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作品鉴赏及释义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7

沁园春·长沙作品鉴赏及释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离开湖南前往当时**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活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拓展阅读

1、《阳曲·知几》原文、译文、注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元曲三百首

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

①中吕:十二宫调之一。阳曲是它的曲牌。

②知几(jī):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和先兆。几:隐微预兆。

③知荣:就是要懂是“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哲学。缄(jiān)口:把嘴巴缝起来。《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以缄口表示闭口不言。

④淹留:停留。《离**》:“时缤纷其变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⑤“贫煞”句: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荣幸、光彩讲。

⑥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⑦吟魂:指诗的兴致和动机。也叫“诗魂”。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⑧四时:一指、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风月:指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欧阳修《玉楼》:“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⑨天真:指没有做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白朴的《阳曲·知几》一共有四首。题目“知几”意为应有先见之明,知变之几微。《易·系辞下》云:“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第一首曲子表明了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小令劈头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者说自己知道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只是“牢缄口”,不愿说破而已。“谁是谁非暗点头”句意几同。“诗书丛里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第二首和第三首曲子继续极力描写者纵酒诗酒的生活态度。而第四首则是回答为什么采取如此生活态度的理由。

曲子中“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两句化用苏轼、元好问等人词句,表现了者的安贫乐命的思想。这种远*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在元代知识界有一定的代表性。

2、读书笔记

1920年的中国,**形势蓬勃发展,为湖南农民-运动直接领导者的*,又将去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国家前途和个人前途是一样的光明,因此虽然他已经32岁,过了青时期,不再有虚幻的感情爆发,但他骨子里依然流淌着诗人之血,当他在离开去广州之前,重游橘子洲,我们不难想见他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情。穿过80年的漫漫时光,我们似乎依旧看到,这个瘦高个子的伟人在略有寒意的秋日午后,用浓重的湘音吟唱的样子。

他是一个人来的,我们从开头的“独立寒秋”就知道了。至于他为什么是一个人来,这个问题虽然触了诗歌创的某种背景;但对我们读诗歌来说似乎不是很重要。而从诗人的创过程来说,“独”字起着关键的用。

我们习惯将这首词分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重点分析本词“景中显情”的生动表达和“化悲秋为乐秋”的高迈境界。的确,这样的文本分析解决了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手段,尤其是远近仰附的视角变换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很好地彰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拓展了秋词的内容范畴。

但是,当我们进入诗人的内心,就会发现“独”字贯穿了全词。我们可以将本词中的几个关键动词拿出来,“立”“看”“问”“忆”;因为这几个动词串起了本词的主要内容,所以有“领词”之称。“独立”,他才强烈感觉到寒意,而这个寒不是心寒,相反,他的内心是高亢的;因为“独”,他才“看”得细,慢慢浏览体会风景的细节,静静观看辽阔江面的船只和高旷青天的雄鹰,才可以看到水底的鱼儿,看到秋天中亮丽的色彩;“独问”,他才会揽景兴怀,自言自语直抒胸臆,喷发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情;而最后,是因为“独”才“忆”的,正是一个人来的,他才会怀想故人往事,才会展望未来。可谓是抒尽襟怀一“独”字埃

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是诗人和他的众多朋友一起来的,那会怎么样呢?他应该把一部分心思放在朋友身上吧?因为他离别了,所以必须和朋友交流、对话、论辩、祝福,他就不会那样专注地看风景、想往事、发幽思,那么,他也许会记载下当时的场景,而我们也许就会读到另外一种版本的《·》了。

是的,特定的写场景会影响写者的创心理和创风格,分析文章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就是者,揣摩一下写者的写姿势、写习惯、写氛围,那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里窥见写的奥秘。

3、读书笔记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

仰视,“鹰击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图画,并即景抒情,大胆发问,“谁主沉浮”。词的开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既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又为读者勾勒出了特定的环境。“独立”二字,进一步突现了词人雄立橘子洲头、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一代伟人的青年风采由此跃然纸上,横空而出。

接下来的七句由一个“看”字总领,通过“万山”、“漫江”、“霜天”、“飞鹰”、“游鱼”等一系列意象,不断地变换“看”的视角,将“远眺”、“近观”、“仰视”、“俯瞰”四个角度所见景物有机地揉合起来,形成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艺术张杨,寒秋景物因此而生动、活泼、壮丽起来了。上片的后三句,通过一“怅”一“问”,则更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是萧杀、感伤的季节,是文人客容易产生“悲秋”情调的季节。“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面对“寒秋”,他欣然命笔的《·》一词,则一*手法,描绘的是色彩斑斓的秋之壮景,展示出他阔大*襟和卓尔不群的抱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一句开启下片,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一个“忆”字,使词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奔放,敢说敢干,**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激扬文字,视军阀统治者如粪土。一个:“记”字,词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流击水图”,手法极为夸张,壮志豪情万丈,一代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形象,横空出世:他们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有胆识、有志气,“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就是主宰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同学少年”。

“独立寒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浪遏飞舟”,**以天下为己任,于改造旧世界的壮志豪情,力透纸背,今天,我们诵读、味《.》一词,面对祖国如此多娇的江山,我们仍能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点击查看更多沁园春·长沙作品鉴赏及释义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8224.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年平安夜圣诞节送给朋友的祝福语
  2. 关于关羽的诗句
  3. 小学生母亲节征文
  4. 2016关于快乐的万圣节之夜优秀作文
  5. 五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6. 有关同学离别的诗句
  7. 二十四节气白露微信祝福语精选
  8.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9. 叶圣陶经典童话故事《蚕和蚂蚁》
  10. 新三字经的读书心得
  11. 《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12. 有关三八妇女节演讲稿的范文
  13. 弟子规的读后感100字
  14. 王维《桃源行》
  15. 我的老妈作文1500字
  16. 我熟悉的人爸爸作文
  17. 2019年新春佳节对联精选
  18. 唯美的个性签名
  19.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范文
  20. 201高中必背古诗精选
  21. 三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大全
  22.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赏析
  23. 关于许嵩的名言
  24. 幼儿春节手抄报内容
  25. 幼儿园家长会大班家长发言稿
  26.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思考
  27. 关于学生上课迟到检讨书
  28. 庆国庆节作文的写法
  29. 建设工程装饰合同范本
  30. 《小河与青草》的教案
  31. 升华孩子的自我评价范文
  32.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33. 幼儿园运动会总结范文
  34. 一句简短情话签名
  35. 日记100
  36. 社区主任换届述职报告
  37. 煤气供用合同范本
  38. 青春励志的经典句子
  39. 对长辈的祝福语你说对了么?
  40. 喜迎劳动节祝福短信推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