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集》的读后感范文
在书店中静静的寻觅,我找到了一本美丽的书,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拥有着美丽的文字、蕴含着美丽的情感,如歌一般幽婉,如酒一般令人回味无穷。
自从拥有它后,我就再也无法离开它了。迷惑时,疲惫时,想起这本书,想起泰戈尔写在这本书中的那些纯真的句子,我会豁然开朗。正如诗人叶芝所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一切苦痛”,总之,只要一翻开《新月集》,我便立刻得到了一对魔术的翅膀,可以从“现实苦闷的境地里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
读诗,是需要意境的。吟读起泰戈尔的诗,一种不可测的魔力把我带到了儿童的梦幻中,“守财奴”一般的夕阳收起最后的金子,林荫路上的花一朵一朵落在地上,静静的萧萧的竹林升起月亮或许只有苏轼《浣溪沙反鱼糁萘踬皇逵文仙健分械囊淮省扒寤丁辈拍苄稳菡庋的意境吧?
“清欢”是什么呢?很难翻译,大概可以解释为“清淡的欢愉”。现在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掺杂了各种名为怀疑、利益、虚伪的调料,而已经脱离了坦然的真诚与清淡的欢愉。冬尽春萌,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贝壳为餐具,落叶为舟,以绿草的露点点缀梦——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在乎心灵的品味,就是“清欢”。只有对平静简朴的生活充满着热爱,泰戈尔才能把母亲与孩子间最平凡的事用人类最美的语言写的永垂不朽。
在《对岸》中,泰戈尔笔下的那个孩子,对河的对岸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渴望做一个渡船的船夫,快乐地渡过来渡过去;而小时候,我则对那些各式各样的奇妙的毛绒玩具充满了渴望,立志要做玩具店的店长,每天都可以接近成千上万的娃娃、毛绒小熊,好享有那份想象中的人人羡慕的特权,直到现在,对那些抚摸上去十分柔软的大大的毛绒玩具,我还保有着深深的渴望。而不论是船夫还是玩具店店长,归根结底都是缘于那份对一切未知世界的新奇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职业》中,泰戈尔写了一个对自由渴望的孩子,“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那个渴望自由的孩子无限羡慕那个小贩,愿意做一个小贩,就因为“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我现在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规定和“必须”:必须学习课外的辅导班,放学之后必须回家我多么想去观察一朵雪花的形状,去树林中捡拾一枚彩色的落叶,或者,就只是在小溪边静静地坐一会儿。
《新月集》文字优美,更重要的是它能引起我无尽的思绪,这就是泰戈尔诗的独特韵味所在,让我感受到他的思想主旨——爱。
因为爱,泰戈尔才把诗歌写得如此美丽。
拓展阅读
1、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第一次知道这本书,大概是一年前,在浏览信谊官网上看到的,当时被那特别的封面以及特别的书名所吸引。
“我爸爸”,这个词最近常常挂在三岁儿子的嘴边,宝姥姥有一次还说:“宝宝挺有意思,爸爸就爸爸,每次还非得叫叫我爸爸”。殊不知,这就是孩子特有的口吻。《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瞧,这书从名称开始就非常符合孩子,作者对于孩子的了解可见一斑。第一次和宝一起阅读这本书是收到书的那个中午,从开始读到一大半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直很纳闷,为什么这个爸爸要变成一只鸟飞来飞去呢?直到读到小男孩朝爸爸大喊“我会做这道数学题啦”,我才恍然大悟,一股说不出的感动立刻涌上心头。一个爸爸,居然可以为儿子学会一道数学题想出常人想不出的办法,付出常人想不到的辛劳。召集鸟儿们飞行、指挥鸟儿们坚守自己的队伍、改进自己的飞行羽毛……即使自己再胖、飞行再笨拙,无论飞多少次,也不在乎自己飞到喘气,为了儿子,爸爸无怨无悔。飞一次,儿子摇摇头,飞两次,儿子摇摇头……直到有一次飞行前,儿子终于说会做了那道数学题目,相信那一刻的到来,爸爸一定非常非常欣慰,此前付出的任何辛劳都化之乌有。这位爸爸的耐心让我这个妈妈自叹不如。自己有时候可能因为望子成龙的心切,宝宝如果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要求,可能会对宝宝瞬间失去耐心,有时候甚至会对宝宝吼叫。但这个故事里的爸爸,始终是那么温和,始终是那么信任自己的儿子。“拍拍头”、“拍拍肩”,这些稀松平常的动作在这个故事里被无限的父爱所放大。
3岁1个月的儿子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非常认真。虽然他的年纪可能还无法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深父爱,但小家伙还是能体会到那位父亲付出的辛劳。我记得有一页说“爸爸这只老鸟在空中呼出一团团白气”。在第二遍给儿子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读到这里我有意停顿了一下,问儿子“爸爸为什么会呼出一团团白气呢?”宝立刻回答:“因为爸爸他太累了”。当时对于宝宝的回答我有点点惊讶,这么小的娃能有如此理解,说明他看懂了,也更证明了作者的厉害,因为他的书大小读者都适合看,都能找到其中为之动容的那一部分。
书中倡导的父爱,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老公说的一句话:“生一个娃,把他好好养大,就是把把自己的人生再重新走一遍,捋一遍。当爹的,总是会在娃前面几步,所以愿意在娃前面跑出一阵风,让娃感受到一阵清爽,这也许就是当爹的意义吧。”相信我的老公也是我儿子心中那只生蓝色的鸟。
除了伟大的父爱,书中还流露出人与鸟的和谐。总之,信谊这本《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值得所有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认真读,认真品。
