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的诗意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44:32

王安石梅花的诗意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道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背景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王安石的梅花三首诗中梅花的含义及蕴含的禅机

王安石在任时置身于一场风云变幻的*中,经历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在受到神宗支持不专又被守旧派攻击论罪的情况下,了解到*并非他久留之地。于是,他一次又一次推官隐居。

王安石虽然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但他并不是一个狭隘而偏执的陋儒,而是一个开放而自信的真儒。他相信通过自身及友辈的努力,能够实现儒家的复兴,而不是靠排斥异端使自己获得成功。他知道封闭保守只会让自己落后,所以他很想做一番*。可惜的是他很少得到支持,由于*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力不从心”的他只好放弃,而认出世归隐为贤“使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王安石不像当时的大多数学者一样,认为佛教教义是外来的*文化,而极力攻击佛教。他经常跟多位挥师、诗僧交往,谈诗论道,所以他谈论佛教时也多以赞叹之语而并无攻击排斥之言。他既以理之是非为是非,自然对佛教无太多的偏见。因为他知道佛教不仅教人明心见性,还吸引了各类人才,从而寺院成为人才菅萃之处。因此他对佛教有了更深的了解,自然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只是他有时不愿公开流露这一感情而已。且“佛教对宋代诸帝吸引力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佛教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他们抗拒不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内在魅力。”②所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含有浓厚的佛教成分。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它自然也要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教义经过长期的宣扬、传播,其中一部分已经同中国的传统思想融合到一起,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心理力量。这种力量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既是强烈的,也是细微的。王安石出生于无田无产的中下官僚之家,少历贫苦,不仅使他一生节俭,还造就了他高尚的人格,再加上幼年的他在南方浓厚的佛教氛围中渐渐成长起来,所以他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佛法的浸润和滋养。他一方面醉心于韶州秀丽的自然风景,另一、方面又对遣裹的风俗人情舆信仰佛教的传统感到新奇。也许遣也是他的思想和诗歌充满了善良、渴望舆含蓄的原因之一。

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中的成就,还表现在他善于借鉴前人,博采众长,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和多方面的开拓,但他在注重诗歌思想内容充实的同时,也并不因此偏废辞藻的讲究。他的诗正如他的为人一样,是有魄力,有骨格,有不同于流俗的个性,又深含禅意。他的梅花二晋极尽含蓄之情。

主安石虽然是一位*家、思想家,但是他对大自然的风光却也情有独钟。他跟其他诗人一样,自然的一阵暖风、一片落叶、 一朵花开等都能让他心动,激起他的诗兴。第二次罢相完全是他个人的意愿和主动的选择。他回到江宁,在城外建起“半山园”,过起了闲云野鹤一般的悠然自在的生活,体会和享受无官一身轻的闲适生活。虽然佛教重在出世,但并未一概否定现实人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③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或一个理性的科学家,都不会远离人世凡尘,生活在虚无缥渺之中。他们更能脚踏实地的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王安石一生的追求合乎中道,不走极端,不任性,不偏激,在对待出世与入世的问题上同样如此。他不主张完全放弃世俗生活,又不赞同完全入世过一种俗世的生活。他已经没有任何负担和牵挂,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了,因而也就无所顾忌的倾心研究佛教,成了一名十分虔诚的佛教徒,自由自在的度遇了最后的十年。所以在逭期间,他的诗风大变。

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抱负,因一生仕途不平,其诗作有不少是歌颂那些具有倔强性格的事物的。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不喜欢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苍松,堂堂直节的劲竹,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裹的秋瓜和冻芋。《梅花》是他用比喻手法,借颂梅花以喻自己不畏强暴的性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④

这首诗脱胎于南朝陈苏子卿《梅花落》一诗。原诗是:“中庭一树梅,多叶尚未开。只言花是雪,悟有暗香来”。⑤

拓展阅读

1、是什么季节

《咏》是古代词史上一首非常著名的,也是我们小学时候就已经学过的作品,大家还有印象?

年代: 宋 作者:

颇怪不肯开,岂知有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墙角数枝,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不是雪呢?因为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的幽香。

赏析

“墙角数枝”,“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而的洁白可见。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的香气,以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人通过对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个人资料:

(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雱及吕惠卿等注释《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义钩沉》等。

2、古元日宋代元日

教材分析:

这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既是*家,又是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深刻的好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歌的境是古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中的画面和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人创造的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

(相机出示图片)

2、你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简述《过年的来历》

3、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引出题:元日

1、说说题目的思: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

2、人是谁,你对人有多少了解。

三、自学古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句——理解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吗?

