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的优秀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5 21:56:37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

简陋 弘扬 腰缠万贯 解囊相助 癌症 保留 穷困 一贫如洗 镭 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 (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五、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 (句子):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句子: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 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句子: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 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大公无私、伟大……)

(2)用赞美的语气读课文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七、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

拓展阅读

1、峡之秋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

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自由读,然后汇报。

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

(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

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

生:我从“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

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

生:我感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

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露水啊!

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

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

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

生:明净

生:绿叶金实

生:明丽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师:对呀,老师觉得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你们听……

播放笛子独奏《峡情》

师: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段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

学生自读

指名读,评读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些什么?

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

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读后面个时间段,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

学习自学,然后汇报。在汇报的同时,把音乐素养与语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段后的真实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中午:

生:我从“翻滚着、呼啸着”想到了龙。

生:我感觉中午的峡很热烈,就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豪迈,奔放。

生:我想起了邓老师过我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下午:

生:黄昏到了,一切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读得平静而轻缓,就像课文中那句“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

生:刚才听他读这一段,我有一种感觉,我好像在听吹箫,那么轻,那么悠扬。

生:我听过葫芦丝,也挺像这种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盘萨斯演奏曲,面有首《回家》非常好听,黄昏到了,最能够想起家,最怀念家乡。

生:我想起了八册的时候邓老师我们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师:你们能举一反,这是学习语文的窍门,恭喜你们找到了这把钥匙。这段确实是有点舒缓而轻柔,但是有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在课文中去看看!

生:老师你说得对,长江在黄昏时候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读的时候应该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要很快活的样子。

夜:

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觉到峡到了夜,是那么宁静,我好想抱着长江,给他唱首《摇篮曲》。(众笑)

师:是啊,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

生:他想看他的妈妈还在不在。

生:(指着前面那位同学说)他还想听他的妈妈给他唱摇篮曲。(众大笑)

师:可是长江到了夜是个很乖的孩子啊,他会像他妈妈哭闹吗?

生:不会。

生:他想让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故事。

师:对呀,我们一起来当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月亮的故事好吗?

师:你看啊,秋天的峡真的是多才多艺呵!既会吹笛子,还会吹箫,吹萨斯,吹葫芦丝,演奏交响曲,还能和我们唱唱《摇篮曲》,讲讲故事;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峡的秋天充满了……

生:成熟的秋的气息。

师:对,成熟的峡的秋天。那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呢?

生:成熟的

生:中年

师:因为,这一天,正是……

生:中秋。

师:用比较坦然、欣赏的语调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画峡的秋天。

生:我想用竖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峡情》。

生:我想唱《长江之歌》。

师:呵,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我这儿准备了一首《长江之歌》,大家一起来听听。

课堂在“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歌声中结束。

2、峡之秋

佚名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1、了解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

3、《乡下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细腻、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朗读理解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是说“吸引”,这句话是说乡下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的美。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家“迷”“独特”的美。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家迷、独特之美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并且说说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主读文

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家独特、迷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以下两个学点进行。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和“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学环节的只是一个预,实际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理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还是小河,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学习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划。

4.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4、峡之秋

班级 科目 课题 课型 课时

五〈1〉班 语文 峡之秋 自读课文 2课时

1、通过齐读、默读、自由读、选择读等多种读法,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3、理解一天当中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了解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对峡做总体上的了解。

2、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峡图片。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长江吗?领略过长江峡的美吗?无论你们有没有去过长江,相信你们都知道,是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长江峡,那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同学们愿不愿意跟文老师一起走进峡,共同领略峡之秋的神韵呢?”(板书:峡之秋)

如果有学生去过峡并有诉说的欲望的话,可以请一个代表做简单的介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

2、学生展示课前利用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峡的有关资料或图片。

3、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悟美。

学生齐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秋”。

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悟峡之秋的美丽。

4、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感觉最美丽的一段。

学生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峡之秋的美感。

说出喜欢这一段的原因。

5、带着以下问题自由阅读课文。(课件展示阅读要求)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作?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你愿意拍下峡哪一幅风景?为什么?(过程中指导修辞手法的运用)

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小组交流)

6、下课前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早晨:

中午:

下午:

夜:

