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2 10:34:36

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 :(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 案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拓展阅读

1、 试讲案优秀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育,体会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要内容,简单讲述故事。

了解的功绩,抓住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一)谈话揭题

1、前,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的资料,下面谁来谈谈对的了解?

2、师简介故事背景: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取和亲的政策。为了促唐、吐蕃之间的经济化交流,远嫁王松赞干布,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人民的友好和族经济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初读

1、根据“阅读提示”,通过“阅读提示”,明确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习。

2、自由读,读准字音,大体了解内容。边读边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 (第5—13自然段)

3、指名生读生字。

豌豆、吉祥如意、大臣、仰慕、绢花、西、耕种、技艺(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沼泽地(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可恶

4、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 (第5—13自然段)(相机板书:

5、快速浏览这一部分,简要说说过程中发生了哪儿件事?

(5件,1、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2、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3、遇见可恶的乌鸦,以为松赞干布*,修了一座石屋子纪念他;4、遇见神鸟天鹅;5、把乃巴山背走。)

6、自由读读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简要概括。

(1)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松赞干布迎接了,并和她结了夫妻。

(2)向西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可恶的乌鸦和神鸟天鹅,背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和松赞干布结夫妻。

(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

7、读了这一部分,有句话特别奇怪。

(1)出示句子:半路上,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ppt出示)

(2)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

这是带有神话传奇色彩的描写

(3)中这类带传奇色彩的描写还有很多,划出来,交流。

比如:往沼泽地上撒羊毛,因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背走乃巴山等。

8、1到4自然段要写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考验智慧或“两个难题”,最后求婚功,师相机板书“求婚功”)

9、出示句子: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

(1)吐蕃使臣凭什么就断定戴鲜花的是

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个戴着鲜花,也只有一个。

2、 试讲案优秀

1、读通,读准“松赞干布”等词语。

2、初步了解民间传说的一些特点,抓住要内容,练习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3、了解的功绩,体会族人民对的感情。

【二、预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问题。

(一)

1、欣赏一段西的风光。〈件〉

2、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3、西的确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所以许多地方都供奉着神的塑像。(板书:神)但是,在那里还供奉着两尊人的塑像(板书:人):〈件〉一位是吐蕃的首领(男生读)松赞干布,另一位是唐朝的(女生读)

(二)

1、听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人→神)

2、答案就在流传在西的一个民间传说(贴纸:民间传说)里,齐读题。

3、手指贴纸,哪里恰给了我们这条信息?

二、初读,理清层次。

(一)〈件〉读书要求:

1、请读准生字新词,读通

2、想想可分哪几个部分?

(二)交流:

1、〈件〉词语组块

高原 吐蕃 达尤龙真

绢花 沼泽地 可恶 血书

2、既然的题目是,那么中最要的一部分肯定是写,哪些自然段写?(板书: 5-13)那前面部分写什么? 在哪些段落?(板书:求婚1-4)后面部分呢?就在第几段?(板书:贡献14)

三、略读“求婚”,了解起因。

1、手指板书:求婚,话说当年松赞**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皇帝出了两个考题: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

2、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

四、研读“”,讲述故事。

(一)一读“”部分,正字音,说感受。

1、我们开火车读5至12自然段。

2、〈件〉出示第13自然段,(齐读)

(二)再读“”部分,完填空。

师过渡:这一路,要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这个故事。

1、〈件〉填空

请先默读5—12自然段,再把填空说完整。

大唐皇帝答应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后,带着谷物的种子和随从启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都被她克服了:

当她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时,她 ;

当她遇到一片沼泽地时,她 ;

当她听到松赞干布已经*的消息时,她 ;

当她再次动身前往拉萨却被乃巴山挡住去路时,她 。

就这样,历尽万难到达西,和松赞干布结夫妻。

2、交流:

(1)生读所填的内容,师适当行修改。

(2)师指填空,我们不难发现,要经历了几件事?概括地讲,第一件是,师说搭木桥,那么第二件呢?生说。第三件?第四件?〈件〉依次点击出现:搭木桥、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

(三)悟得构段顺序,练习讲述故事。

1、〈件〉填空: “搭木桥”(变红)

件〉半路上,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请一生读,其余生思考这个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困难 做法 结果)

2、师小结:〈件〉填空:其实另外三个故事:“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 (变红)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

3、练习讲述故事:

把握结构可以更好地说故事:

(1)请同们在这四个故事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借助板书与件,按照叙述的顺序有条理地来说一说。

