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gkh》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30:31

课文《gkh》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g、k、h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方法与过程目标:

创设情境,采用学生喜欢的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参与中学好拼音。

情感态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拼音的乐趣,培养积极思考、于发现、善于表达的品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声母宝宝可想念小朋友了,让我们开着小火车把它们接过来吧!学生开火车读已学的10个声母。

2、声母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美丽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文插图)

3、仔细看图,说说你看见了什么。随机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照片中藏着我们的3个新朋友,你找到了吗?出示卡通g、k、h和小朋友打招呼。

二、学习g、k、h

1、过渡: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那就要记住新朋友的名字和样子呀!

(1)我们的第一个朋友是鸽子带来的,发音时把鸽子的鸽读得又轻又短就是声母g的音,请小朋友跟我读。

(2)齐读,开火车读

(3)我们怎么才能记住g的样子呢?(鼓励学生从音、形等不同角度来记忆)

(4)师教读顺口溜:鸽子鸽子ggg,9字翘脚就是g。

(5)书写指导

g玩累了,让我们把它送进休息室吧!

a.生观察g在四线格中位置及笔顺,生说笔顺,师板书示范

b.生书空训练

c.指名一名学生上台写,其他写在书上,评价

(1)出示蝌蚪水草图,我们的第二位是谁带来的?该怎么发音?

(2)抽生读,小组读

(3)交流记形

(4)师生共编顺口溜:蝌蚪蝌蚪,一挺机枪就是。

(5)书写指导

4、学习h(同上)

三、课中操

小朋友学得真棒,g、k、h要送我们一份礼物呢!出示顺口溜:

鸽子鸽子ggg,9字翘脚就是g。

蝌蚪蝌蚪kkk,一挺机枪就是。

喝水喝水hhh,靠背椅子就是h。

1、跟读

2、自配动作读

四、学习g、k、h与单韵母的拼读

声母宝宝请来了韵母宝宝,他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来读一读,猜一猜模仿的

是什么声音。(依次出示g、k、h与aeu组成的音节)

指名读、齐读

五、回顾总结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下节课我们再和声母宝宝一起玩吧!

拓展阅读

1、《羚羊木雕》

目标及重点:

1.读懂,理解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会从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型及时:

1.讨论

2.一

多媒体投影仪

一、导入新

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习一下张之路的章——《羚羊木雕》。

二、

(一)、明确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1.让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⑶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其他生听读,准备评价

⑷抽查几个生评价,师小结,师范读片段,再抽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三、堂讨论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如有争论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四、再读理解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堂拓展

问题:从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中找插叙户根据。

2、《羚羊木雕》

1.立足小说故事内容,紧扣小说情节发展,发展生推理能力。

2.分角色朗读,在对话中感受人物形象,说出人物性格,习人物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培养生的语感。

4.注重发展生听说读写能力,守住语的根。

5.在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练笔”,让生有话想说、能说。

1.根据语境,说出“自作主张、仗义、形影不离、合二为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这些词语。

2.分部分、分角色朗读,抓住描写,评说中人物,推想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说出章运用插叙手法的作用。

3.用自己的话说出读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

重点】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评说中人物,推想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难点】插叙手法的作用。

第一

一、导入新

1.诗句导入。

友谊是冬日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

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

友谊是一首飘荡的歌谣,让孤苦无依的人获得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习由友谊引发的一个故事——《羚羊木雕》。

2.揭示题,板书题。

⑴孩子们已经预习了,我检查检查。

⑵提出问题:全一共有多少自然段?抽生回答。

提出问题: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生试着回答或有回答的_。)

二、研读1——10自然段

1.要求生自由读1——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妈妈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我”说的话,并注意“我”和妈妈的神态、动作。

2.分角色朗读1——10自然段,读后说出写什么?

生读

⑵说出该部分写什么:妈妈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诉她送给万芳了。(PPT:追问木雕)

3.评说中人物。你从中的语句中读出妈妈怎样?我怎样?说明理由。

⑴妈妈:从“妈妈的问话咄咄逼人;妈妈的神态、动作”,读出妈妈严厉。

将妈妈的问话连起来读,读出妈妈追问木雕下落语气咄咄逼人;

抓住妈妈的神态、动作:“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把手搭在我肩上。”感知妈妈严厉。

(板书:妈妈严厉)

⑵“我”:

读“我”的回答,注意读得低沉、小声,读出“我”的心虚。

抓住“我”的神态、心理、动作:“心怦怦地跳;小声地说;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声音有些发抖。”读出“我”害怕,读出“我”无奈。

(板书:我心虚无奈)

4.推想故事的发展。

⑴妈妈为什么那么严厉?我又为何那样害怕和无奈呢?从中你可知道什么?(木雕十分珍贵)

⑵故事就在妈妈追问木雕下落过程中发生了。(PPT:发生)

