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玩具大家玩社会性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逐步体会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懂得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学习与同伴友好地一起玩。
二、重点与难点
2.友好地玩。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2.大皮球若干(如全班人数)。
3.与大班老师联系,拟定和大班幼儿共同玩皮球的计划。
四、设计思路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他们拥有许多玩具,但常常因缺少玩伴而不会与人分享玩具,和别人一起玩。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将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玩,在活动过程中,使其体会分享的快乐,并从中激发幼儿交往的愿望,培养幼儿初步的交往能力。
本设计仅仅是一种思路。在日常教育中,老师可抓住时机,多设计这类活动,使幼儿在反复的情绪体验中,形成正确的观察。
五、活动流程
激*绪,介绍玩具,看别人玩——体验情绪,和同伴玩,和大哥哥一起玩——形成理念,大家一起玩才快乐
内容一:
(一)介绍各人的玩具
1.让每个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怎么玩)。
说明
(1)教师可让幼儿边介绍边示范玩,以激发幼儿玩的兴趣和愿望。
(2)教师可边介绍边将玩具归类,如电动玩具、长毛绒玩具等等。
1.幼儿相互交换玩具,大家一起玩。
老师不提示,让幼儿自然地交换玩具,互相交往。
2.讲评。
说明
(1)你们每人带来几件玩具?你玩了几件玩具?怎么能玩到那么多的玩具?
(2)请玩得多和玩得少的幼儿都来作一下情境表演,让幼儿讨论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办?
(3)老师小结:要玩别人的玩具,先要有礼貌地向他借,征得对方同意后才能拿,并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3.幼儿多次交换玩具,大家一起玩。
说明
教师可小结:大家交换玩具,一起玩是很高兴的,以后还可把自己的玩具带给大家玩。
内容二:
(一)组织中班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玩球。
说明
大班幼儿做多种玩球游戏,如拍球、滚球、踢球、抛球等等,使幼儿体会玩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二)大、中班幼儿结对子一起玩。
说明
可以一对一练习滚球,也可以请大班幼儿教中班幼儿拍球。
(三)两对幼儿在一起玩球;三对幼儿在一起玩球。
说明
由大班幼儿组织。
(四)全体幼儿排成四路纵队练习在“小弄堂”里滚球。每个幼儿两腿分开,并排成一纵队。每排每一个是大班幼儿,他双手捧球,从两腿间往后滚球。最后一个幼儿双手把球接住,并跑到队前往后滚球。以此类推,直到全体幼儿均轮滚发球完毕。
说明
此游戏具有竞赛意义,这样,幼儿才能体会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都可进行这类活动教育。幼儿只有在不断的情绪体验中,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拓展阅读
1、《认识不同的汽车》大班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2、激发起对观察周围车辆的兴趣,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搜集各种汽车的图片和玩具,课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汽车司机开汽车。(播放欢快的音乐)
二、展开:
1、看录像:“马路上的车”,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提问:看,什么车开来了?(公共汽车)
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看录像:(出租车)仔细看,什么车要开过了?
问:你怎么知道是出租车?你喜欢乘出租车吗?出租车怎么乘?
2、观察、自由交流汽车的特征。
幼儿到后面,自由观察桌子上的汽车的图片、玩具,进行比较,发现汽车的不同特点。
幼儿分散观察,交流。
回到座位后交流: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车子?你为什么喜欢它?哪里会用到它?
3、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现在请听题。
一二三,排队等,投币才能坐上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公共汽车)
车子大,坐人少,搬家送货本领高。猜猜它是谁?(卡车)它长得什么样?(出示图片)哪里也要请它帮忙?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谁知道下雨车的名字?(洒水车)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洒水车的图片,。
请幼儿用动作模仿洒水车的样子。它的哪里会洒水?水装在哪里?哪些地方喜欢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知道是什么车吗?(垃圾车)
出示垃圾车的图片,它和卡车哪里不一样?用动作模仿垃圾车的样子。它是怎么帮助我们的?
4、听声音,辨车子。
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来了?(放录音)
(警车)模仿警车的声音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救护车)模仿救护车的声音。
生了急病的时候需要它帮忙。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车子长得各式各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这些汽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三、结束: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各种汽车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也来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辆汽车,好吗?我说“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请你就变成你喜欢的车子,我们一起出发吧!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不同的汽车”》摘要:3、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现在请听题。 一二三,排队等,投币才能坐上...
2、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喜欢我自己》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喜欢我自己》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参与击鼓传花活动,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我意识和信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我喜欢我自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2、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
3、参与击鼓传花活动,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我意识和信心。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青蛙玩具或图片。
2、红花一朵。
重难点:
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欣赏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教师:你喜欢青蛙吗?喜欢它什么地方?
教师:有一只青蛙本来以为自己最能干、最漂亮,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它忍不住哭了出来)。
教师:青蛙为什么会难受?
教师:别人会的本领它不会,所以它难过,那么它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
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
教师:朋友们对青蛙说什么?后来,青蛙还难过吗?
