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自序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9-13 12:19:55

鲁迅《呐喊》自序 读后感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回忆道:“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感受如此贴切,博主注)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对*的讽刺)……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这就是他童年的经历,家道中落、由富到穷,痛切的记忆促使他一定要学好知识,天真的以为长大以后去做医生,求治像他父亲的那样的疾病,战争时就去当军医。中医是不可大用的,于是选择了去日本学先进的西医。一次偶然的机会,看电影,大体内容是日本部队活捉了一名为俄罗斯(沙皇)作探子的中国人,杀头时狂热的日本人高呼“乌拉!”而站在那里的中国留学生们却呆呆的、木木的无任何反应!“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这大大刺伤了他的爱国热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治病,而是先从根本上解决国人的觉悟问题。怎么解决?鲁迅以为要靠文艺的影响,于是改学文艺,以为文艺可以唤醒民众,这就是鲁迅弃医学文的起因。

鲁迅前期写作的文体大都小说和散文等文学文体。《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都带有明显的讽刺时政的倾向,成功塑造了阿Q、祥林嫂、闰土等农民形象,还有对农民教育问题、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呆呆的看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来蒋*石在上海4.**背叛**,枪口对准了人民,于是再次促使鲁迅的觉悟:认为过去是夸大了文艺的功能,光靠文学作品是不行的,*才是第一位的。于是改写杂文。因为杂文来得快,针砭时弊、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很使国民**派头痛。多次封杀他的作品。鲁迅的杂文代表他创作的最高成就,目光犀利、嫉恶如仇,一切与民众紧密相连,这是他受尊重的主要原因。鲁迅世界观的形成与风起云涌的时代紧密相连,绝不是偶然的,是爱国爱人民、富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必然的选择。

鲁迅的思想发展与改变说明,他不是先知先觉,也有个认识、辨别、改变的过程。

拓展阅读

1、小说1000字

第一次接触是在小学。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们捧着课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遍地着《踢鬼》。文中生动的描述,起伏的情节,令我不禁多了几遍。对文中描述的勇敢的也增添了几分敬意。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是一个不迷信,崇尚科学的人。虽然这个概念也只是在我脑海中停留了几天。

再次就是拜他的作品了,《药》是我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这个发生在华夏的故事,发生在华家夏家的故事,在我初次来是那么陌生,那么不解。“人血馒头”这个当时封闭社会的产物,那么不可思议地出现。然而在这个阴冷恐怖的气氛下的故事中我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病态,中国公民的愚昧和无知。无知得可笑,无知得可怕。就是在这样一个众人皆醉的环境中,不仅保持着清醒,还弃医从文,用笔拯救着国人。

他的爱国让他的小说闪耀着不同的'光彩,吸引着人们。

不禁又想起在看表演时,对看到己的国家被侮辱还拍手称好的国民的无奈和心中油然而生的悲凉。

于是,犀利的笔触,锐利的语言,揭示着种种社会现象。中国的高尔基,托尔斯泰就此诞生。

如果说爱国是文章的一大亮点,那么塑造的鲜明的形象便是他的作品深入人心的又一原因。

令人同情的孔乙己,精神和肉体都被抹灭的觉悟者夏瑜,永远乐观的阿Q,那个高大的车夫……这些塑造的耳熟能详的形象,一部分是当时国民的缩影,一部分则代表了他,他对唤醒国人的执着,对迷信的蔑视都在先觉者的身上体现出来,如狂人。

我想有这样的一份执着,有这样的一份无私,没有什么不能成功。多少个废寝忘食的夜晚,伏案写作,和衣而睡。笔尖流淌的便是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

不为名利而奋斗,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无论是作品还是行为,这位文学大师启示了我们太多。

那么执着地追逐己的梦想吧,不言放弃。永远不为名利左右。

2、小说1000字

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全集》融会了先生的*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本书里收录的先生的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其中最出名的有《》、《祝福》、《阿Q正传》、《药》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都是透过一些小事描述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愚昧*,国家的羸弱,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史。其中反映得最深刻的就是当中的《阿Q正传》。