——阅读时间:宝3岁1个月
2、妙趣横生的性格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近年来越来越被国人所重视。博雅教育最早源自古希腊。它教给人们运用理性思辨、探索真理、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个“博雅人”,必具备批判心智,其受教育所学得的不是知识内容的效用性,而是透过心智的发展与理性运作来脱离蒙蔽或修正褊狭观点,人的视野因此而开朗,心灵因得到解放而自由。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妙趣横生的性格心理学读后感,一起看看吧!
人不读书,不知道自己的浅薄,人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最近接受了罗大人的教育,渐渐恢复了看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读了《妙趣横生的性格心理学》的感想。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是因为这些道理听了也只是听了,并不觉得这些道理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仿佛那始终是别人的故事,听听罢了,所以怎么可能过得好这一生。
以前常听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也是完全不当一回事的,也没有任何感觉,现在读了这书却越发觉得有道理,并且我应该有所行动。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先天遗传,另一个是后天环境影响,另外的就是受教育水平,人生遭遇等等。大体上一个人的DNA,还有他的成长环境,已经能很大程度去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但这并不是*的。一个人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只需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在行动上鞭策自己,经年累月地坚持,依然是可以改变自己性格的。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她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职业、婚姻、待人接物的方式。如果一个人想修炼好自己的性格,只需做到三步:①加强自我修养②开放自己的性格③提升性格的硬度。其中开放自己的性格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一个人只有很开放地跟别人去沟通交流,才能在职场上快速开展工作,才能在恋爱中快速地洞察对方,才能在朋友中获得真诚的友谊。
在工作中,适职=性格-能力,而且性格比能力更重要。曾经有个调查显示,一个人的成就15%取决于他的技术和知识,余下的85%都来源于人格和领导能力。而人格和领导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性格的外化表现阿。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性格固执的人,在面对他人的挖苦时,心态就会受到巨大的刺激,难以平复;一个性格乐观的人,即使面对巨大的挫折,也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走下去”,这让我想起平时很多的焦虑,其实都是无意义的焦虑,忧虑过去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他们已经过去,忧虑未来的事情更加没有什么用因为忧虑的大多不会发生,人应当乐观地活在当下,因为人永远活的也只是当下,既然如此,我们何妨不好好运用当下,给喜欢的人一个热烈的拥抱,给朋友送去偶尔的关怀,对未来多一份憧憬和期待,对当下多一份坚持和释怀。
如果一个学生坚持认为自己十分害羞并在群体中每时每刻都感到难堪,那么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群体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会意识到,虽然在各种聚会上自己表现不佳,但在校报的工作小组和他的生物实验室团队中却可以轻松自如。从专业上讲,他在那些结构明确的、以任务为导向的群体中表现从容,这让他更加轻松。他并不是那种无可救药地害羞,他只是不喜欢某些群体,这一点使他不再感到孤独,并获得自信。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或许,你的两个朋友总是乐于分享你的汽水和电影,但却一毛不拔。你曾多次借给他们钱,可他们从不归还。你知道他们有能力负担自己的那一份儿。尽管他们是你的好朋友,但你不再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们埋单——这样做,你会奖励或强化一种并不希望的行为模式。这难道是你想做的吗?《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妙趣横生的心理学》告诉你一些方法,帮助你训练周围人的行为。
《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还帮助你和其他人掌握一种记忆术,或是辅助记忆的方法,它能帮助你更好地保持信息。在记忆术的帮助下,你通常可以将每个项目与比较容易记忆的一串信息相关联,如图片、韵文或短语。尽管这会花费你的时间和精力,但记忆专家已证明了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总之,心理学是对动物和人的行为与心理过程进行研究的科学。当以人类为研究对象时,心理学会涉及人的思考、感觉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其研究包括对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
