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精品教学设计
文峰区宝莲寺镇黎官屯小学 教师:李丹丹
1、图文对照,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
2、能从课文中领悟出小男孩为他人着想,勤俭节约、奉献自己的优秀品质。
3、重点语句的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兵的懂事、体贴父母的品质,懂得做人要有爱心。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兵的懂事、体贴父母的品质,懂得做人要有爱心。
教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批注法、点拨法、激情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批注法、
一课时。
1、课件播放《玩具进行曲》儿歌。
2、在儿歌的旋律中交流:请同学们来到一个大家都很想去的地方。(课件出示玩具店)看:小汽车来了,洋娃娃来了,好多好多玩具呢。这些你有没有?你家都有哪些玩具?都是谁送的?你最喜欢什么玩具?怎么得到的……
一、激情导入:
1、刚才咱们一起聊了很多关于玩具的话题,一提起玩具啊,大家的劲头可足了,心情可高兴了,因为对咱们这些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们来说,玩具可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伙伴,同学们能拥有自己心爱的玩具可真是幸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由玩具引发的感人故事。
2、齐读课题。强调读题:这是哪里的孩子?(读)玩具柜台前的什么人啊?(再读)
师:你看,读书就是这么有意思,同一句话把不同的部分重读了,表达的意思可就大不一样了。
二、检查识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宝宝,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我可要考考一下大家,先请大家光临词语柜台。
1、认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男女生开火车读)
男孩子女孩子都不简单,短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多词记下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四、品读感悟
刚才考了大家的词语认读,那我再来考考大家,通过上节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抽三个学生回答。好,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出示课件)
(一)“喜欢汽车”段:
1、请同学们再次一起来朗读课文1-----7自然段,用“——”划出小男孩特别喜欢汽车的句子。
交流:(1)读完了?那谁来把你标划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句子。(2)小声读一遍这段话,看看你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能看出小男孩喜欢小汽车?
2、预设:(1)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只要有人来买,他就跟过去看)师引:当他看到一个叔叔带着儿子来买小汽车,他就--------!
(2)只要看到有人来买小汽车他就跟过去看,他是怎么看的?(目不转睛)A、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说明他看得怎么样?(非常专注,专心)所以说他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做做目不转睛盯着看的样子,来,看这儿。(小汽车玩具)B、对,就是这个样子,他深深地被小汽车所吸引,他看的是那么专注,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3)还从哪儿能看出他喜欢小汽车?(他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一看到小汽车他的眼里就闪着兴奋的光芒,说明他喜欢小汽车。
师:嗯,有了兴奋的光芒,眼睛就亮亮的。那你在什么时候眼里也有过这种兴奋的光芒?(生举例)师:就像大家经历的一样,看着心爱的小汽车,小男孩的目光里有高兴,还有——,还有——,他是多么———————!
(4)你能试试用多么说一句话吗?(出示课件提示)
3、看来,小男孩的心思你们都懂了,那么咱们把他的心思读出来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请一个同学来示范读,再请同学来比比读,最后一起读。)
(二)“不买汽车”段:
1、小男孩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可是,当售货员阿姨劝妈妈给他买辆小汽车时,他却说——(打出课件:“小兵抢着说”那一句。)指一学生读,换角色问:小兵,你抢着说是要抢在谁的面前说?为什么要抢着说,你是担心说晚了会怎么样?小兵们,是这样吗?那就一起抢着说一遍吧。
2、真是搞不懂啊,明明自己这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要妈妈买呢?请大家默读8-11段,划出小兵不买小汽车的原因。
(1)生默读。(2)为什么不要妈妈买?谁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打出课件:妈妈的话。)(3)轻轻地再读这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4)交流(常年:是的,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也可能是许多年)。(5)(穷)是呀,爸爸常年*,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多少个**夜夜,妈妈起早贪黑地干活,多少回风风雨雨,妈妈四处奔波,多少次腰酸背痛,妈妈强装欢笑默默忍受,看到这一切,小兵还会让妈妈给他买小汽车吗?那小兵不让妈妈买的只有小汽车吗?在艰难的生活中,他什么都不让妈妈买,你能说说这儿的“什么”还可能是那些东西吗?
