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7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漫画人物和著名演员夸张的脸部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人物的脸部特征以及夸张的表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观察人物的五官、表情特征,尝试运用泥塑的形式塑造一张夸张的脸部的立体作品,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捕捉能力,泥塑技法的运用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新精神以及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对人物脸部特征的夸张的理解与应用,能够运用泥塑的方式表现人物脸部的夸张。

教学难点: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脸部特征,通过利用五官、表情、脸型不同部位的夸张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ppt课件,油泥,泥塑工具

课时:1课时

项目设置: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夸张的脸的立体作品。

项目要求:1、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身边一个朋友的头像。

2、突出人物特征,表情夸张。项目实施:

一、激趣引课

请同学们观看表情操视频,出示课题《夸张的脸》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夸张,你在哪里听到过夸张这个词?生:语文课

师:那在我们的美术创作中怎么表现夸张呢?

观察PPT,回答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这些异于我们常人的特征就是夸张,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有*力。

二、观察和感受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思考,表现一张夸张的脸,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幅漫画作品,看看大家能认出他们吗?

1、出示葛优照片和漫画

师:这是谁?生:葛优

师:葛优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耳朵大

师:漫画家在创作时抓住了他耳朵大的特征,把它变得更大了。

2、出示成龙照片和漫画

师:这是谁?

生:成龙

师:成龙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鼻子大

师:漫画家在创作成龙的漫画头像时抓住了他鼻子大的特征,把它变得更大了。

3、出示运动员姚明照片和漫画师:这是谁?生:姚明

师:姚明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脸长

师:漫画家在创作姚明的漫画时抓住了他脸长的特点,把它变得更长更宽了。

大家再来观察两组图片,看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夸张的?

师总结:这是从表情方面来进行夸张的脸。

师总结:表现一张夸张的脸,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位的特征,比如眼睛、鼻子、耳朵、额头、下巴、颧骨、牙齿等等,进行扩大夸张,或者缩小夸张和变形,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除了五官和表情的夸张,我们还可以夸张哪个部位?出示《非洲尼日利亚雕塑》,

师:观察这几幅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脸型

师,所以我们还可以夸张脸型设计意图:

师总结:如何表现夸张的脸?

“抓住人物的脸型、五官、表情、发型等特征,进行夸大,缩小或变形”

三、巩固泥塑手法:团、搓、捏、切、粘、压、印

四、教师示范(微视频)

五、学生分组创作,教师**指导。

六、学生作品欣赏展示交流

1、每组将作品进行展示。

2、说一说:你觉得谁的作品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夸张了哪些地方?夸张后达到了什么效果?评价激励

对展示的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拓展阅读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版《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习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生勇于探索和自主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多媒体课件和生用具。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指导),做完的同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纸的 1/2 的?(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4、 探索 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2、《玲玲的画》的

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爸爸的话。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培养善于思考的情感。

环节师活动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识字

1、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3、你们刚才想的问题,玲玲都知道。我们一起去问问她吧!

4、玲玲是个很任性的小姑娘,谁要是没把生字会,没把课文读熟,她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你们能做到这些吗?老师相信你们自己一定能把生字会把课文读熟。我们开始自吧。

5、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自的情况。看,这是本课的生字卡片,谁读完生字再组一个词?

6、玲玲还有一个特别的能耐,就是看到大家读的口型不用听就可以知道你们读的什么字。要不要试试?

7、现在,我就是玲玲。请大家开始看着生字卡片做口型,记住,可千万别发出声音啊。(生做口型老师读生字)

1、齐读课题。

2、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样? 这一课写了什么事呢?

4、能。自主习。

5、认读生字。

6、要。

朗读感悟

1、生字认得很好。课文读得怎样啊?

2、很好?愿意试试吗?

3、你们愿意齐读呢还是愿意个别读?当然分角色读也可以。

4、那大家得先练练。这样吧,三人一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开始练习。

5、那个小组先来?

6、读的'非常生动。下面该你们小组了。

7、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这样好,玲玲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们了。

8、不信?那我问你: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怪了,一幅已经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呢?

11、说的好,这就是这一课主要的一件事。

12、看,你们不是都知道了吗?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知道,是谁告诉了你们?