客体*性 婴儿只能理解眼前存在的事物,如他看到的玩具、他的手所获得的感觉以及嘴里能体会到的味道都是他可以认知的对象。他还无法进行幻想、想象、思考、记忆甚至遗忘。当把玩具藏起来,让他看不到时,他只会认为这个东西已经不存在了,而不会去寻找玩具,相反,他只会去抓那些能够看见的玩具来玩或开始哇哇大哭。不过,到了7~12个月,这种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如果你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把玩具藏到毛毯下,他会到毯子下面去寻找。但是,当你改变招数,把玩具放到自己的身后,他还会继续在毯子下面找——即使他看到了你所做的一切。
12~18个月大的孩子就不会这么轻易地被你戏弄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紧密地注视着玩具,到你最后藏的位置去寻找。假设你先拿走玩具,把它放到毯子下面,再藏在手里,或把它拿到身后,一个12个月大的孩子发现毯子下面没有时,他会显得很惊讶并继续在那里寻找。而一个18~24个月大的孩子会认为是你把玩具藏起来了,他会绕到你身后去寻找,因为他知道玩具一定还在某个地方。
这是认知发展的巨大进步,儿童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的变化,即从认为自己的行为创造了世界发展为认识到别人和周围的事物是独立于他的行为的。皮亚杰将这一概念称为客体*性。具体的描述为:即使看不到或触摸不到物体,其仍然存在。这一概念的出现预示着个体发展的第二年头将取得的巨大进步。
表象思维 客体*性概念的获得意味着一个孩子开始具有皮亚杰所说的表象思维。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再只局限于他们所做出的行为。现在,儿童能够在头脑中想象(或表征)事物。皮亚杰的女儿在14个月大的时候就验证了这一点。当她去别人家做客时,碰巧看到一个孩子在大发脾气,她自己从来没有过如此的举动。但到了第二天,她也这么做了——尖叫、不断摇晃婴儿护栏并像其他孩子那样跺脚。她在头脑中形成了非常清晰的关于发脾气的印象,因而在后一天做出了十分逼真的模仿。对于皮亚杰来说,这意味着他的女儿在使用符号了,不久之后她就能学习使用更加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
3、精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读后感范文
李跃儿这个人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认识她来自于她的这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里面生活、真挚的言语所吸引,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所遇到、看到、听到的故事。不讲为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她用一条条平凡的字句,领导你不由自主得去领悟、去思考,让人欲罢不能,越读越深入,完全地沉浸其中……
在李老师的书中有对孩子至高的爱,就算一个*犯、恶魔,她也未置一句恶语。在她的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纯净的种子,种子如何发芽、如何成长来源于浇灌者。所以,孩子犯得一切错误都是父母无知、不重视而造成的。首先应受到教育的应该是父母,只有父母拥有了健康、科学的教育观,幼儿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孩子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历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当他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爱他时,讲来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欢迎被接纳的。当他发现他的父母不爱他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爱他,也不会接纳他。
我很认同这段话,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咋还能的社会,我们更多关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学历、高素质,各种技能的比赛、书面的文章……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者被评定能不能胜任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时,是不是要再次评定他是否怀有一颗有爱的心?幼儿工作之琐碎、繁复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与教育两者间,我们更趋向于保育。刚刚脱离父母的孩子有着独自面对社会的恐惧,用蹒跚的小腿走向远方,离开他们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这种环境下,我想再强大的技能知识都是无力的,如果这时的教育者没有一颗爱的心,面对孩子的哭闹,他烦了。面对孩子的调皮,他恼了。面对孩子的彷徨与无知,他厌了。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们心中都有爱,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许多幼儿园教育者虐伤孩子的事件了呢?
李老师的书中贯穿全文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缺一不可!教育者的爱尤为重要,他引导孩子幼小的心,让他们锻炼敢于面对困难的意志。他呵护孩子受伤的心,以爱抚平破碎使其强韧。他保护孩子懵懂的心,使他们有一个温暖的臂弯……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许我们都要反思,看完全书我才觉得这句话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惊心。没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宝剑的骑士,这样的他将如何面对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他的人生还能完整吗?请还给孩子幸福之剑,请守护孩子美好童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