第二课时

1、理解一天当中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通过齐读、默读、自由读、选择读等多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重、难点:

1、理解一天当中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1、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课文描写了一天中峡的哪些特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说。(反复朗读重点语句)

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峡的宁静之感。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事先从家带来的景物照片。会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

4、学生回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谈谈峡的秋天给自己的总体感觉。

老师做总结--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世界处处充满美。

5、以朗读课文结束课。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5、峡之秋

一。课前交流。

自我介绍,知道我姓氏之后,你们怎么称呼我?感觉很亲切,今天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学生。在这我可告诉你们个小秘密,20年前的我和你们一样,也是这所中心校的一名小学生呢?所以我们是名副其实的校友哦,你们现在还可以称呼我什么?今天我旧地重游,并且再一次跨入母校的课堂,你们谁能找个词来形容一下我此时的心情?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么聪明,把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形容的如此恰当,那我也来揣测下你们,看我说的对不对?你们都很喜欢旅游,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对吗?但有个地方你们迄今为止没有去过,那就是中国的十大旅游胜地之一长江峡。我猜的对不对?不要紧,我也没有去过,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方纪一起去“神游”一番金秋的峡。(板书课题,)

一起读读课题。(齐读)多好的题目啊,简单的四个字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检查预习

课下同学们都搜集过峡的相关资料了,谁来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峡?

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搜集资料、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峡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找个词来形容下?

你们用了那么多美妙的词语来形容峡,可见峡景色确实是丽无比,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峡景色的?哪些词语显示了是按照时间顺序?(注意了写作顺序,文章就会显得很有条理)

四、合作交流

现在我们就随着作家一起去峡旅游了,我们真的来到了峡,看到了那的山,那的水,那的树,月光,那的一切,此时你带了相机,你最想拍下秋天峡的什么景物?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找找看,找出来后就把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提起笔来。把你喜欢它拍它的理由写在一边,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这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老师说明白了吗?开始吧

师**)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喜欢的句子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这叫会读书。

五,品读体验

师:通过刚才的静思默想,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对了,带相机了没有?你的眼睛就是级的摄相机,谁来说,在峡你最想把什么拍下来??

生:我喜欢拍橘柚树。

指导书写“橘”字

师:是呀,橘柚树是峡秋天一道独特的风景。

师:真是会取景的小摄影师,能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师:我知道有很多小摄影师也拍了橘柚树,但和这位拍的橘柚树不一样?谁来说?(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描写了橘柚树?)

生读第二段。

师:同样是写橘柚树,比较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段通过橘柚树的叶与果实的变化来体现峡秋天成熟的气息,第二段侧重写橘柚树上的露水、阳光,体现峡秋天早晨的明丽。)(随文板书:明丽)

③ 小结:同样的景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体现出来的特点也就不一样。

(2)“长江”

① 生读相关句子,谈感受,补充。

② 还有谁拍到了和他不一样的长江?你找到了吗?(学生找句子,汇报)

对比句子。

◆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自己小声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学生的发现:比如当学生讲到我发现了长江变化很大,中午热烈,下午平静,夜晚宁静,老师点拨:对啊,长江气象万千,变化多端;当学生讲到我发现作者第一,二句用了比喻的手法,第句用了拟的手法,写出了长江的变化,此时师点拨:是啊,同样写长江,巧用修辞手法,就能凸显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候的不同特点)

C、长江的这些特点,中午的热烈,下午的平静,夜晚的宁静,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四、五自然段,争取把这些特点读出来,老师有个经验,可以把书读好,想不想知道?

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放进课文中,像自己真的到了那看到了那的景物似的,边读边想像,看脑子出现了什么画面,也就是“过电影”。注意:把你感受写在脸上,把你的体会融进你的声音

(生练读)

③ 指导“中午”的长江。

A、长江中午的热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指名读。

B、评读。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建议?(你觉得好在哪

你觉得哪些词语重读更能突出长江的热烈?

师抓住“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等重点词进行指导。

再次指名读。

C、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长江的热烈吧。(齐读。)

(3)① 如果说中午的长江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帅小伙子的话,那么,下午长江就是一位??夜晚的长江就好像一位????

(温柔文静的姑娘,沉睡的婴儿)

下午的峡——这位文静的女孩可是很有耐心的,她来的早去的迟,爱美的她披着什么而来?谁用相机捕捉到了??

