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资源故事精选
大学毕业后,牛嫣连着投了几份简历,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没得到。苦恼的她向一位已是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学姐请教求职的“秘籍”,那位学姐翻着她的简历说:“‘秘籍’倒谈不上,但像你这样如同中篇小说一样的简历是不行的,在招聘会上简历那么多,很少有人有耐心把你的简历看完的,你的才华和能力就这样被忽略了。”
从学姐那里回来,她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让简历变得更有特色,更直接地让招聘方了解自己的方法。晚上,她在电视上看到一档综艺节目招募参赛人员,要求参赛者将才艺视频发送到指定邮箱参与筛选。她的眼前一亮,如果拍摄一个视频简历出来,在这几分钟内,自己的口才、形体、五官,以及表达能力都能体现出来,比纸质简历更直观更便捷,而且这种方式特色明显,招聘方肯定会感兴趣的。
第二天,她找来男朋友,两人尝试着制作了视频简历。她面对镜头自我介绍,展示得过的荣誉,男朋友还帮她查询了应聘公司的资料,两个人撰写了加入公司的理由,由她对着镜头说了出来。
随后,她将这段视频发到目标求职单位。几天之后,她就接到了面试通知,想不到“视频简历”的效果这么好,她兴奋地想,现在求职的人这么多,如果自己专门制作“视频简历”,一定有不错的销路。想到这里,她把自己求职的事放在了一边,成立了“视频简历吧”。
让她想不到的是,虽说在校园内进行了前期宣传,但由于“视频简历”是个新鲜事物,人们对它的效果还持怀疑态度,所以生意很冷清。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视频简历”的效果,她决定做几个“榜样”出来,推出了五个视频简历免费名额,为能突出拍摄主题,在拍摄之前,她要花费很长时间和求职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特长和求职意向。这让视频中的求职者特色更突出。视频简历发送后效果很好。半个月后,免费制作视频简历的学生,三个人得到满意的工作,剩余两个也得到面试机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急于求职的学生看到了效果,争先恐后找到她,拍自己的视频简历。一个月的时间,她就拍摄了一百多个视频简历,收入达到五千多元。
为了让自己的制作更专业,她报名学习专业的摄影和电脑视频剪辑。平时还注意收集一些求职技巧。
2009年12月,一位顾客拍摄前问她:“你看,我的简历要发给哪些企业更合适?”这让她找到用附加服务吸引顾客的机会。她上各个人才网搜集更新招聘企业、岗位和邮箱。推出“拍摄视频简历,量身推荐应聘企业”的活动。
对于那些求职茫然的人来说,这不啻是一种福音。由此,她的生意更火了,她一个人已经很难应付了,所以她又雇佣了两个摄影方面的专门人才。
做“视频简历”的时间长了,她觉得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学校,有了前期积累的经验。她从单纯的视频简历制作,变成了就业指导、根据顾客特点将职业生涯短期规划、提供合适的求职单位等综合业务。同时,她还找到了咨询公司的求职专家和一些职业人力资源管理人,邀请他们有偿讲课。随着“求职”助力讲座一次次开办,她的顾客不断增加。店内拍摄人员增加到五名,还有三个人负责剪辑和后期制作。
3月中旬,她的店内发生了一件“假公济私”的事情。一个拍摄人员,要求同事为自己拍摄了自己工作和下班后的视频,在店内剪辑后,发回了家里父母的邮箱。
这让她的思路豁然开朗,她的视频吧里相继推出了视频家书和情书业务,都有了不错的收益。
目前,她的手下已经有了十五名员工。每个月制作加工的视频,达到2000多段,月收入超过了8万元。谈起自己的成功,牛嫣说:“其实我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大家需要的资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只是通过整合使用这些资源,让这些信息有了生命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只要你耐心去寻找,相信你也可以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你人生的富矿。”
拓展阅读
1、精选艺术的故事作文
不知不觉,我已经是一个11岁的女孩子了,但是,回想自己走过的7年舞蹈之路,真是充满痛苦和欢乐。我有想过要放弃这条舞蹈之路,但是,一本本的证书,一片片的掌声,使我没有放弃,让我坚持了下来。
我的舞蹈之路是从我4岁开始的,也就是在我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妈妈听别人介绍把我送进七色花舞蹈艺术团。
在我刚刚练时,遇到了不少挫折,老师叫我压腿,我用尽全身气力把腿平放在地板上,再把上身往腿上贴,但腿它就是不听话,老想供出来,像个顽皮的小孩。我努力把腿伸直,疼痛一直伴随着我,我觉得双腿都在颤抖,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当天晚上,我觉得腿酸痛得很,甚至不能走路。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上了小学,下腰踢腿,侧手翻、竖、横叉,我是样样能行,不在话下!
