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游》
周穆王名字叫姬满,父亲是周昭王,母亲是房太后。昭王南巡耐死在途中,就立了穆王为周朝的国君。当时穆王已经五十岁了,他在位五十四年,一共活了一百零四岁。
穆王年轻时就喜欢修炼成仙的道术,比他的父亲还喜欢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常常幻想着学黄帝那样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
那时从西方极远的国度,来了一个变戏法的人,叫做化人。这人本领很大,能够在火焰中来去自如,毫发不伤,能站在半空中不掉下来,能把一座城市从东方搬到西方,又能毫无阻挡地穿墙进壁等等。
穆王极其敬佩化人的本领,几乎把他看成是天神下凡,无微不至地招待他。可是这个古怪的化人,对于那些华丽的卧室、精美的佳肴、动听的音乐、娇艳的美女等等,一点也没有兴趣,在他看来,人间的东西都太鄙陋了。
一天,他邀请穆王到他那里玩玩,好奇的穆王就答应了。
化人伸出自己的一只衣袖,让穆王拉住了,然后腾空上升,一直到了半天云里,才停止下来。穆王由化人导引着,走到他住居的宫殿。化人的宫殿真是金碧辉煌,庄严华丽,到处装饰着璀璨的珍珠和温润的美玉。看到这样的宫殿,再和自己的比一比,穆王觉得十分惭愧。
后来化人又请穆王再到一处,没有别的东西,只看见各种各样美丽的光影和色彩,把眼睛都看花了。又听见各种各样的音乐,把心思都震荡得迷乱了。这些色彩和音乐都非人间所有。
穆王不敢久留,请求化人带他回去,化人甩手把穆王一推,穆王就从半空中坠落下来,一下子就醒了。张开眼睛一看,原来还好端端地坐在宫殿上,左右的侍从都是刚才见过的那些人,案上刚斟的酒里还冒着小泡沫,才端上的菜正冒着热气。穆王问侍从自己刚才在哪里?侍从们都十分惶恐,说天子并没到哪里去,只不过打了一个盹。
旁边坐着的化人也说,我和您只是去仙界神游了一趟,实际上身体并没有移动。
这一来更惹得穆王游兴大发,心想神游都这么有趣,那么真到各处去游玩一下,岂不是更有趣。于是就想敖法黄帝,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
穆王遍寻天下好马和驾车者。这时,有一个叫造父的人,献给穆王八匹骏马。这八匹马来历不凡,它们原来是夸父山上的野马,是武王伐纣定了天下后,放在夸父山的战马的后代子孙,所以在野性中还保留着祖先的英武气概。
造父在夸父山捕获了它们,加以驯养并且给它们取了名字,分别是:骅骝、绿耳、赤骥、白牺、渠黄、逾辉、盗骊、山子。它们有的奔跑起来能足不践土,有的则比飞鸟还快,有的一个晚上能跑万里,有的背上还生有翅膀,能在天空飞行等等。
造父把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以后,周穆王就叫人把这些马在东海岛的龙川附近养着。那里有一种草,名叫“龙刍”,普通马吃了这种草,一天都可望跑一千里,更何况神奇的骏马。古语说“一株龙刍,化为龙驹”,就是指东海岛的这种神奇的草而言的。
造父不但善于养马,还善于驾马。他的驾车本领,是从他的老师泰豆那里学来的。泰豆先在空地上竖立了一些木桩,木桩与木桩之间的距离,刚刚能放下一只脚,泰豆就叫造父在这些木桩之间穿花似的或走或跑,或来或往,要做到完全
不摔倒甚至连触都不触动它们一下。造父学了三天,就学会了。泰豆自愧不如,将自己的绝技——驾驭八匹骏马的车,也传授给了造父。
