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很美杂文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14 10:31:14

月色很美杂文随笔

“你说人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他想着这个问题,准确的来说是心里念叨着,不断念叨着。

世界上有70多亿人,全部堆一起,一定可以垒成一座珠穆朗玛峰。一窝蚂蚁最多也就几百万只,全世界可是有70多亿人呢。

他坐在车上想着这个问题,黄色的街灯,夜已经深了,刚上车还可以闻一股出租车味,坐着坐着就闻不到了。车转了一个弯,他突然看见很低的月亮,白白的,泛着灰色的月亮,这时候他想找人聊一聊,今天的月亮很低,很大,离着很近,感觉伸手就能摸着,很美啊。

可是找谁聊呢?

当然是和自己喜欢的人聊,不过前提得是他有空,并且愿意和你聊,这真的是件幸运的事情。

如果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那就再好不过了,就算不聊这些有的没的也没关系,甚至就算没有看见很漂亮的月亮同样也没关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已经很有意思了。

可是,喜欢谁呢?

人和人之间不都差不多嘛,喜欢谁不一样,和谁一起久了都要妥协,再妥协,一直妥协,腐烂,再妥协,然后美其名曰成长,真是恶心透顶。

“为什么要在一起?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偶尔还能一起吃吃饭,大家还是好朋友。”这样不好吗?到底是谁需要谁,到底是谁占有谁,纠结这些没啥意义,真没啥意义。

他不着边际的想着这些有的没得,抬头再去找月亮,已经被大楼或者树挡住了,他想着,刚刚那一秒是否真的看见过月亮,说不定看错了,把某个街灯当成了月亮。是不是看错了?

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可是车子不会掉头,即便回到那个地方,呆呆的看着月亮,然后呢?

人这东西都这样,与白月光不期而遇,看到了就想占有,但怎么去占有一件一定会消失的东西呢,太阳总会升起,宇宙的没有意义去让你理解,和她一样,没有意义让你理解,有些东西没法拥有,或许只能让自己不要忘记。

最后,人和人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妳知道月色很美,就已经和其它70亿人区分开了。

我知道妳一定知道,

你好。

拓展阅读

1、找到自己的节奏

【妙】

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一是因为忙,二是看着人们刷屏于传播正能量,轮到自己一时倒不会写了。

微信与微博,我开始是感兴趣的,后来也淡然了。每次刷屏看朋友圈,大家各种秀食、秀宝贝、秀恩爱……然后秀各种大师言论,各种感慨。想起一句大白话: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啃着心灵鸡腿和鸡胸,一边为我们送上心灵鸡汤,并语重心长地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和外在是否

有段时间迷恋手机,跟人在qq上争论,每天几阅微信,像批奏折般全都阅览一遍,任谁发生点什么事,都要感慨一下,也恨不得自己发生点什么特别有趣的事,然后等着朋友圈的评论与点赞。我当然知道这样并不好,所以在记本上写下这是病,然后自医。

这种状况持续了长一段时间。

某天,一不小心把身体对手机依赖的开关一下子swif了。其实也是到了对手机厌恶的状态,是发自心底生出的一种厌烦。

我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又恢复到看书、健身、做饭、看电影、旅行的过程中,无需有手机在身边的状态,甚至在周末,我也可以一整天不带手机,或者连关机了一整天都没有发现。这感觉真好,不加修饰、坦然面对自己的感觉,并真正享受正在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应该配上艾弗列德·德索萨的小诗《去爱吧》:

“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周嘉宁写过一段字:每个人都能够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并且变得不能自拔。

这大概也是我们都爱村上春树的原因,他能描述出个人的节奏和个人的生活方式。他描写天吾做饭的段落,切菜、炒菜之间只是按照步骤而来,脑子里却全然想着些其他的事情。

莫名地觉得安静,与嘈相比,安静的生活更妙一点,也必须这样安静,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节奏。一旦它流淌出来,走在马路上、坐在地铁里、出租车里、独自呆着时、与朋友在一起时,游泳时、打球时、学习时,任何时候它都会在那里兀自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属于你的声音,身体的一部分,不用再担心流失。总有一天不会再有担忧。甚至当你感受到这种节奏时,你的心盛满了平静的喜悦。

