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殇的优美散文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1:41

树殇的优美散文

小区里的一棵樱花树*,是死于去年冬天,冬眠之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当周围的同伴开始抽枝展叶时,它依然裸露着布满沧桑的身躯。

在这样嘈杂忙碌的时代,没有人去在意一棵树的死活,我也是在繁花似锦的时节,才看见它如同素描一样的骨骼,站立在一片热闹的争艳中,就像一个标本。那深褐色的枝干一下子映入眼帘时,内心被深深的震了一下,有一种情愫困住了自己,既说不出,又咽不下,死去,总是让人感到刺痛。

在冬天的冷漠里,所有的树木都是枯干的,没有了生命的迹象。只是,有的树木是外表死去了,内心里依然活着,血脉里有着勃勃的生机,只等待着春天的一触即发;有的树木则是连内心也一起死去了,死在了彻骨的深寒里,没有人知道它曾经有过怎样的挣扎,也没有人关注它是什么时候死去的,由内而外的死亡,总是这样悄无声息。我站下来,静静的看着它,脑海里出现的是它曾经不顾一切的怒放。

为一棵树的死去而悲伤,确实有点百无聊赖,那些回忆,就像是蛰伏在身体里的炸弹,一旦引发,瞬间就爆炸开来。就在这一瞬间让我想起四婆为了那棵死去的枣树,曾经放声的痛哭。声音这东西真的很神奇,竟然能穿过那么多的岁月毫无减弱,再次回想起来,还是有着声嘶力竭的穿透力。

枣树没有故事,故事是生长在四婆的院子里,那棵枣树也长在四婆的院子里,所以,故事里就有了枣树。

在我记事的时候,它已经是一棵顶着很大树冠的大树,每年都结很多的枣子,站在墙外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每当走过墙边的胡同,我们这样的小孩都会低头寻找,看看有没有被风吹落到墙外的,刮过大风的时候,就能捡到一些落在墙隅,草垛旁的枣子,那种甘甜,沾嘴就让人念念不忘,四婆家的枣子,在我心里是最甜最甜的。

四婆,就是四奶奶,她家辈分高,管她叫奶奶的人很多,叫着叫着,大家都非常默契的喊她四婆了。四婆的丈夫是个残疾军人,长的魁梧高 大,标准的山东大汉,抗日时右脚受了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不能干重活,平时在生产队里看个场院喂个牲口什么的,队长也一样给他记工分。四婆长的挺俊秀,因为不能生孩子,被第一个丈夫休了,那时候,老四家里很穷,人又是残疾,老大不小了还是光棍一条,经人撮合,两个人就开始一起过日子。 四婆过门后一直没有生育,老四也接受了这个事实,两个人你疼我爱,日子虽然清苦,倒也温暖融洽。

1962年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驻点的**,这个**虽然是城里人,但是家里孩子多,微薄的工资和稀少的粮票让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饱饭就是生活目标,可是,在那个年代,孩子多的家庭,吃饱饭谈何容易。这个**在村里住的久了,就熟悉了村里各家各户的生活情况,看到四婆和丈夫在生产队里挣不少工分,还有着残疾军人的补贴,家里又没有孩子拖累着,生活上比别人家宽松富裕很多。又见四婆这人个性爽朗,善良朴实,丈夫憨厚老实,待人真诚,这个**就动了心,想把自己的小女儿送给四婆抚养。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能吃上饱饭,那个**就找机会和四婆商量:“你们家里没有孩子,两个大人也挺孤单的,我家孩子那么多,可以送一个给你做女儿,等你们老了,也有个人在跟前指使不是?”

