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生死夜》公开课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7 12:02:41

《印度洋上生死夜》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下两个"抽搐"的不同意思。

3、通过教学,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在生死关头将自身以及妻子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一、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主要检查同学是否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学习生词

1、这一环节参插在第二流程中进行。

2、读准“猝、搐”的读音。

3、掌握生字“臾”的笔顺。

4、理解“猝不及防、须臾”的意思,尤其能结合上下文体会两个"抽搐"的不同意思。

5、描红、临写放在第二流程后进行。

四、看图说话

1、找出课文插图与文中那一节相对应。

2、默读第五节,说说图意,内容包括事情的四要素。

五、体会中心

1、灯语的内容是什么?

2、此时,皮埃尔除了在打灯语,还在干什么?

3、此时,皮埃尔的心情怎样?

4、学到这儿,你想对皮埃尔说什么?

5、在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皮埃尔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皮埃尔得知事情结果后的思想感情。

六、感情朗读

1、选择1至两个令你感动的片段读一读。

2、指名感情朗读片段。

七、练笔升华

1、结合上文,补充省略号中的话。

“亲爱的,原谅我……”

2、简要交流。

八、赠送名言

拓展阅读

1、乌鸦喝水

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程标准实验科书语文(人版)一年级下册第19。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大多听过。

学重点】

在学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指导学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实践活动,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质疑问难,掘学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的个性,重视学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的发展。注重学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并背诵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学流程】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学习兴趣,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读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文读通顺。

3.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自我评价朗读。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在读中熟悉文,理解文,使学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根据学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学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2)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

(3)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学重点,根据学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后把学过的字放进句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bàn

zhǎo

19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

后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堂中创了学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学通常是师演示,让学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了让学在自读文的基础,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学在读一读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小学语文三年级

一、 背景

时:两

前准备:

1、学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字,会写7个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材分析

这篇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1、让学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动。

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学过程

(一)、导入新: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参照百图片:“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 百搜索图片地址: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动。

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让学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搜索图片:

(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五)、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3、小学语文三年级

1、认识12个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文。理解文内容,培养学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第一

一、激趣引入,揭示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嬉戏,让学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题。

二、初读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字,并纠正读音。火车选读带拼音的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字词,全班读。

4、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文,读中感悟。

1、读文,边读边想: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

一、复习,引入新

认读字。回忆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

1、认读带拼音的词,再认读没拼音的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点击查看更多《印度洋上生死夜》公开课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0725.html

热门阅读

  1. 剧本教学四部曲分别是什么
  2. 用迫在眉睫造句
  3. 爱岗不一样的规则演讲稿
  4. 正规的人员借用劳务合同
  5. 《加一加》教案
  6. 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美文
  7. 圣诞节送花祝福语精选
  8. 关于餐饮托管合同协议范本
  9. 201喜得贵子短信祝福语
  10. 201新年元旦的祝福语精选
  11. 卫生工作表态的发言稿
  12. 201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微信祝福语
  13.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400字
  14. 201年最新世界环境日微信祝福语
  15. 毕业实习报告范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