⑶请推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生说出自己的推想。)

三、研读11——24自然段

1.要求生读11——24自然段,读后说出发生的是什么事情,验证自己的推想。

(生说出该部分内容,验证自己的推想。)

(肯定生的推想,说出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了。)

(PPT:逼要木雕发展)

2.研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⑴研读“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

注意读出“妈妈”语言的语气(抓住感叹号),注意妈妈的动作、神态。(读出妈妈坚决和软硬兼施。)

(板书:坚决、软硬兼施)

⑵研读爸爸的神态、动作、语言。(根据爸爸的神态、动作、反问句,读出爸爸的冷酷和不可抗拒。)

(板书:冷酷不可抗拒)

⑶研读“奶奶”的语言。(读出奶奶善解人意。)(板书:奶奶善解人意)

⑷研读“我”语言,注意读出“我”的语气。(读出我的无奈)

⑸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强调语气、语速。

3.这一读,我们将17——23自然段给忽略了,那这几个段写了什么?在中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

⑴回忆“我”和万芳之间发生的事情,万芳是“仗义”的朋友。

⑵在中,这部分不可省略,既交代了“我”送木雕给万芳的原因,又让故事内容生动,还让读者觉得有人情味。

(板书:交代原因内容生动有人情味)

这种叙述方法叫插叙。(板书:插叙)

四、总结和推断

1.总结1——24自然段内容;总结人物特点;总结插叙手法的作用。

2.故事因妈妈的追问而发生,故事在妈妈、爸爸逼迫我要回木雕中发展,接下来故事将进入激动人心的环节,请大家推想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那时“我”的情形。

生推想,生预测。

3.下节我们一同研读本。

五、作业

余读,验证自己的推想。

第二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故事的发生、发展,回忆中人物形象。

2.说出猜想,揭示章因为发生、发展的推动作用,小说将进入激动人心的_部分——要木雕。

二、研读25——35自然段

1.抓住“我”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读出我的难为情。(板书:难为情)

抓住万芳的动作、语言、神态读出万芳的不解。(板书:万芳不解)

抓住阿姨的语言、动作,读出阿姨的凶狠、泼辣。(板书:阿姨凶狠泼辣)

2.抓住环境描写,读出“我”的伤心和风雨无阻;感受大人们对小孩的伤害和物质利益。

3.分角色朗读中人物的语言。

4.推想故事的下个环节。

我虽然要回了木雕,但我的心情不好受,思绪翩翩,我担心友谊,我怨恨父母的不仁义。

三、研读36——38自然段

1.根据生的推想,揭示故事结局。(PPT:要回木雕结局)

2.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心情不好)

3.万芳的仗义和我的伤心以及我对成人世界的理解。

四、总结全,升华情感

1.总结全:故事内容的递进,小说情节的发展。

(PPT出示故事内容的递进。)

(PPT出示:似看山不喜平)

2.“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就这句话展开讨论。

我:做事不三思。

父母:不理解人,物质利益。

3、《羚羊木雕》

我在实践中注意了以下几个策略的实施:

一。为让生很好地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我特别并十分注重了这次的前准备。基于此讲述的是作者成长过程中和生同龄时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也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并将它们记录在日记中的话作为这节的导入。让生引起共鸣。

二。分角色朗读,让生融入,演一演中的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现代的语提倡自主习,而且语言的习实际上是个将外部的语言字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种内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因此,朗读应该说是现代语堂的主旋律。所以,在这次的中,我把朗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强调“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讲助读。”然后让生推荐和自荐适合自己的角色,同们都很认真的朗读着,也很快、很准地演绎出各个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其他同也对中的人物进行赏析,这样分析得不但准确,而且都很主动,并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主题思想、作者创作意图的把握,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此事的一些看法,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生在前面的分析中获得了很多的感触,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表现得很活跃,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次争执的方式,也说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见,很多观点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没能考虑到。

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这篇我感觉上得很灵活,真正做到了以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到了讲生为主的原则。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后都十分活跃,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但此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有些地方感到有些遗憾,最大的不足就在的复述的环节上,生对的复述不到位,他们仍旧没能把握复述的必要环节和正确的方式,复述能力有待提高。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gkh》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7225.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情侣生日贺卡祝福语
  2. 国庆节送给祖国的祝福语
  3. 关于感情的经典语录
  4. 我的家乡日记范文
  5. 山洞采蘑菇随笔
  6. 自强自立收获的不仅是学费美文摘抄
  7. 起重安全目标管理协议书
  8. 六年级《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9. 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
  10. 受罚史故事
  11. 包百卖报纸活动总结范文
  12.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范文
  13. 担心就是担着一颗心母爱故事
  14. 大暑养生问候短信201
  15. 鼓励奋斗的鸡汤语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