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古诗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48:21

关于春节的古诗

春节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愿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 下面是关于春节的古诗,欢迎参考!

1、《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2、《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3、《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4、《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6、《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1、《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2、《岁除夜》

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3、《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4、《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15、《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16、《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7、《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18、《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9、《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20、《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拓展阅读

1、赞美中秋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第一:唐高祖与“祝捷饼”

月饼传说较流行的观点是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第二: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有一年中秋,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第三:吃月饼与“杀鞑子”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了奴化汉人,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人。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鞑子知道。为防止汉人*,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第四:嫦娥奔月与“不老药”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羿请不死药西*,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跟后羿学习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是前去偷窃。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2、情人

1.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____李商隐《壬申七夕》

2.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____孟浩然《他乡七夕》

3.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4.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____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5.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6.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____任希《和长孙秘监七夕》

7.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8.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

9.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0.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千秋今夕。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

11.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____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12. 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____王建《七夕曲》

13.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____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14.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____李商隐《辛未七夕》

15.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6.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17.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8.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唐?卢纶?《七夕

19.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唐?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20.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唐?宋之问?《七夕》

21. 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22.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唐?杜审言?《七夕》

23.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唐?李贺?《七夕》

24.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罗隐?《七夕》

25.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意》

26.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唐?崔国辅?《七夕》

27.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28.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29.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唐?李中?《七夕》

30.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唐?李郢?《七夕寄张氏兄弟》

31.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32.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唐?崔涂?《七夕》

33.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34.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万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唐?杜甫?《七夕》

35.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唐?卢纶?《七夕

36.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唐?李贺?《七夕》

37.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唐?刘言史?《七夕歌》

38.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39.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情人活动| 情人是哪天| 情人图片| 情人礼物| 情人祝福语| 情人表白语

情人活动| 情人是哪天| 情人图片| 情人礼物| 情人祝福语| 情人表白语

3、2021端午

唐·文秀

分端午自谁言,万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唐·殷尧藩

少年佳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

但夸端午,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4、表达爱国之情的爱国之情的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金错刀行

作者:陆游 年代:宋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赏析: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土切齿扼腕。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人感叹“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我们理解“丈夫”的涵义。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人还指出:“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因此,人在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5、表达爱国之情的爱国之情的

1、利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3、生忧患,死安乐。——孟子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9、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10、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1、祖国更重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心。——明·顾宪成13、*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21、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2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谦《咏煤炭》

23、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24、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秋逢甲《愁》

2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26、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春节的古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4712.html

热门阅读

  1. 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培训心得范文
  2. 劳动节三句半小品剧本
  3. 经典长辈生日祝福语
  4. 爱情伤感经典说说
  5. 赵翼字耘松阳湖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6. 霸气的励志语录
  7. 《我喜欢的鸟》说课稿范文
  8. 一分钟自我介绍
  9.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是多少》教学设计
  10. 幽默国庆节的祝福语
  11. 叉车转让协议书范本
  12. 关于我与小时候爸爸的故事
  13. 圣诞节的问候祝福语
  14.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案
  15. 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单位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