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布袋莲》阅读答案
①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
②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田园栽植了蔬菜和花圃,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湖中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游嬉。
③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奇特,圆弧似的卷起,好象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
④有时候,我会捞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没有土地,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枯萎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养羊。到最后,他干脆把羊绑在榕树下,爬到树上摘榕叶,才短短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
⑤我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
⑥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
⑦他特别做了一枝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全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曾几次因制止他而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汉子一句话便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是你种的吗?”
⑧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不久,他也搬离了那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
⑨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丧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也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的窗口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辛酸得想落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
⑩熬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文稿。
⑾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去散散步,我讶异地发现榕树不知在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使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好像披上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铺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更因为低矮,使他们看起来更加绵密,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
⑿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重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得醉了。
⒀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
⒁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有的人折败了,枯死和折败原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⒂我翻开七年前的日记,那一天酒醉后,我歪歪斜斜地写了两句话: “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 (注:有删减)
15.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叙写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所详写一事的意思。(4分)
16.围绕布袋莲,作者写了三种情景三种感受,请概述。这些感受给他怎样的感悟?(8分)
17.第③段“布袋莲据说……吹着小喇叭”一段话介绍了布袋莲,你觉得多余吗?请简析。
(3分)
18.结合语境,说出第⑤段中“憎恨”一词的含意。并回答:作者“憎恨”究竟憎恨的是什么?(3分)
19.“我”与中年汉子的争执,只撷取中年汉子“是你种的吗?”这句话,这样的语言描写,是否太简略了?请分析作答。(3分)
20.请根据第⒁段划线句意思,结合课文中的某一人物境遇,谈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4分)
[提示]课文中人物:孔乙己 丁举人 范进 胡屠户 陶影的儿子 ……
14.(4分)布袋莲。详写中年汉子为了养羊肆意地捕捞布袋莲,破坏了美丽的风景。
15.(8分)⑴当“我”写作疲倦时,望眼窗外看到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当“我”常在夜里寒风的窗口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辛酸得想落泪;当“我”和旧友散步时,讶异发现新铺满的低矮、绵密、未长成深绿的布袋莲,感到高兴和幸福。(每点2分)⑵这些感受让作者感悟到: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2分)
16.(3分)不多余。这段说明性文字立足于读者角度,简介布袋莲的外形、生长等等,让读者了解到再易生长的植物也经不起主观的破坏,为下文那群恶羊的故事埋下伏笔。(仅答“不多余”,无分析文字的得0.5分。按问作答的,一问1分,二问2分)
17.(3分)⑴厌恶、反感的意思。(1分)⑵作者真正憎恨的是人类不珍惜、保护环境的粗心,憎恨为了自己私利(或眼前利益)肆虐放纵不文明的行为。(意对即可,2分)
18.(3分)语言描写在于精要,在于能反映人物心理。这句话虽简单、朴素,却刻画出中年汉子求利、求便的自私心理,反映出对环境缺乏起码的保护意识。(写法认知1分,结合分析2分)
19.(4分)示例1:孔乙己为考取功名,钻进*科举制度的死胡同,“*科举毒害”成为他人生的一群恶羊,蚀吞了他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精神追求,最终走向毁灭。示例2:陶影的儿子虽然被误量身高,但在正直、有责任心的母亲保护和努力下,“翠绿活泼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获得公正的结果。(酌情扣分。不能结合相关人物境遇作分析的,扣1分)
拓展阅读
1、林清玄散文的感悟合集
有了心中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题记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
风铃于风,是感知风的存在,将无形的自然之风化为清脆的声响。那美妙清灵的音乐是由悬挂于窗棂的小小风铃演奏出来的,当你听见风在风铃边舞蹈时的笑声,相信,你的脸上是带着沉醉其中的笑容的。
又或者说,风铃本身,就是风的音乐,即便是再细微的一缕,风铃也能够敏感地觉察到这串细微的音符,并欢快地唱出来。不信,你听——“叮叮叮叮——”,是春日的微风和煦;“叮咚叮咚——”,是仲夏的狂风大作;“叮铃叮铃——”,是金秋的凉风习习;“当当当当——”,是严冬的寒风肆虐:风四季歌唱,四季舞蹈,风铃都为它演奏——以音乐的形式。
当风吹起,风铃叮当作响时,光阴便如风一般无声无息地流动,遗留在了那过去的时光中,一去不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看不见,摸不着,但日月星辰的迁移旋转却无时不刻地昭示着时光的飞逝。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朱自清说道。是啊,我们面对匆匆无痕的风,面对匆匆无痕的时间,无法挽回,无法使其为我们停留,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再也找不回了。生命起初是无痕的,但毕竟存在啊,那么,既然存在,就要不枉这一遭不是吗?