3、是的,当小兵考试考了双百时,妈妈想给他买件衣服做为奖励,他却说:——
8岁生日到了,妈妈准备给他买一个生日蛋糕,他还是说——
新学期开学了,别的孩子都背着新书包高兴地去上学了,妈妈想给小兵买个新书包,他仍然说——
小兵不要的东西太多太多、、、、,多懂事的孩子啊!板书:懂事
4、面对着这么懂事的孩子,此时此刻,妈妈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难过、骄傲、欣慰)
(1)说的多好,既为不能满足儿子的要求而难过和无奈,又为有这么懂事体贴的儿子而感到欣慰和骄傲,就让我们带着小兵妈妈这种复杂的心情读读妈妈的话吧,男生旁白,女生读妈妈的话。一齐再读妈妈的这句话:师旁白,生读妈妈的话)
(2)小兵什么也不让妈妈买,那是对妈妈的——(生说)是的,爱妈妈,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板书:心疼 )
(3就因为心疼妈妈,体贴妈妈,小兵才会在自己心爱的小汽车面前抢着说(齐读)。就因为心疼妈妈,小兵才会在做梦都想拥有的小汽车面前坚定地说——再读这句。
5、孩子们,感动吗?售货员阿姨也跟我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好心善良的阿姨要买辆小汽车做为节日礼物送给他,小兵却又说——点课件不要阿姨买的句子。
6、就这样,小兵走了,售货员阿姨和她的小女儿还把他牵挂着。她们天天盼着,盼着能再见到那个懂事的小男孩,好把阿姨的女儿精心挑选的小汽车送给他。孩子们,故事读到这里,你能用一两个词来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人物吗?
7、出示课件:学课文,谈感受。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什么?(可以对小男孩说,可以对阿姨和她的女儿说)。请在书上111页下方写两句心里话。可以写想对文中人物说的话,也可以写自己今后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1)、交流写的话。
8、送诗:听着你们真挚的话语,我也想为小兵送上我的祝福。(课件打出诗,师读一遍,男女合诵。男生读一二行,女生三四行,后面的齐读)写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你的目光,像晶莹的露珠。你的心灵,像芬芳的鲜花。男孩,让我们一起开始梦的旅程,请不要拒绝,梦中那一辆辆飞跑的汽车,那是我们爱的祝福。
9、结束:孩子们,让我们把所有的爱和祝福,都装载到阿姨的女儿挑选的这辆小汽车上,送给小兵吧。其实在咱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种样的爱,我们可以像小兵一样体贴家人,像阿姨和她的女儿一样关爱身边的人,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的感动,带着我们的爱和祝福结束这堂课吧。
拓展阅读
1、《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助他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 花苞 米粒般 染料 耷拉 黎明 一簇簇 塞着 缕缕炊烟 觅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 甜蜜 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么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
导语: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总结课堂
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此时,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吗?
2、小结:快乐不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还有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去品尝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五、写作积累
1、通过想象,接着写一写槐乡孩子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他们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抄下来。
2、《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槐树、槐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写有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新华字典》
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读准字音,读好课题。
2、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解读“槐乡”;初知课文主人公——槐乡的孩子)
二、预习探究
1、读取信息,认识槐树。
(1)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捕捉信息,了解“槐花”(槐树开花季节、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处等)
(2)结合图片补充槐树、槐花的相关资料(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药。——在介绍时针对本班孩子实际用大多数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如:孩子们若不太懂“落叶乔木”,可以解说成:“槐树,是种高大的树,它到了秋冬季也要落叶,是落叶乔木。”让多数孩子能真正了解相关知识。)
2、导读提示。
(1)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①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②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读自悟。
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字典读准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和一下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
4、集体交流
(1)词语:
结成了伴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削着槐米
一簇簇槐米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槐乡孩子在八月里的一天上山采摘槐米。)[板书:采摘槐米]课文哪部分具体写了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经过?(第三自然段)哪些语段向我们介绍了槐乡孩子一天的生活?(第三、四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槐乡的孩子们有什么样的快乐?
