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春节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 2025-08-16 12:28:17

幼儿春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传统习俗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劝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看春晚

现在看春晚也基本成了全中国过春节庆祝的一个主要的活动了,在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一起倒说着迎来凌晨的钟声的那一刻互道新年快乐,然后基本就开始下饺子,准备第二天的正式过年了。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过年。

1、旧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2、旧北京春节童谣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3、红灯笼

红灯笼,高高挂,眨着眼睛要说话,它想告诉小朋友,很快就要过年啦!

4、新年到

新年到,真热闹,小朋友们哈哈笑。穿新衣,戴新帽,见了大人问声好。

爷爷奶奶好,爸爸妈妈好,叔叔阿姨好,哥哥姐姐好,

新年还请多关照,我是有礼貌的好宝宝。

5、新年到

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甜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

你拍一,我拍一,我把财神请家里,

你拍二,我拍二,春联灯笼多喜庆儿;

你拍三,我拍三,全家来吃团圆饭;

你拍四,我拍四,围坐一起看电视;

你拍五,我拍五,汤圆香甜真舒服;

你拍六,我拍六,走访亲戚和朋友;

你拍七,我拍七,美好祝福送给你;

你拍八,我拍八,逛逛庙会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全家出门去旅游;

你拍十,我拍十,过了春节更懂事。

拓展阅读

1、习俗2022

,是农历的岁首,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因此也是很多人期待的日,那么大家知道怎么画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简介2022最新,**!

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

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不仅仅是一个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日,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联这种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联的习俗。

联,俗称“门对”,又名“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时张贴,故称联。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联的另一来源是贴,古人在立日多贴“宜”二字。

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联,以示庆贺。原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联,是重要的年民俗。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

2、习俗2022

就要来临了,在又一到来的时候,各位同学,让我们一起画一画,欢度吧!那么大家知道怎么画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2来历大全最新,**!

在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时叫“元旦”。“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关于它的来历和传说有很多……

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义的中国民族的传统日。过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亲人团聚,亲朋来往,于是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置酒备席。日的质量概念就是团圆。人们的相互祝福是团圆,人们的心高兴是团圆。大年除夕哪户人家的哪位成员届时未归,一家人都觉得十分惆怅,同时也为远游未归者祝福祈祷。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企盼亲人在归来,是家家户户的情感。但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文化的这种传统感觉变得渐渐模糊起来,“团圆”也渐渐改变了形式。

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还有挂中国结的

古称“正旦”、“岁首”、“过年”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在发布的《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称为“”。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之名正式列入中国日法典。俗称“过年”。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习俗之祭灶——中国传统习俗。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主“、”人间*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腊月二十四[扫尘土]

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传说灶王上天汇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洗浴]

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来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

腊月二十八[蒸馒头]

这一天,太原人要蒸好”糕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上供请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是大,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联][吃年夜饭][守岁][祭祖]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的第一个**。

正月初一[拜年]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正月初三[小年朝]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月初四[迎灶神送火神][扔穷]

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正月初五[送穷]

初五”迎财神“只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

正月初六[开市大吉]

按照汉族习俗,初六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放鞭炮象征着今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人庆“、”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九[天日]

的第九天,民间认为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

农历正月初十日,汉族民间传统日之一,称为石头,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

正月初十五[元宵]

元宵是中国主要的传统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

3、习俗2022

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那么大家知道怎么画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习俗最新2022,**!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风。

大年初一,金鸡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相关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是拯救难产妇女的*。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观灯。

正月初一

从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主题。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活动达于**。炮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早晨开门大吉,先烧炮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迎新岁,拜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占书》中说,正月初一是“鸡日”。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这餐"开年饭"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这天出嫁的女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占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

传统习俗:拜神,开年饭等。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占书》中,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

传统习俗: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统习俗:送穷,启市。

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从汉朝的文献开始有人日俗的文字记载,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传统习俗: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年初八前走亲访友拜年基本完毕,从年初八起民间便陆续开展敬神、游神、摆宗、舞狮、舞龙、飘色、游灯、做醮、标炮、做大戏以及各种文艺表演活动。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

传统习俗: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有说“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四御”,是天界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花灯酒会,做斋头,做醮,标炮等。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做醮,标炮。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十四

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逛庙会。有传说正月十三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元宵)

正月十五,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闹元宵等。元宵俗非常有特色,期与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元宵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点击查看更多幼儿春节手抄报内容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5214.html

热门阅读

  1. 《景阳冈》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2. 高一学生入团申请书500字范文
  3. 新上任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计划
  4. 恰同窗少年情感美文
  5. 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6.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7. 2015年公司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8. 春节的祝福语大全
  9. 最高额保证合同范本
  10. 班委自荐书范文
  11. 浙大毕业生的求职自荐信范文
  12. 六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带读后感
  13. 五一劳动节祝福领导短信精选
  14. 诗句祝福短信
  15. 中考百日冲刺的发言稿
  16. 口语交际《问路》教学设计
  17. 思念很浓感人的签名
  18. 关于周末祝福语短信锦集
  19. 201对女友的生日祝福语短信汇集
  20. 描写春分的诗句
  21. 关于八一建军节的作文 范文
  22. 《木兰诗》阅读心得
  23. 5母亲节祝福妈妈的祝福短信
  24. 课外春天的古诗
  25. 父母给孩子的温暖祝福语微博201年
  26. 行政统计员个人简历
  27. 木版画小学美术的教案
  28. 自考服务承诺书
  29. 简短爱情唯美句子大全
  30.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生产实习报告
  31. 业扩工程管理现状及改善方法论文
  32. 冬至节祝福语
  33. 六步导学法教学反思范文
  34. 法制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35. 别把青春的阳光碾碎美文摘抄
  36. 我没有很想你情感美文
  37. 会计两提一创心得体会
  38. 除夕的作文250字
  39. 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40. 圣诞到了初中作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