从此穆王坐着八匹骏马拉的车,由当时最有名的驭手造父驾车,到各地游玩。在路上,穆王得到一只白狐狸一只黑貉子,用它们祭祀了河神。
英俊的穆王欲周游天下,命人驾着八匹骏马,带着随从,向东进发。至孟津,渡黄河,沿太行山西麓向北**,直达阴山脚下;转而长途西行,绕河套,溯河源,登上祁连山;再西行数千里,来到西*之国、西方的极地——昆仑。当他的车驶到弱水时,河里的鱼、龟、鳄鱼等自动为他搭起了浮桥。接着穆王登上了昆仑山,在天界的瑶池上拜见了西*。高贵尊荣,容貌绝世。穆王手持白圭玄壁,而且为了表示友好,赠送白色丝绦一百匹、彩色丝绦一百匹。
*娘娘再三拜谢,接受了礼物。因为早已知道穆王要来,*娘娘早就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盛情地款待了穆王。一时间,鼓乐齐鸣,歌女们跳起了动人的舞蹈。喝的是蜂山石缝中的甘泉,吃的是玉树上的果实。在酒席上,西*唱道:“天上飘着悠悠白云,道路啊漫长得无穷无尽。无数的高山大河把我们阻隔,从此一别将难通音信。然而你将长生不老,相信以后还能重逢。”
穆王唱和说:“找回到神州故土以后,将使华夏各国都能和睦相处,使万民都过上平等富足的生活,到那时我会再来看望你。不会过三年时间,我就会再来到你的郊野看望你。”
*娘娘说:“自从我来到西方国土,就居住在这荒郊野外。和老虎豹子为伴,和乌鸦喜鹊共处。我恪守着为善之道,因为我是天帝的女儿呀。但是为什么百姓却要和你相分离呢?在一阵阵喧闹的鼓乐声中,我的心情却起伏荡漾。百姓的子孙后代,只有寄希望于青天了。”
歌声真挚,琴声悠扬,周穆王也落下了几滴惜别之泪。
辞别了*娘娘,周穆王就登上日落之处的弁兹山。把和*娘娘的会见记录下来,铭刻在弁兹山的石头上。石刻竖立在一棵大槐树旁边,题额为“西*之山”。
*娘娘和周穆天子在这美丽的天山脚下演绎了一场缠绵隽永的爱情故事。但是,和天下所有悲情故事的结局一样,多情终为薄情负。穆天子口口声声答应*一定会回来迎娶她,结果却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再没了音讯,害得*娘娘在瑶池边望穿秋水,饮恨终生。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的这首爱情挽歌:“瑶池阿姆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也许是因为*娘娘因怀恨穆王的负情而嫉妒天下所有的男欢女爱,所以才会如此狠毒地拆散《天仙醌》里的董永和七仙女,用银河隔断相爱的牛郎和织女。总之是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后来祭父从郑圃赶来拜见穆王,报告说徐偃*作乱。穆王急忙回到国里平复了战乱。过了三年,穆王又出行于原野,到了山西的雷首山和太行山,然后又回到周朝的都城镐京。当时令尹喜已经跋涉过流沙和草地到了终南山之北,周穆王也追随着他走过的路,请来了隐士尹辄、杜冲,他俩都住在草地树上搭的屋子里,周穆王也来和他们同住,他们的住处被称为“楼观”。后来祭父从郑圃赶来拜见穆王,报告说徐偃*作乱,穆王才又回到国里平复了作乱,使社稷平安。穆王登昆仑山时,喝的是蜂山石缝中的甘泉,吃的是玉树上的果实,又登上西*居住的昆仑山,全部得到了腾云飞升的道术。他之所以还以凡人的形象在世间出现,是想现身说道,告诉人们修炼的结果。何况穆王喝的是玉石制成的膏浆,吃的昆仑山上的甜雪,还有素莲、黑枣、碧藕、白桔等仙果,怎能不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呢?