嗯,做坦荡荡的俗人远比空喊仁义更需要勇气,也更可爱。可也得体谅那些空喊仁义的人,体谅各种说着也许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的人,体谅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说的人,因为他们还没有自信和强大到不依附于表面虚假的外在和虚假语言来面对一些人和一些事。

我依旧对多事情充满好奇,时常以观众的心态来看这个世界和此刻的生活,在北京生活得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辛苦,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依然感谢这段经历,让我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也让我知道生命有无限的可能。

我依旧尝试坚持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依旧尝试着过接地气的真实生活,脚踏实地;依旧尝试着时常整理自己的想法与思绪,尝试组织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进行记录。

2、纹身岁

我是有几根叛逆骨子的人,但是这并不是我喜欢纹身的真正原因。

多人对我的评价:纯粹的白羊,阳光、热情且贪玩;但每当深夜我推开内心的窗扉,便会看见那个孤零的小男孩在暗影里啜泣。对于他人我情愿去演绎人间四天,同时我也会把深秋寒露般的孤独留给自己。毕竟,人是需要一些自我的,我也享受孤独的滋味。

11岁刚上初中那年,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八岁的妹妹被寄宿在姥姥家,我坚信没有人会比姥姥更会疼外孙。但是我仍选择了住校。不喜欢寄人篱下,宁愿艰苦的孤独着,也许我的孤独正是那卑微却又强烈的自尊心的衍生物吧!

在那个天空高远的深秋,我用钢尖在手臂刺了一个“成”字。可能是太想长大成人了,成年了我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舵了。

可是过了不久蓝墨水被身体吸收得了无痕迹,那时候可没有百度,我就侧面打探了一下刺青的知识,才知道之所以叫刺青是因为墨汁浸入细胞后会呈现深青。这次我决定专业一些,找来三根缝衣针、黑墨水、火机用来消毒。于是那个留在我胳膊一辈子的字出现了,我也时常感叹那时候写字怎么难看!执着的“执”,后来才发现我确切地说是一个固执的人才对。

高中、大学、工作十多年一晃而过,但是那颗喜欢纹身的心一直都在。那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刺青明知,比之现在难免觉得惭愧。如今我已成年且婚期将至,虽然偶尔也会迷茫、偶尔也会吐槽世道,但总体来说看开了许多。岁虽然没教给我大的处世哲学,但它让我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

我不可能说服所有人去接受,我只征求了那个于我而言重要的人。于是…于是…我纹身了,一个没有任何含义的图案,只是觉得好看,我想是足够了~!

俗人都是要晒朋友圈的,朋友们众说纷纭。最后总结一下,大多数人都是想一个专属的图案的,只是缺少了些许勇气。我呢?也不是什么有勇气的人,从纹身室传出的大喊大叫声足以说明我非硬汉。但是,我就是我,想做就做,即使不被所有人看好……

--- 大秦于2014-6-26

3、回归:逃离后的出路——读2013年诺贝尔学奖得主门罗短小岁

杨广虎

长久以来,精致的短篇小说几乎被人忘记,动不动就是鸿篇巨制、重磅推出的长篇小说、电影、电视剧在人们的生活中大放其光。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A liceM unro)获得2013年诺贝尔学奖,授奖词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短短数语,说明了一切。

章不在于长短,好比石头不在大小,大的可以成为一座巍峨的山,小的玉石、钻石价值连城。我认为,学体裁的选择在于作者的喜爱和擅长,小说的长短在于作者思想表达精准的需要,真正的作品,历史作证,靠实力让人信服,没有孰轻孰重,重在回归学、体现艺术的本质精神,无需为了长篇去兑水成“注水肉”,也不必为了短篇去压榨成“廋肉精”。默默无闻的爱丽丝·门罗靠着自己敏锐地对日常生活的判断,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挖掘,表面看似沉静如水,其实内里有着海啸一样的激情,席卷而来。

