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网络教学资源与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征一拍即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扩充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学生感受,开阔了师生视野。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高中语文;作用;课堂容量;课堂气氛;感受;视野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与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征一拍即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教学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运用的便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的青睐。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而网络教学资源就相当于一条河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得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从寻找变成了筛选,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高效、便捷。那么,网络教学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教学资源,扩充了课堂容量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传授的内容就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参考书上的知识展示,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得来的知识也就局限在这个范围内。新课改的实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资源便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教师与学生可以合作,共同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知识储备再多的教师,都无法与海量的网络资源相比。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大量的知识,并可以将这些知识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们就能轻松掌握,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极大扩充了课堂容量。
二、网络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安排、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导入方式。在学生活动环节,教师以前需要借助口传心记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做出指导。如今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更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活动,如歌诀的形式、动画的形式等。学生被这些新奇的方式吸引后,就会学得更轻松、有趣。就连令学生头疼的测验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润色题干、精心设计题型使其变得有趣起来。可以说,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与现实状况,选取最能吸引学生的方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看,可以听,可以直观感受,很容易调动起学习热情。网络教学资源运用得当,学生整节课都会处在期盼之中、兴奋之中,而且多样的感官刺激不易产生审美疲劳。有了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令人惊喜的。
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感受
有些课文的语言习惯等,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生无法通过文字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教师的讲解虽然很生动,但是也无法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走进”课文。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应片段。学生通过丰富的视觉感受,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了解林黛玉及其他人物的心理反应与种种感受。这样的学习具有代入感,能够产生全新的体会和感受。
四、网络教学资源,开阔了师生视野
语文是开放的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和学生主要处在学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能对社会之事有太多了解,这就容易局限语文教与学的视野。而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好能够弥补这一欠缺。开放性的网络资源,为开阔师生视野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例如,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时,总会苦于学生的见识少、走出去的机会少,以致无法对很多事物形成直观的感受。所以,布置一些作文题目后,教师会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些碎片化的感受,以此为习作提供素材。可见,教师作文题目的拟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实践活动花费了学生很多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由于对世界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没有生动的刻画和深刻的体会,所以作文显得空洞无物。然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全方位感受,让学生对世界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格局和格调。当前,虽然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参差不齐,但是网络教学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教育眼光和专业素养,认真筛选网络教学资源,并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为自己所用,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夏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网络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3]张蔚蔚.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拓展阅读
1、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论文
【摘 要】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同时网络环境的强大交互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空间。
二十一世纪的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网络环境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环境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网络环境也同样影响着这个时代的学生,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与网络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真实反应现实生活的作文教学是不可能对此漠不关心的,实践证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同时网络环境的强大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空间。
一、在线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平时学生订阅各种作文报纸、杂志,以汲取写作营养,但对于网络来说,报纸、杂志仅仅是一条条小河,网络则是*大海。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从内容来看,网络信息资源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跨地域、跨语种等特点,一改传统文本信息单一的面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从效用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时效性。所有这些特点和优势,构成了网络迷人的风采。因此,我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扩大阅读面,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在指导作文《多彩泉州》,上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网络,让同学在线阅读有关泉州景点的文章,查找泉州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边观看图文音像资料,边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然后我带领同学们到泉州去参观、游览,他们兴趣盎然,很多学生叫出了泉州各种景点的名字。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参与,把现实生活的场景搬进了课堂,清清楚楚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了明确地观察和描写对象,并且有了感性认识,使教有所凭,写有其景;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诱发了写作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们甚至从网上下载图片与文字相配,交给我一份图文并茂的作文,正所谓:“给我一次充分发挥的机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下载资料,获取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往往为材料所困,尤其像说明文的写作,例如学生要写一篇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说明文,常常苦于难以找到相关的资料,因而无从下笔。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了有大量的介绍动物和植物的信息资源,有文字资料,有图片资料,甚至还有声音和动画。通过上网查询写作的相关资源,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要说明的对象,而且通过对资源的选择,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作就不愁了。
学生上网查资料、读文章、欣赏词句、片段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储存起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梳理,建立资料库,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储存。一是视频图片库,主要内容为网上下载的和平时班级存入的图片和视频;二是记事库,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周围的人和事或网上的一些信息,记录时要求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三是文字素材库,从网上汲取的一些名句、好段、好篇,分别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分类归档。
三、在线作文,师生共同评改
学生确定了作文的主题,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布局,并可以快速的把想好的话通过键盘打在屏幕上,形之于文字,形成完整的文章。在网络环境下利用WORD写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用WORD内的文字修改工具辅助自我修改,非常方便,*不会影响卷面的整洁。