并且拿来女儿的照片给四婆看,小女孩当时四岁,黑白的照片上那双大大的眼睛,干净而清秀,四婆一看就喜欢上了,乡下哪里能见到这样干净可爱的女孩呢。

喜欢归喜欢,四婆并没有马上答应,担心孩子已经记事了,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了,养大了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自己岂不是白忙一场。那个**看出了四婆的心事,就指天指地的发了誓:“你就放心吧,孩子给了你们我放心,今生今世绝不会和孩子有一丁点的来往。”四婆看到这个**是真心实意的想把女儿送给自己,这才正儿八经的答应了,等那个**要回城时,就把女儿送到四婆家。

四婆非常疼爱这个孩子,给她改名字叫秋月。从此,四婆和丈夫就像得了心肝宝贝,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秋月成了村里唯一吃细面穿花衣服的女孩子,和她一起玩耍的孩子馋的眼巴巴的,心里不止一次的想“要是有个富裕的人家收养我多好,就不用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不用吃掉渣渣的玉米面窝头了。”就连做个幸福的梦,也是吃上了和秋月一样的细饼子,穿上了和秋月一样的花布衣服。

四婆家的房子是老式的草坯房,前面有着方格窗棂的小窗子,后面就是泥坯墙,即便是阳光普照,房子里也是昏暗昏暗的,村里有不少人家翻盖房子,四婆家一直都是住着老房子,她和丈夫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了秋月身上。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秋月度过了一个比别人家的孩子幸福很多的童年。四婆是舍不得说一声,舍不得骂一句,更舍不得让秋月干一点出力的活。

一年又一年,秋月长成了大姑娘,中考那年,秋月没有考上,按常规,就到生产队里干农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吃不得苦的秋月痛不欲生,看到村里有人出去干临时工,秋月就哭鼻子流泪的让四婆也给她找个地方上班,说什么也不去地里参加劳动。其实,四婆心里早就心疼的不行,看着长的水灵灵的姑娘,每天累得腰酸腿疼,四婆急的跟什么似的,一想到秋月要和自己一样在泥土地里爬一辈子,四婆就心疼的流泪了,心里千思量万思量后,就和丈夫商量:“要不让孩子认亲回城里吧,再留在身边,会害她一辈子。”

把孩子养大了,再给别人送回去,丈夫一万个不接受,也舍不得。四婆和丈夫吵过几次后, 就一个人跑进城里去找到秋月的生父,和他商量让秋月回城的事。生父一开始也是不忍心:“你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了,就是你们的孩子,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呢。”

四婆说:“我们也是舍不得,只是,不能让孩子跟着我们受苦了。”

生父拗不过,就在城里给秋月找了一份临时工作,等过几年,再想办法转正。

秋月上班后就很少回家,每次回家也只是给四婆买点礼物,放下,说几句话,当天就赶回去,从来不在那个小黑屋里过夜。尽管这样,每次秋月回家,四婆也都欢喜的就像是过年。秋月慢慢的变成了城里人,穿着时尚,热衷于打扮,每次她回家,都像是省亲的贵人,看这儿脏,看那儿也脏,那条破落的胡同,还像见到小时候的她那样亲昵,厚厚的尘土总是热情的爬上她时尚的高跟鞋,让秋月越来越无法忍受。

我们在墙外拾枣子的时候,秋月已经在城里结婚了,更是一年也不见得回家一次。每年,四婆都把枣子攒起来,晾干,再缝个布包盛了,只要村子里有人进城,四婆就抱了枣子送过去,捎给秋月,然后眼巴巴的在家等那人回来,问问秋月有没有捎回什么话,如果捎话的人说,秋月说还是家里的枣子好吃,单位里的人和家里的姐妹都爱吃,四婆就笑的跟捡了金元宝一样。

四婆哭枣树的时候,是个暮春的中午,四婆的哭声突然间的响起来,在静默的村子里传出去老远,大家不知道缘由,噼里啪啦从家里跑过去观看。那时候我已经上了初中,不再对她的枣子垂涎了,所以,枣树什么时候死的,一点也没有发觉。那棵枣树干干巴巴的竖立在院子里,从表面看不出是不是*,只是该发芽的时节没有长出新叶来。四婆就坐在枣树底下,仰着脸捶打着树干,只是哭:“你怎么就*呢,你怎么就*呢”。丈夫在她身边怎么拉也拉不起来,眼泪和鼻涕顺着四婆的脸往下淌,那张沟壑纵横的脸,比枣树的皮还要苍老许多,那双捶打枣树的手,就像枣树伸向天空的枝桠一样干枯,一声声的撕心裂肺,撕破了暮春里的所有暖意,让整个天空都有了一份悲凉。