拓展阅读
1、中国神话故事改编优秀作文五年级
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大大的蛋。
有一天这颗蛋突然爆炸了,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说的宇宙大爆炸,爆炸以后蹦出来了一个巨人,他叫盘古。由于爆炸温度太高,盘古只能蜷缩在一起,于是就变成了地球。
一段时间后,地球上的生物繁衍并且进化,有一种生物进化成了人。又过了一段时间来到了古代,有一个叫马良的小孩。他用他的神笔在天上画了10个太阳闹得天上不得安宁,河水干枯了,庄家枯萎了,人们渴*……
就在这时自己叫出后?去射下九个后?照做了,可谁知后?第件划破了天空,又一场大灾难降临,这时天上又有一位*下凡,她就是女娲,女娲在山上找到了七采石,练成一种药,飞到天上去补,补完过后天下太平了。
又过了几年有一个叫夸父的巨人诞生了,夸父看见了火红的太阳又亮又暖和,就下定决心要追上太阳,跑累了就喝河里的水,这哪够,只见太阳向东边回去,眼看还有十几公里,就要到东海,夸父体力不支,倒在了寓公的门口。
寓公下定决心要移山,可是挖到一半时山下蹦出来一个蛇精和一个蝎子精,还好,愚公在他家门口中了七颗葫芦,七颗葫芦变成七个葫芦娃打跑了蛇精和蝎子。
七个葫芦娃准备出国旅游,可是由于身高的原因,他们被评为七个小矮人在森林里面居住。
小矮人在房子门前种了一颗苹果树,他们死后苹果树长大了,一个叫牛顿的人来到了苹果树下,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
2、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释 义
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在于谦*的时期,在外地*或京官奉差外出,便趁机搜刮一些民财和土特产,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以便为自己的升官创造条件。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写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准备动身。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于谦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呢!”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
“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朝中大臣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历把这件事称为“夺门之变”。不久,明代宗去世。
明英宗复位后,因为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就有气,再加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的罪名,将其杀害。
于谦生前曾写有一首七绝《入京》:“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阊阎话短长。”后来,人们根据他的品格,从中概括出“两袖清风”的成语。
哲 理
“清风”强调的是廉洁。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于谦的“两袖清风”品格十分珍贵,就会成为广大人民渴望*清明、公仆清正的寄托,成为与那些*贪官相对比的鲜明对照。
3、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 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历史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极了但凡是人谁能不喜欢,何罪之有?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抗拒美好东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但是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一种诱-惑的时候,人们面对诱-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诱-惑在大禹这样的人面前马上就变成了一座警钟,立刻让他联想到“亡国”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无道者商纣王那里,诱-惑就成了一把利剑,一让他亡了国,二要了他的命。 历史之鉴使人警醒,虽历经上下五千年其教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犹在眼前。
4、《钱王射潮》神话故事赏析
钱塘江的钱塘潮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争相观看的景观,但在很久以前,它曾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下面这则神话,真实记录了古代人抵抗潮水的史实。
钱塘江的潮水总是非常凶猛,潮头很高,两岸的堤坝经常被冲坏,一年到头总是需要修修补补。居住在两岸的人民为了阻挡潮水,可谓煞费苦心,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仍然没有很好的效果。
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叫钱瑀的人统治着江浙一带,因其勇猛无比,人们都称他为钱王。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各项事情都做得顺顺当当,有声有色,但钱塘江却令他头痛不已。潮水一天来两次,每次大堤刚修好,浪头就将大堤冲得七零八落,根本没有办法把海堤修筑起来。
钱王手下的人只好报告钱王说:“钱塘江里的潮神总跟我们作对,每次等到我们辛辛苦苦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施展法术,兴风作浪,鼓起潮头,把我们的海堤给冲坍了。这个海堤我们还是不修了吧,修来修去,白费力气。”
钱王听了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如此可恶的家伙,你们为什么不把他拖上来给宰了?”
手下人慌忙解释道:“大王,我们没办法杀他。您想想,他是个潮神,住在大海里面,跟海龙王在一起哩!我们没法去找他。而等到他出现的时候,他总是翻起潮水,波浪滔天。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人,既看不到他,更没办法捉拿他。哪怕坐着铁打的船,载着一万名官兵去杀他,只要一碰到潮头,也会给吞没了的。”
钱王听了更加生气,大吼道:“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制伏他,而任由这个小小的潮神胡作非为吗?”
