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5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6、*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5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5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60、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6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6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6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65、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66、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67、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6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70、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