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
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
4、学会本课生字,学习“追悼、爱抚、逝世、愉快、碰壁、微弱、咳嗽、张冠李戴、饱经风霜、恍然大悟”等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初步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视频投影。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2、板书课题:
二、第一步自学
1、出示第一步自学目标: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自学本文及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交流。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记录所得及疑问。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师**点拨,据需要可见机出示学生所需学习资料。)
4、各小组归纳整合中不懂的问题。
(注: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全班交流自学所得(教师点拨,整合问题)
1、生字的读音及记忆:
⑴ 准字音“悼、冠、咳、嗽”。
⑵ 字形:
“冠”:(上边没有点)。
“嗽”:(中间是“束”,右边是“欠”)。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追悼、爱抚、逝世、愉快、碰壁、微弱、咳嗽、张冠李戴、饱经风霜、恍然大悟。
3、读课文。
(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4、各小组间交流已懂的问题:
⑴ 本文的作者是谁?
⑵ 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⑶ 伯父跟“我”谈《水浒传》,我受到了教育。
⑷ 伯父对黄包车工人那样的穷苦人也很关心。
⑸ 伯父对佣人阿三也很照顾。
⑹ 课文共讲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
⑺ 按空行全文分五段。
5、各小组间相互质疑、解疑、存疑。
(注:这一环节是本课的**,让学生品尝自学的快乐。)
四、小结
五、作业
巩固自己已学到的知识,再读课文,继续发现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教师整合的题目(根据上节课学生的质疑及本课重难点整合):
1、默读课文,分别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有含义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体会。
二、学生第二步自学
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三、全班交流自学所得(教师点拨)解决以下包容问题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
3、“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的含义。
4、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伯父怎样救助车夫的?
6、在救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7、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8、从文中五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9、拟小标题的两种方法。
四、概括课文的中心
1、谈主要内容。
2、谈中心思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3、4题。
2、复述本课中你最喜欢的一件事。
拓展阅读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谈“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点了解。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件1)
二、作者及背景
周晔: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课件2)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自读课文(课件3)
①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③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④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检查生字词语(课件4)
wǎn lián ké sou shì shì wén zhānɡ 挽 联 咳 嗽 逝 世文 章 hú lún tūn zǎo bǎo jīnɡ fēnɡ shuānɡ 囫囵吞枣饱 经 风 霜 ②理解词语(课件5)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
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3.课文作者用了四件事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品质。(课件6)
4.文中作者以空行为标志同忆了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5.给每段加上小标题(课件7)
爱戴 谈《水浒传》 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件8)
2.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课件9)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五、作业
熟读课文。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螳螂捕蝉》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的3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的场面)师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分小组讨论
(1)吴王准备出兵打败楚国,为什么遭到大臣的反对?
(2)少年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吴王的?
(3)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3、逐步讲解
问题:
(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2)吴王想到了后果吗?为什么?
(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国,称霸)
(3)吴王听了大臣们的话吗?他怎么做的?
(4)有感情读吴王的话
(5)齐读这一段
问题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服吴王
问题三:(先不讲)
三、过渡:吴王很固执,而且下了死命令,为什么少年一个“螳螂捕蝉”的事就能打动吴王的心呢?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2.问“蝉怎样?螳螂怎样?黄雀怎样?”
3.比较句子
4.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
蝉喝着露水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黄雀正要啄食螳螂
5.蝉、螳螂和黄雀有什么相同?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更隐伏着病患呢!)
6.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陷患各是什么?
这跟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吗?
(吴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7.吴王明白了这一点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8.少年正是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说服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他为了向吴王说故事,做了哪些事?
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让吴王发现他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9.从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样的人?吴王是怎样的人?
(少年:勇敢机智,爱国)
(吴王:知错就改)
10.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五、口语交际训练
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螳螂捕蝉”这样的事呢?说一说
附板书
楚国蝉
攻打
只顾眼前利益
吴国不顾身后利益螳螂
攻打
其它诸侯国黄雀
4、《数星星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走进科技世界的首篇讲读课文。课文记述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依偎着奶奶数星星的故事,课文中的数星星包含着以下三方面:一是通过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和奶奶的话表现他的仔细、认真、痴迷,二是写张衡在数星星的过程中发现了星星的运动规律,三是写张衡通过观察验证了前人的说法。小张衡的性格特点都在人物的言行中充分展现。因为要用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教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除了本课已有的生字之外,还有乱、绕两个字学生没学过,所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起点非常重要,教学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法渗透。根据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预设本课教学目标,将识字、学词和指导读书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张衡的品质特点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2.学习并积累词语。如,无数、珍珠、汉朝、天文学家、距离、清楚、钻研等。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4.学习张衡从小细心观察、乐于探究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观察星空。
教师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CAI课件。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要清晰,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星空图,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2.初识张衡,读准后鼻音衡。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出示卡片张衡认读,读准后鼻音。
(2)他是汉朝人,出示卡片汉朝认读。
(3)那时的小张衡是怎么数星星的呢?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自主识字。
学生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书,老师**辅导,了解学情)
2.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初识张衡,读准后鼻音衡,了解汉朝。
出示生字撒、玉、衡、汉、仰、傻、距、组、楚,了解学情。
3.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在句子中认读生字,学习读长句子。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生字变红)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读第一句,指导读准多音字数
(3)指导读好句子,无数的星星像珍珠撒在夜空中,多美呀!谁来读?
学法指导:读长句子,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多读几遍就读好了。
(4)就像这样再读读这两句话,注意生词。
(5)读第二句,学习距离。
(6)读第三句,学习清楚。
(三)指导读文,读通读顺。
1.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指导读句。
①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导读好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逗号后面停顿要稍长。
2.读第二自然段。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指导抓住奶奶的表情,读出奶奶亲切的说话语气。
3.
读第三自然段。
通过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理解词语距离。
4.指导读第四自然段中爷爷的话。
(1)自由读一读爷爷说的话。
(2)出示爷爷说的后三句话: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3)指导读爷爷的话,在朗读过程中识记勺字,写勺字。结合星空,理解一组一组的,与祖对比识记组。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伊始,我心甘情愿地让学生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感受语言,熟悉语言。在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
(四)示范引领,学习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认真看。
学生自由练读,展示朗读。
(五)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2.指导书写数睡距离,提醒偏旁写法与字义的关系,重视重点笔画的指导,教会学生读贴、描红、临帖,在**指导过程中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
3.展示点评。
【计意图:二年级写字教学是重头戏,指导要扎实到位,讲究实效。设计中注意指导学生读贴、描红、临帖,习得写字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