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6 10:27:50

北师大版语文《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

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7、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8、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五、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所以??

形态————宽

舒服极了

感受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一、组词

谛( )膛( )棋( )嚣( )

啼( )堂( )嘶( )器( )

二、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

薄薄的

三、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

四、找一些写瀑布的诗、散文读读,体会瀑布的特点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 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细致观察,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1、 导入新课:

2、 作者简介:

于坚,于1954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大学,做过编辑,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尚义街六号》、《飞行》等。著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等散文集以及《余件作品集》(五卷)。

3、 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无聊(liáo)弥漫(mí) 崩裂(bēng) 干瘪(biě) 狭窄(zhǎi)陈腔滥调(làn) 震耳欲聋(zhan)

4、 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5、 互动学习:

互动1:作者知道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

明确:因为作者所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只是一个风景图片,只是一个概念,和祖国的其他风景图片一样,缺少活力,缺少生机,是“死的”,所以不是特别激动。因为旅游纪念品也和别处一样,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没有新鲜感,所以感到无聊。

互动2:当作者见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这种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听到声音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看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黄果树瀑布真正震撼了作者的

心灵。这不再是一种概念,特别是听到黄果树的声音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是有生命力的,明白了它不只是有形的更是生动的。这种激动地心情让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排斥到喜欢到为它陶醉,全身心的融入到其中。充分显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互动3:作者在接近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被飞溅的水花淋得湿透,这应该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作者却把这种感觉写得非常有诗意,这样写不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不舒适是作者真实直观的感受,这是一种外在的感觉。而作者从内心深处来说,随着淋湿程度的加剧,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也进一步加深。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越亲近越喜爱,越喜爱越接近,湿透的程度越厉害。但作者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所以作者对黄果树的既有“抚摸”“亲近”这样舒适的感觉,也有“惊恐”“疼痛”这样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激动与欢乐并存的美好感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

互动4:文中有几个黄果树瀑布?在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明确:文中只有一个黄果树瀑布。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互动5:作者在震惊与黄果树瀑布壮美的同时也发现了黄果树瀑布的与众不同,这不同是什么?

明确:黄果树瀑布有它的后面,这里步入前面雄伟、壮丽,但黄果树的声音却是从这里发出,黄果树有它不为人所知的美在其中。这进一步吸引作者去接触黄果树。

互动6:文章结尾认为,如果不是亲自用耳朵、躯体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命题本来只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的题目。你赞同吗?

明确:赞同。这只有亲自用耳朵、躯体去感受才会有不同的观念、体会。内心才会震颤,所思所感也会不同,才有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题目。

7、 再次品读、赏析课文

8、 写法归纳:

1) 对比手法。

2)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抓住事物的特征。

3) 情景交融。

9、 小结全文: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

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

拓展阅读

1、小二年级的

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雁、拉弦、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内容。

3.从课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重点 联系上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难点 引导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收集原来过的成故事。

2、读通课,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第一课时

一、引入讲话,揭示课题

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理解。

3、检查自情况。

(1)指名生朗读全,结合正音。

(2)指名生列举不理解的词,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雁掉下来?

(1)指导生抓住关键句:“一只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生揣摩词,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四、齐读全,理清叙述的顺序。

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

2、说一说课的叙述顺序。

二、讲读全

1、指名朗读1~3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看小黑板思考问题。

提问讨论: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生回答: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生回答:“看见一只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

⑶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过渡: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下

2、指名朗读4~6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讨论:

⑴更羸是怎样使那只雁掉下来的?那只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

生回答,老板书:

更羸: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嘣 雁:直往上飞 拍翅膀 掉

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生回答: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

过渡

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仔细分析就会明白。

3、默读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雁掉下来?从中对话中找画后读。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正确吗?导读并板书:

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⑶找三位同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同共同体会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

4、分角色朗读课总结,引导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

从课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雁掉下来吗?(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生回答: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

总结:

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的意思。

生回答: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了不得。

三、根据板书情况进行复述练习

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

四、作业

将成讲给父母听,评价反馈。

2、小二年级的

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

2、抓住课的主要内容,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习重点:

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习时间:一课时

习过程:

一、根据自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父的话。

四、总结,随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听。

把课中的事像画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3、小二年级的

一、导入

1、出示橡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一棵怎样的?

