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0

《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理解

介绍作者

前期的幸福生活:家庭背景及其所受的教育、美满的婚姻生活(“**书消得泼茶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花瘦”)

后期的悲惨遭遇: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再婚又离婚、超越时空的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

学习新课:

一、 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同:明确: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

(李清照艺术主张:诗庄词媚,诗如《夏日绝句》)

②节令上:秋天

③情感上: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 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诗,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

1、 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浸染词人愁情的景(意象)有何不同?

①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声声慢》――“满地**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②《声声慢》中还有哪些意象传达了词人这种凄苦的心境?

“三杯两盏淡酒”――喝酒的不经意;喝酒毫无心绪;所以感觉无味;借酒浇愁愁更愁。

“晚来风急”――心境的凄冷。

“独守窗儿”――无聊寂寞、度日如年。

“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而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淒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细雨绵密不断,而愁苦也就络绎不绝。

小结:所有意象,无一不是生愁、牵愁、助愁的,可以说是触处成愁:薄酒浇愁,淡而无味;晚风劲吹,心境凄冷;征雁南飞,离人伤逝;**花憔悴,飘零沦落;独守窗儿,度日如年;雨打梧桐,更添愁苦。通篇写“愁”,而除结句点明之外,全用所见抽感意象来渲染愁情,有“一重未了一重添”之势。

2、 找出两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说说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明确:《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

(两处闲愁:可见两心如一,心心相印)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反映了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可能是椿萱在堂的幸福,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承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如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然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一种沉痛乃至凄厉的感情氛围已笼罩全诗。这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三、总结:《声声慢》和《一剪梅》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拓展阅读

1、古诗练习及答案

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6.(1)词的上阕刻画了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2分)

参***:

6.(1)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2分,意思对即可)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无奈。(1分)这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1分)

2、古诗练习及答案

【甲】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甲词开篇出手不凡,用“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B. 乙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C. 苏、辛同为豪放词派,但风格不尽相同,甲词旷达,超迈洒脱,乙词豪壮,劲健悲慨。

D. 两首词都集叙事、抒情、言志于体,且都善于引用典故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情感。

5 .甲词中的“鬓微霜”,乙词中的“可怜白发生”,都涉及“头发”这意象,请简要分析这个意象在两词中的作用。(3分)

()(6 分)

1. B(3分)

2. 甲词写“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乙词中的“可怜白发生”慨叹时不我。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答对任意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3、古诗练习及答案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

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②指,作“招”。

③西江,作“江西”长江在武昌段称为西江

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

⑤夏口:今武昌。

⑥衡,作“随”。

14、下列对本诗的和鉴赏,不正确的项是(4分)

A、首联《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颈联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15、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7分)

参***:

14. A(“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当,“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并没有写乐景;并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采薇》)

15.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3分)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4分)

4、古诗练习及答案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 中 见 杏 花

唐·吴融

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全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

8、(5分)首联运用了以乐景反衬哀情的艺术手法。(2分)早春时节,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机,可是面对这美好的景象,作者内心却感到忧愁、苦涩。(3分)(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深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片黯淡。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无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多少时间。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当会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这里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绚丽夺目的。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层深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路。此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点击查看更多《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理解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6221.html

热门阅读

  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2. 神农架红坪画廊的导游词
  3. 2019年鼓励自己的句子
  4. 有关《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范文
  5. 《余纯顺风雨人生日记》读后感范文
  6. 夏天的古诗和注释
  7.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8. 对妈妈说的话范文
  9. 置业顾问实习报告
  10. 海伦凯勒的名言摘抄
  11. 英语字母dtnl的教学设计
  12. 挫折感早在年轻时用光了美文
  13. 天光不及你给我的温暖情感美文
  14. 送领导的元宵节祝福短信
  15. 名人读书故事100字左右
  16. 最新端午节送给老师的温暖祝福短信
  17. 三八妇女节祝福语摘抄
  1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9. 紧张刺激的初一军训总结范文
  20. 201拓展训练后心得体会
  21. 一瞬间优秀小学作文
  2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23. 校园心理情景剧《生若夏花》剧本
  24. 三寸粉笔写人生三尺讲台铸辉煌的教师演讲稿范文
  25. 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
  26. 爱国诗句大全
  27. 关于劳动节的祝福短信
  28. 小学《我的家》教学设计
  29. 搞笑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30. 三八妇女节座谈会演讲稿范文
  31. 小学四年级暑假日记六则
  32. 佛教经典语录汇编
  33. 镗床的造句
  34. 回顾201展望2018作文
  35. 军训总结主题班会演讲稿范文
  36. 高中地理选修六《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
  37. 201年幼儿园儿童节祝福语大全
  38. PHP中MySQL索引优化策略有哪些?
  39. 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范本
  40. 201年元宵节公司给客户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