2、围绕重点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小松鼠、山羊有什么本领?
教师:故事中的青蛙为什么哭?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呢?
教师;最后,青蛙对自己说什么呢?你喜欢青蛙吗?
3、引导幼儿找找自己的长处。
教师:小青蛙明白自己也有本领,朋友们也很喜欢自己后,它也喜欢自己了。小朋友,你有什么本领呢?你有什么地方很特别?在家里、在幼儿园,你会为别人做什么?你会为自己做什么?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长处。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不仅会做许多自己的事情,还能为别人做许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努力改进,这样我们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
4、击鼓传花:"我喜欢我自己,……"教师:你喜欢你自己吗?你能用"我喜欢我自己,……"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吗?
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时,红花在谁的手上,谁就在集体面前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型夸奖自己的长处,然后,继续听鼓声传花。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优点、同伴的优点,尊重儿童的社会性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和同伴及成人交往而来的,通过外界对自己的信息,如让孩子给同伴找优点和给自己找优点,帮助幼儿体验到赞美和被赞美的快乐,学会用欣赏看别人,看自己。这样慢慢一层层深入,再回到主观的意识中来,有助于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反过来激励他们形成自我喜欢的态度,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信心地与外界交往。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多种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让我思考的是,像这样《我喜欢我自己》的社会活动,应与孩子真实的生活相联系,从孩子的生活切入,有一系列为这个活动做准备的主题活动,而不是单一把它当成一堂课去教授孩子,社会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因很好的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去理解孩子去相信孩子,真正的将社会情感渗透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让孩子真正从内心喜欢他人,喜欢自己。
本文扩展阅读:喜欢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包含欣赏、仰慕、钦佩、倾心爱慕、爱、崇拜。
3、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喜欢我自己》及教学反思
活动要求:
1.欣赏故事,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通过谈话大胆的评价自我。
2.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玩具青蛙、故事
活动过程:
欣赏故事--讨论故事--喜欢我自己
(一)欣赏故事1.提问:你们喜欢青蛙吗?喜欢他的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2.听听青蛙的故事:
(1)倾听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2)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的?
(3)青蛙为什么会难过?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
(4)听故事后半段,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
(二)讨论故事1.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小松鼠、山羊呢?
2.青蛙为什么不高兴?山羊对他说了什么?青蛙又变的怎样了?为什么?
3.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我喜欢我自己师:小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那你有没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幼儿相互间的评价,让他们说说同伴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进一步认识自我,激发自信。
你喜欢你自己吗?为什么?(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敢于说说自己的长处,帮助树立自信心。)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体的差异也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发现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处。教师的经验再丰富,设计活动也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当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教师眼里的,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应当多尊重幼儿个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儿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够去灌输,孩子也想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在同伴之间得到认可,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的体现。
小百科:喜欢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爱,一指愉快;高兴,二指喜爱,即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4、过新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了解一些过大年的风俗习惯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3、感受和家人过春节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并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春节前給幼儿布置小任务:搜集春联、年画、门贴、红包等春节用品及关于"年"的故事和传说。
2、绘画纸、彩笔等。
活动进程:
1、引导幼儿交流欣赏收集的春节用品,回忆并讲述过年的情景。
(1)请幼儿分组欣赏、介绍收集的春节用品。说说自己收集的春节用品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
(2)请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组的春节用品。
(3)教师组织回忆并交流过年的情景。提问:今年春节是几月几日?你和谁一起过的年?过年的时候你和家人都做了哪些事?你们的心情都是怎样的?拜年时你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年"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年"的来历及春节的风俗习惯。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风俗?这些习俗代表怎样的寓意?如"福"字倒贴,年夜饭上一定有鱼等。
3、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过年的情景。
5、过新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
2.了解一些过年的习俗、基本的习惯和待人待物的礼仪。
3.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新年活动,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春联、年画、门贴和红包。
2.有关各地过春节的风俗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在寒假过年的情景。
1.教师:过年就是春节,今年春节是几月几日?你是在哪里过年?和谁在一起?过年时都做了哪些事?
幼儿分组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教师:过年时,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会放烟花、爆竹庆祝;还要给亲戚、朋友拜年,祝他们新年快乐。
(二)幼儿听故事,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1.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你们知道过年的来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年"的故事。
2.教师:老人用什么方法赶走了怪兽?怪兽被赶走后,人们是用什么方式过春节的?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教师:为什么人们把"福"字倒着贴,年夜饭上一定要有鱼?
4.教师小结:中国人过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大家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新春,互相祝福。
(三)欣赏各种春节用品。
1.教师:这里有大家收集的各种春联、年画等,我们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欣赏、讨论、交流。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过年时人们喜欢张贴红色的春联、门贴、年画,喜气洋洋过新年!
(四)引导幼儿构想明年过年的.情景。
1.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过年的.事情,明年你准备怎么过年呢?
2.引导幼儿用绘画表现自己的设想。
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自己的设想用绘画表现出来,并举办主题画展,邀请其他班级的活动前来参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