作文写好后,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计算机评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有时在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中对学生操机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评改;有时将有代表性的作文从网络上发送到学生机上,显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进行修改,实现多向的实时交流,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网上发布,实施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可送出或接收电子邮件,可以和别人建立联系互相索取,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还可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把学生辛辛苦苦,并通过各种途径修改后作出的文章装入网页,然后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上传,把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共享。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经常进行网上写作,网上投稿,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实行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搜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所以说,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一定会丰厚的收获。
2、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人们可以对各行业进行艺术创作,想象力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小学生是想象力刚刚启蒙的阶段,就写作而言,写作为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广的平台。在小学语文作文中,让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小学生在启蒙阶段想象力的培养就能够得到锻炼,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也亟待改进,需要充分培养其想象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正处于活跃期,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通过培养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提高写作水平。小学生通过写作,会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进行联想,通过写作的手段将其记录下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通过教师、家长的适当鼓励,能够让他们喜欢写作,继而写出更好、更优秀的作文。其次,培养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是学生个*化的展示,学生在对待每一个作文题目时,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学生在写“我的”时,横线上补充的内容可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能是“小猫”“小*”等,不同的学生对待上述作文题目都有着自己的判断,不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此外,培养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很多实践表明,语文作文中想象力元素的加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无论是写作还是作文,这些都是需要日常生活的积累,简言之,学生所写出来的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缩影,是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学生通过想象能力的发挥,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加以创作,让作品既能够不脱离现实生活,又能与想象力相融合,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在传统语文作文写作模式中,由于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弱不经教师点播,在写作当中,很容易出现词穷的现象,这种现象,最常见于***当中,然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写作的流畅*、连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思路枯竭、语言贫乏现象的出现,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提高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对外界事物会产生好奇心理,但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外界食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前,绝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所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正是由于家长这种过分的溺爱,学生能够和外界食物接触的机会不多,特别是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能够*完成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在生活中缺乏*锻炼的机会,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阻碍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想象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小学生需要不断接触生活,并了解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较少,且不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其想象能力正处于未开发状态,需要教师、家长等的帮助。对此,首先,小学生可以多参加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多和外界事物接触,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让学生观察形形**的景*、景物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每次在学生参加完社会实践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对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记录下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现有的写作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作。此外,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规定学生在每个月或每个学期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本,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学生也可以通过作文反问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秀作品,借鉴他人的经验,以利于自己的创作。
当前,在小学义务教育当中,“填鸭式”教学仍旧是教学的主流模式,学生、教师、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原本应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反倒成立知识的载体,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如何提高分数上面。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供学生写作主题的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不少教师还会为学生提供写作思路,很多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看不出学生的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赖的心理,遇到作文写作,便会求助于教师讲解。
然而,学生的想象力与自由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培养学生在语文作文中想象力能力的过程中,自由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在写作当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然后慢慢扩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活跃的时期,需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写作水平,为今后各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我在书本中学到了语文作文900字初中初一作文
语文,何也?自是指语言文学。在我看来,无论人身处何处,都离不开语文。从牙牙学语的那一刻起,到吃饭、交谈,我们都在使用语文。说话,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但是有些人说话粗俗,而有些人却掌握到了说话的艺术。我就属于后者。 我自幼便不多言语,但是却喜欢读书。一本好书在手,足使我通宵达旦,手不释卷地去读它。
何也?不为别的,只是羡慕。我羡慕作者的语文功底,只消耗点笔墨,一篇珠机满盘词句警人的文章便呈现于眼前了。那优美的文段,独特的风格读起来*满口,回想起,仍是唇齿留香。没错,这就是语文,这就是它的魅力,它的风格。因此,我能从中获益最多的方式就是读书。 前面已述说了语文的妙处,而我只不过是感叹而已,并非真正领悟到它的内涵。
我曾经在公开场合讲话时吞吞吐吐,面红耳赤;曾经面对一大摊空白的作文稿纸欲哭无泪。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语文的不熟悉、不理解、不会运用造成的。而当我走进书籍的海洋时,这一切全部都变了。刚开始,我只是阅读一些小文章、小习作,懂得了写作文的一些方式与方法,能够顺利完成一篇普通的、表意清晰的文章。接着我开始接触一些高水平的文章,努力分析他们的写作手法与修辞方式。我发现,一篇好的文章有时候不在于词句的华丽,套式的老板,而在于你是否把心放在了你的作文里,是否表达出了你的真情实感。同时,格调也要经常换,否则会显得很呆板,让人觉得生厌。 书读得多了,我也开始进行评价。
对于我而言,我很讨厌那种充满了陈腐老套的说教的文章,因为没一点新意可言。我喜欢中国的诗仙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爽;喜欢女词人李清照那“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伤叹;喜欢《红楼梦》中“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的悲剧;喜欢讽刺家马克·吐温笔下哈克·贝利的“去他那无聊的天堂”的幽默。俗话说,“书读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虽不敢在老先生面前称神,可是经过三年日积月累的读书后,我的作文曾不止一次被登在各级刊物上。
当然,语文不止作文,但是写多了,读多了,分析多了,我自然能说了。我可以一丝不苟地清楚地述说我的观点,也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据理力争,勇敢且流利地发表演说。当然,我没有刘心武、易中天先生能说会道,还有因为读书没有他们多,所以,我还会再去努力!以上就是我这位腹中乏墨之人从书中所学到的语文,也许还不足以让各位鉴赏,但是我坚信,书籍是语文的体现,我已从中吸取了不少精华,在以后的文学成绩上,我要再接再厉!
4、我在山林中学到了语文作文500字初中初一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又一个春天来到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姑娘来了……
我约了伙伴,来到一片流翠泻玉的山林中。我们的闯入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无数的鸟鸣响彻耳畔,带来无法言传的愉悦。我们的心贴近了自然!
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教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让我感觉每天过的是那么乏味,无趣。可我哪里知道,这里的天籁之音是*不能描摹真切的。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用装着感伤的心怀,抒写凋零的红花,哪知山林中柔软的泥土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曾经无数次为自由而歌,为幸福而颂,却从未知此细心的聆听自然。鸟雀归巢时,母鸟喂雏鸟漏出的温馨;蚂蚁共同奋斗,搬运食物时表现出的顽强与团结;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一切的一切又岂能是简简单单地从课文中领会得到的?即使是生花妙笔,也未能诠释自然的奥秘。
如果没有那一次出游,那一次“胆大包天”的举动,我不会如此兴奋,如此快慰地用行云般的文笔写出让我激动按捺不住的文字:“在莽莽山林中,在我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我发现了许多,我用最纯净的心领悟带这句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谁敢否认:语文源于生活。
初一:黑糖玛琪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1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