我们忘不了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忘不了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忘不了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杰,这无数的难忘,只因我们听见了心中的风铃在面对这些高尚的生命时所奏出的绝美的心的乐章。
每一个昼夜,都有无数个生命逝去,又有无数个生命降临,生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仿佛这一秒还在,但下一秒就会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生命又是那么的伟大,那么崇高,那么动人心魄,哪怕是下一秒就会消失,但消失前的那一份无与伦比的美丽却深深的烙印在了我们的心中,震撼着我们的心。
原本,风过无痕,但有了风铃,风过便留痕。
原本,光阴无痕,生命亦无痕,但有了心中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2、林清玄散文的感悟合集
在红尘市井的街头,在四季流转的光阴里,去试图抓住一些让人温暖的琐碎小事。也许是母亲精致的一碗冰糖芋泥,晶蓝的芋泥里蕴含着母亲的爱与童年的回忆;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深夜遇到的一位喇叭手,分明生着塞满街巷的老人的脸,却由一支歌结下了一种名为乡愁的奇妙情愫;也许是合欢山里默默无闻而又伟大的巫伯伯,为救冒雪登山的年轻人们,好几次差点将自己埋葬于风雪之中这便是《林清玄散文精选》了。虽然是由一个个短小的故事组成,但个个都典雅且富含哲理。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清欢这个故事了。
清欢,一个很优雅的字眼。正如苏轼所言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篇中的作者,年轻时很爱到处游玩。或啜一盅茶,或到山海里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在故地重游时,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使清欢那种感觉,销声匿迹了。于是,作者便想找寻从前的珍贵的清欢。
那么,什么是清欢呢?作者说是清淡的欢愉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可能是在专心的看一本书;可能是在静静品一壶乌龙茶;可能是在自己的小小天地里,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掩卷,我不禁沉思。身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似乎早已忘了何为清欢,加上忙忙碌碌的日程安排,心早已结成一团乱麻。因为我们都畏惧乱麻,所以便用娱乐消遣来麻醉自己,整天以放逸的生活为欢乐。可是,这样做真的快乐吗?我们从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对人情世故的敏感,一切事物无感,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书中所说的清欢,想起来毋宁是可悲的啊。当然,如果想享受清欢,觅到清欢,林清玄老师也告诉了我们唯一的方法我们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尘世中给自己留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净土,让自己有时间来喘息,来休整。再以像他一般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去面对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书画琴棋诗酒花。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一个安静的早晨推门出去,去看看这个养育了我十三年的城市。听啊,到处都是小鸟清脆的叫声,万物皆有灵。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街边的包子还冒着腾腾热气。原来生活、世界是这么美好。平时没注意到,大抵是因为被快速的发展洪流冲走了,无心留意生活吧。看着一切,感觉清欢是离我那么近,同时,也感知到了自己的初心。
希望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在自己逐梦的时候,不要丢了那份难能可贵的清欢。葆有自己的一份初心,淡淡的处事,优雅的生活。愿各位都能从容的面对生活,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心灵的清欢,或许能在这新时代里,保持着一份优雅。
3、林清玄散文的感悟合集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爱还不够充满,但只要一点的关怀、一点的善意、一点的温柔,试着那一点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内心的情感也会因为清晰而深刻,因深刻而充沛了这是文中的一段话,也是令我记忆犹新的一段话。
心神荡涤,只因它;神清气爽,只为它;令人痴迷,只是它: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翻开这本胜诗情画卷、赢悠悠史策的书,书香弥漫,沁人心脾,似乎这香如五线谱在飘飞,洋溢。那一个个字不仅是精灵,还是星光闪烁如美妙的音符在灵动地飞舞,乘着这书香的缆车,这五线谱,这蚕丝床被,懒懒地软软地睡在空中,萦绕耳畔,浮于眼眸。
这是一本吸引人的书,不,这是一本令人陶醉于其中的书,不,这是一本值得奉献整整一个星期满满的生命活力的书!
我徜徉于其中,那巴西来的乌龟首当其冲,展现它优美的身姿,有灼人眼球的绿色的外套,那细腻的皮肤光滑透绿。似乎那一朵朵宝石花也不甘于落后,竞相开放,如钻石一般闪烁夺目,如铅芯一般沉着稳练,如钢铁一般顽强不屈。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勾勒,描绘。他英俊潇洒,活泼阳光;她善良贤惠,可爱温柔:那关系是多么融洽。一处处妙趣横生的场景似乎在用画笔打底、上色。似乎生动得那白兔有不得钻破画板,从那字里行间蹦出来,令人惊叹。就连那石子都有一席之地,将她们打扮得光滑圆润,晶莹透亮,如花似玉。瞧!她们不正显摆着那妖娆的身姿,白晳的皮肤吗?
佛心在作者心中,似乎总有佛法、佛经,这样的词在书中也不乏多次出现,也许,正是与作者的生平那一段山中修行密不可分吧。在脑际中游历到这儿,不禁要笑笑,我们与那佛字还相差甚远嘞!但,所谓佛,不正是静心养心,定心禅心吗?不正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怀着一颗谦逊守纪的心,面对心窗之外,饱览辽阔之景致,不拘庭院之芬芳,敞开心扉面对别人吗?我想,也不只是那些生硬、呆板、心生腻味的高谈阔论、夸夸其谈吧。也许,其中另有深意。
心澜如止水,一本本书盖住那一圈圈腾腾的涟漪,在其中,香气又充满整个心扉。敞开吧,心窗,书香会弥漫,会温暖,会洗涤他们的心灵。我的好书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4、林清玄散文的感悟合集
读着《清净之莲》,我想到了周敦颐赋予莲的高洁与典雅。“偶尔”连续出场让我感到一个“偶尔”就是一朵智慧之莲。作者偶尔看到“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会想到“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且看作者回到家里,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会想到“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一种思绪”;……似乎我的心也“平静如无波之湖”。
山中小池塘里的一朵红色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的时候,竟然会想起“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呀!呀!一连串的偶尔,一连串的智慧之莲彻底征服了我。读着它,我有了深深的颤动。我在想,作者需要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才可以如此敏感地感受世界,包容世界,才能“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是的,“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可是,我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吗?寻求智慧难吗?《清净之莲》给拜读他们的人带来了疑问,这是作者的高明。他在这首散文诗里,流泻下一连串“偶尔”的智慧,乃至无穷无尽,造就了丰富的想象世界。而正当我们喘不过气的时侯,作者告诉我们“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柔软是什么?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思绪……是一种洞察万物的灵光;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浑厚;是一种心通万物,万法如一的境界……这一揭示恰到好处,懵懂的我似乎得到了他智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6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