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师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51:18

名人尊师的故事

在我国的传统中,尊师重道的观念由来已久。自三代以来,就有了尊师重道的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尊师重道的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名人尊师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拓展阅读

1、苏轼水落石出的

苏轼水落石出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苏轼水落石出的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苏轼水落石出的

2、中国:奔跑在死亡边缘

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历来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2004年,一场7天6夜、全程27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正在进行。

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一样直线下降。此刻,林义杰和同伴坐在一块黝黑的大岩石下喘着气,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发现我们的白骨。”

他们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的经验,3个小时之后,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赛的冠军。那年,他28岁。

想起那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林义杰至今“腿还会发抖”。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的亚马孙雨林,他捧回了亚军奖杯。

平头,瘦脸,1.64米,不到60公斤,几年来,这个貌不惊的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拉松的赛道上。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如果不是个性执拗,原本成绩优秀的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旅途。

父亲曾含泪劝他:“阿杰,学体育没出息的!你好好听我劝。”在这个没上过大学的老维修工心里,好好读书,上大学,做个拿笔杆子的文化,才是正途。

实际上,是高中的一次比赛让林义杰确信,奔跑就是自己的“正途”。那次比赛前,教练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他说:“我尽力。”教练却狠狠地打了他的头,叫着:“要拼命!”“尽力,就是你跑到终点后,还有力气坐下来喝茶聊天;拼命,就是跑到终点后直接送医院。”凭着这股狠劲儿,这个台湾小伙子终于跑出了一片天,接连在世界上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中夺冠。

渐渐地,他发现,单纯的比赛已经不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他的目光开始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而从那一刻起,死亡也始终与他如影随形。

2006年11月,林义杰和美国查理、加拿大雷伊组成三团队,横越撒哈拉。队伍后面,跟着联合国的*、好莱坞的大牌导演。他们想通过记录这场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埃及,全程5900公里的撒哈拉穿越之旅,引起们对非洲水资源危机的关注。

沙漠的太阳分外毒辣,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途经乍得境内的撒哈拉沙漠,那是一个地雷遗留区。虽然一行可以绕开雷区,可流沙会裹挟着地雷四处流动,因此随时都有触雷的危险。

穿破了11双鞋子,遭到一次劫匪的攻击,111天后,林义杰成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半年以后他才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返回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

他曾在中国西部的`大*迷路,并出现了脱水的状况,最终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润润舌头越过难关。在穿越亚马孙河时,他拿着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药敷上,不然整个小腿可能就废了。而最难挨的是那些孤立无援的时刻,其他多是三五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只有他,一个亚洲小个子,什么都得自己死扛。

这些生死边缘的瞬间经常提醒他死亡离他有多近,但奔跑的意义也因此而开始改变。小时候,他拼命跑,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功成就后接着跑,是因为他在享受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而再接下来,又有一大群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他对待生命的态度。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女孩,哭着对他说谢谢。这个女孩的家全部死在一场大火中,她几乎要*了。听了林义杰的演讲,她看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曾冒险,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个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3、描写成功励志

1963年,17岁的少年比尔·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里,见到了肯尼迪总统。握手的一瞬间,他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也要做白宫的主

此后,克林顿却连续三次放弃去华盛顿。1973年,他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华盛顿一些*大佬看上了他为民主*总统候选麦戈文助选的经历,邀请他去工作。克林顿考虑了十天,拒绝了,他厌倦了给别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学法学院需要一助理教授,他决定去做教书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参选阿肯色州联邦众议员的想法。此时,一个叫约翰·多尔的老朋友打来电话:“我现在是联邦众议院首席顾问,负责调查尼克松总统是否应受弹劫一,需要年轻律,快来华盛顿吧。”这一次,克林顿只考虑一天,就谢绝了。约翰·多尔十分震惊:“你犯了个愚蠢的错误。这是弹劾总统!多少梦寐以求的历史性机遇,你居然放弃?”

“全美国有才华的年轻律都愿不惜代价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没有一个年轻愿为阿肯色而战斗。”克林顿礼貌地挂断电话,投入联郑众议员竞选中。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跑遍全州21个县。在每个偏远的小镇,他走进商店、咖啡馆、加油站甚至殡仪馆。“我喜欢一对一地‘零售’*。这些小店主和殡仪员,认识镇上全部的,他们就是最重要的选票。”结果,首次参选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资历的共和*还是赢了。

1975年底,支持者们怂恿克林顿再次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去征服华盛顿*圈”。一个小时后,克林顿就说了“不”。“既然我想为阿肯色做,不用做国会议员,做别的也行。”他决定竞选州检察长,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并获得五次连任。

1992年,从未在华盛顿政坛“混”过的克林顿,成为白宫主。回首往,他说:“决定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如果当初我去了华盛顿,我后来根本不可能当选总统。”

4、描写成功励志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为《生》的小说。那是著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中,马云深刻领悟到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点击查看更多名人尊师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35224.html

热门阅读

  1. 课文《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范文
  2. 给朋友早安晚安幽默的祝福语
  3. 企业行政管理理论论文
  4. 含泪舔旧伤抒情散文
  5. 关于三八妇女节演讲稿优秀范文
  6. 幼儿春游的活动计划
  7.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
  8. 关于《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设计
  9. 有关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征文
  10.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
  11. 新人入职工作计划范文
  12. 学生会文艺部部长个人工作计划
  13. 大学生暑期实践意义报告
  14. 欢欢喜喜过春节小学品德教案
  15. 幼儿园美食城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