在枣树死去的那年,四婆也逝去了,就像那棵被伐去的枣树,从村子里彻底的消失了。简单的葬礼上,大家没有看到秋月的身影。哭树,四婆是唯一的人,我不去猜测,四婆哭的是不是那棵枣树,只是想,那棵枣树肯定是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付出。每一棵树都是有心的,只是,人却不一定有。

拓展阅读

1、用生命浇灌梦中的“橄榄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很喜欢三毛的《橄榄》,记得她自己是这样评价的:“橄榄不是代表和平,那是一个人一生的追寻,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橄榄就是三毛追逐的梦想。她的一生是绚烂的。梦想的追逐与绽放,都是她生命里最华的乐章。“我做任何事都是用生命去做。”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用生命去创作的作家。

三毛的创作有着浓厚的主观意向性和“自叙传”的色彩,她把一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很自然地融进她的众多“故事”之中。在她的眼中,少女的迷茫与感伤、撒哈拉的壮阔与丽、异域风情的神秘与追求以及自己与丈夫荷西的真挚爱情都是她笔下丽动人的故事。

雨季不再来

在早年的《雨季不再来》集子中,收录了《惑》、《秋恋》、《月河》、《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等早期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不多,尚带有青春期的迷惘、阴郁、晦涩、矛盾甚至不无病态的心理投影,但它却是三毛日后从事学创作的必不可缺的“练笔”阶段。作者多愁善感的性格及其情感世界的丰富细腻、微妙敏锐,已在这些作品中初步显露出来。正如后来三毛自己所说这“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伤感;但它的确是一个过去的我,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的不同的二毛”。那个年少忧郁的女孩正在慢慢成大,直到她遇见了自己最丽爱情与撒哈拉。

生命的华彩乐章

当黄昏的落日把无边的沙漠染成凄迷的血红色,沙漠毫无顾及地涌到三毛的面前,她热情地走进了它的怀抱。迎接她的除了这广阔的大漠,还有她深爱的荷西。然而,这大漠里不仅仅拥有那迷人的神秘与丽,也还有沙漠那呜咽的悲风和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集子里,三毛用心灵抒写着异域的独特风情与自己浪漫热烈的沙漠爱情。沙漠的结婚、旅行、洗澡,一切生活内容都是她故事里的趣事。

在无尽的沙漠里,三毛快乐到当荷西的“守望的天使”;她看着热爱生命,勇于“再寻找幸福”的老艾力克和老安妮,感受着丽的人生;她为哑奴的命运而愤怒,看着哑奴的身影消失在夕阳里,“我的泪,像小河一样的流满了面颊”。

在她的笔触里,流动着的字就是一曲曲牵动人心的音乐。丽的、哀婉的、奇特的、有趣的,珍珠般缀起了她的沙漠之梦。于是,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花,没有,没有绿色的大漠上,天空在她的眼中燃烧,夜晚的星空近乎纯净,一切似乎触手可及。这是她梦中的撒哈拉啊!她挚爱的撒哈拉,她的另一个爱人!

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想起那个男孩子的爱情,想起马德里的那个雪夜,一个男孩在雪地上奔跑的身影,十八岁的荷西,一边回头,一边喊着:“Echo再见!Echo再见!”六年后的重逢,他们的爱情之花盛开在了熟悉的马德里。然而,大西洋的海水无情的湮没了她深爱的荷西。那一刻,她的世界一片黑暗。三毛坐在地上,荷西安眠在她的身边。她双手环抱着十字架,她的手指,一遍一遍轻轻划过荷西的名字,心里说着:荷西,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在逝去爱情的日子里,三毛的眼里写满了哀伤,点点滴滴,诉说着她对荷西的思念与回忆。孤单与流浪,三毛的心再也停不下来……