(2)创情境:师:民间传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常常用口口相授的方式一代传一代,今天这个故事的传承也落在了我们小朋友的肩上,《》故事会现在开始了。

(3)〈件〉填空:师生同讲故事,老师讲述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另外四名生分别讲述四个故事。

下面,故事会由同们全权负责了:

(4)四人小组练习讲述。

件〉

四人小组练讲故事要求:

1、每人讲一个和刚才不同的故事,你们当中有个人还要讲开头与结尾哦。

2、轮到讲故事的同要起立,有条理地讲给小组同听,讲完以后请坐下。

3、听的同要认真专注。

件〉

大唐皇帝答应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后,带着谷物的种子和随从启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都被她克服了:

搭木桥 撒羊毛 修石屋写血书 背乃巴山

就这样,历尽万难到达西,和松赞干布结夫妻。

(5)指名四人小组讲故事。

五、拓展补充,情感升华。

请快速浏览:

(一)〈件〉 资料链接:这一路,全长3000多里,道路艰险,其中100多里是高寒无人区,容易迷路,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整整走了两年多才到达雪域高原——西

(二)这样一个伟大的奇女子!她后,〈件〉齐读最后一段。

(三)

1、手指板书?,为什么?你明白了吗?

2、师小结。

3、同们,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位,记住她的不朽功绩吧!

件〉是汉合璧的千古绝唱!

六、作业布置,“传说”延续。

1、把《》有条理地讲给家人或伙伴听。

2、读读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

求婚1-4

贡献14 ?

人→神

困难 做法 结果

3、 试讲案优秀

材简析】

》是一篇略读。有关的民间故事很多,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的崇拜和爱戴。

故事首先讲述了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功;接着重点讲述了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的不朽功绩。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义风格。

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x、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育,体会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引导生独立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为民族团结和x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的资料;多媒体件或图。

时间】1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和族经济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x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的塑像。

2.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白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习30

3.板书题,齐读。

二、自读,初步感知

⒈自读,出示要求:

①熟读,了解要内容。

②认读生字生词。

③边读边思考,把对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⒉检查自情况

⑴字词

⑵概括要内容?(故事首先讲述了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功;接着重点讲述了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的不朽功绩。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义风格。简言之,讲的故事)

⑶理清层次

师:的题目是《》,谁能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

再理清的叙述顺序:允婚——给x带去了先的生产技艺;

或:答应求婚──途中──做出贡献

第二段(5-13):重点讲述了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

第三段(14):点明的不朽功绩。

三、朗读,交流自悟

1.简要讲述“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2.朗读自悟第二部分

⑴速浏览第二部分,你能简要说说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⑵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样讲呢?

(生: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x,和松赞干布结了夫妻。

生:我想这样说:向x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x,和松赞干布结了夫妻。)

师:说得好!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

⑶句子解析

半路上,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中这类带有传奇色彩的描写还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时,要引导生注意这样的句子,读出故事的神奇与美好。)

⑷读质疑。

如: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是怎样的人?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3.朗读自悟第一部分

前几段,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⑵句子解析。

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她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

(吐蕃使臣为什么从佩戴花的不同就断定戴鲜花的是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人戴着鲜花,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之意吧。从中看出使者的敏锐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⑶读质疑。

如: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更显其高雅、美丽。)

⒋朗读自悟第三部分

⑴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

这件事仅仅是对x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为x和内地的关系及x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⑵齐读

四、总结全

1.围绕“百姓眼中的”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①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②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③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④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⑤给x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2.中心:《》这篇民间故事,表现了为民族团结和x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3.师: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义风格。

入吐蕃的历史意义?(唐朝嫁给王松赞干布,汉联姻促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特别是对族经济、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族的化)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的其他民间故事

2.下自读《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

六、板书

答应求婚──途中──做出贡献

民族团结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9217.html

热门阅读

  1. 温泉行原文赏析
  2. 公司宣传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演讲稿
  3. 《第一次登台演出》教学设计
  4. 最新秋季开学典礼校长演讲稿范文
  5. 最热门的小年祝福语短信
  6. 关于长江黄河的诗句
  7. 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8. 2016年平安夜祝福语短信大全
  9. 小学体育课安全教育教案
  10. 赢在心态赢在创新主题演讲稿
  11. 农行柜员个人年终总结
  12. 下雨天想哭的说说
  13. 《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主题班会教案
  14. 小学二年级日记200字范例
  15. 傲慢与偏见杂文随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