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江南月》诗词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 2025-08-12 13:11:04

《望江南·江南月》诗词原文及译文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出自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注释}

①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

②冰吐鉴:冰、玉状皎洁的月色。

③玉沉钩:同②。

④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⑤素娥,嫦娥之别称。

⑥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

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赏析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拓展阅读

1、白居易的《忆》注释精选

风景旧曾谙。

日出花红胜火,

春来水绿如蓝。

①谙:熟悉。

②蓝:蓼蓝,草名,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靛青色染料。

美啊,对我来说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欣赏]:

里充满了对的赞美和怀念,感情炽热真切。这首开头的“好”三个字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就好像小说、戏剧里的倒叙,先告诉你结局,再去回忆往事,十分引人入胜。中间两句则是用比喻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出北方所见不到的水乡秀丽景色。在对景色的渲染时,“火”、“蓝”二字用得绝妙。火是红色,又有耀眼的光辉;蓝是蓝草,是青色,非常形象化。的结尾也很有特点,前面都在说的好处,最后一句把主题“忆”字点了出来,首尾呼应;在**处突然收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空间,同时也充满了人暗自叹息时光不再的感慨,传达出人晚年孤独寂寞的心境。

《忆》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依《忆》曲拍为句。”此在公元837年(唐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可见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其第一首,作者泛忆,兼包苏、杭,写春景。

五句。一开口即赞颂“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写他“旧曾谙”的风景:“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花红,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春景。全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日出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忆》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唐代三大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魔”和“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春睡起》金德淑的

【注释】:

金德淑是宋旧宫人。她和王昭仪、汪元量都是宋亡**元的三宫中人 。公元1288 年(元至元二十五年 ),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归。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赋相送。

金德淑这首即作于此时。这首具有很高的价值。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 ,此之谓拙 。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 ,是为大 。为悼宋而作,调寄《》,别有一番意味 。此堪称亡宋之挽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上句点明作的季节为春天。随之描写空间范围燕山睡起,写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旧宫人 )。缟素,是传统丧服。白雪积满燕山,如山披缟素。万山缟素之意象,实已暗逗全哀悼宋亡之含蕴 。再回味春睡起 ,令人痛定思痛。起笔造境,沉痛至深。“万里长城横缟带”。从燕山山脉见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丛山峻岭之颠,宛如缟带。万里长城,为历史化凝聚之一伟大象征。缟带,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国破山河在。神州陆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缟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与大地山河一道为祖国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为全神光聚照之篇眼。人们常称道吴梅村“恸哭六军俱缟素”之句,以梅村句视此“万里长城横缟带”句,着眼亦不同矣 。“六街灯火已阑珊”。六街,指大都城。灯火阑珊,是灯火稀疏 。阑珊灯火,反衬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灯火阑珊,之意境无限遥深 。暗淡的现境 ,透视出人暗淡的心态,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

“ 人立玉楼间 ”。结笔直接描写人自我形象,总结全。玉人独立玉楼,从早到晚独立久矣。丹心难灭,是素服缟带亦难全表心肠。全曲已终,而悲伤无已 。无怪乎后来金德淑对人诵其此 ,犹感泣下。人写此,已至举重若轻之地步。

这首人沉郁于腹中的爱国情思的自然发散。作为一个女性人 。能有如此之笔力,高明之艺术,亦属难能可贵了。虽用笔墨写就,但犹如用血泪汇成 。虽未痛哭,但却让人无比沉痛。中融摄雪山、缟带 、玉楼于一体,整合为悼故国之全幅庄严境界。

3、白居易的《忆》注释精选

好,景色旧曾谙;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能不忆

忆,最忆是杭州;山寺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⑴忆: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集》:“《忆》一名《》,”“因白氏,后遂改名《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花:边的花朵。一说指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入海处,有二山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其一

的景色多么美好,如画的景色久已熟悉。太阳从面升起时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

其二

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即忆三首。

《忆》三首是唐代作家白居易创作的组。第一首是总写对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第一首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花,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第二首以“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忆”和第一首的最后三字“忆”勾连,形成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城市。如果说第一首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春意图,那么,第二首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第三首在思想艺术上都不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三首,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往事,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三首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点击查看更多《望江南·江南月》诗词原文及译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2218.html

热门阅读

  1. 万圣节幽默祝福语
  2. 解除合伙关系协议书
  3. 《西墙》教案设计
  4. 猴年新年祝福的句子
  5. 201年给好朋友的愚人节祝福语
  6. 大班综合活动观摩课《菊花展》教案
  7. 老师我想对您说五年级优秀作文
  8. 小学语文《我不能失信》的教案设计
  9. 喜欢读书手抄报资料
  10. 一个国家向一只绵羊致哀纪实故事
  11. 中考议论文阅读教学教学反思范文
  12. 大学生教师节贺卡祝福语1条
  13. 带有古诗词的优美段落
  14. 关于醉酒的唯美句子
  15. 《我们永远不懂父母的爱》微电影剧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