三毛说:“我写的都是记录性的,我只写自己的故事。”是的,故事里我们看见那个潇洒浪漫、机智风趣而又充满好奇、渴望冒险、不无任性的“我”,那个喜欢拣破烂儿的、把大笔金钱藏在枕头套里拎在手上的、自开沙漠中的“中国饭店”请荷西吃“雨”(粉丝)、甚至用指甲油给沙漠居民补牙齿的活泼的“我”,那个为荷西的死肝肠寸断的“我”,无数个“我”成了三毛的“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于是,在她的作品中,几乎每一篇中都有“我”的足迹。“我”的身影,“我”的表演,“我”的倾诉,读者在这里就可以便看见生活中真实的作家三毛。强烈的自我叙述是三毛“故事”的鲜明特色,但是,她章中的情节起伏曲折也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性。

三毛虽离开我们了,但她这朵顽强绽放在撒哈拉上的奇葩,至今还是令多少人难忘的梦里落花。告别的时候,没有太多伤痛,“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她走向了她深爱的荷西,我想,她离开的时候应该是幸福的。佛说:这样离开的孩子不会变天使。但是,在我的心里,三毛永远是最丽的天使。含着泪,却依然幸福——

2、:庙底沟遗址公园赏雪记

雪,下了一夜,早上起来,还没有停的意思,大地已经已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最喜欢赏雪的我,实在经不住诱惑,早饭后便拿起相机,一头钻进这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向离家很近的庙底沟遗址公园走去。

说起庙底沟遗址公园,就不得不说庙底沟化,庙底沟化是仰韶化的一种类型,其在历史上存在了大约1000年左右,以豫、陕、晋三省为中心,其富有特点的彩陶传播,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为了保护其遗址,在其发掘地庙底沟四周,三门峡市*斥巨资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遗址公园,公园西邻是庙底沟化遗址博物馆。庙底沟遗址公园,可谓是镶嵌在三门峡市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集休闲、娱乐与领略深厚史前化的最佳游览地。

这里一年四季景色秀。由于建设者匠心独运,园内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了品种繁多的各色植物。所以无论你那个季节过来,总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相对来说,冬季略显荒凉,但是这场雪的降临,一定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果不出我所料,当我慢慢走近她时,逐渐发现,此刻这里真是一处似仙境、又似童话般的妙世界。冬季里孤寂和荒凉的公园内,一夜过后,就像魔术师施了魔法似的,忽然变得有了灵气。

你看那一株株松,虽经大雪压迫,仍保持着巍然屹立的不屈精神,再细看那根根细长的松针,裹上白雪后,像是骏马脖颈上竖起的鬃毛,有一种威武不屈的壮质感。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此时松最好地写照。

这个季节正是腊梅花开放时候,我从公园的东门入园,就是为了路过那片腊梅园。刚进入园区,就看到路两旁盛开着金灿灿花朵的一株株腊梅,此时的腊梅花在雪絮的夹裹下,更显得晶莹透亮,像是身披羽纱的腊梅仙子,细看又似一盏盏挂在枝上的小金钟。宋朝张嵲的《腊梅》诗:“朔风吹同云,万木不敢芳。黄衣何许仙,窈窕未离房。终期赏心会,未恨冰雪乡。”是对腊梅最好的描述。

路边的小草,平日里被风吹的东揺西摆,看起来可怜兮兮,现在经过雪花的包装,变得像一个个稳重的小姑娘,安静地聚在一起说悄悄话。此时,我忽然想起昨日读到的义马市作协**李永清先生的新作:《雪中草》“平日谁人正眼瞧,雪中方显气节高。寒风只作催眠曲,任尔东西南北号。”这时的小草不正向人们展示着其崇高的气节吗?