大家都熟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 ,对门罗有些陌生,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也是对一个作家固守学理想的考验。《逃离》这部短篇小说我看了几遍,今天又仔细的读了一遍,散触,质朴、凝练,让人读着非常优,回味无穷。

门罗,1931年生于安大略省温格姆镇,小说的主要内容则是乡村普通女性隐含悲剧命运的平凡生活,在《逃离》中可以看到。《逃离》的女主角卡拉和丈夫克拉克生活在安大略省的一个偏远乡镇,靠经营跑马场为生。他们的生意惨淡,仅够勉强糊口。卡拉有时帮助邻居贾米森太太西尔维亚料理家务以补贴家用。卡拉的一生有两次逃离:第一次是逃离父母家,与克拉克私奔。她那个时候是个未谙世事的少女,对克拉克的爱情给予了她勇气,使得她对未来充满希望,毫无畏惧。她骄傲的向母亲宣告:“我想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我并不指望你们能了解。” 然而这次逃离并没有带给她理想的生活,而是使她陷入更深的生活困境和丈夫的冷暴力和威胁。当丈夫克拉克从报纸上得知贾米森先生是位著名诗人,曾得过一丰厚的奖金,就开始逼迫卡拉去勒索西尔维亚。克拉克认为可以用来勒索的把柄是贾米森先生去世之前,在他们家帮佣的卡拉曾经受到过贾米森先生的性**扰。卡拉不愿意做这种事,于是卡拉再次逃离,一方面是想摆脱克拉克逼迫她敲诈贾米森太太西尔维亚的困境,摆脱她和克拉克不幸福的婚姻生活重获自由,另一方面,潜意识里卡拉知道西尔维亚的期望是看到她逃离克拉克,她想要迎合西尔维亚的期望。然而卡拉最终没有完成她的第二次逃离,丧失了逃离的勇气,中途下车,又回到克拉克身边。对未知的恐惧消除了她从西尔维亚那里获得的勇气,谁知道等待她的会不会又是另一个困境和另一次逃离?卡拉无力承担自由的代价,她又回到了克拉克身边。神灵般不断出现的小白羊弗洛拉消失的真相成了一个她想要面对而又不敢面对的一个永远的诱惑。

这是《逃离》这部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门罗善于从女性的视角自然地进行深层的剖析,平淡中蕴藏着复的写作技巧,一明一暗,一主一辅,重在人物内心,不在特意的情节加工,卡拉在做着逃离,吊诡的弗洛拉宛如“快闪”,僵化生活里的一道闪电,“草丛里肮脏、细小的骨头”带有某种暗喻。卡拉在欲望的引诱下,两次逃离,又回归或者说无法的逃离,给这样轮回的常态日子赋予学艺术的深层处理,不经意之间,触及了我们的灵魂深处。卡拉是普通的平凡女人,具有普世价值,她不是司汤达《红与黑》中德莱纳夫人,也不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她们是出身上层的贵妇人,最终对爱情绝望。卡拉希望爱情来到,不顾死活,跟丈夫出逃;但又厌恶繁琐、没有激情的婚姻,作者出逃的准备。这种正常人的内心,让她时不安。面对爱情、婚姻、家庭、友情等,卡拉选择逃离,反反复复,纠结矛盾;毫无生气的生活,时时让她无所适从,两难选择,有叛逆,也有顺从,成长的阵痛,内心的隐忍,最终他又回归,“抵挡着那样做的诱惑”。

无数中外作家给我们的学殿堂塑造了许多女性的形象,夏绿蒂·勃朗特《简·爱》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追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飘》中的“斯嘉丽”的独立坚强,《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有独立的思想与自信,《朗读者》中的“汉娜”有超强烈的自尊等等。莫言下“我奶奶”苦难中的原始激情和灵魂解放,铁凝下向往城市的“香雪”;还有擅长写上海弄堂里虽过着普通日子却骄傲、优雅的水一样永带着感伤和怀旧情调的传统型女性的王安忆;还有静静地叙述爱情温暖、婚姻温暖、生活温暖世俗女性的迟子建,还有路遥、严歌苓、安妮宝贝、余华、苏童等等大量作家,都在其中的作品里塑造了栩栩如生、各具特的女性人物。

