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教学教学反思范文
本次我执教的是中考议论文阅读教学,在课时目标上,确定为如何去寻找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考点呢?“论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对论点的把握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才能把握写作的意图,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因此,对它的准确把握意义重大。
在对学生做学情分析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得分率较低的是第一题和第三题,得分率分别为38%和53%,第一题涉及对观点的理解,C选项片面理解了作者的观点,学生没把握到,第三题是个主观题,丢分的原因集中在把作者倡导的独处理解为“单独呆着”,以致丢分多。可见,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原有的知识能力不足以应对中考对议论文学习的要求。
在这次复习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收获很大,感悟良多。
把握学情很重要。在以往初三的总复习中,我们总是侧重于对考纲的解读,根据考纲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这一点当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学生哪些是把握得比较好的,哪些是薄弱环节,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这样在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只能算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注重学情分析,建设高效课堂。
复习课要注重归纳教学,指导学法。以往的复习课上,主要目标是巩固知识技能,主要形式是各种“题海战”,收效不大,而且容易感觉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在复习课上,只是不断重复做练习,讲练习,缺乏知识的总结,那么复习效果可想而知。我有一个体会,就是如果自己对学生做的练习不及时总结,不加强做题思路的指导,不去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失分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就没办法改进自己的复习方法,下一次,还是会犯同样地错误。这一节课一开始,我展示了2份学生的答卷,和参***一比较,学生一目了然,高下立判,相信这会给他们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本节课的重点如何把握论点的环节上,我通过三篇文章的阅读,和学生一起归纳出三种寻找论点的方法,归因法的训练,是目前我使用比较多,觉得效果不错的一种方法。
例文要精选,中考真题要深挖。我在定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把握论点”的时候,选用了两篇中考文章作为上课的素材,如《怎样让幸福来敲门》第十小题D选项“文章告诉我们”,第12题,结合文章观点谈对句子的理解,《读书与境遇》13题,“文章告诉我们”等,都是与“论点”有密切联系的。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语文,千万不能心浮气躁,要多花时间深入研读文本,不但要知道考了什么,还要挖掘它背后的内涵,能给我们的复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
复习课同样需要学生参与。可能很多初三语文老师有这样的体会,临近中考,要记要背的东西非常多,而且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老师们很急躁,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灌进同学们的脑子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老师“灌”,学生“记”,通过缩减同学们动脑动手动嘴的时间来讲,效果如何呢?最后只能感慨“高投入,低产出”。原因就是缺少学生思维的过程,无法形成长时间的记忆,也无法理形成并纳入知识体系,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受到束缚,复习效率更低,陷入恶性循环。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多想办法,让复习课不再沉闷乏味。
拓展阅读
1、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及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 对物体的滚动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3、 探究物体滚动轨迹与物体特点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积木 乒乓球 薯片筒 一次性杯子 圆柱体、圆锥体纸筒
活动过程:
一、初次操作,发现滚动物体的特征
1、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你们可以摸一摸,也可以轻轻地推一推。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交换着玩一玩。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在玩之前呀,老师要提几点要求,大家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但是不能离桌子太远。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小椅子不用搬。
2、 幼儿自由操作
3、 交流:每个人都玩过了吗?那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呢?
有没有小朋友轻轻地推过这些东西呀?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说##会滚动,你们同意吗?
那我们请**上来试一试
(小朋友们讲到了什么就请他们上来试一试)
我们刚刚一起尝试过了,发现乒乓球、薯片筒和一次性杯子,我们轻轻一推,它们可以滚起来,可是这些积木却不行。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呢?
4、 总结:因为这些东西是圆圆的,都有一个圆圆的面,所以轻轻推一下,它们可以滚起来。
二、第二次操作,探究纸筒滚动轨迹的不同
1、 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纸筒,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觉得它们可以滚动码?为什么呢?它们都长的圆圆的,有一个圆圆的面,所以轻轻的推一推,它们可以…
那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两头一样大,一头大一头小)
老师再请你们玩一玩,轻轻地推一推,看看它们滚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自由操作
3、 交流:你们都轻轻推过这两个纸筒了,发现它们滚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说这个纸筒滚起来会…,我们请他上来试一试
这个纸筒滚起来是向前的,这个纸筒滚起来是转圈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在玩之前观察过了,发现这两个纸筒长的不一样。你们想一想会不会因为它们长的不一样,所以滚起来也不一样呢?