为方便市民健身,公园里建有篮球场、足球场,还有网球和羽毛球场地,此时有很多孩子冒着大雪在场地里玩耍,还看到一对父子在篮球场内滚雪球。

沿着园中铺设着塑胶的跑道往前走,来到了那片桃林附近。对这片林子我印象最深,由于设计者别出心裁,这片林子移栽的都是山桃,一旦春风吹来,那一雪白的桃花就会在一夜间全部开放,场面颇为壮阔,我曾不止一次的在此留恋拍照。花落后,会结满青青的桃子,我喜欢秋天到这里拣桃核,野生桃核是圆的,并且花纹还很独特,是制作手串的佳品。冬季到来,叶落尽,百草枯萎,林子里总会有叽叽喳喳觅食的小鸟,此时在大雪的笼罩下,却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显得格外地宁静。路旁有一把被雪覆盖着的椅子,孤寂地摆在那里,早已失去旅游旺季人们争相抢座时的风光。

此时,路遇两位与我一样踏雪的大姐,她们看到我拿相机在林边拍照,也走过来跃跃欲试,我趁机上前搭话,并把这片林子壮的雪景指给她们看。于是,她们提议让我帮她们录一段视频,我欣然应允。她们把手机调到录像模式后交给我,然后并排往林子深处走去,到达适当的位置后再转身往回走,我按下手机上的录制标识,手机的录像模式开始工作了。后来连续录了三次,终于录制成功。回放观看,视频里的雪景非常秀,给人以涤荡心灵之感,特别是那一排排挂满雪絮的桃林,就像是垂着秀发的少女,格外俏丽妩媚,脚底下是厚厚的积雪和软软的衰草,整体的视觉效果显得空阔而幽静,雄浑而有气势。看到大姐们露出满意地笑容,我也很高兴。我又提议给她们拍几张照片,正面照将来通过微信发给她们,背影照我留存着做篇使用。两位大姐很爽快地答应了。拍过照片,我们相互添加微信后就分开了,他们沿着景区的道路继续前行,我仍拿着相机寻找我需要拍摄的景区目标。

那座今年秋季刚建好的茅草亭子,在飞雪的映衬下,更加古朴雅,我知道这是仿照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先人们建造的房屋试样复原的,此种亭子的模型我在庙底沟遗址博物馆里看到过,据历史学家研究,认为这是当时先祖们用来集会的厅堂。

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小桥,刚好有个行人路过,我趁机拍了一张带人物背景的小桥照片。小桥的两边,平时长满萋萋茅草的沟壑,也因这场大雪平添了几分雅趣。

那株四百多年龄的歪脖古槐,静静地伫在那里,雪缠虬枝,在灰色天幕的背景下,有种苍凉悲壮之感,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风云变迁。下一条仿照出土彩陶的形状与花纹制作的红色连椅,与背后的古相互陪衬,整个画面显得即庄重又富有生气。

公园西边是条沟,据说这就是被称为庙底沟的地方,隔沟对望是两座气势雄伟的白色建筑物,那是庙底沟遗址博物馆,去年十月份起,已经向游人开放,里面展示有不同时代的出土物,可谓是宝物满架,品种繁多,从中能深深感悟到先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一条新修的小路通往那座新移建的庙宇,白雪皑皑下,庙宇翘起的飞檐看起来更有立体感,显得十分精神,房檐下是形状各异的彩绘,配以红色的围墙,在这大雪纷飞色泽单调的冬日里,其鲜艳的色彩更加凸显。

此处的路旁起了很多石刻,上边雕刻有许多为庙底沟化的发掘做出贡献的考古学家的生平事迹、庙底沟化考古发掘的经历、以及相关的考古知识,还有很多仿照彩陶形状和花纹风格设计的雕塑,石刻、雕塑与周围景色融为一起,显得是那么地稳健与庄重。

很快,便来到了公园的南大门。那几尊考古学家的塑像与按照彩陶形状起的雕塑对望着,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有种叩击灵魂的历史厚重感。