四、学习古,交流。

自由读古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你会换什么春联)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了呢?

6、创作背景:既是*家,又是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请你试着把古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理解古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思表达更通顺。

7、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8、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学习生字:爆 屠 符

3、学生书写,教师**。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的方法。

2、总结全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的古读一读

3、古元日宋代元日

元日,即旧历正月初一。元是始的思,正月初一是一元之始,所以称为“元日”。这是一首咏节序的

这首从除旧布新、追求进取立义。但而上全用元日物色:爆竹、屠苏、新桃、旧符等等。“爆竹”句说,通宵达旦的爆竹,迎来了元日第一个早晨。“春风”句说,祛寒除病的屠苏酒,不用温烫,春气已经把凉冷逼走了,现在人们只须尽情欢饮。“千门”句和“总把”句说,待到彤彤的朝日照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每家的门户上都插上了新桃符,换掉了旧桃符(“新桃”、“旧符”即新桃符、旧桃符,互文省字结构)。这些话,说来全不费力,似乎一点也不经,但这里也还是有经营的匠心的。须知前三句淡淡的话头,都是铺设,都是给第四句做准备的。第四句的“总把”,这两个上声字,要读得重而沉实。全在这一句。虽然句子字面上用了元日的物色人事——插新桃符,换旧桃符,但其含义是很深刻的。“新桃”味着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设计,新的生活。在除旧布新的新的一年的开头,人们就应该下决心争取进取——这就是“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的深刻涵义。“总把”句好像是个忠心的教喻或劝导,唤醒人们可能松弛或者沉睡了的识——去追求新生、追求进取。

的这首《元日》,还表现了他这个曾经是宰执人物的宽宏博大胸怀。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至九年(1000-1076),除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退居金陵而外,担任着宰相之职。这首《元日》,是否作于这个期间,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是他后期的作无疑。这时候,他*上成熟,人情练达,有“千门万户”的思想感情是不奇怪的。“千门万户瞳瞳日”,他要把幸福和温暖送进千门万户中去,而不是一身之、一家之乐,这胸襟多么宏大!

晚年,喜作小,淡雅精绝,人称“荆公体”。比他稍晚的黄庭坚最赞赏的这些小,并说:“荆公暮年作小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宋钞》的编者、清代的吴之振说:“气自许,故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含蓄……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澹之中。”惟其所向,不为含蓄,深婉不迫,闲澹有旨,这就是五、七言绝句的特点,亦是此首《元日》的艺术特点。

点击查看更多王安石梅花的诗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60736.html

热门阅读

  1. 烟花爆竹安全知识培训心得范文
  2. 超浪漫的生日短信祝福16条
  3. 格林童话短
  4. 感动四季随笔范文
  5.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经验交流的发言稿
  6. 告别2016年迎接201年优秀句子
  7. 用万籁俱寂的造句
  8. 感恩节幽默的祝福短信
  9. 2016感恩节幽默祝福语
  10. 我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散文
  11. 个人自荐书范文参考
  12. 关于雷锋的故事作文300字
  13. 201年4清明节祝福语
  14. 学生升学祝贺词大全
  15. 爱粮节粮优秀演讲稿
  16. 学习名言推荐
  17. 精选结婚对联大全
  18. 古代勤学苦读的故事
  19. 公司开业贺词集锦
  20. 合同附件标准范文
  21. 情感散文:离愁散落一地
  22. 是谁束缚了我们美文
  23. 冷暖自知干净如始的情感美文
  24.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1000字
  25. 搞笑的圣诞节祝福语集锦
  26. 俏皮的结婚祝福语
  27. 唯美的空间签名有哪些
  28. 小学开展全国第21届推普周系列活动总结范文
  29. 写春天的古诗五言绝句
  30. 人生旅途感悟的说说
  31. 2016年新学期开学祝福语短信
  32.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设计
  33. 201年9教师节祝福语
  34. 家长会优秀学生家长的发言稿
  35. 快乐的的春节作文600字
  36. 优美句子大全短句
  37. 2016年经典的白露节气祝福语
  38. 用爱心桨驱动平安船公司演讲稿
  39. 去植树小学优秀作文350字
  40. 小学假期计划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3:53:28
本页面最近被 97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贵州,TA在页面停留了 19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