那它长的什么样子(两头一样大)它滚的时候是…
它长的什么样子(一头小一头大)它滚的时候是…
我们再来试试其他的(薯片筒和一次性纸杯)
4、 总结:所以我们发现了,两头一样大的滚起来是向前的,一头小一头大的滚起来会转圈。
三、课后小朋友们可以找找幼儿园里有没有其他可以滚动的物体,看看它们滚动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
在教学的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从大家围坐着到分组操作,“不用搬小椅子”这句话忘了说,导致了场面的零乱,并且浪费了时间。以后对于要提的要求在活动前要明确。??准备材料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人手一份不太可能,所以是以小组为单位。但是小朋友们分享的意识还是不强。以后可以在之前先告知幼儿每人只能拿一个,玩好之后要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幼儿自主探究的环节,还缺乏指导、观察、发现、提升的能力。在召集幼儿回到座位的时候,我只是干干的喊着 “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幼儿处于较兴奋的状态,喊了好几遍,效果不是很好,拖拖拉拉的。以后可以尝试在幼儿自主探究之前,就告诉他们听到某个指令时,马上收拾东西回到座位,这样还可以使幼儿之间产生督促作用。在结束语的运用上,“课后”这个词太书面化了。在活动的最后,应该再联系一下生活,使幼儿更能够理解。
2、中学生读书的议论文范文
人生总是要遇到很多的事情,不可能每个人都完美无缺。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一
我爱书,当朋友们大谈网上阅读的快捷方便时,我辩不过,我只爱那一本本精心挑选的在书架上可感可触的书,那一张张似有*的留有残香的纸。
书之寂。捧起一本书,翻开那曾被折过的一页,面对那一道折痕,我会痴痴的笑。那会儿,我兴奋的将它折完,向往生活的每一秒,去寻找生活的字典,去翻阅书中的未知。我因此时常捧起,放下,再捧起。当所有书中的折痕再次被舒展,当我手掌中的汗水浸透那纤维的纹路,回想读书一路,是甜美,是蛹化蝶的酸楚和壮美。
我总愿一盏茶、一张桌、一本书的沉寂,轻轻翻动那一页页、一张张,仿佛翻动我的梦想,翻开我的人生。我知道,书是与我有着同样的体温。诚然,读书是缓缓的,读书是寂寞的,白纸黑字的页面上也鲜有图画。但我不愿与上网观书对比,我宁愿笨拙古板的.翻书静坐。
我会大声的诵读,仿佛自己便是那斗就作诗的太白,是那指点江山的孔明……
我也会默默轻吟,会像杜甫一样不能惆眠,辗转反侧。书中有贫有虐,有孝有逆,有喜有忧。我乐于踏进悼红轩,感同曹雪芹一起用血去批阅,用词去增删。我乐于和小王子一道开启心灵的未知,倾听花朵的倾诉,雅草的童言。我乐于在浩渺的历史烟云中同英雄一道煮酒论天下,粪土万户卿相。我乐于合上书是不禁泪流满面,我乐于放下书后静静地思考,我乐于在书中永不停止地寻找,追求。
半壁廊檐待明月,一盏香茗求知音。我愿意以书会友,与他们讨论有关于书的人生和故事,我愿捧上一盏茶,花一个下午的工夫去讨求一本书的典藏和出处,读书是最幸福的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时常合书于架上,便出门去行路。路中我反复嚼着临行前的余味,淡淡的枯涩伴有一点儿香香的甜。却无法言明道清。当有一天,我再次轻轻开启架上冰凉的书,取出永不蒙尘的书,我总是会不禁哭出生来。
读书人生,是写意的人生,是件幸福的事。我爱书,爱那一本本精心挑选出并实在可触的书。有一种书恋,在我脑海里破土并猛长,那该是一种不渝的恋情,任我向它倾心永远。
带上一本书,轻装上前,我走过了年少的清晨,正赶往多彩的下午,即使有一天我走进黄昏,也将一直有书相伴。
我爱书,即使我不能向你道明,说清。
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诗圣杜甫对读书的至深感悟。“书籍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对书更是高度赞誉。在我的眼里,书是一叶小舟,带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书是一把钥匙,让我打开智慧的大门;书是一双翅膀,带我在文学的殿堂里自由遨游。读书,是我童年生活的一大乐趣。我爱在书山中汲取知识的养料。
《三国演义》就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描写了从汉灵帝到晋武帝之间共一百多年的历史。我被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形象所深深吸引: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可妈妈反对我看闲书,只让我看学习方面的书。便把此书收在收柜的最高层,以防我拿到。
有一天,我独自在家翻箱倒柜,想找到《三国演义》,可是让我失望了。我气呼呼地坐下来,眼睛却环顾四周。哦,一定是藏在书柜的最顶层了。我不禁有些欣喜,可转念一想:书柜那么高,差不多有两米多高,我身高才只有一米三呢。怎么拿得到?有办法了,我拿来一把高椅子,放在书柜旁,踩上去,轻而易举地就拿到了。
类似这样的读书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喜爱读书,但我更注重读书方法。
读书,我首先看内容提要和目录,然后读两三遍。读的同时,我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如果有的段落十分精彩,我会把它背下来。我也会随时随地做批注,把自己的感想及时地写下来。最后,我会在读书登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再找出这本书的精髓所在。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因为有了书,所以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因为有了书,所以我们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欢愉。
我在浓浓的书香中寻找乐趣与知识。
三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小窍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难点。