阿Q所处的时代是鸦片战争之,中国内忧外患,**,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辛亥**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的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因此,广大农民在**之,仍处于帝国主义和*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

*统治者为了维护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者说,是利用*礼教、*迷信和***策。在阿Q身上,我们能够看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1840年鸦片战争之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构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应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应对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礼貌中,鼓吹中国礼貌为全球所仰望。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礼教、*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和麻木不仁。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己所经历的**、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阿Q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时国人的愚昧,欺欺人,国人悲惨的生活使得整个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阿Q精神,**这整个中华大地。先生就是期望透过这篇《阿Q》来进行,对这个社会,唤醒国人,唤醒整个中华民族。

其实除了《阿Q正传》之外。《药》、《祝福》、等作品也一样映射着当代中国的社会,每一篇几乎都是先生在用尽全力再向国人,在呼唤国民的苏醒。先生用那铿锵有力的笔头一向奋斗着。《全集》是一本从社会底层去看近代中国的书,它反映着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况,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

3、小说1000字

最近我先生的作品《祝福》这篇文章,深深地为旧中国的妇女到不平,和对旧*社会*制度强烈的不满。《祝福》中主要反映了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反映了旧社会是*的社会,劳苦大众命运多舛。

她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妇女,她勤劳善良,对生活一无所求;她饱受*势力、*礼教、*宗法制度的摧残,终于凄然无告地默默死去。

故事开始是讲祥林嫂的丈夫*,仍在家任劳任怨地收拾、干活。而她婆婆却在她堂伯的诱利下想把她嫁掉为她的小叔娶亲。可见,旧中国的妇女是没有由、没有权利去追求己的幸福的,一切均由长辈去安排,实在是可悲。当她逃到四爷家中做帮工时,又因她是*而遭到四爷的讨厌。本来在他家做个女工也算不错,但好景不长,最还是逃不脱她婆婆的手掌心,被抢回去塞进花桥嫁到山坳里去了。当时的妇女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羊一样,毫无投生的机会。

从祥林嫂的故事中可以反映出中国旧社会就是一个*的社会,逼得的人们走投无路,下层人们没有一点权力可言,一直被奴役迫害着。

新中国成立了,祥林嫂的类似悲剧也不会再重演,旧中国的黑暗也会绝迹。深深叹我们生活在了新时代,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的美好,旧社会的悲惨生活不会再重现。我们是时代的新人,应有时代的精神,应勇敢地向我们己的理想追求、拼搏!

点击查看更多鲁迅《呐喊》自序 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62720.html

热门阅读

  1. 最新版圣诞节祝福语大全
  2. 财务会计实习的报告体会
  3. 201年二月二祝福语
  4. 优美排比句摘抄大全
  5. 新学期新开始寄语范文
  6. 圣诞节的短诗摘抄
  7. 竞聘动物防疫监督站副站长的发言稿
  8.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标准
  9. 社团部部长竞选演讲稿
  10.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学设计
  11. 感恩节小故事
  12. 描写大雪后的句子
  13. 房屋分配协议书模板
  14. 出租车买卖协议书
  15. 2019春节祝福语
  16. 秋天的诗句大全
  17. 课文《爱之链》教案范文
  18. 2016万圣节的幽默祝福语精选
  19.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20. 给孩子的幼儿园开学祝福语
  21. 3妇女节给女老师的祝福语
  22. 半世纪的坚守铸就崭新的出发演讲稿
  23. 精选最新暑期实践论文报告
  24. 比外表更美好的是骨子里的修养随笔
  25. 八一聚会上的贺词
  26. 扼住命运的咽喉初中生经典日记
  27. 席慕容经典散文
  28. 整理寂寞美文
  29. 最新教师节祝福短信精选
  30. 《新月集》的读后感范文
  31.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精品教学设计
  32.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33. 甄选建筑大师名言
  34.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35. 小学拜年祝福语
  36. 高一语文古诗词大全
  37. 席慕容最经典的语录
  38. 教师学习宪法心得体会范文
  39. 铁桶里的老鼠睡前故事
  40. 毕业班思想动员会班主任的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