之后,钱王静下来,仔细想了一想,说道:“好吧,我自己去降伏他好了。到八月十八这一天,给我聚集一万名弓箭手到江边,我倒要看看这个潮神到底有多厉害。”
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这一天的潮头最高,水势更是排山倒海。这一天,潮神一定会骑着白马跑在潮头上面。
八月十八日到了,钱瑀在钱塘江边搭起了一作高台,一大早就到台上观看动静,等待潮神到来。可是,不知为什么,从当地挑选出来的一万名精锐的弓箭手,却没有一下子全部到来,令人恼火。钱瑀自然很生气,就令人传他的口令,要求弓箭手必须尽快赶来,否则按军法处置。
这时,他手下的一名将军,前来禀告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边来时,要经过一作山。这个地方山路十分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经过,弓箭手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过,因此来得晚了。”
钱瑀是个急性子,一听说这事,立刻骑上马就向那作山奔去。到了山前一看,果然如此。钱瑀走到山顶向四下观望了一下,只见这山的南半边有条裂缝。于是他把两只脚踩在山的裂缝处,用力一蹬。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这山竟然给他一下蹬开了,中间出现了一条宽宽的道路。那些将士在山下欢呼起来。没多久,所有弓箭手就都通过这条大路,到江边聚齐了。
钱王再次来到江边台上的时候,一万名精兵早就排好阵势,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
钱江沿岸的百姓,受尽了潮水灾害,听说今天钱王要射杀潮神,个个都欢呼雀跃,争着观战助威,真是家家闭户,人人出动,几十里长的江岸,黑压压地挤满了人。眼看时辰快到了,钱瑀双手叉腰,对着江水大声喝道:“喂,潮神,你听好了!如果你答应今后不再兴风作浪,冲垮堤岸,危害百姓,我就放你一马,饶你不死。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了!”钱瑀的声音很大,人们听得一清二楚。
岸上的百姓和弓箭手听了,都欢呼起来,欢呼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大家神色紧张地面对江水观看动静。
可是,狂妄自大的潮神并没有理睬钱瑀的告诫。一会儿,江海相接的远处有一条白线在飞速滚来,白线越来越快,越来越猛,浪头越来越高,等到近时,巨浪翻滚着直向钱瑀所在的高台冲来。
钱瑀忙大喊一声:“放箭!”话音一落,岸上万箭齐发,直射潮头。围观的百姓们跺脚拍掌,大声呐喊助威。一万支箭射出了,接着又是一万支箭,霎时间,箭像雨点一般射向浪头。
在万箭齐发的强大威力下,潮头竟然不能再向岸边移动半步,刚才那气势汹汹的架势,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钱瑀绝不给潮神喘息的机会,又下令:“追射!”
一时间,又是万箭齐发,那潮神这时才知道钱瑀的厉害,只得弯弯曲曲地向西南逃去,消失在天水尽头。
人们在钱王站立的台子处建成了六和塔,而钱塘江的潮水只要一到六和塔边就会成为强弩之末,没有更大的冲劲了。而在六和塔前,江水弯弯曲曲地向前流,像个“之”字,所以人们又把这条江段叫做之江。
在钱瑀怒射钱塘潮之后,海堤终于得以造成。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瑀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塘”。
5、高中作文素材之人物事例:中国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派*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
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颁奖词】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四、李煜:词人皇帝
【获奖名片】皇位诚可贵,诗词价更高
1、四十年的短暂岁月,他无悔度过,有过荣华与富贵,也有过艰辛与无奈。一生的追求,永远在历史长河中定格,词人皇帝——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一帝。
2、软禁磨灭不了他的意志,苦难摧毁不了他的心趣,他用心血浇灌自己的梦想种子,终于绽放出词帝之花。
【颁奖词】
别人看来或许他只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吟诗作赋是他一生的最爱。冷落了荣华,远离了争鸣,选择与词作伴,他从未后悔。淡去金色的华表,他留下的是灿烂的诗篇。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无意,他曾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他嗣位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靡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他甚感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李煜词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力。
后主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五、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获奖名片】最美使者
1、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六十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
2、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只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样放弃一生荣华换来大汉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长风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颁奖词】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傲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漠北最美丽的剪影。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抵达京城却无缘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请求和亲,以结*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她肩负着汉匈和亲的重任,别长安,出潼关,度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抵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欢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和睦六十多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历史记载了那一段时期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墓并奉为*。她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六、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
【获奖名片】才志双全
1、在艰难里,他从不放弃,用锐利的智慧打开一道道尘封的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道道曙光。庞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华的释放,膑脚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脚步。孙膑,你的大智大勇,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指明灯。
2、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淬练过,被人世的无情锻造过,但是,只能让他越挫越勇。他用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中华文化有了围魏救赵的传奇。
【颁奖辞】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品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的传说。
孙膑是春秋时期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设计陷害他。孙膑忍受被剜去膝盖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动了齐使,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孙膑隐居在田忌幕下时就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后于“田忌赛马”后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成为齐国的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在这场战役中,孙膑运用非凡的才智屡出妙计,最终使得魏军大败,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围赵救魏”的光辉战例。后来孙膑又在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之时与庞涓斗智,使庞涓死于万箭中。孙膑因战出名,世世代代也相传他的兵法。
七、关羽:骁勇赤胆的忠义巨人
【获奖名片】忠义双全为世虎臣
1、在天下大乱之时,你奋勇而起,追随刘备,为兴复汉室,贡献一生。关云长,你是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
2、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武艺吓破曹军胆,忠义敢为万夫雄。你的勇敢热血,是中华民族赤胆忠心的魂,永远不屈屹立!你的执着信念,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将不灭永生!
