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吐的解释及造句
【注音】: tan tu
【意思】:指谈话时的措词和态度。
1、告诉你吧,我只不过很欣赏这样一位聪明和蔼的年轻人的谈吐,并没有存别的非份之想。
2、马丁酒量大,对方的酒量却也叫他绝倒。而对方的谈吐更不时地叫他吃惊,停杯谛听。
3、此外还有一双后跟上装了小铁片的短统鞋,一顶高顶窄边帽、蓬松的头发、一根粗手杖,谈吐之中,杂以博基埃式的隐语。
4、她的谈吐非常奇特,总是那么既大胆放肆同时又天真无邪。
5、幽雅的谈吐,良好的风度是一个男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6、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女性的生理周期里,高雌*那些天中她能平静的做事,谈吐接近完美。
7、不管公平与否,人们将会通过你的谈吐和书写方式来衡量你。
8、如果你表现和谈吐得当,你就不会向别人发出错误的信号。
9、带头的是费茨威廉上校,大约三十岁左右,人长得不漂亮,可是从仪表和谈吐看来,倒是个地道的绅士。
10、管理者对其他人怀有自己的看法没什么不对——他人的谈吐、穿着相貌和他们在组织中的名声——而这会给交流造成障碍。
11、就这点而言,克利奥帕特拉的谈吐都符合希腊上层贵族的风格,尽管她被认为是王朝第一位需要学习埃及语的统治者。
12、她的个人风格非常突出——头发、谈吐、穿着,光芒四射。
13、不要忘了合适的交流和清楚的谈吐。
14、欧洲议会社会*组织的德国领导人马丁·舒尔茨先生向法国总统表达了欣赏之意,赞扬他的“谈吐像一个真正的欧洲社会*人”。
15、依我所见,我们谈吐时的半点闪失,最微小的错误,哪怕是一次社交失仪都会在一瞬间甚至永远改变我们对自身的看法!
16、具有服装与谈吐的"民主式统一"、不拘礼节、缺乏对流行文化的遵从特征。
17、从他的谈吐来看,他应该是某间画廊的美术评论家才对。
18、西方人对温总理的反应引人注目:大部分和我交流的人都悲叹于他们自己的*领导人身上竟然一点儿都看不到这位中国总理所表现出来的清晰的思路和自信的谈吐。
19、我觉得你风采迷人,谈吐高雅。
20、他初到滨海蒙特勒伊时,他的服装、举动和谈吐都象一个工人。
21、狮子座男性的幽默感和风趣的谈吐会使得双子座女性为之倾倒。
22、美国时尚设计师们的谈吐就像加州的小青年。
23、我和一位吹玻璃的匠人聊上了天,他刚旅行回来,带着一个真人大小的玻璃人游遍全国。他谈吐幽默,让我经常笑得喘不过气来,这使我暂时忘却了大海。
24、即便身陷囹圄,拉希德的谈吐依旧坦率而真诚。
拓展阅读
1、饮鸩止渴的意思是什么饮鸩止渴的解释及出处造句示例
1) 美国人正在饮鸩止渴!带着全世界一起慢性*。饮鸩止渴,说的是喝毒酒解渴,虽然能解一时之口渴,但是却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2) 饮鸩止渴的押韵词有笼山络野、穷里空舍、攀藤附葛、弥山遍野。
3) 饮鸩止渴的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4) 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喝毒酒解渴。
5) 但一味的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品牌后期的发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6) 他不顾一切地把老本都拼上了,这实际上是漏脯充饥,饮鸩止渴。
7) 事实证明,那种靠毁林扩大耕地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8) 饮鸩止渴的反义词有从长计议。
9) 饮鸩止渴指人的方法不对。
10) 原以为我找到了属于我的激情,却不知这激情压根就是饮鸩止渴。
11) 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都指只顾眼前需要。但"杀鸡取卵"偏重损害了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偏重指办法有害,后果严重。
12) 饮鸩止渴的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4) 我们现在毫无计划地滥采自然资源,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15) 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16) 为了减少赤字而削减科技经费无异于饮鸩止渴。
17) 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
18) 在采取印钞票平衡赤字的政策之前,像*资产这样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可取的。*复苏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通过印钞票来减少赤字,但是风险是会引发通货膨胀,这有饮鸩止渴的意味。
19) 她就是他们?这次会议所能找到的最佳发言人吗?他们真的是在饮鸩止渴了!
20) 中外古今,大凡与绝色的美貌佳人搅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败名裂,但尽管如此,男人仍对美人趋之若鹜,就如饮鸩止渴—般,貂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说明。
21) 可惜世人看不清这世界的真相,五欲缠身的人们沉溺世间,实不知自己是在以苦为乐,饮鸩止渴。
看了饮鸩止渴典故的人还看:
2、脍炙人口的意思是什么脍炙人口的解释及造句示例
春秋时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其父名点,字皙;其子名参,字子舆。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的佼佼者,而父亲曾皙更是当时读书人中淡泊名利、向往优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这种志向曾经深得孔子的称赞。曾皙在饮食上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嗜好,他尤其喜欢吃果实小而圆、色泽紫黑的羊枣。
曾皙的这一嗜好给儿子曾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曾皙过世之后,曾参因怀念父亲而悲痛万分,父子亲情终身萦怀,甚至曾皙生前爱吃的羊枣,曾参也不忍心吃一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弟子争相传颂,称赞曾参为*典范。
斗转星移,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非常不理解,于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来到孟子的府第,十分恭敬地向自己的老师行礼,然后说道:“老师,我今日来拜访您是因为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特来向您请教。”
孟子和颜悦色地对公孙丑说:“你有疑惑就讲出来吧。”
公孙丑说道:“老师,您觉得烤肉和羊枣,哪一样更好吃呢?”
“当然是烤肉好吃,没有哪个人不爱吃烤肉的!”
公孙丑又问:“既然烤肉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的父亲也都是爱吃烤肉的人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枣呢?这能说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吗?”
孟子沉思了一下,耐心地解释道:“精致的美味烤肉是大家都爱吃的一种食物,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烤肉那样好吃,但却是曾皙尤其爱吃的食物。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这是生怕引起痛思故父的难捺之情啊!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人的姓氏会有相同的,但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公孙丑听完孟子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曾参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申出成语“脍炙人口”。
——《孟子·尽心下》
原来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事物广为称赞和传颂,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
【脍炙人口造句】《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妙语点拨】曾皙爱吃羊枣成癖,他归西后,其子曾参戒吃羊枣,以免睹物思人,招来感伤,足见其父子情深。本文借曾子之事揭明学问继承的关系以及知识普及的问题。继承古之制,就要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而不能选择只有个别人喜欢的东西,这就叫尽心知命。也只有这样尽心知命,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识。
【近义】喜闻乐见、交口称誉
【反义】平淡无味、嗤之以鼻
3、饮鸩止渴的意思是什么饮鸩止渴的解释及出处造句示例
【成语】: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鸩:古代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成语典故】: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4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