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对联
中国四大名楼
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原阁规模算很大,高九丈,共三层。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山东烟台市西,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岳阳楼人称中国四大名楼之首,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更让岳阳楼名闻天下,岳阳楼因其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范公的忧乐二字名噪天下,其声望远播海内外,世人惊叹: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具体的建造年代已无可考,具体的建楼者更是无从谈起了。不过,它的几个重修者都是相当有名的人物。第一个重修岳阳楼的名人是三国时东吴的鲁肃,当时的岳阳叫做巴丘,他将这座位于西门上的城楼重修,用来检阅和训练水军。到了唐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的张说被朝廷贬谪到了岳阳,便在鲁肃阅军楼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被贬谪到这里来,他来到这里的第二年,便集资重修了岳阳楼,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他自己也填了一阕词,并将一幅画有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山水寄到了千里之外的邓州,要他的老朋友,贬谪在那里做知州的范仲淹写些东西。
仲淹拿到画后,感慨万千。不久前,他刚刚因为主持“庆历变法”失败而被贬谪,正有千言万语要说,同时也想安慰一下同被贬谪的老朋友滕子京,于是借此机会,唰唰点点,一气呵成,将心中所感都溶在这三百六十多个字里,字字铿锵,声声入耳,于是,《岳阳楼记》便在邓州诞生了。一生都没有登上岳阳楼一个台阶的范仲淹,却留下了一篇千古流传的楼记,也不知是岳阳楼成就了范仲淹,还是范仲淹成就了岳阳楼,总之,从此以后,这两个名词便再也割舍不开了。范仲淹之岳阳楼,一如崔颢之黄鹤楼、王勃之滕王阁、张继之寒山寺、杜牧之二十四桥……这些精彩的故事,至今让我们津津乐道,恰如一坛老酒,醇香悠久,源远流长。
关于岳阳楼的诗词不可胜记,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陆游、李商隐……就连亦仙亦道,半真半幻的吕洞宾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诗词。如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些非常著名人物的诗词我们不提了,单是留给岳阳楼的对联,就足以让人品味良久。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寥寥十四字,足可让忠臣义士扪心自问,亦可令奸人掩面而逃……这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情景交融,与范公忧乐相呼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可惜不知何人所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它写过一副对联: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垒,何时能消?
另外,比较好的对联还有,清人王褒生所撰,联语超凡: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清张照所写一联,对仗十分清晰,极是难得:
南极潇湘千里月;
北通巫峡万重山。
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对子,据说是清代一个秀才所作,对仗工整,确是极好,对联是这样的:
吕道人真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来,飞过去,一个*谁在眼?
范秀才更多事,五千年乡国,什么先,什么后,万古忧乐太关心!
不过,最著名的恐怕还是清代窦序所撰之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楹联是清同治六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由云南省罗平县文人窦序撰文,湖南省道县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后雕刻的。上联贯穿了岳阳楼的历史掌故,下联写尽了洞庭湖的山川地势,问答慨叹显得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拓展阅读
1、李白岳阳楼的诗句是78句
杰阁出城墉,惊涛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两三峰。
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
不因承简命,那便壮游逢。
2、《过洞庭湖》——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3、《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6、《岳阳楼晚望》——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7、《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杨维桢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9、《巴陵》——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
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
2、岳阳楼记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等。
2、背景资料。《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并解决生字词
指导朗读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2、学生根据词语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结构 (共分三个部分)。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词语注释:
第一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乃:于是 增:扩大 其:指岳阳楼 予:我
作文:写(一篇)文章 之: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第二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夫:指示代词,那
胜:优美
衔:用嘴含,引申为包含
际涯:边际
景象:气象
大观:雄伟的景象
第三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耀:这里指光辉,名词
潜:没于水,引申为潜藏,隐没
去国:离开国都。国,国都、京城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第五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嗟夫:感叹声。夫,表感叹语气
心:这里指思想感情
然则:然,这样,指上文“进亦忧,退亦忧”。则,连词,就,那么
4、一词多义: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词,是
然则北通巫峡:连词,那么
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此乐何极:穷尽
或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和:
政通人和:和乐
春和景明:和煦
4、古今异义
前人之述备矣:古义 详尽;今义 准备
去国怀乡:古义 离开;今义 前往
去国怀乡:古义 国都;今义 国家
予尝求:古义 曾经;今义 品尝
沙鸥翔集:古义 鸟停在树上;今义 泛指聚集
微斯人:古义 没有;今义 微小
增其旧制:古义 规模;今义 制度
属予作文:古义 写文章;今义 文章
5、通假字
百废具兴: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同“嘱”,嘱托
三、合作探究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洞庭湖全景)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 课文三 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8 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10文中写了几种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属于哪一种?
11、“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12、“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1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15、作者的阔大胸襟,*抱负?(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1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 、最后一段的时间有什么作用?
19、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0、“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22、“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话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出好在哪里。
23、如何理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 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怀。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远)无际(边)涯;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持)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教学此文,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来寻这个根。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勉谁?滕子京呀!
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如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迁客**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是杰作。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但作者范仲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毕竟离不开*社会的宰相加状元,他所憧憬的只能是*地主的王国乐土,尤其是文章中“则忧其君”,更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国与君”的统一—所谓“忠”。教学这篇文章,可抓住这句话,讲清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也包括其艺术构思和创作风格,应根据情况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因为既然是文章,就离不开思想。如果轻视和忽视《岳阳楼记》的消极面,显然是不妥的。在实施教学中,具体可结合时代背景,在阐述清积极面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怎样面对挫折的问题上,来理解其消极面:怎样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我们对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则忧其君”的“君”含义是什么?君与国是什么关系?“君”与“民”是什么关系?*社会中这几个概念与现代社会是否相适应?由此引导学生对其消极面进行反思。
其中关于范仲淹的文,没有直说他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而是只说其 \' 两字关情 \'—— 将一篇三百六十多字的著名文章归结为两个字,而这两个字之所以要紧,只因一个情。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这两字,当然就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中的忧乐二字。一篇《岳阳楼记》,虽然字字珠玑,要是没有这两句,不过一篇文字优美的普通抒情散文而已,能否还会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篇章不得而知,但至少不会如此地震撼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的心灵。而这两句表现作者伟大人格、令后人无限景仰和崇敬的名言,要紧的也的确是忧乐两个字。忧天下之所忧,乐天下之所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何等崇高的牺牲精神!何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正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 济世治国平天下。
3、经典春节对联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