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20 10:45:35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苋菜(xian4)籍贯(ji2)硝药(xiao1)

腌腊(yan1)络子(lao4)大襟(jin1)车胤(y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

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拓展阅读

1、优秀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一、课前延伸

资料助学:

1.作者简介:(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师、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自选集》。

2.关于节。

亦称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的由来有人认为它源于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汨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请你搜集家乡有关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诗词等;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经历或物件。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门méi( ) jí( )贯 xiāo( )药 大jīn( )

车yìn ( ) yān( )渍 城huáng( )庙 手 wàn( )

náng( )萤映雪 门kǎn( ) jiáo( )石灰 系( )百索子

用酒和( ) 掉色( ) 苋( )菜 络( )子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思考:

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作者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二)合作探究 体味情趣

1.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久久不能忘记?(高邮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你概括的特点)

请以“这是------的,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进行阐述。(在材上做好标记)

2.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3.四、五两段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4.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相应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5.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惑,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 领悟

2、优秀

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掩、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等词的读音、字形。学习运用“肃然起敬、囊萤映雪”两个成语。

⑵ 了解作者和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⑶ 了解各地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⑷ 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⑵ 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⑶ 揣测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示手法,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同学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

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节的资料,包括节的来源、节习俗、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朗读法:

本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干体会得出。师应指导同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好的朗读是课堂学胜利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出现。

3、讨论点拨法。

4、涵泳品味法。

5、延伸拓展法。

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2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要点

资料展播,聚焦,了解各地民俗民情,创设学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你的家乡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节是怎么过的。

二、资料展播,聚焦,了解各地民俗民情

多媒体播放各地风情画。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然后各组推荐较有价值的资料全班交流,图片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

师也可酌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内容如下:

1、节又称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粽包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阳”(五月初五)与“大阳”(五月十五)之分。

2、节的起源:

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各族英雄人物的说法也较盛行,这里面包括替父报仇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反对朱棣篡位的谏臣刘景、岁暮捉鬼的钟馗、忠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另有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汤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3、节的礼俗、食俗: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避恶去毒的礼俗。后世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和粽子;喝龟肉汤等。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4、节各地不同风俗:

较流行的有龙舟竞渡,也叫赛龙船,传说是为了拯救落江的屈原。其他的活动还有插艾、贴符、挂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师抽查同学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⑴ 给加粗的字注音。

腌 门楣 苋菜 城隍庙

⑵ 辨析形似字。

籍:____________________

藉: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释义并造句。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囊萤映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四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 yān,méi,xiàn,huánɡ;

⑵ 籍(jí,籍贯),藉(jí,狼藉;jiè,慰藉);

⑶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地表示敬意。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2、同学大声读 课文,要求尽可能读出文章的风味、情趣。

3、全班推选两位同学示范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4、师范读第2段,同学跟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

1、提问:请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就文章的思路,谈谈自身的看法。

同学考虑,然后同桌之间交流看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课文第1段,说“”,介绍的种种风俗。第2、3段,说,写家乡的名声、特色。第4段涉和,着重写的“络子”。第5段写吃、玩壳。第6段是补笔。

文章的题目为“”,课文先从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然后介绍家乡的——高邮咸,最后涉和正题,写

师根据同学分析板书:

2、提问:作者家乡的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久久不能忘怀?

同学仔细读第1段,师提醒同学注意“家乡的,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还有一个风俗……”这些提示性的句子。

同学明确:作者家乡的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前五种较普遍,后两种较独特。

作者对家乡的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安排作业

中秋节是我国的保守节日,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你们家乡中秋节有哪些保守习俗。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以“家乡的中秋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为开头,100字左右。

3、中班语言妈妈找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能按角色的语言复述故事。

3、通过本课学习,让幼儿体会到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认真。

【活动准备】

1、学挂图、录音机、故事磁带《妈妈找》。

2、妈妈、鸡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及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妈妈、鸡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让幼儿说出都是什么动物,向幼儿交待,我们今天听的故事中就有这些可爱的动物。

2、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听故事。

①请小朋友回答:说说故事里谁在找妈妈为什么找不到

②出示挂图,师根据挂图引导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③提问幼儿回答问题:妈妈为什么找不到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3、设问题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妈妈找时都问过谁?故事中都有哪些动物?

妈妈看见鸡大姐是怎么问的?鸡大姐在干什么?鸡是什么样的?

妈妈怎么去问羊大叔的?它是怎么问的?羊大叔是怎么回答的?

④在池塘妈妈找到它的没?

妈妈回到院子又遇到谁了?又是怎么问的?黄牛是怎么回答妈妈的?学习词语:丢三落四。

⑥最后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这些动物又是怎样劝妈妈的?让幼儿理解"做事不用脑子"这句话。

⑦讲述故事:师引导幼儿看挂图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看图标一标:

让幼儿回忆妈妈找时都问过谁?标出先后顺序,再说说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5、情景表演:

出示动物头饰,分小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故事。

6、拓展:

问幼儿鸡大姐生的宝宝是什么样?山羊生的宝宝是什么样?牛生的宝宝是什么样?它们生的都是吗?

7、小结:

让幼儿说说,通过本课学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引导总结。

4、中班语言妈妈找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词语:急急忙忙、慢悠悠、丢三落四。

2、比较鹌鹑、鹅、鸡等不同的特征。

3、知道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心。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

2、若干种

活动过程:

1、理解故事情节。

(1)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谁?妈妈找到了吗?