【颁奖词】
智勇兼备,勇猛善战,你是武将中的神话。
万人之敌,忠义双全,你是人臣中的传奇。
手握青龙偃月刀,大喝一声,威震中华。
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关羽从不忘记自己的道义,对兄弟不弃不离。中平元年,刘备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就在其中。他们桃园结义,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一生追随刘备,不辞辛苦,随身守护。
关羽智勇双全。与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为护得皇嫂周全,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救援。当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大破敌军,威震华夏。
他忠义两全,为报曹操恩义,放他败走华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的天下大业,用自己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叙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八、岳飞:中原大地的雄师
【获奖名片】爱国英雄
1、身为一名庶民,他铭记“精忠报国”的志向;身为一国将领,他写下“抗金英雄”的传奇。他虽然被佞臣所害,死于一场**,但岳王庙前松柏常青,岳王英明永存。
2、凌云壮志,铁骨铮铮,面对敌人你勇敢地站起来,久经沙场,英勇杀敌。流言、罪名、怀疑、间离……什么都无法抹去你的赤胆忠心、爱国情怀!
【颁奖词】
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一代名将,精忠报国。他用沥泉神矛撑起半壁江山,他用热血赤诚铸就不败神话。他是奔跃在中原大地上的雄师。
岳飞是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侍母至孝,家贫力学。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从此为一生处世准则,果断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组建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大破金兀术,声势日隆,军威益壮。然而昏庸的皇帝在小人的谗言中对岳飞起了疑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一代忠将竟成为“帝国的敌人”。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岳飞及儿子岳云被害于风波亭……
岳飞虽被奸佞小人所害,但他的大智大勇与坚定的爱国报国之心,永远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
九、霍去病:横空出世的热血青年
【获奖名片】戎马一生为国建勋
1、强大的敌人没有退却他的步伐,他为国愤然杀敌;成功的名利没有遮住他的双眼,他依然视国难为己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是旷世英雄。
2、他凭借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杀敌,以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打了一场场漂亮的战役。他是汉军中的一代楷模。
【颁奖词】
眼中的冷漠是对匈奴的无畏,心中的热火是对国家的守护。直到今天热血撞你心壁的声音依旧可辨,你马踏匈奴的绝世风采依然清晰。我们为你对国家的热情而倾倒,为你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感动!
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常遭受匈奴的侵扰。匈奴几乎把以农耕为生的汉王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面对匈奴的侵犯,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率八千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后又两次率兵北征,对匈奴进行大围剿。他的惊奇出世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汉武帝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直到完工他都未去看一眼,并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志。他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度过了戎马一生。
十、苏武:茫茫大漠中最坚韧的守望者
【获奖名片】坚韧守望
1、十九年如一日,他牧羊于大漠,孤独与寂寞伴他左右,但他从没想过屈服。富贵对于他恰似过眼云烟,忠心对于他才是永恒无限。他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2、时间没有磨灭他的气节,孤独没有打败他的信念。他用七千多个**夜夜铸造了一段不朽,他用心中对祖国的忠诚激励了无数后人。
【颁奖词】
持一支旌节,心怀大汉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游走于沙漠败草之中。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的牧羊人,用勇气,用执著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歌。你的忠心成为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面对大汉与匈奴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势,汉朝派苏武出使匈奴。从虞常*私会张胜,到虞常兵变失败,毫不知情的苏武硬是被牵扯进去。但他为不失气节、不玷辱使命选择自刎。被救活后,卫律的威逼利诱都不能改变他的信念。在大窑中嚼着雪同毡毛一起**充饥。在北海边,他牧着等待生小羊的羝羊,没有粮食。他取野鼠所储存的果实充饥,但手中日夜拿着汉廷的符节,即使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也没有放下。他对大汉的忠贞令人感动,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须发尽白地回到大汉。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4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