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
2、联系分段、学会概括课文大意和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自主学习、领悟、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两教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司马迁受了父亲什么影响?
3、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样做的?
4、朗读本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朗读,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写〈史记〉时,飞来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理解“横祸”、“酷刑”。
3、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本段,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有关想的句子用“——”,有关做的句子用“……”)
4、学生交流。
5、出示投影。
“司马迁悲愤交加……我一定要写完这部书!”
(1)他为什么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6、投影出示:
“司马迁重又摊开工整的隶字。”
(1)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学生齐读。
指导读好司马迁的想法和做法的句子,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的可贵精神。
三、学习第三段。
1、指读思考:
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
指名读,突出具体数字,以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耗尽”、“生命”等词语。
齐读最后一段。
书面完成课后作业4。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时,可同桌进行,然后指名复述,并进行小结)。
受父亲影响与嘱托—专心致志
受酷刑—克制自己发愤写作
终于完成
拓展阅读
1、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是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一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实现了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成书的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却处处蕴含着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作者“我”对残疾青年万分感激之情。
用“别饿坏了那匹马”做题目,至少有两层主要意思:一是这是文中残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谎言。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我才会心安理得地去读青年的书;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故事才会显得如此的动人;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青年的形象才会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饿坏了的马”,青年知道,后来我自己也知道。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通过“爱的书库”收集资料,了解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背后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句子中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在朗读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通过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探索新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爱的书库”收集资料,了解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背后的道理。2、通过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探索新的阅读方法。
难点:教会学生在品读句子中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故事、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内交流新词的意思,教师**学生是否使用方框圈点法和旁批法学习。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要求用“ ”勾画重点句子)
(二)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让学生说,教师相机点拨,从而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 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3.我们知道,原本无马,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说出残疾青年具有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再读课文,细细品位
(一)课文中有不少语句,表现了青年的美好品质。让我们找一找、用“ ”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
(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三)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找出疑难并用“?”标注。
(四)讨论交流: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共同解疑:(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而 “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文几次提到的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匹马似乎又是存在的。对追求知识如饥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饥饿的马,为了不让我“饿”坏,残疾青年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感觉到了关心和温暖。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一)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说说感受。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总结:甲:是啊,只要放弃自己的一点点私欲,就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乙:只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点善意,这个世界将增添许多美丽和欢乐。师:让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位青年一样,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吧!给别人一点快乐,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五、作业广场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马草时,会有什么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善意的谎言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2、2023年小学写人作文教案设计方案
你最崇拜谁?我听到这个问题许多次,回答的次数也不少。每次,我的答案都是:自己!
听者往往笑我自我崇拜,但我所能做的最好的答案只能是这个。也许我没有明星般耀眼成功,也许我没有朝霞般灿烂的前程,也许我攀援却达不到顶峰,但只要我努力,无愧于心,我就可以抬起头来,我就可以崇拜我自己!
我自信。只有这样,我才可能更有理由崇拜我自己!不对吗?鲜花和掌声再多,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信心才能陪我们一生一世。
我没有那么繁多杂乱的崇拜对象。有人崇拜赵薇,我不,尽管她有很好的演技;有人崇拜列夫·托尔斯泰,我不,尽管他的《安娜·卡列尼娜》那样令我着迷;有人崇拜比尔·盖茨,我不,尽管我天天用着他的电脑软件;有人崇拜林肯,我不,尽管他解放了黑奴,维护了人权。像赵薇、列夫·托尔斯泰、比尔·盖茨、林肯等人都令我佩服,可我并不服输。因为我要做演员,就可能比赵薇演的好;我要当作家,就可能比列夫·托尔斯泰有名;我也许有比比尔·盖茨更聪明的头脑;我也许有此林肯更出众的*才华。
世界上六十多亿人口,我又胜过没一个人的可能、包括超越自我。当我健康时,我可以说:我拥有健康和快乐。当我生病的时候,我仍然可以说:我的心脏没有放弃跳动,我没有放弃生活!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我遇到了多大的坎坷与挫折,只要我还自信,我就是好样的!
今后的路还长,但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不会放弃!只要做到这一点,我就可以崇拜我自己!我永远会对你说:我崇拜我自己。
3、2023年小学写人作文教案设计方案
我有一个妹妹,今年9岁了,她住在上海,平时很少回来,但她的长相和脾气,我是一清二楚。先来谈谈她的长相吧!告诉你一个人秘密,她的长相可用一个字“小”来形容。眼睛小,嘴巴小,鼻子小,耳朵小。她戴着一副眼镜,生气时,常常会低下头,镜框架在鼻梁上,用凶狠的目光瞪着你。她的脾气,肯定让你受不了。俗话说得好,孩子的脸像七八月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哭,一会笑。今年寒假我们又相遇了,在那期间,我们又因某件小事发生了争执。
那天,我们去外婆家吃饭,吃完了,我们玩起了乐高积木。一开始,我们还很愉快,可是妹妹的公主脾气没过一会儿就发作了,灾难又降临到了我的头上。因为在看拼装图纸时妹妹非要说这拼装图纸中间有一条直线,但我明明就觉得没有,我们便开始辩论不休。我实在没办法,只好让大家当裁判,她也仰起脸大声地答应了。先问我妈妈,妈妈果断地说:“没有!”她气得直跺脚,火冒三丈地说:“有!就是有!”我又问她妈妈:“阿姨,这幅图里面有线吗?”阿姨毫不犹豫地说:“没有!”我更有自信了,对她说:“看到了吧,边*妈也说‘没有’!”可她却气得头也不回地跑出了门外。这时我想:本来就是你的错,真是指鹿为马,还要发公主脾气,真是太不可理喻了!所以我也没关心她,继续拼起了积木。
过了一会儿,我便担心她了,便出去找她,没想到她竟然正和隔壁小男孩在玩鞭炮,而且还玩得不亦乐乎,。她看到我,还主动邀请我一起玩,好像早已把刚才争吵的事甩到了九霄云外了。我还为她担忧,真是让我欲哭无泪啊!
这就是我们家那个“变脸”艺术高超,天真无邪的小宝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