“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稍长的短篇小说对我最为合适。”门罗曾这样表示。《逃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现实的残酷、琐碎的生活、中年的危机、人性的阴暗都在她阴郁而又冷静地下做了浓缩、有节制的叙述。

其实,世界是大同的,艺术是相通的。门罗的小说,还让我回忆起婚姻、生命中已经遗忘、疏忽或者褪的事情,不断自省,倍加珍惜。

2014年831日夜于长安

备注:应《大地学》之邀而写。

来自杨广虎个人新浪博客

爱丽丝·门罗简介

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07.10~),加拿大女作家,被称为"加拿大的契科夫"。她出生于加拿大加拿大渥太华,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城市度过,少女时代即开始写小说。门罗以短篇小说见长,1968年,门罗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Dance of theHappy Shades),并获得加拿大总督学奖,其代表作有《好荫凉之舞》和《逃离》。截至2013年10,她共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门罗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总督奖,两次吉勒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会马拉穆德奖和国全国书评人奖等。2009年获得第三届布克国际奖。2013年1010日,艾丽丝·芒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爱丽丝·门罗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第13位女性。 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但泥土芳香的字背后,却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细腻优雅、不施铅华的字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情节,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

4、流年乱了浮华的优秀

人世情缘无非是梦,多少的离离合合,换来了多少人的撕心裂肺。当初傻傻的阿杜,以为能够找到纯真的爱情,可是当你付出所有的时候,才会蓦然发现,你的努力只是泡沫,你必须保持警惕性,否则她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沉重的打击。

阿杜的人生、着潮流思想也在逐渐的走向成熟,曾经的阿杜一直都十分听话,可是现在的呢。这一切都要源于生活态度,阿杜在经历感情挫折的时候,萎靡不振。可是阿杜给他爱人的是世界最温柔的爱,却被爱人抛弃、喝酒、打架、斗殴也成为了阿杜的家常便饭。

这就是好人转变坏人的最大因素,也有可能使人产生轻生的想法。

现在的社会、男人,英雄本。女人**,的情操。

有钱就是爷,没钱就是孙。要想当爷,必先当孙。也有列外的就是那些拿钱擦**的富二代。

在这片土地上阿杜辛勤的给花浇水到最后收获的只是几篇飘零的花瓣,他坚强着让泪水憋在眼中不让他泛滥成灾。别看他平时那么的坚强,可是谁会知道,谁又会看见他内心中的脆弱。

终有一天、阿杜含着泪水离开了。任何人都没有挽留他。他回头看了看走过的路,泥泞坎坷。

人生就是这样。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都不会属于你。只要你不为天长地久而苦恼。不必为失去而遗憾,不必留恋咋天。只在乎曾经拥有。拥有了,才会更加丽!

我忧郁中时常徘徊在寂寞的小道,面前传来芬芳的花香。心情于那花蕾一样刹那绽放、在幽谷中看到了那丝幸福的曙光。却感觉遥不可及,一次次的从中途跌落。有时气馁、有时拼搏。这些都要看你对待现实的态度,心灵中的神、只要你给它诚意、它就会给你幸福的未来。相信自己的未来,心诚则灵为了幸福一定要咬牙坚持!

现在的社会、金钱与势力参与了爱情,亲情,友情。原本好的情感,在物质的参与下却都变了质。每天都必须虚伪的面对着整个人生,那种生活好累!

永无止境的追求幸福、脚步不能滞留在一个伤口。时间是*的好方法,假以时日幸福就会悄然降临,让你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

阿杜、人生的路还长,时间能够给你答案,纵使结果不是你想要的,只要你努力奋斗了,我相信你也会笑着离开。

人世情缘无非是梦,分分离离,离离分分。都是为何?