13、对,就是你们自己。是你们自己通过读书读懂了课文。看来,会习的孩子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14、如果你是玲玲的好朋友,得知她得了一等奖,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1、很好呀!

2、愿意。

3、分角色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5、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朗读。

7、没有啊。

8、我家的一角。

9、很漂亮,还得了一等奖。

10、玲玲的画脏了以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把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

12、我们自己。

14、⑴ 祝贺之类的话语;

⑵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写字写句子

1、玲玲这么可爱,大家想和她交朋友吗?

2、但是,和玲玲交朋友可不容易。她很挑剔:任何人和她交朋友都得先递上自己的名片,而且,名片上还必须写着她最喜欢的两句话,还要写的好看。你们猜猜,她最喜欢的是哪两句话?

3、真聪明!玲玲最喜欢的就是这两句。(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不过,这两句话当中可有几个字特别难写。就是那几个红色的。能写好吗?

4、第一个糟字我可以帮大家。请先看老师写,然后大家再跟着写。(示范写糟)

5、还有三个字,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能发现这三个字有相同的地方,而且这个相同的地方还有点不同。仔细看看。

6、嗯,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7、哎呀,看的真准!看来大家遇到问题能认真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了不起!那就先把这一个字一个词写一遍吧。(**)

8、写的很漂亮呀!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动手写这两句话了。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这是写句子,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那样既慢又写不好看,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连着写。最好能一句一句地连着写。我建议大家把这两句话再读读,读熟,记在脑子里才好呢。开始读吧。

9、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开始!

10、第二,写句子时,最好能理解你要写的句子的意思。你们理解吗?

11、请把手放下。不要说它的意思,我想听大家说说你遇到过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如果说的好,就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12、玲玲是把脏地方改成了什么才得了一等奖的?

13、所以,我觉得她一定很喜欢小狗。你们可得把小狗的狗写好看哦。我先帮帮大家(范写狗并讲解反犬旁)请大家也写一个狗字吧。

14、好了,现在可以写了。不过,最后提醒一点:还要小心那两个黑色的字,很容易写错的哦!

15、写完了咱们就下课,回家做名片去。下课! 1、想。

2、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能。

4、看后再书写。

5、三个字都有月。

6、⑴ 肯字下面的月字底要把撇变成竖。⑵ 脑字的月字旁要写的瘦瘦的,长长的。⑶ 筋字中的月字要写的瘦瘦的、小小的。

7、写字。

8、自由读句子。

9、齐读句子。

10、理解(纷纷举手)。

11、说例子。

12、小狗。

13、写字、写句子。

3、小课文《翠鸟》优秀

1、通过习,掌握翠鸟的外形,活动,住处等特点。

2、激发生喜爱翠鸟的感情。

3、掌握翠鸟外形特点与捉鱼之间的关系。

1、习翠鸟的外形特点;

2、掌握翠鸟外形特点与捉鱼之间的关系。

掌握翠鸟外形特点与捉鱼之间的关系。

一、导语

大自然里有许多鸟,有黄鹂,山雀,啄木鸟,百灵鸟等等。今天,老师带孩子们去认识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翠鸟(指CAI)。

孩子们看着这只鸟,觉得它怎么样?想了解它的什么方面的特点呢?(外形活动住处)

请孩子们轻声读课文,看看翠鸟这些特点分别在课文的那些自然段中?(一自然段:外形;二~三自然段:活动;四自然段:住处)

1、一自然段:

请一个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孩子想想这段中写了翠鸟外形的那些特点?

(小爪子羽毛眼睛嘴)

请女孩子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写了翠鸟小爪子有什么特点?(红紧抓)

请孩子找书中一个词来说说翠鸟的'羽毛有什么特点?(鲜艳)

鲜艳是什么意思?(鲜明而有光彩)

那些句子具体描写了翠鸟颜色非常鲜艳?请孩子们用波浪线勾出来。请勾完的孩子读一读,全班订正。

课文先描写了翠鸟什么部份的羽毛?(头上)(出示CAI)

请全班孩子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头上羽毛的?