三、品读体验
1、默读具体写槐乡孩子一天生活的语段(第3、4自然段),边读边批注阅读感受
2、交流阅读感受
(1)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对“槐乡的孩子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概括信息点。(勤劳、懂事、团结合作等)
(2)哪些语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随机引导学生了解句意,理清层次,随机板书:早起出发,合作采摘,满载而归)(在酷热的天气里伴着歌声出发,男孩女孩积极地投入劳动,一路飞歌回家,带着微笑入梦等)
3、划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下面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感受,积累背诵):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2)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
(3)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4)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四、巩固延伸
1、用一句话抒发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生畅谈)
2、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无从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热爱劳动吧,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3、六年级上语文4《花之歌》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诵,感悟花的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花热爱自然、纯洁高尚的品格。
感悟作者的奇特想象。
从“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体会花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各种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花给你们留下的印象。你们能说几个关于花的四字词语吗?(预设:花红柳绿、花开富贵、花前月下……)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花的课文。(板书:花之歌)
出示美丽的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课件2: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感悟。
(一)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读“阅读链接”的《杨柳与水莲》,找出想象奇特的地方,分析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找出哲理性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花的精神。
(二)学生交流讨论。
(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课文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
2.请学生说说《花之歌》与“阅读链接”中《杨柳与水莲》的奇特之处。(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都具有高尚的品格)
3.这些哲理指“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人类尚未完全领悟”的说法是对没有高尚情操且自私狭隘的人的批判。
“花”具有热爱自然、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情操,是一个天使的形象。
抓住“阅读提示”的问题,适当加入其他的问题,层层引导,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大自然(植物、雨、雪、雷等)的美好,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说。(小组交流)
五、课堂小结。
花是美好的,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让我们以它为榜样,做一个高贵、谦逊的人。
花 奇特
(比喻、拟人、排比)
热爱自然、无私奉献、追求光明
4、《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槐树枝、课件
一、激情导入
师:(举起槐树枝)问:这是什么?
生:这是槐树枝。
师: 对,是槐树枝。有这么一个村子,山上长满了槐树,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孩子。你们想看看这个村子和这些孩子吗?(板书:《槐乡的孩子》)。
生:想!
师:(播放课件、观看画面、欣赏音乐)看完后问:你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大山、高大的槐树和漂亮的槐花。
生2:我还看到了槐乡的孩子们生活得很快乐。
二、初读感知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槐乡的景色确实很美丽。让我们到《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三、品读体验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生3:女孩……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你们感受到快乐了吗?
生:(反复读、体会)。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四、小结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菇乡、茶乡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故乡。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采茶、采菇也要不怕热和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采过茶。采茶很热,但能挣到钱,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爸爸妈妈采过香菇。我认识到了采香菇是一件细心的事。
生3:……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教后反思:
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
略读课文是三年级刚接触的新的课文类型,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这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学法指导确切。
设计拓展训练,重视读写结合,为作文启蒙作好铺垫,符合新课标年段教学的要求。
5、《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槐乡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本课共1个课时完成。
1、小学语文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2、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理念。
3、《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它的学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较有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
教学策略的选择: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
2、利用跨越式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供学生阅读的跨越式课外阅读材料。
3、制作相关的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文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快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3、认识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
二、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向学生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
(1)没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以自学为主:(3)只要大概读懂课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件出示):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思考,画出有关的句段来理解,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生活的快乐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读了课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
四、读后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1、槐乡孩子的快乐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劳动中,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摘槐米的劳动过程,从中体会他们用劳动换取上学的钱和摘到槐米满载而归以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愉快心情。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中比喻句。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槐乡的孩子具有勤劳、自立、自强、勇敢、懂合作、爱学习的好品质。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五、质疑: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槐乡孩子的品质和课文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外阅读:
跨越式发展课外阅读材料53页《体验乡村生活》58页《劳动的乐趣》。
八、课外拓展:
1、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