原先的人们追求好幸福,现在的人们追求名利,追求荣华富贵。在这乱世之下,又有几个人还回去追求那平淡的幸福呢?恐怕屈指可数了,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看法。

你的恋爱是不是成功的呢?追求幸福必须经历挫折,只有在每一次的挫折中我们才能不断进取,才能一次次的更加追求卓越,追求完。只有这样下次幸福来临时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做才会得到永恒的爱!

人这一辈子、忘记痛苦、回忆幸福。这样的人生更加好丰富多彩!

5、难忘东南坡

家乡铁楼村南有道起伏数里的大岭,岭北几百亩梯田直到村边寨墙外,大家都叫这处地名为东南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太阳落山时,人站在此,能看清黄河北岸座座山和南岸的千年“古柏树”枝叶摆动。

那时,逢初冬和开春,我和小伙伴们会爬上南寨墙顶,看那麦田中雁落雁飞。

下午,高飞的雁群,会徐徐落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看到雁快落时,我们慌忙溜下寨墙,窜到那里去逗雁耍,任你吆喝轰撵它也不飞,只是嘎嘎叫着蹦跳跑动。等到头雁长鸣,群雁腾空,逐渐形成一或人字队伍,飞向远方。有时雁也在此过夜,黎明再飞。

俗语云:鸿雁传书宿旺地。这处也是块风水宝地。

这片热土年年丰收,是村里的粮仓。

儿时,是人欠吃、牛缺草时期,我们结伴割草常去东南坡塄上,那塄上长的茅草、马耳朵叶草,棵壮叶大,牛最爱吃,不大一会儿,就能割一箩头。

割草的同时,眼还瞅着哪棵圪针枝上有小酸枣,哪处有野枸杞,摘下可一饱口福。

遇到“萝萝葱”,赶忙用镰剜出根儿,拍去土,入嘴甜丝丝,嚼着极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老婆生孩子没几天,闻到茴香大料气味,突然断奶,婴儿哇哇哭,急坏全家人,听说“萝萝葱”根和“妈妈多”果能助下奶,我跑到东南坡塄上锄刨、手掐。谁知脚没踩稳,掉下来摔了个仰八叉,翻身起来,上去再挖。

在那没听说“奶粉”这新名词的岁,多亏有东南坡塄上的“萝萝葱”根、“妈妈多”野果熬水服用,才使娇儿重新有了奶吃,解了急难。

东南坡地中间有条通往洛阳城的路,刚*开放时,队里为搞经济,在路边种了几亩香瓜,瓜熟时节,孩子们爬到瓜秧下摸瓜,分而食之解馋。看瓜老头脾气躁,看到有小孩从瓜地边过,又吆喝又撵,孩子们才不理他呢,过路又不违法。瓜常丢,也找不到是谁摘的。

后来,换了个人缘好的老汉来看,见到孩子们在路边转悠,会笑眯眯地喊:“乖乖们快来,我知道你们这小馋猫想干啥,来!给你们每人寻个好香瓜,拿着到家吃,别让队长来了批评咱们。”

这帮“猴精娃”自从吃了老汉的瓜后,不好意思再去瓜地边耍,也再没听说瓜丢了。

如今的东南坡,小浪底专线从中间穿过,一半成了厂房、民居,另一半原貌依旧,绿地繁茂苍翠,氧吧常在。

点击查看更多月色很美杂文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14196.html

热门阅读

  1. 三字经做人的句子
  2. 2019新年贺卡的祝福语
  3. 管理软件系统的购销合同
  4. 跳跃类运动员弹响髋发病机制的解剖学探讨论文
  5. 送家人的中秋祝福短信大全
  6. 201年除夕夜搞笑短信祝福语
  7. 我的暑假计划大全
  8. 2016年精选五一劳动节祝福语
  9. 用迫在眉睫造句
  10. 爱岗不一样的规则演讲稿
  11. 正规的人员借用劳务合同
  12. 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美文
  13. 圣诞节送花祝福语精选
  14. 关于餐饮托管合同协议范本
  15. 201新年元旦的祝福语精选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