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思乡的古诗
《春望》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分类标签:爱国诗 战争诗 思乡诗 唐诗三百首 初中 忧国忧民
作品赏析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鹤注】此当是至德二载三月,陷贼营时所作。三月者,指季春三月。赵氏谓:禄山反于天宝十四载之十一月,至次年正月为三月。失于不考耳。顾宸云:十五年正月,明皇在长安,六月始幸蜀,安得谓之破。是时公移家在奉先,五月方入鄜州,道路未尝隔绝,安得云“家书抵万金”?当从鹤说为正。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③,恨别鸟惊心④。烽火连三月⑤,家书抵万金⑥。白头搔更短⑦,浑欲不胜簪⑧。
(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赵汸曰:烽火句,应感时,家书句,应恨别,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发白更短,愁乱思家所致。)
①《齐国策》:王蠋曰:“国破君亡,吾不能存。”庾信诗:“山河不复论。”②《吕氏春秋》:“春气至,则草木生。”③《楚辞》:“余感时兮凄怆。”《拾遗记》:汉献帝为李傕所败,后以泪溅帝衣。④秦嘉诗:“一别怀万恨。”闻人蒨诗:“林有惊心鸟,园多夺目花。”⑤《燕国策》:习骑射,谨烽火。《史记》: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王勃诗:“物色连三月。”⑥魏文帝书:“价越黄金。”⑦古乐府:“白头不相离。”《诗》:“搔首踟蹰。”⑧鲍照诗:“白发零落不胜簪。”司马温公曰: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春望》诗“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
拓展阅读
1、关于秋风思乡的诗句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4.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9.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7.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9.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20.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关于秋风思乡的诗句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6、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元稹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0、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陆游
11、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曹操
12、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14、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
16、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8、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1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2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
2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22、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2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2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5、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
2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27、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28、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9、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下更无尘。平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吴绮
3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3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
32、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33、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4、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3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
3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
3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
38、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元好问()
3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4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3、杜甫古诗词10首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负薪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忽忽峡中睡,悲风方一醒。西来有好鸟,为我下青冥。
羽毛净白雪,惨澹飞云汀。既蒙主人顾,举翮唳孤亭。
持以比佳士,及此慰扬舲。清文动哀玉,见道发新硎。
欲学鸱夷子,待勒燕山铭。谁重断蛇剑,致君君未听。
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
相如才调逸,银汉会双星。客来洗粉黛,日暮拾流萤。
不是无膏火,劝郎勤六经。老夫自汲涧,野水日泠泠。
我叹黑头白,君看银印青。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
谁矜坐锦帐,苦厌食鱼腥。东西两岸坼,横水注沧溟。
碧色忽惆怅,风雷搜百灵。空中右白虎,赤节引娉婷。
自云帝里女,噀雨凤凰翎。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千秋一拭泪,梦觉有微馨。人生相感动,金石两青荧。
丈人但安坐,休辨渭与泾。龙蛇尚格斗,洒血暗郊坰。
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销兵铸农器,今古岁方宁。
文王日俭德,俊乂始盈庭。荣华贵少壮,岂食楚江萍。
对雨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十二月一日三首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摇落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今夕行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
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鳌。戈鋋开雪色,弓矢尚秋毫。
天步艰方尽,时和运更遭。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睿想丹墀近,神行羽卫牢。花门腾绝漠,拓羯渡临洮。
此辈感恩至,羸俘何足操。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
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