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都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前人能做到读书废寝忘食的地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我们有什么不好好读书而沉迷于游戏,电视?与他们相比我们不感到惭愧吗?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所以老去问妈妈,妈妈就说:“孩子,你应该多看些书,哪一个作家像冰心,老舍都不是破了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从此,我就天天看书,记录书中的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果然,一段时间过后,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一点点提高。
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在哪里都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充分说明了读书的人后天的影响。
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么?
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及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活动内容:《滚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活动过程: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过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滚动与不滚动物体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4、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及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设计思路: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滚动现象是常见的,也是幼儿乐于探索的。如:在玩皮球的时候,总喜欢把球放到滑梯上让它自由滚落,皮球是圆圆的,他们就觉得圆圆的物体都能滚动。其实不然,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圆圆的物体并不会滚动。幼儿对这一话题投入了极大的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愿望,我设计了此活动,用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去寻找会滚动的物体,在体验中逐步感知哪些物体会滚动,哪些物体不会滚动,哪些物体看似会滚动其实不会滚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产生寻找会滚动的物体的愿望。
2.在寻找、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会滚动的物体(饮料罐、球形巧克力、木珠、乒乓球、双面胶)、不会滚动的物体(小酒杯、钢笔笔套、方形巧克力、方形积木等)、人手一张工作垫、人手一个小框、故事课件、树林背景、长毛绒玩具。 活动过程:
设计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进入"科学研究",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用故事《快乐的轮胎》中小兔的话结尾,激发幼儿寻找会滚动的物体的愿望,带小动物们外出游玩。
师:小兔、小猫……都来了,也想坐上轮胎一起去玩,小兔说:"坐不下了,请你们帮帮忙找找像轮胎一样会滚动的物体,带更多的动物出去玩。" 关键提问:轮胎带着小兔、小猫、小狗到哪些地方去玩了?轮胎怎么能一下子带它们去那么多地方玩呢?
二、寻找、体验
在活动中,向幼儿提供观察、比较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亲手实验,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然后教师再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犹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机会,并使他们体会到"有所发现"的喜悦。
1.请幼儿拿着小框寻找会滚动的物体,再动手做实验。
关键提问:找到会滚动的物体后玩一玩、试一试,看看它能滚动吗?
2.幼儿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教师观察幼儿实验的情况(鼓励幼儿不断寻找、实验)。
个别指导的关键提问:你找到什么宝贝了(请幼儿说出物体的名称)?它会滚动吗?
发现会滚动的物体后大胆实验,并能与教师分享实验的快乐。
找错了,有棱角的物体滚不起来。
找到圆柱体的物体,但不知道把物体倒下来它就能滚动。
3.幼儿分享交流:找到的哪些东西真的能滚动。
4.大家一起验证,看看找到的物体是否会滚动。童点解决:幼儿发现一些看似圆圆的物体,但它并不会滚动。组织大家讨论这是为什么。
三、游戏
活动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探究哪些物体会滚动,提供的物体中有玩具、食品、日用品等。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圆圆的物体基本都会滚动,表现出想继续探究的愿望。
1.告诉小动物,你们帮助它们找到了什么宝贝(鼓励幼儿完整表达)?
2.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小老鼠,我找到了球,它会滚动。"
3.鼓励每个幼儿都来演示。
闫红侠
5、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及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滚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本文扩展阅读:转动体(指圆形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词语滚动: 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科技用语 ---------- 定义: 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44221.html