⑴用比喻的手法把头上的羽毛比作头巾;

⑵用颜色的词写出了翠鸟头上的颜色是橄榄色,并绣上了翠绿色的花纹。

再读这句话。

课文接着写了翠鸟(背上的)羽毛。(出示CAI)

请一个孩子读这句话。按分析上句的方法说说这句话是怎样在写翠鸟背上的羽毛。

⑴用比喻的方法把背上的羽毛比作外衣;

⑵用颜色的词写出了翠鸟背上的颜色是浅绿色。)

齐读这句话。

课文最后描写了(腹部的)羽毛。(出示CAI)

我们再来说说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腹部羽毛的?

⑴用比喻的手法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衬衫。

⑵用颜色的词写出了翠鸟腹部羽毛的颜色是赤褐色。)

齐读这句话。

师总结:作者先总写了翠鸟羽毛的颜色非常鲜艳,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具体描写了翠鸟的羽毛。孩子们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⑴描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⑵表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读2~5句话。

自己轻声读第六句话。说说翠鸟眼睛和嘴各有什么特点?

(透亮灵活又尖又长)

师总结:

作者按观察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小爪子、羽毛、眼睛、嘴,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出示CAI)

请孩子们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请孩子们轻声读二、三自然段。

师:翠鸟的叫声是怎么样的?(鸣声清脆)

它是怎样飞行的?引读二自然段。

理解疾飞一词。选择疾在词中的意思是快、迅速,再理解疾飞在文中的意思是很快地飞。

二、三两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翠鸟捉鱼的事)

翠鸟捉鱼分几个步骤?(1、等待小鱼;2、发现小鱼;3、捕捉小鱼)

翠鸟是怎样等待小鱼的呢?(读文)

(翠鸟在一动不动地、专心地等鱼)

它发现小鱼了吗?是用什么发现小鱼的?(鋭利的目光)

根据文中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一句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翠鸟目光锐利?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⑴小鱼的头和泛着微波的水面不易分辨

⑵小鱼吐的小泡泡和泛着微波的水面不易分辨

⑶小鱼的动作很细微,不易发现)

翠鸟发现小鱼后是怎样捕捉的呢?读文后填空。

翠鸟()秆,()飞过去,()小鱼,()往远处飞走了。

填空后回答:蹬、叼,飞这三个词你觉得有多长时间?(很快)

快到什么程度?书中找出根据。

理解为什么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句话能说明翠鸟速度快?

3、讲读四自然段:

师引读:看着这体态小、动作敏捷的翠鸟,使我们产生了什么想法?老渔翁说了些什么使我们打消了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侯,我们(引读),希望(引读)

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

⑴因为翠鸟的住处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

⑵翠鸟外形漂亮;

⑶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请孩子们看着板书,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捉鱼有什么关系?

2、看着这美丽的翠鸟,你想对它说一句话吗?

紧抓

外形

鲜艳

眼睛

透亮灵活

又尖又长

活动

疾飞

锐利

住处

陡峭

4、吨的认识

材分析

版《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三年级(下册)第47~49页。

1. 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会用吨作单位估物体有多重。

2. 知道1吨=1 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 在具体的习活动中,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习数的兴趣和信心。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一、 创情境,导入新课

1. 估体重。

提问:能估一下祁老师的体重吗?

生自由估

谈话:同们估老师的体重,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

指出: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评析:从估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生的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吨做了铺垫。]

2. 引入“吨”。

(1) 出示鲨鱼图(图略),提问:你能估一头大鲨鱼的体重吗?

生估。(注意引导生体会鲨鱼的体重很重)

出示:它的体重是3 000千克。

谈话:还有更重的呢!

出示鲸鱼和恐龙的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

提问:对这些动物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2) 出示材例题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提问: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出示: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评析:从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生估大型动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时疑,引入吨的概念,使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

1. 初步感受1吨。

搬一搬: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生轮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算后汇报结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 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 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 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们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这样的.40袋就是1吨。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来搬这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是很重的,搬运这样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机械或机器的力量。

[评析:感受和体验也是习的重要方式。1吨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师先让生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 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 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

提问:我们班有33个同,全班同体重的和有没有1吨?生猜测,然后算。

指出:同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33个同的体重大约是1吨。

全体同起立,生观察并想象33个同的体重。

3. 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 出示材第48页第2题,先让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你是怎样知道的?