考级是舞蹈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也是我最怕的一项,第一次的考试更让我记忆犹新,考官在静静的等着我们,虽然微笑,但我还是感受了紧张,意外的是,我发挥超长,得到了100优得高分!
虽然这7年的舞蹈之路,带给了我痛苦,但也带来了许多欢乐,所以,我愿意把我的舞蹈之路走下去!
2、精选艺术的故事作文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地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作小说.。”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仅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叶圣陶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闻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他这一生大多数作品都是为孩子创作的,如《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今天,我有幸得到了采访这位艺术家的机会。
他的作品非常贴近生活且易懂,于是我问道:“您为什么喜欢写关于生活,关于社会的文章?”
叶圣陶告诉我:“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来。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我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我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作家们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是拥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欣赏他们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文章写得实际且易于理解,我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如果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那么,你写作的灵感又来自于哪儿呢?”我忍不住好奇地问。
“我写的作品通常都反映了社会现象,许多知识分子都是被剥削者,是没有反抗能力的社会底层的人。我写的这些文章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
如今的社会,叶圣陶先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27年了,但他的信念,他的作品却还在一直流传,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叶圣陶发现新中国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人们为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圣陶在作品中讽刺了这些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知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叶圣陶不仅写故事,而且报道社会的谬误。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而是用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连填充人们的余暇。“……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目的训练而一个人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生活。”
3、精选艺术的故事作文
前几年,我们家与哥哥家是一起的,哥哥会泥塑,我很羡慕,于是我便像哥哥学习。
每次,哥哥做泥塑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跟着做,当我把花泥放在回转的一个盘子上,那盘子转得很快,手还要不停地捏着那花泥,让它慢慢成形。有时我捏的太重,花泥就会有裂缝,于是,哥哥对我说要轻一点,可我又捏的太轻,看上去不美观,经过哥哥一次次的建议,经过我不断得努力,终于掌握了力度,这次我很小心,力度不是很轻,也不是很重,所以看上去非常好看,我本想在上面刻一些优美的线条,可美工刀好像不听使唤似的,刻的一下往左,一下往右,所以候没刻好,这作品便没用了。我为了做好泥塑作品,我可下了一番苦功。炎热的夏日里,我在房间里做泥塑,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得擦一下;美工刀划伤了我的手指,贴上创口贴后继续做;做不好,也绝不灰心,换块花泥重新做……在刚入门时,我遇上了许多困难,也遭遇了多次的失败,但每次看着自己不太成功的作品,我都认真地思考,并获得了新的经验和教训。日复一日,我的经验也愈来愈丰富,做泥塑的技术也愈来愈纯熟,摆在桌上的作品也越来越栩栩如生了。
这件事情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仔细,认真,坚持不懈。
4、精选艺术的故事作文
我天生就喜欢绘画。小时候,我让妈妈画小鸡,画小狗,画一切我感到好玩的东西,然后,我就不厌其烦的想照“葫芦画瓢”,尽管画出来的是“四不像”,我也乐此不疲。很多时候我也“独立创作”,画的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可我也仍执拗地说它是一种只狗或一只猫。我家那雪白的墙壁可遭了殃,绿一道,红一道,可我认为那是我的“绘画展”,是我家最美丽的地方。
上学后,老师见我有绘画的天赋,便让我参加了学校的国画班。我非常高兴,抓起画笔来信手涂鸦,老师摇摇头,手把手地教我们拿笔、蘸墨、调色……我刚开始觉得有点儿晕,这些动作太繁琐。不过学了一些日子后,我的手法便熟练了一大些,画的画也稍有起色。我看看同伴画的,他们很多画的比我好,我也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再骄傲自满。
每一幅画画完后,老师都让我们把纸折起来扔掉。我不明白,为什么辛辛苦苦画完的画要扔掉呢?有一次我认真的画了幅画,自己感觉很满意。恰巧老师在作画,我便把这幅作品折好,悄悄塞进了包里,想回家贴起来炫耀一下。这一切老师其实都看在了眼里,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满足于现在的水品平,这些只代表过去,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使劲点点头,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在学画的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但有画技,还有很多人生的道理。虽然后来国画班取消了,但我的绘画之路还会继续走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