在公园的出口附近,玩耍的孩子们给这茫茫的雪域增添了几分活力。只见孩子们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滑雪,尽管气温很低,但是每个人身上都冒着热气。青春的力量在孩子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路过那片篮球场,滚雪球的那对父子,已经把雪球变成了四个高大的雪人,用枝和叶做了五官,看起来憨态可掬,甚是可爱。

时间过得真快,九点多出门,不知不觉间已近中午,孩子们打电话催着回家吃午饭。我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公园往家里走去。

此时,雪仍在下。仰望茫茫天宇,雄浑壮阔,飞雪若絮,扬扬洒洒,此情此景,我的心有点醉了……

3、风起沾落花夜来闲听雨

起风了,那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又被风吹落了一地。我伤感的,望着每一朵朵的丁香花,轻轻的旁徨。却被风飘向了远方,又向那一边吹乱地飘进那一条思恋的,又寂廖的雨巷里。这又是一个,细雨纷纷的夜晚,静静的坐在那古色古香的那斑斓带着岁月痕迹,留下的青青的石凳上。

望着这一条淌过岁月的雨巷,望着那一地凌乱的丁香。却又想起你!是不是?还能期待着在那一次,那一次与你在这条悠长悠长的雨巷里,擦肩而过时,聆听那细细的风在雨地涓涓里,轻轻掠过荡起吟唱。看着你那!及腰的长发,穿着露出你雍容芳芳的紫衣。轻轻的从我身边走过,撑一把粉红的油纸伞,旁徨在这条古老又寂廖雨巷里。

这雨!还是那一次,我轻轻的走过的那场小雨。风还是我那一次走过时轻轻掠过的风,但遥望,这依旧苍老悠长的雨巷,在那里才能寻的到紫丁香弥漫你的芬芳。那一个!在迷茫潺潺的雨帘中,满是凄宛,带着惆怅,一身清愁的女子。然而!坐在依旧这熟悉,而又同样是潸然泣泣的雨巷里。看着脚下边那一直在消失了尽头,廷去的石板路。满是多情伤感的思绪,也在那雨巷的尽头俏然的又默默的远了远了。

听着夜空帘帘滴下的雨丝,在这一条凄清江南的巷子里,宛传成了一幕幕一首首雨的哀曲。在雨扰扰的轻柔里,了她那丁香一般的惆怅与芬芳。望着这悠长深深的雨巷,这深深的夜,却也模糊迷茫。也停留了,在那记忆印痕里的思念。

在那风拂过那一地的丁香,也在风雨里俏了它紫色地颜色。夜来闲听雨,在这默默思念里,就让这小雨涮冼。雨下了,丽的红尘,也醉了了红尘。轻轻你走了,却留下的是我,能期待着,还能再次在最深的红尘里,再能在这雨中与你相与。可!时光的撵走,挥不去永远的重逢和宛留。再在那,紫丁香五月开放的时候,会闻一闻与你擦肩而过时留下的味道。

如果再有这样静静的小雨,就会再在雨中再次与你相与。转眼;回侔这凄凉的夜晚,遥遥的看着一片缱绻丝丝的雨帘。静卧的陪着,让这一夜孤独俏俏守候。让这夜雨潺潺,伴着细风的吟唱,沾一朵随风飘来的丁香花,静静伴我入眠,风起沾落花,夜来闲听雨。

2014~8~11于郑州

QQ1991531521

点击查看更多树殇的优美散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7712.html

热门阅读

  1. 描写手的片段摘抄
  2. 关于春节快乐包饺子的话题作文200字
  3. 哪壶开哪壶不开美文
  4. 《百万英镑》读后感500字范文
  5. 暗恋心情语录
  6. 经贸日语专业自荐信参考范文
  7. 向qq群里发点光棍节祝福语
  8. 最留意的新闻小学生演讲稿
  9. 国庆爱国诗句摘集
  10. 201中秋节祝福语
  11. 有关大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12. 2016年父亲节搞笑祝福语推荐
  13. 四个月的电视台的实习报告
  14. 光棍节祝福语21条
  15. 巴曙松的经典语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