(2) 出示下面的图片,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先让生在小组里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

[评析:习数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里充分运用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体验,通过估算或算,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强化认识。]

三、 实际运用,深化认识

1. “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例子?(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我们在统农业、渔业产量的时候,也经常用吨作单位,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

——摘自盐城市商会网站

[评析: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生进一步理解“吨”的实际运用。同时也让生感受到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生应用数的意识和能力。]

2. 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生练习后,组织全班交流。

3. 谈话:下面是小明同前些日子写的一篇数日记,请你读一读。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20克的苹果,1 000千克牛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生自由读上面的一段话,在小组里交流日记中用错的质量单位,并改正过来。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习什么吗?

生发言后,师指出:我们应该会用数的眼光观察生活。

[评析:最后的改错练习,以数日记的形式出现,不仅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还渗透了数意识的培养。]

四、 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日记中吗?

生写完后交流。

2. 出示: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希望同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5、幼儿园大班科《好玩儿的温度

活动目标

认识温度会使用温度会记录温度,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常见温度人手一支,每组热水、冰水各一杯。

2.记录表、水彩笔。

3.统汇总表一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谜语: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波浪,天热水位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落。(温度)

2.提问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温度,了解温度的用途。

“小朋友见过温度吗?在哪里见过?温度是做什么用的?”

师小结:温度分很多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测量体温的温度,测量室温的温度,测量水温的温度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温度上的标示、线条和数字,认读记录温度。

幼儿观察温度上面红线的位置,记录下来。

4.分组操作,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温度的变化。

请幼儿将温度依次放入盛有热水、冷水的杯中,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能大胆表述。

5.游戏“我是温度”。

通过游戏,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示温度遇热上升,遇冷下降,进一步感知温度与冷热的'关系。

6.幼儿自由探索测量温度的变化,小组合作记录。

请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活动室、寝室、盥洗室、走廊等)使用温度测量温度,并能与同组的同伴合作记录温度,知道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温度。

7.温度统汇总,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结:温度是会变化的,阳光、风、活动室的大小等都会影响温度的变化,所以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

8.活动延伸

(1) 请幼儿连续一个月观察室内温度变化,记录每天的气温,感知气温在一个月内的变化幅度。

(2) 根据气温变化,请幼儿调查统冬天取暖的方式和用具。

点击查看更多《夸张的脸》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8221.html

热门阅读

  1. 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
  2. 道路工程路基实习报告范文
  3. 情人节温馨感人的祝福语
  4. 描述爱情的唯美句子
  5. 描写童年的经典语录
  6. 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的教学设计
  7. 2016搞笑跨年祝福语
  8. 最新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9. 不抱怨是一种境界励志美文
  10. 小美人鱼的故事文字
  11. 201年中学生毕业经典祝福语
  12. 作文新学期的打算
  13. 小年夜的祝福语大全
  14. 通信站副站长竞职演讲稿范文
  15. 描写秋菊的优美句子
  16. 为高三加油祝福语简单
  17. 《观察物体》一课教案的教学反思
  18. 三字经的句子有哪些
  19. 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标语
  20. 运动会八字标语
  21. 201年精选清明节祝福语
  22. 《请别哭泣》席慕容现代诗歌
  23. 微课堂教学在提升德育教学效率的应用论文
  24. 我的压岁钱初中作文
  25. 欢乐年夜饭小学作文500字
  26. 描写教室的优美句子
  27. 厦门市某创业园租赁塔吊的协议书
  28. 自我奋斗的七大秘诀励志美文
  29. 夏至未至经典语录
  30.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31. 《有趣的豆子》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及反思
  32. 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培训心得范文
  33. 劳动节三句半小品剧本
  34. 经典长辈生日祝福语
  35. 爱情伤感经典说说
  36. 有关《题西林壁》课堂教学片段评析范文
  37. 企业工作自查报告模板
  38. 赵翼字耘松阳湖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39. 霸气的励志语录
  40. 《我喜欢的鸟》说课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