(枝叶茂密、郁郁葱葱、粗壮……)

2、是的,这就是一棵高粗壮、枝繁叶茂的橡。板书:橡(橡注音,三拼指导)

3、简单介绍橡:橡是一种高的乔木,叶子比手掌还,它是世上最的开花植物,通常能开出色的花朵。实坚硬,是小松鼠的最爱。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习一篇和橡有关的课。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过渡:课主要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注意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要求:(1)读准中带拼音的生字(2)读通句子,读顺课(3)边读边思考,课主要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

字音:“延”整体认读音节,“尚”后鼻音,“楔”字特别难认,多拼读。

字形:“延”和“挺”字后半部分区分。

字义:楔子结合图片理解,保持固定位置,上粗下尖的物体马蹄形结合简笔画理解。

3、交流意:(若概括有难度,预:人们在南两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的公路,但因为——改变了划,最后公路——。)

在南两座城市之间,原划要修建一条怎样的路?板书 划 宽阔平坦漂亮这条路划中和实际建成的存在着不同。实际建成的是什么样? 板书 实际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板书 笔直 弯曲但它却只是一个地方弯曲 板书 只在一个地方

三、细读

1、默读课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橡的句子。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它具备了怎样的特点?

齐读本句,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把橡比做哨兵?

(草原上的哨兵给你怎样的感觉?不怕风吹日晒,笔直挺立有精神,守卫草原有意志)

和哨兵有共同之处充满生命力,挺拔,粗壮结实经得起考验,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挺立着)

哨兵守卫草原为草原放哨,那橡呢?它守卫着什么?

朗读指导,读出橡的生命力

4、如此一棵高、结实、挺拔的出现在修路工程中,人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配合读(4-6自然段)

工程: 什么话也没说(没有命令,不知道怎么办,划不能随意修改) 长久地(内心复杂,可能在想什么) 叹气(应该保护、划不能修改,如何是好,为难)

工人:沉默不意思理解,为什么会沉默不(不想砍,又必须得到工程的同意,等待安排) 沉重叹气(工程没有答复,担心,心情沉重)

3、要保护橡,只有公路绕行,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是笔直的了。工程无奈。最后问题解决了吗,采用了怎样的办法?引读第7段。

工程为什么要在离橡100米的地方打进楔子呢?(不影响橡的成长,让橡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看到这个办法你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保护了木,为了保护木而弯曲,甚至影响了美观)

朗读指导:我们和工程工人一样,关心着橡的命运。它被保留下来,家都松了口气,轻松多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个决定。

4、几年过去了,当坐车过往这条笔直而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时,人们总不约而同地赞叹。

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家很赞同,认为很好)

高尚的心是一颗怎样高尚的心呢?(爱护橡、保护自然……)

四、深化总结

1、如是你,还会怎样赞叹呢?

2、现在,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梢,叶哗啦啦响,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3、对一棵,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你们在赞叹工程和工人的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触动,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想他们一样保护一草一木,保护好我们的自然。

五、板书

8、 路旁的橡

粗壮、结实、挺拔

划 实际

宽阔、平坦、漂亮 -------- 笔直 只在一个地方 弯曲

改变 高尚的心

4、小二年级的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内容

2.引导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一、初读课,了解内容

1.: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

3.生和一起初读课,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听

二、探究课,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把课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你到了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点击查看更多北师大版语文《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8713.html

热门阅读

  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发言稿
  2. 中国劳动节来由故事
  3. 小学第二学期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4. 水晶影象制作技术加盟合同模板
  5. 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6. 工作就是修行读后感
  7. 开学典礼高中教师发言稿范文
  8. 新学期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
  9. 大三寒假的实习报告
  10. 浪漫平安夜祝福短信
  11. 收获日记500字
  12. 祝福友人的诗句
  13. 非主流爱情经典语句集锦
  14. 8个字的军训口号
  15. 清点你的财富美文摘抄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