生找描写雾的句子。

▲雾中的长江是这样的平静而朦胧,能谁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种朦胧、轻柔的感觉,你能把它读得轻些、慢些吗?

夜终于来了,喜欢拍峡夜景的同学,你拍到了什么?

B、指导“渔火”、“灯标”。

生读句子,谈感受,补充。(指名读)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多像长江那朦胧的睡眼呀,

师:夜晚的峡是如此寂静,长江沉沉欲睡了,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声音告诉大家?

生:轻轻的,舒缓的(读)(▲把它读得轻些,慢些,不要打扰了这夜色的宁静。)

师:我发现你拍的照片面,除了长江朦胧的睡眼,还有一艘驳船呢,糟糕它好像发出汽笛声了,夜晚的长江是不是不能用寂静来形容了?

(补充,以动写静的写法,可举例:《鹿寨》“空山不见,但闻语响。”王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

师:你们拍的长江夜景真美,我第一次来峡,你乐意做我的导游吗?此时,我们乘着轮船正行驶在峡之中,姗姗来迟的夜色刚刚笼罩了峡,小导游,开始介绍吧。

(你的语气轻缓,让我享受到了长江夜色的宁静)

(4)“月亮”

过渡:峡的夜景有一样景物不能不拍摄。那就是——月亮。这时候的峡尽管已是深夜,万籁俱寂,但月亮在这一段中却唱起了主角,江水睡了,月光却动了:

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这样的月色可用那个词语来形容?(有峡的月色是独特的)

师:刚才我们在峡走了一趟,拍下了不少的照片,但我们学习课文得深入课文,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的琢磨,读完了以后,你肯定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再认真仔细的读读课文第六段,注意把你读懂的地方用波浪线划划。(学生自己读)

师:好,停,你读懂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标点或者是一段话都要跟同学交流分享下,谁来?

理解,峡的月色到底独特在哪儿?

(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显得特别的皎洁,课文的词语就是“清冽”;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光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而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

3.是啊,只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吗?请自由读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

师:你们班读书的同学是谁?

推荐读。(朗读这段,要抓住月光的动作,如“连在、对比、顺着、泻到、凌空飞降、挂”,这些词突出了动中有静。月光、山脉、江水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朗读的时候要突出月光的动感,不要读得太静。)

过渡: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多么神奇美妙的峡秋天的月色啊!

六、练笔

1、随着作家我们欣赏了峡早晨的明丽,感受到了峡中午的热烈,享受到了峡下午的平静,夜晚的宁静,一次又一次的陶醉在课文如诗的语言中,都说峡“百峡江诗万首,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节小诗,想不想读?

峡的秋天是明丽的

绿叶金实 清香扑鼻

成熟的气息飘满整个峡谷

2、那么,在你们的眼峡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也动手写上一节小诗。请你抓住峡秋天某一个时间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景物展开来写

3、生练写,师**指导。

4、交流小诗

总结:多美的语言啊!如果把同学们刚才所写的连在一起,就是一首描写峡秋天的绝妙好诗。

七、 拓展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同感受着方纪先生笔下峡秋天的丰富与美丽。回家之后,做两件事

A.请阅读与峡相关的诗文,如郦道元的《峡》、刘白羽的《长江日》、余秋雨的《峡》。

B.当好小导游,做个孝顺的孩子,领着父母一起游览下峡秋天美丽的景色。

这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各位同学。

点击查看更多《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的优秀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8236.html

热门阅读

  1. 竞选班长优秀发言稿范文
  2. 最新秋期开学典礼发言稿
  3. 有关鹤岗市小学校本研修总结表彰会报道
  4. 201年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短信大全
  5. 201年夏至给客户的节日祝福短信大全
  6. 关于大学生的实践报告参考
  7. 冬夜的呢喃散文
  8. 最新小年夜朋友圈祝福语
  9. 圆的教案设计
  10. 《小燕在家里》教学设计
  11. 201年最新公司员工结婚贺词
  12. 被泪洗过的痕诗歌欣赏
  13. 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及译文赏析
  14. 女朋友生日浪漫祝福语
  15. 李商隐《风雨》翻译赏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