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优秀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4:47

《小小的船》优秀教案范文

修订版“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一名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以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扎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贴一贴、唱一唱,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循着这一条,创设了如下情境:(课前准备)出示蓝天图,让学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边贴星星。

(上课)1、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还缺了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2、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引导积累:一轮圆月弯弯的月亮)

3、(贴上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展开说话)

这么美的月空,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小小的船》)

4、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等学完了课文,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出示课题)

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必须看它、听它和感受它!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听歌曲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读一读、说一说,趣中求实

我们在教学中要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说好话、读好文!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如何在激趣之后,让这个“趣”字贯穿下去,扎实说话与朗读训练呢?教师作了如下设计:

(配上音乐,师描述:生闭上眼睛,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

1、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引导读一读第二句。

3、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__________。

4、你们看到的真多,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指导反复朗读)

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司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像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想一想、画一画,趣中求新

读与背并非语文教学的终止,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

一说、读一读时融入了情境,如何将学生此时的激情再次升华呢?“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在这堂课上,有了一个很好的迁移结尾:

1、组织学生表演唱《小小的船》。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同桌交流)

3、指导画一画。

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画下来,又一次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画下来:飞船、太空小轿车、织女星等,把语言美融入了画面美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我想,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是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的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拓展阅读

1、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蝌蚪找妈妈》

一、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字浅显易懂。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和青蛙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中出现的动词。

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四、学重难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理解并体会课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五、学方法:

情境法、演示法、朗读法

六、学准备:

PPT

七、学课时:

两课时

八、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2、ppt出示谜面

3、生交流,说谜底。(板书:蝌蚪)

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

5、出示蝌蚪图片,说说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6、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

7、揭题板书

(二)初读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字形。

(3)标出课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

(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鼓励。

3、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三)再读感知

1、师读课,生边听边用“——”标注中的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

2、填空回顾课

_______里有________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听写词语

3、引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感知课

1、播放情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组交流,出示画面,帮助学生说话

3、自读课,用“——”在课中画出描写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三)理解课

1、默读课,想想说说。

(1)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2)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动物的?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1)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3)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3、分角色朗读。

(1)、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动作朗读

(五)发散思维。

1、引语: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4、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5、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

3、欣赏歌曲《蝌蚪》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蝌蚪找妈妈》

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蝌蚪

2、绿衣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主要讲的是: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主要讲的是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

这篇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蝌蚪找妈妈》

一、学目标:

1、 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学重难点:读通课,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师: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蝌蚪(师贴蝌蚪图)

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师:快快打开书p151,这篇课全部都没有注音,大家想不想自己先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1:可以问周围的同学或老师,

生2:课中有很多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插图来猜一猜。(师给予充分肯定)

生:(自由读全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读起来有些困难,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显示故事情节,师读)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如果让你们再读一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吗?

生:(信心十足地再读课

师:大家快停下来,瞧,蝌蚪们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课件显示一群蝌蚪,生字隐藏其中)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每个蝌蚪都背着一个字宝宝,蝌蚪想考考大家,待会儿出现哪个字就请大家从课中把这个字所在的词语找出来,行吗?

生:(跃跃欲试)行!

(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齐读2、组合作读记生字3、开火车抽查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我想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课读得流利通顺,你们有信心吗?待会儿我要请最有信心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细读课,读中感悟

师:瞧,蝌蚪和青蛙妈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它们非常想跟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兴奋地)愿意!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蝌蚪吧!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蝌蚪吗?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师: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师播放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字,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蝌蚪可爱吗?咱们一定要把这种可爱读出来,试一试。(生自由朗读第一节,再指名读)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师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蛙妈妈吧!(师指着黑板上的贴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师:大家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看课是怎样描写大青蛙的?(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字,指名读)

师:原来青蛙是这样的: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课件出示这三个短语,生齐读)

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只大青蛙,你能用这些短语介绍一下自己吗?(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

师:快快读一读,反你们的喜欢读出来。

师:你们知道吗?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找一找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1:我找到了第一句,在第二自然段,“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师:(将蝌蚪形体变化的三幅图出示于黑板)你们觉得应该是哪幅图呢?

(生齐指长出后腿的那幅,师贴于黑板)

生2:第二句是“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第三句是“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生选择对应的贴图,师贴于黑板)

师:再看看书,仔细找找!读一读你找的这些句子。

师:你读书非常认真,我很欣赏你!谁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用声音告诉大家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要开放一个科学展览室,准备在我们班选一名解说员,给大家讲讲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有没有勇气试一试?

师:谁是最勇敢的孩子,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师:听了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说得好,咱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生热烈鼓掌)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

四、设置悬念,结束本课。

师:蝌蚪找到妈妈并不容易,中间还得到了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谁?下节课我们跟着蝌蚪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蝌蚪找妈妈》

[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结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字词。试读课。理清层次、分段。读课。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朗读全。简要复述。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朋友们都在观察蝌蚪,你们知道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蝌蚪找妈妈》这篇课

(揭示课题,“蝌蚪”(kēdǒu))

二、自学课

揭示自学要点: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中写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分成几段?

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蝌蚪。

六、读课

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老师读到哪儿,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读全。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节)

5.指点:课上说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蝌蚪)。这时候,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朋友读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蝌蚪和乌龟的剪纸),蝌蚪会怎么想的?

6、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蝌蚪的剪纸)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朋友读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

(学生自学课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

四、简要复述。

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鼓

尾巴不见了。 蹲◆

5、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蝌蚪找妈妈》

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通过学习了解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学准备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②绿衣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

1、了解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声朗读课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2~5段

过渡: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

1、学习了这篇课,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点击查看更多《小小的船》优秀教案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0214.html

热门阅读

  1. 描写春末夏初的古诗
  2. 最新小年夜朋友圈祝福语
  3. 关于老师你好主题征文650字
  4. 圆的教案设计
  5. 《小燕在家里》教学设计
  6. 201年最新公司员工结婚贺词
  7. 被泪洗过的痕诗歌欣赏
  8. 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及译文赏析
  9. 女朋友生日浪漫祝福语
  10. 李商隐《风雨》翻译赏析
  11. 李易峰请允许我再次唤你一声麻雀散文
  12. 搞笑雷人的光棍节祝福语
  13. 201年庆元旦迎新年的祝福语
  14. 100条三八妇女节祝福语
  15. 2016年公司十周年纪念日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