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改编作文
《望庐山瀑布》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创作出大量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篇,《望庐山瀑布》是其代表作之一。
年过半百的李白,隐居在风景优美的庐山.
一天,李白漫步在山间.他远远望去,看到了连绵起伏的高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听到了一阵阵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了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李白循声走去,抬眼凝望,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竖着倒挂到了千丈青山之间,又像一条巨大的白帘从天而降,李白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
来到瀑布脚下,李白抬头仰望,看到悬崖峭壁上瀑布奔涌而出,一泻千里,像水帘一样直泻而下,又像一座珍珠的屏,水跌到山涧里撞击到岩石上,真是声吼如雷,轰声震谷.
此时的李白仿佛身处仙境,他觉得眼前的瀑布就像是从九天银河上落下的,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有.
看到此情此景,李白诗兴大发,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天,大诗人李白的一个朋友对他说:"我刚从江西的庐山回来,那儿的景色可美了.特别是那儿的瀑布,更是壮观的无法形容!许多人一到那儿就被迷住了."要知道,李白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而这两天他正愁着没地方玩呢!听到有庐山这么个好地方,就马上收拾好行李出发了.
李白和他的一个仆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不久之后到达了庐山.
到了庐山后,李白看见了庐山的优美景色:当时正是春天,庐山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李白心想:庐山果然名不虚传呀!李白走了一会儿,忽然听见了清晰可辨的"哗哗"的水流声.李白循声找去,就看见了一条壮观的瀑布,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瀑布下有许多游人.李白走到瀑布脚下.瀑布就像一条竖着的河流,从山顶飞泻而下,李白不禁赞叹道:瀑布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李白看者看着,为美丽的瀑布所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这样,《望庐山瀑布》这首千古流传的诗诞生了.
话说盛唐时代,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号称青莲居士,后人称他为“诗仙”。他从小喜欢看书,青年时好游山水,从此,他游遍天下,以诗酒自适。
这一天,李白来到了风景如诗如画的庐山。
只见李白头戴官帽,身穿白袍,
来到了雄奇秀拔,云雾缭绕,有奇洞怪石的庐山。他看到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的云雾,色彩绚丽。远远看去,瀑布从山壁间降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气势雄伟。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雄奇、迅猛,令人觉得气势动人心魄,以为是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
李白看了,不禁脱口吟颂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家喻户晓,被后人传颂!
拓展阅读
1、一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教学准备:相关录象。
第一块: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出示庐山风光影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2、 师:正是这如此秀丽的风光,因而从古到今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画,下面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李白一起去那里欣赏瀑布的雄伟的气势。
3、 出示全诗,师读后问:通过预习我们对诗人李白已有所了解,谁来介绍介绍。
第二块:学习诗中生字词 ,理解全诗诗意。
1、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你学懂了诗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2、 生交流:“日”指“太阳”。“香炉”指“香炉峰”。
师:香炉是什么样的看到过吗?
生:没有。
师:出示香炉画面。谁知道为什么叫庐山的这个峰是香炉峰?出示画面。
生:烟”指“紫色的烟云。”
“遥看”是“远远的看”。“川”指“河流”
师:示画面帮助理解“川”。“挂前川”是指什么?
生:“直下”的意思是“倾泻而下”。“疑”是“怀疑、好象”的意思。
师:谁能选一句连起来说说那一句讲了什么?
齐读全诗。
第三块:体会 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 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庐山瀑布想一想,这时你再看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什么感觉?
2、 再读读全诗,想想哪些词语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3、 生交流。
4、 让我们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第四块:再看画面,深化情感。
1、 小结: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再一次去领略那磅礴的气势。播放录象。
2、 师: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3、 生交流。师板书:对祖国山河热爱
4、 这么美的诗谁最先把它记住。
5、 生试背。师抽背。生齐背。
2、望庐山瀑布 古诗 《望庐山瀑布》古诗二首
【**--教案】
作者 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为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名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谐:谐与。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一解为旧友。
⒅“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⒆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加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是有几千尺,让人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了。
赏析
这两首诗的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人的力量。作者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如此。作者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作者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作者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作者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作者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作者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3、瀑布写景作文300字
八岁那年,我和外婆她们一起去贵州的贵阳游玩,那里的黄果树瀑布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刚下车,便隐约听见了流水的声音,清脆而动听。
我们寻着声音的方向走去,轻柔的声音变得急促而响亮,越接近,声音越大,就像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走着走着,突然间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抬头一看,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天气好得很。正纳闷呢,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瀑布的水花,我听得目瞪口呆,水花都能,飞溅而成瓢泼大雨,那瀑布该有多壮观呀!
终于看到瀑布了。远远地望见巨大的瀑布直垂山间,如同一块雪白的大幕布悬挂着。我迫不及待地奔向瀑布,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白浪滔天,冲刷着一块块巨石,波涛汹涌,如同万马失蹄,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再看瀑布周围,水花四溅,形成一层浓浓的水雾,给这雄伟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平静和柔和。阳光照在瀑布上,霎时,瀑布化作一道七彩七彩长虹,令人惊叹!
黄果树瀑布真无愧于“世界第四大瀑布”的美称,那么壮丽,鬼斧神工!
4、瀑布写景作文300字
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的贵阳市,它是天下奇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瀑布。
我们坐车去到了黄果树大瀑布。刚下车,我便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好像闷雷滚动般的声音。我快步往响声处赶,走了半个小时左右,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黄果树大瀑布似银河决口,从九天奔泻而下,拍石击水,发出轰然巨响,犹如万马失蹄,千军扑地,气势磅礴;喷烟吐雾处,万练倒悬,吸入珠帘,粗若冰柱;飞瀑跌落处掀起轩然大波,翠玉四溅,如蒙蒙细雨,似点点飞雪。阳光射来,瀑布霎时化作一道七彩长虹……黄果树大瀑布,真是大自然献给人类惊人杰作啊!
黄果树大瀑布这么壮观,它上面的河一定波涛汹涌,白浪滔天,但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原来这里只有一条平凡的小河。
这平凡的河,没有浪花,没有急流,可就是它,流向几十米之外,化成万马奔腾、汹涌澎拜、崩崖裂石的世界奇迹!
我多么喜欢黄果树大瀑布啊!我期待着下一次黄果树大瀑布之旅!
5、瀑布写景作文300字
五泄在诸暨的西部,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而五泄瀑布更是令人向往的名胜,今年暑假,我有幸看见了五泄瀑布。
在去五泄的路上,我们边走边欣赏景。道路两旁长满了银杏树,有的像一位手拿武器的救死士兵,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还有的身背篮筐的老爷爷……银杏树的叶子像一张张名信片,请来了秋天,又好像一枚入邮票,带来了秋天的凉爽……我们走了好一会儿,听见了“哗哗哗”的流水声,我加快了脚步,又走了好一会儿,瀑布声越来越清晰了,终于,雄伟的五泄瀑就展现在眼前了。
瀑布从两松之间挂下来,泻在岩石上,发出了隆鸣的响声,被碰碎的水,好似千万串珍珠互相碰撞,变成水沫,水沫化成雾气,在山腰织出朵朵白云。背后那**蓝天的高峰把瀑布衬托得更加壮丽。
瀑布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下来,冲*潭,溅起无数朵水花,形成一个个漩涡,然后汇成一条激流,奔向山谷……
五泄的风景就像一条丝锦,而五泄瀑布则像锦上的一朵鲜花,我置身在五泄的山水之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五泄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4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