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2:53

《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

2、填空。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

(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完成练习四第6题。

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交流,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56)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每隔6天去一次”是指7月31日去过以后,下一次训练日期是8月6日。“每隔8天去一次”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月24日)

你是怎样知道的?

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和8的最小公倍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拓展阅读

1、小升初奥问题应用题及答

【导语】想要学好奥吗?那么你一定要好好练习,多做题就能迎刃而解,微点阅读网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微点阅读网!

【篇一】

例1、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把甲仓库存粮看成“大”,乙仓库存粮看成“小”,此例则是典型的应用题。根据式即可求解。

解:乙仓库存粮:264÷(10+1)=24(吨)

甲仓库存粮:264-24=240(吨),或24×10=240(吨)。

答:乙仓库存粮24吨,甲仓库存粮240吨。

例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所以“1是乙车的速度。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就可用“式”了。由题意知两辆车2时共行360千米,故1时共行360÷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

解:乙车的速度为:(360÷2)÷(2+1)=6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为:60×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

答: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

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式”的关键是确定“1(即小)是谁,“”是谁。例1、例2的“1与“”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但也很容易求出。下面我们讲几个“1不太明显的例子。

例3、妹妹有书24本,哥哥有书53本。要使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书的6,妹妹应给哥哥多少本书?

解:兄妹图书总是妹妹给哥哥一些书后剩下图书的(6+1)

妹妹剩下:(53+24)÷(6+1)=11(本)。

故妹妹给哥哥书:24-11=13(本)。

答:妹妹给哥哥书13本。

【篇二】

例1、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才是甲队人的3

分析:容易求得“二”为45+75=120(人)。如果从“乙队人才是甲队人的3”推出“1(即小)是“甲队人”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也知是错的。这个“1是谁?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的3此(45+75)就是甲队剩下人的3+1=4()。从而,甲队调走人后剩下的人就是“1。由式可以求解。

解:甲队调动后剩下的人为:(45+75)÷(3+1)=30(人),

故甲队调入乙队的人为:45-30=15(人)。

答:甲队要调15人到乙队。

例2、大白兔小灰兔共采摘了蘑菇160个。后来大白兔把它的蘑菇给了其它白兔20个,而小灰兔自己又采了10个。这时,大白兔的蘑菇是小灰兔的5。问:原来大白兔小灰兔各采了多少个蘑菇?

分析:这道题仍是应用题,为有“”、有“”。但这里的“”不是160,而是160-20+10=150,“1却是“小灰兔又自己采了10个后的蘑菇”。根据式,小灰兔现有蘑菇(即“1)

解:(160-20+10)÷(5+1)=25(个),

故小灰兔原有蘑菇:25-10=15(个),

大白兔原有蘑菇:160-15=145(个)。

答:原来大白兔采蘑菇145个,小灰兔采15个。

2、容积容积单位五年级

1.使学生知道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了解容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关系.

建立容积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关系.

理解容积的含义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一.铺垫孕伏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体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容积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一)建立容积概念.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

实验题目: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细沙的体积: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师追问: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

3.师生共同小结.

师指出: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

师生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容积的相同不同.

相同点:体积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出示长方体木块)

1.师指出: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毫升.(板书:升毫升)

2.出示量杯:这就是1升的量杯.

出示量筒:这就是刻有毫升刻度的量筒.

3.师演示升毫升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量筒上1毫升的刻度,找出100毫升的刻度.

②用量筒量100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满为止.

板书:1升=1000毫升

4.学生演示容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①把1升的红色水倒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

小结:1升=1立方分米

②把1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

小结:1毫升=1立方厘米

5.小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反馈练习.

3升=()毫升2700毫升=()升

2.57升=()毫升640毫升=()升

2.4升=()毫升3.5升=()立方分米

500毫升=()升760毫升=()立方厘米

(三)计算物体的容积.

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8×5×4=160(立方分米)

160立方分米=16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160升.

2.反馈练习.

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12分米,宽6分米,深5分米,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毫升?

12×6×5=360(立方分米)

360立方分米=360000毫升

答:这个水箱可以装水360000毫升.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容积体积有什么不同点?计算容积应注意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2)容积的计算方法跟()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是长、宽、高.

(3)6.09立方分米=()升=()毫升

1750立方厘米=()毫升=()升

435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8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判断.

(1)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2)一个薄塑料长方体(厚度不计),它的体积就是容积.()

(3)立方分米()

3.选择.

(1)计量墨水瓶的容积用()作单位恰当.

①升②毫升

(2)3毫升等于()立方分米.

3、八年级

一、创设情境

1.一次函的图象是什么,如何简便地画出一次函的图象?

(一次函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画一次函图象时,取两点即可画出函的图象)。

2.正比例函y=kx(k≠0)的图象是经过哪一点的直线?

(正比例函y=kx(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的图象。我们画一次函时,所选取的两个点有什么特征,通过观察图象,你发现这两个点在坐标系的什么地方?

二、探究归纳

1.在画函的图象时,通过列表,可知我们选取的点是(0,-1)(2,0),这两点都在坐标轴上,其中点(0,-1)在y轴上,点(2,0)在x轴上,我们把这两个点依次叫做直线与y轴与x轴的交点。

2.求直线y=-2x-3与x轴y轴的交点,并画出这条直线。

分析x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y轴上点的横坐标0.由此可求x轴上点的横坐标值y轴上点的纵坐标值.

为x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y轴上点的横坐标0,所以当y=0时,x=-1.5,点(-1.5,0)就是直线与x轴的交点;当x=0时,y=-3,点(0,-3)就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

过点(-1.5,0)(0,-3)所作的直线就是直线y=-2x-3.

所以一次函y=kx+b,当x=0时,y=b;当y=0时,。所以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三、实践应用

例1若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的表达式。

分析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可求出k的值,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可求出b的值。

为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所以k=-1,又为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所以b=-2,此所求的直线的表达式为y=-x-2.

例2求函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这条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求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根据x轴、y轴上点的纵坐标横坐标分别为0,可求出相应的横坐标纵坐标?

4、八年级

一、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

2, 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

计算

(1) (2)

五、例题讲解

(P17)例4.计算

[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补充)例。计算

(1)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判断运算的符号)

=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式)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4)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2)

(3) (4)

六。(1) (2) (3) (4)-y

点击查看更多《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8218.html

热门阅读

  1. 别在父母面前“哭穷”美文
  2. 《若有来生定给你幸福》广播剧剧本
  3. 大学生实践报告自我分析
  4. 乘凉的解释及造句
  5. 关于资产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6. 2018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范文
  7. 2月14日情人节经典祝福语
  8. 201年世界卫生日问候短信
  9. 好好地活着千万别在乎太多杂文随笔
  10. 幼儿园上学校教案
  11. 201年世界儿童日祝福语微信
  12. 实习护士心理特点及带教对策论文
  13. 秋天感伤又美丽的诗句
  14. 三字经的读后感550字
  15. 绿化苗木购销合同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