(2)出示幼儿画册,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交流、讨论:

(1)妈妈为什么要去找?她把生在哪儿了?

(2)在草丛里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蛇是怎样的?学习词语:急急忙忙(可组织幼儿讨论)

(3)妈妈在鹌鹑妈妈家找到了吗?她是怎么说的?鹌鹑是怎样的?

(4)在沙滩边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乌龟是怎样的?学习词语:、慢悠悠(可组织幼儿讨论)

(5)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谁?她是怎么说的?鹅是怎么样的?

(6)是谁找到的'?是什么样的?

(7)你喜欢妈妈吗?为什么?学习词语:丢三落四(可组织幼儿讨论)

(8)再次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收集和进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动物。

师:你还知道哪些会生的动物?回去找找,明天和小伙伴交流,好吗?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5、2022年节活动的策划方范本

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当天公司放假一天,为了让员工度过一个难忘,出色的节,特举行“粽叶飘香,品味”活动。

一、活动时间

_年_月_日下15:00—17:00(备注:活动的2小时,给员工正常计算薪资)

二、活动地点

公司大门入口处,露天式场地。(备注:若碰到雨天,改为二楼车间内)

三、活动流程及内容(合计约2小时)

1、领导节日问好及致辞,5分钟。

2、游戏环节,人力资源部组织,80分钟

(1)节知识竞答(团队游戏,约15分钟)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有其独特的由来传说和习俗活动,此块活动主要是测试员工对节蕴含的相关知识是否了解,人力资源部会筛选一些节知识的趣味竞答,抢答正确的人员奖励礼品。

(2)吃粽子比赛(个人游戏,30—45分钟)

参赛者以三人为一组(男女分开比赛),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抱头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裁判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选手,奖励奖品,其他两位发放纪念品。

(3)你来我往游戏(团队游戏,20分钟)

参赛者4人一队,分开2组,用绳索做成圆形,两人站在绳索的两,在地上画上直线,一各站一人,手拿西瓜和一次性杯子,站在绳索内的2人各往相反方向使力,方可吃到西瓜,并将西瓜籽吐到杯子中,终极在规定时间内,西瓜籽数多者获胜,获胜的一组两人奖励奖品,另一组两人奖励纪念品。

3、颁奖环节,公司各部门领导进行颁奖,拍照留念,预计20分钟。

4、集体合影,5分钟。

四、活动报名

活动报名时间:截止到_月_日17:30,以便公司预备活动用品和礼品,报名方式:到二楼人力资源部填写活动报名表。

报名需要注意:

1、节知识竞答不需要报名,全体员工现场抢答。

2、吃粽子比赛活动,可以单人报名,人力资源部根据总共报名的人数,男女分开比赛。

3、你来我往游戏,员工需要找好自己的搭档一同报名,即需要2人同时报名;可以男男搭,男女搭,女女搭。一人可以报名多个游戏。

五、活动预备及经费

(1)知识竞答,预备10个问题,奖品为沐浴露小瓶装,约10元/瓶,共_元。

(2)吃粽子比赛,每组3人,奖品为洗发水小瓶装,约10元/瓶,纪念品为洗衣粉,约4元/袋,即一组18元,按照有30人报名参加,共_元。

(3)你来我往游戏,每组4人,赢的一组奖品为沐浴露/洗发水小瓶装,约10元/瓶,参与的另一组奖品为洗衣粉,约4元/袋,4人共_元,按照10组报名,共_元。

(1)庆祝节的横幅,作为活动背景,活动进行期间拍照,合影等需要用到,预算5米,约_元。

(2)活动期间的粽子,若30人参加预备35个粽子;活动需要的西瓜预备2个,共预计_元。

全体员工每人一袋粽子,2只装,约6元/人,目前约90个员工,共_元;活动总经费预计:_元。

点击查看更多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7222.html

热门阅读

  1. 李白将进酒的文言知识
  2. 课文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3. 徐志摩爱国诗
  4. 2015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5. 201年企业劳动节祝福语精选
  6. 关于人生哲理的句子摘抄
  7. 计划生育5活动标题
  8.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范文
  9. 关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
  10. 基于网络的实习生关怀系统的设计教育论文
  11. 关于劳务分包工程合同
  12. 月15日中元节短信祝福语
  13. 浅谈双S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4. 写赞美梅花的诗句
  15. 生日短信祝福语52条
  16. 复婚招聘小品剧本
  17. 2016年双十一光棍节经典搞笑段子祝福语
  18. 大型超市广播稿介绍
  19. 与安全有关的诗歌
  20. 品质宣传标语
  21. 幽默的朋友结婚祝福语精选
  22. 与春节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23. 小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范文
  24. 爱情古诗句
  25. 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散文
  26. 圣诞树作文300字
  27. 通信系战友会的发言稿
  28. 三毛散文《梦里花落知多少》
  29. 电力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30. 《大公鸡和漏嘴巴》教案
  31. 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祝福语201
  32. 小学生毕业校园广播稿范文
  33. 某车间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34. 离职协议书怎样写
  35. 精选的大暑节气祝福短信
  36. 大学生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考古考察新闻稿
  37. 有关《外国诗两首》的教案
  38. 热情服务的锦旗标语
  39. 《春天的雨点》的教学设计参考
  40.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英语的教学计划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